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有福:彝族哲学中的朴素辩证法
哲学是体现一个民族的抽象思维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当我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对彝族哲学思想进行宏观系统的探讨时,会发现彝族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竟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的学说。它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中纷繁复杂的现象和形式,其目的是要探明世界的来源和世界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根本问题。中国唯物主义初级历史形态的朴素唯物主义,曾经历过许多曲折发展阶段,春秋时代的“五材(或五行)”多元物质元素本根论,战国时期的“精气”说,汉唐两代的“元气”论,宋明元清朝代的“元气本体”论等。
一、彝族哲学中的朴素辩证法
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历史形态,它试图在某些一定的形体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彝族哲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在朴素实在观念的基础上萌芽并发展起来之后,自身又有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人类在蒙昧时代受大自然的支配,在大自然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感到惊奇,认为自然物同样有生命灵魂,有一种比人类更强有力的神秘力在支配着,在祟拜自然物的基础上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极不发达和生存条件恶劣,个体必须依靠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合作才能生存。这就必须把氏族、宗族神圣化,产生对氏族祖先的崇拜。
彝族哲学思想的萌芽,可追溯到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等观念上。这些观念发展形成了原始的宗教思想理论。这种原始思维认识活动颠倒了思维对存在的关系的原始宗教观念,彝族的宗教理论体系,以及玄学唯心主义等,都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彝族哲学与中国古代的老子道家思想关系尤为密切。老子把“道”看成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众妙之门。”“玄”指黑色,又指深奥、幽远、神妙,即一种混沌不分,深不可测的“玄冥”状态。太极图中黑白两个部分,黑色代表隐世界,白色代表显世界,两种世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彝族有尚黑贵雌的传统,与《老子》中的“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很有关系。
人类哲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同时还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各种哲学思想体系就在这些矛盾斗争中不断地发展。辩证法曾经历过古代朴素辩证法。辩证法既存在于唯物主义体系中,也存在于唯心主义体系中,即使主体思想是相当系统化的辩证法,也有被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束缚而出现自我封闭的情形。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斗争是围绕着世界是否运动这一问题进行的。古代彝族哲学中有动变论和阴阳观,是一种将朴素辩证法与朴素唯物主义结合起来的理论。如《滇彝古史·天生篇》中,以清浊二海二气交感产生天地这一普遍现象贯穿于阴阳矛盾运动而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点。
在许多彝文文献中,有一个共同点,即可以用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精气”、“元气”解释宇宙本原的地方,均用“清气与浊气”、“阴气与阳气”、“天气与地气”、“哎哺”、“影形”等朴素辩证的矛盾概念加以阐释。在肯定客观事物矛盾运动基础上谈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对客观事物的辩证规律作了天才的猜测。《西南彝志》 和《 宇宙人文论》 都用相互对立的清浊二气的作用来说明天地万物的产生和变化,认为天象气候是由阴阳二气的交感引起的,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矛盾运动像时间和空间一样,是“气”和“水”的存在形式。在气变水,水变气中互相循环再生。在阴阳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天地,产生“五行,五行运动产生万物,阴阳此消彼长、万物互相进化。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应该说,彝族的朴素辩证法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它贯穿于整个彝族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
彝族哲学思想是从自然界生态运动盛衰规律中得出来的,认为公母是万物之本,雌雄二性合一是万物之源。由此发展形成了雌雄二性为本、阴阳二气为条件、红绿二色是展现万物形象的六气生成学说。包括天地宇宙、动植物,一切的一切,都归结为六气运行的结果。雌雄合则孕,阴阳二气运转则衍,红绿二色具备则现的合而生,分而化的哲学观念。分而化在彝族古典哲学中不是指全部消亡,而是灵气的变更,物质外象变化形成另一种形式,阴阳二气的相生是暂时的宁静,即相对处于静止运动状态,物质实休消亡后雌雄二性基因仍然存在着。这一观念指导了彝族古典天地万物起源消亡的哲学思想,也指导并由此综合出一套宗教神学观念,形成一系列宗教理论。彝族用六气生成万物的理论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生亡盛衰规律,是古典哲学的精华。对社会、人生包括一切动态静态的物植繁茂衰亡,又用金、木、土、火、水五行生克制化法加以论证,以六气为运行之基本,五行生克制化为生一亡条件,形成了六气、五行综合运行掌握一切变化规律的特征。相生相克理论中,顺生不一定生,而是某种运动组合的再现;反克不一定克,而反克中又出现了克旺的局面。因此,这一哲学思想发展导致了一种古代的玄机玄学,似乎有基本的规律,但又有一种生克制化的玄味。由于彝族哲学思想建立在阴阳六气五行基础上,反克出现克旺的反生现象在经典中无法解释,人们便创造出一系列与魂有关的灵、精、神、魔、鬼的虚无概念,用这些虚无的东西揉合于六气五行,出现了万物有灵论,并由此发展成了社会伦理审美标准中善美丑恶的社会道德准绳。这一准绳的思想根源就是阴阳学说和因果、矛盾关系。因果报应,矛盾相循,正如雾缠山头升青天,瘴绕平川自消失,盛为衰之点,亡为生之基的循环理论。不管万物或社会、人、家族都遵循这一条规律。这条规律由谁来主宰,这在彝族哲学中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概念。没有文字产生前的社会认为是具备无比威力的神在看不见的地方主宰着,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塑造了一个莫玉作为天上至高无上的太一神,因洪水事件使万物灭绝,他推举耿纪为二世太一神,主管天地万物神灵和自然。但是这一神是雾神德玉波和瘴仙达玉膜造了天地后才出现的,是人类思想思维中的神,不是天地之神。因此,彝族哲学从简单思维的公母二性合媾生万物开始,上升到阴阳二气、红绿二色的结合,是哲学史上的一次进步,用五行生克规律来阐述变化特征,又是一大发展。进人神灵观念,并塑造神的权力等级来解释一切万物和社会,是彝族哲学与神学结合为社会上层统治阶层服务的行为,是一种哲学意识为统治权力服务的需要。
二、气、水、色的运变关系
彝族文献中记载的天演论是很有辩证法的,它把古典哲学思想融汇在宗教经典内,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宗教哲学理论。彝族古典哲学中的气、水、色是互为统一的物质元素,可以说:“无气不活,无水不生,无色不现。”
1.气运物生
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长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消亡演变的规律后,得出万事万物无水则亡,气止不生的概念,认为整个宇宙从无机物演化孕育有机物的运动过程是由气来推动的。这种气分清气、浊气和阴气、阳气。
《西南彝志·金锁管天象》中载:
上古天未产,哎呈银晃晃,
哎哺未生时,哺现金灿灿。
清浊气先产。它俩又结合,
清气青幽幽,产生十五色。
浊气红形形。在苍天上面,
青变黑漆漆,努娄哲来抚,
赤变崎朗朗。天空形成了。
哎哺二气代表物质的影形,是由清浊二气变化交合后形成的物质元素,是物质实体的反映形式。哎属阳呈银白色,哺为阴呈金黄色。它们相合产生了十五色,十五色变后天空才形成。从气变到色变的结果创造了青幽幽的苍天,黑漆漆的大地。那时的天正如庄子所言“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逍遥游》),圆弯迢递,碧空高远;众星显色,移位在天。
气变阶段到色变阶段是物质世界中从无机物(气的世界)向具备有机物(色运阶段)和微生物的阶段进化,气变原理是阴阳相成,色变阶段也是阴阳相生。整个宇宙通过气色运转渐变,创造出万事万物。渐变的阶段为:
一是仙气哎,六是大地电,
二是蝌蚪哺,七是密集星,
三是暖和风,八是晶莹日,
四是团团雾,九是长天河,
五是高空虹,十是宽银河。
浑沌时代,清浊二气合而生哎哺,哎哺合而出青赤,青赤出则万物现。彝书《裴妥梅妮·梅莫卡》关于天演论的记载:
远古的时候,再过万万年,
天地浑沌沌,风神也现身,
明暗难分辫。风神名默查。
过了数百年,赛添放清浊,
生出气神来,默查施阴阳,
气神名赛添。西伦劈下雷。
又过几千年,清气升为天,
雷神出现了,浊气沉为地。
雷神名西伦。
气神先出,施放清浊;风神现身后又施阴阳二风,雷神配合劈雷切雾块。宇宙初现轮廓。同书“裴妥”篇记,气风二神创造了清浊阴阳四气,使清气之神雾祖德玉波升迁成天,浊气之神瘴批达玉嫫沉降为地。两神婚媾生了万物始祖冬德红利诺。这时的宇宙初分浑暗的上下两极。若千万年后,太阳神添旨使用清浊阴阳四气仿照雷神的电光造太阳宁但造好后只有一点弱光便消失。太阳女神拉梅和达梅用红绿两色镀洗太阳,日放光芒,昼夜始分。传说黎明前的黑暗是女神镀洗太阳的时间。
从神造太阳的过程来看,彝族认为:清浊二气是事物产生的基础,阴阳二气是条件,绿红两色是事物完善并表现自我实体存在的形式。“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庄子·天道》)。清浊、阴阳、绿红的运转造化宇宙万物就是彝族古典哲学中的“天道”。
2.水育生物
彝族古典哲学认为,条件后,物质世界中开始出现了永恒的“灵气”,灵气通过阴阳分化组合产生水,水又孕育了动植物。弥勒彝书《天生篇》记载,远古时代,清浊二气变为天地后,首先出现了天上的清海和浊海,大地山峦从浊海中慢慢下降形成,日月星等也跳出清海移动在天空。清浊二海出现,水中的有机物孕育了微生物,微生物演化变为水生物,水生物质又孕育水栖动物,再演变为飞禽走兽。彝族古籍中有水生人或雪造人的传说。《梅葛》中说:“天上撒下三把雪,落地变成三代人。”乌蒙山一带的彝文《六祖史诗》中说:“人祖来自水,我祖水中生。”
动物分开时,五是黑石蚌,
顺序这样排:六是小青蛙,
一是水中虫,七足癞蛤蟆,
二是水中鱼,八是千脚虫,
三是水中娃,九是黄蚂蚱,
四是娃娃鱼,十是走兽物。
水生动物演化到第七级就出现了手足似人水陆两栖的蛤蟆。几百万年后,由于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的作用,立夏后出现,入秋则亡的爬行动物千足虫开始占据了地面。第九级出现足长手细的食草昆虫蚂蚱。又越万年以上的演变,具备四脚、八肢(高脚蜘蛛和蚂蚱)或三十脚以上(蜈蚣)的各种动物问世。蚂蚱时代就是彝族创世史诗《查姆》中演唱的横眼时代。这时的生物已具备演化为走兽的条件。彝文文献中的水生物演化为走兽动物的顺序是:爬行类软体水栖动物——爬行类有脊水栖动物——翼游水栖动物——四脚水栖动物——水陆两栖动物——按季生亡的陆地爬行动物——食草昆虫——四脚走兽物。
水生物演化成飞禽的顺序为:软体水栖动物——水栖幼小无脚虫——水栖有脚虫——水栖备翅有足虫——立夏后出现的昆虫——冬眠的蛹——蝴蝶——直眼昆虫(蜻蜓)——陆地爬行昆虫——陆空两游昆虫(飞蚂蚁)——食草昆虫——吸吮花粉的蜂——飞禽。
飞禽走兽的演化形成有一个普遍特征:肢(或翼翅)从多到少;体型从管圆型向对称型发展,食物从吸水土向食草类进化。进化程序是曲折复杂的,从单元化向多元化的动物世界发展。最后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又借助气、水、色演化为他物。如土蛹变蝴蝶,夏天的飞蚂蚁立秋人穴后变黄蚁等。
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中说:“五行万物之融结流之,飞潜动植,各自成其条理而不妄,则物有物之道。”彝族进化论认为,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水生物到飞禽走兽都有自己演化的内部规律。在生物发展成熟变化,色又为生物的显现提供了条件。世间万物以不同的色来区别各种类的遗传变异特征。天呈苍苍,大地土黄,星宿闪烁,日色金黄,草木碧绿,矿物磁黑。动物中也多以青、赤、白、黑、黄紫、灰、碧、绿、蓝、花来显示自身的存在。尤以白、黑、红、绿、黄色素居多。
3.色变哲学与方位
清浊阴阳相生相成出现有影无物的“哎哺”,哎哺二气合而出现十五色变。色变给一切事物提供了显示自我存在的条件。宇宙星宿移位,风雨云雪的转化,给人们提供了建立时空概念的基础。根据日月出没,人们最先用实物或手表示方位。通过观察太阳移动和植物生茂凋零,人类摸索出日月南北移位和植物的色变关系,并开始用绿色代替月亮,红代指太阳。绿红变成阴阳的代名词。用色代指阴阳后,四方八卦也由此而产生。《西南彝志·哎哺根源》载:
哎是暗的哎,向四方发展。
哺是明的哺,紫黄同发展,
它俩结合后,现黄天紫地。
三对变成八,华丽的二面,
出华日丽月。黑白同发展,
尼能同发展,高天大地生。
苍天赤地生。日月两方面,
黑白两方面,出太阳月亮。
现银日金月。
“尼能”指绿红二色。哎哺影变成色后出现了天地日月。日月是定方位的主要依据,因此,人们用色表示方位。彝文典籍中,红代替太阳轨道,绿指月亮轨道。引为日、虎、红色为阴性,月、犬、绿色为阳性。红绿、日月、阴阳是对应的。
彝族的方位概念与色变哲学紧密相联。彝族四方五位为东绿、南红、西白、北黑、中黄。六气是清、浊、阴、阳、红、绿。卦名与卦义合一的彝族八卦为红(西)、雷(东北)、河(西南)、清(北)、浊(南)、旱(西北)、湿(东南)、绿(东)。在四方里,绿色为东,与八卦卦位相同。彝八卦把整个宇宙一分为二时,以卯酉线为准,北半绿,为阳极;南半为红,为阴极。子午线为准,东半绿,属阳极;西半红,为阴极。
彝族色变哲学创造了具有“上观天时,下察地利,中定人事”功能的八卦。汉族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与洛书图式中,洛书用色代表方位:东碧三(震)、东南绿四(巽)、南紫九(离)、西南黑二(坤)、西赤七(兑)、西北白六(乾)、北白一(坎)、东北白八(艮)。后来四方发展成东青、南赤、西白、北黑。至汉时始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代替。五色与五行和天干相配,演生出:东方甲乙木,为青帝;南方丙丁火,为赤帝;西方庚辛金,为白帝;北方壬癸水,为黑帝;中央戊己土,为黄帝。
金木水火土五元素是根据植物的颜色和它的实用特征来取用。五行与五位相联,都是阴阳的另一种表示法。根据彝族阴阳学,金水为阴,火土为阳,木属中性。青黑白为阳,赤黄红为阴性。五行相生的特点是:火炼金化为水(金生水),水润土则木草生(水生木),木受电击生火(木生火),火燃后变灰土(火生土),土在地壳内衍生变矿石(土生金)。相克的特征是:金属钻木取火或陨石降落击木起火(金克木),木能挖土掘洞(木克土),土能止水(土克水),火燃水至则熄(水克火),火炼金属使之化为水(火克金)。从木生火和金克木两项来看,五行生成说与五位的出现比天干地支更早。
五行天干配成的东方甲乙木,青帝;南方丙丁火,赤帝。青木赤火的色和彝族四方东绿、南红相同。因此,河图洛书、五行生成说、八卦等与彝族古典哲学中的色变原理有关,都源于红绿二色代表阴阳的哲学思想。
4.色变哲学与族称
色变原理是建立在宇宙万物起源于水、气、色运变演化规律的基础上,红绿色素代指阴阳。彝族崇祖信神,祖妣、阴阳、绿红在典籍内相互替代。在彝经里,“红色”发舌尖中鼻音nen,女性为双唇鼻音me,属同源词。未婚女称nen,与“红”同音。“绿”念为舌面前nyi,“黑”为myie,同声。代替阴性的红花红色与女性生理功能相联,这在彝族祭龙习俗中表现得比较具体。彝语内,祖念phul,妣音phil,均为双唇吐气声。母叫mo,父为bba。祖妣同声父母始分的语言结构特点与太一变阴阳、清浊生哎哺、哎哺变红绿万物的宇宙说相通。
滇川黔桂彝人自称的诺苏、纳苏、尼苏和罗颇、栗颇、拉鲁、拉务,词根诺、纳、尼与罗、栗、拉本意为天、虎和绿、红,从属于天和祖妣。尼罗上古音相同,由原辅音nylh演变而成。《淮南子》中载:“离先稻熟,而农夫耨之,不与小利伤大获也。”“离”与“栗”同音,通“夷”(音尼),指稻谷落在地上,次年生出来收割的稻。彝族自称的尼、诺、纳,古音介于阳性绿色州nyi和阴性红色nen之间;自称词根罗、拉、栗音介于天nyi和地thli之间。因此,彝族自称源于阴阳二性的合称,与红绿色变哲学相通。尼苏和罗颇可释为“祖妣之裔”、“阴阳之子”、“天地的子民”。
在服饰上,彝族男子善黑服,头裹黑沙。“黑”音nyie,与代替阳性的绿色nyi同音。女子服饰多绣红、黄两花,红黄为阴性,表示妣魂。婚礼习俗上重银轻金、玉,新娘得到男方托媒送来的洁白银饰后才决定婚日。习俗体现阴阳观念。银在彝族古典哲学中为阳性,代替月亮,是男子灵魂的化身;金为阴性,代替太阳,是女性的表现。由此派生出的天虎吃太阳的虎是阴,天狗吃月亮的狗为阳,认为日食是阴气盛,月食是阳盛阴衰。彝族祟虎也就是祟拜母亲和太阳。
彝族服饰中的男装多为青、白二色布,这是喜黑崇祖父魂的表现;女服多为绣红、黄两色花,喜红是体现“火红的青春”时代,它是祟拜妣魂的反映形式。
彝族古典哲学中,色素、数、实物、方位等均可以表示阴阳。典籍内下列词语表示阳性:天、高、上、小、左、前、清、东、北、北半、单、绿、白、银、黑、雄、公、男、山、石、木、鹰、狗、动、月、雷、雾等。表示阴性的有:地、低、下、大、右、后、浊、西、南、南半、双、红、黄、金、铜、雌、母、女、水、土、草、花、鹤、虎、鱼、静、日、瘴等。彝族不管尚黑崇白或喜红爱绿均源于古典哲学中的色变原理,都与对祖先崇拜中的阴阳两性相联。汉文中对彝族先民称之为青羌、青氐或黑倮、白倮与本民族崇拜祖妣魂相关,都与本族的审美意识和色变哲学相联。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