浅谈彝族大迁徙对景东彝族分布的影响
摘要: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是彝族分布最广的一个县,彝族人口占景东总人口的42%,这么一个庞大的彝族是从何而来,曾经傣族人统治下的景东,如今彝族却成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这对研究景东彝族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景东;彝族迁徙;景东彝族的形成
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古羌人长途跋涉向西南地区迁移,与当地民族互相融合后,诞生了彝族这个民族,在西南地区形成了六夷。
战国时期,在云南昆明晋宁一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古滇王国。有学者说这是彝族建立的王国,但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肯定。是不是彝族人建立的古滇国,迄今为止说法不一,众说纷纭。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沧桑历史,曾经辉煌一时的古滇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滇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古滇国留下的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对景东彝族的历史研究多多少少有一点有迹可循。
古滇国的历史,最早载入史册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片段记载,那么,古滇国是何人所建?在云南二十六个民族中,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古滇国?消失于两千多年前的古滇国,留下了一连串至今未解的千古谜团。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传》记载,古滇国大概位置在昆明东部地区。1955年,考古学家在滇池以东的晋宁石寨山挖掘了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古墓葬中,惊奇的发现一枚纯金质的“滇王之印”。由此可以肯定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有关“赐滇王王印”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古滇国的古都有可能就在晋宁一带。对于有学者认为古滇国是彝族所建,目前来说,它还只是一种猜测,在没有揭开古滇国真面目之前,它依然谜团重重。
作为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在历史上存在了五百多年,司马迁把它载入史册后,它便销声匿迹,自东汉以后,很少有人提及古滇国的历史。
古滇国的建立是在(前278—前109),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古滇王国,有学者认为是彝族人建立起来的地方政权,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指挥汉军把手伸进了云南这片土地,在云南历史上存在了五百多年的古滇王俯首称臣,降汉归降汉朝统治,入列大汉疆土。事实上,古滇国版图并不大,东西方圆也就150公里左右,南北约400余公里,汉武帝并吞古滇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大量汉人迁入云南,逐步取代瓦解古滇国彝族,从古滇国分裂出来的彝族继续向南迁移。
而在澜沧江、哀牢山、无量山一带自古就有彝族分布。彝族开始遍布大西南,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出现了大量彝族先民,海南也少许分布,各地的彝族从古滇国分散而来的说法,也不完全正确。
古彝族曾发达与巴蜀,后逐向云南昭通、曲靖、昆东迁移,大量彝人陆续向南迁移,据现存的18部彝文《指路径》文献记载,昭通市是彝族文化的发祥地,彝族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洪灾,彝人战胜洪灾后。公元前5世纪左右,彝族部落首领在昭通召集了一次大会,将其子民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支,相当于现在的兄弟分家,各支系带领自己支系不断向不同的方向迁徙。彝族六家兄弟分家后,开始分散到云南各地,其中进入景东境内就有五个支系。
彝族六祖分支,是彝族历史上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彝族的先祖们为何要把这么一个大家族分开成六支?往不同的方向迁徙,这不得不佩服彝族先祖们的智慧和深谋远虑,其一,彝族人为了壮大本民族的势力,分散开疆扩土。其二,为了的躲避部落之间互相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为免遭全军覆没,彝族人只有化整为零,才能继续生存。彝族六祖分支后,分散到各地,各有各的地盘,逐渐形成西南地区较为有影响力的一大民族。
但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要想详细了解云南彝族的祖源,现在有点道不清理不顺的尴尬,因为没有可靠资料查询,现在,关于彝族的祖源来自何方,学术界还在争论不休。彝族的发源地争论,主要有两大派还在争得面红耳赤。土著派依据古代云南古滇国为依据,他们认为彝族的起源地应该在滇,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呢?土著派拿出了他们自己的证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晋宁挖掘出来的古滇墓出土的“赐滇王印”为依据,土著学说认为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在晋宁彝族人就建立自己的古王朝,这是最好的佐证。在云南的的确确有古滇国的存在,但是不是彝族人所建,至今还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古滇国就是彝族人所建。关于彝族起源于滇的说法,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史学界都没有给出准确的判断,各种各样的争论,就更加扑朔迷离。
另一派则是氐羌说,氐羌派认为彝族的发源地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古彝族的先祖们就在西北青海和甘肃一带活动,随着人类的不断迁徙,古羌人不断往南推进,最早到达四川巴蜀一带,其中四川大凉山最为集中。由于古代战争不断,西北地区环境等因素,使得古羌人不断继续往南扩展,朝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迁移。在往南就是云南金三角一带,往云南北部就是昭通、昆东、曲靖、玉溪……等地。云南古滇国的前身就是从西北地区迁过来的先民。直到公元前5世纪,彝族最后在云南昭通开始六祖分支大业。氐羌派的说法是大约六七千年前,彝族的前身就在西北地区就有活动,而土著派所说的古滇国依据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彝族起源于滇的说法显然论据不足。
彝族起源于何方,历史上没有确切答案,两派之争也只也争得不可开交。暂且不去理会两派的争论,彝族六祖分支的确是在云南昭通发生,分支后的彝族逐渐壮大,直到今日,彝族成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第六大民族,人口广袤,遍布云贵川三省。如果说彝族的共祖是从西北迁徙而来,根据两派之间的争论焦点来分析,远古时候的氐羌人他们也不是纯粹的彝族,按土著的说法彝族起源在滇也没有论据。由此推断,彝族人前身应该就是从西北来的古氐羌人,在与西南土著民族杂居互相融合之后,是一种混杂居住中,长期磨合才形成的民族。
至于景东彝族来自哪里,史书中记载的资料也是十分的有限,根据新版《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志》记载:“邪龙县内‘昆明人’,到隋末形成两大集团,即北部的蒙嶲诏和南部的蒙舍诏(包含景东)。”“景东彝族中各个支系来源不同,倮倮泼、阿列泼生活在景东地区年代较久远,多数是土著居民,米撒泼支系于清朝乾隆年间从大理巍山县一带迁来,香堂支系多数从是1856年彝族农民李文学领导的哀牢山民族起义失败后迁入。”景东彝族倮倮支系和阿列支系作为土著家族,说明景东远古时代就有彝族先民居住在景东,另外的三个支系都是外来的支系,景东五大支系分布也不同,倮倮支系和阿列支系只要分布在景东东部哀牢山,西部漫湾镇温竹也分散居住着一部分倮倮支系。从大理巍山迁来的米撒支系主要分布在西部安定、文龙、漫湾、林街一带。时至今日共有五大彝族支系分散居住在景东各地,以散居混居的方式存在。
在清末以前,彝族不是景东主体民族,景东古称“猛谷”系傣语转音。从南诏国开始,景东一直都是由傣族俄陶世袭统治,那时候傣族是景东主要主体民族。最早居住在景东倮倮支系和阿列支系的彝民,只是在哀牢山、无量山山区一带散居。活动范围很小,直到乾隆年间,米撒支系从巍山一路往南推进,经过弥渡、南涧进入景东。傣族俄陶控制景东长达五百年之久,在俄陶统治时期,其他民族(包括彝族在内)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土地肥沃的地方和川河坝一带是傣族人的地盘,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只能往在贫瘠的山区栖息,地位也十分的卑微。
大清国自嘉庆帝上位以来,国力渐衰,尽管嘉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补救,但前期大清国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就已经为大清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加快了大清国的衰亡。道光皇帝接位后,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远远落后西方,挡不住英国人的坚船利炮的进攻,大清王朝在外国人的洋枪大炮下,根本不堪一击,尝到甜头的英国人接连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清王朝为赔偿英国银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农民横征暴敛,各地农民起义揭竿而起。1856年,在太平天国反清斗争的影响下,李文学率领哀牢山彝族人民配合杜文秀领导的起义军抗击大清王朝的残暴统治。李文学率军一路向南推进,推翻景东傣族俄陶对景东长达五百多的历史,景东傣族的势力日渐减弱,傣族开始大量逃亡南方,虽然这场长达二十年的抗争最终失败。李文学英勇牺牲后,他所率领的彝族部下,被迫分散到各地,大批香堂支系的彝族逃亡景东。他们的后代也就世代定居在景东,最终形成了景东彝族五大支系。
综合来看,历史上彝族共有几次大迁徙,彝族的先祖最早从西北地区迁往大西南,然后在云南晋宁一带建立古滇王国,古滇王国消失后,彝族在昭通完成六祖分支,公元225年,诸葛亮出兵南方,彝族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失败后,他的彝族部下开始往临沧、宁洱、景东迁徙。景东彝族逐渐兴旺起来。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又有彝族米撒支系从巍山一带迁来一部分。最后一次大迁徙是在1856年李文学领导的彝族起义失败后,随着景东傣族大量逃亡,大批从弥渡、南涧的香堂支系的彝族滞留景东。景东彝族大部分是在清末开始大规模进入景东。
清末,俄陶势力衰败之后,景东大量傣族开始往景谷、西双版纳方向迁走,景东彝族迅速壮大,时至今日,彝族占景东总人口的42%,除汉族外,彝族成为景东第一大少数民族,彝族占景东总人口将近一半。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景东县,设立景东彝族自治县。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彝族人民不断在迁移中求自保,不断壮大之后,最终成为中国第六大民族。解放以后,彝族的分布逐步趋于稳定,不再出现大规模种族迁徙现象。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彝族和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平等自由的幸福生活。大量的彝族散居景东,也为成立景东彝族自治县铺垫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景东彝族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2.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3.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巍山彝族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4。王明贵、王 显编译:《彝族源流》, 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8日版。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