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从彝族阿细祭祀文化和占卜释读陶寺扁壶朱书“文字”

作者:​段树乔 发布时间:2022-01-0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摘要:关于陶寺扁壶朱书“文字”的释读的争论,至今依然方兴未艾。作为夏商时期曾经生活在太行山一带的彝族阿细人,对扁壶及其朱书文字有不同的解释。扁壶、朱书“文字”、落地破壶、断茬边缘涂朱和判断吉凶相统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卜辞,扁壶是贞人祈祀族人“人丁兴旺、生生不息”和占卜活动后的遗物。朱书“文字”阿细语读作“尼牺”,汉语释意为“贞人祈祀”,不属于甲骨文。
关键词:阿细祭祀文化;陶寺扁壶;朱书“文字”;卜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一、前言

陶寺扁壶朱书“字符”是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早期“文字”之一,其年代约为陶寺文化晚期(公元前2000-1900年左右)。根据高天麟先生的回忆【1】,1984年春陶寺遗址Ⅲ区发掘,在清理编号为H3403的灰坑的过程中,发现了扁壶朱书“文字”,如图1所示。这个发现并未在发掘报告中披露,最早介绍有关信息的是高天麟先生的《陶寺遗址七年来的发掘工作汇报》一文,这篇文章是高天麟先生在1985年秋举办的“晋文化座谈会”上的报告。郑光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纪要》【2】中指出“这里(陶寺遗址)还出现了文字,也是值得重视的事。”从此陶寺扁壶朱书“字符”引起了考古和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其后李健民先生对扁壶实物线图并作了具体描述【3】,高炜先生肯定了扁壶上的“字符”与殷墟甲骨文和现在通行的汉字同属一个文字系统【4】,进而有将朱书“文字”释读为“文尧”【5】、“文邑”【6】。2007年12月25日,李健民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撰文宣称“陶寺出土4000年前扁壶朱书文字成功破译” 【7】,肯定了扁壶朱书“文字”为“文尧”,并认为扁壶是“唐尧后人为褒扬尧的丰功伟绩的一次活动后遗物”,引起史学界和考古家强烈反响。但是,有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夏前的尧舜时代所刻画的“字符”与殷墟时的甲骨文是同一个文字体系吗?以设定陶寺遗址为尧都的前提下【8】用甲骨文和现在通行的汉字来释读扁壶朱书“字符”是正确吗?答案并不令人信服,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直到现在仍聚讼不休【9】【10】【11】【12】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1:陶寺遗址H3403灰坑出土的扁壶朱书“文字”【3】

众所周知,汉字系统源于甲骨文,那么用“晚于扁壶文字七八百年的甲骨文来释读扁壶上的‘文字’” 【10】可怕不妥,实际上认为扁壶朱书“字符”为“文尧”的是在“堯都平阳”的前提条件下得出的结论!段树乔先生在《阿细源流》【13】和《论彝族<阿细先基>中祖先北上太行的真实性》【14】中指出:彝族阿细人称今晋南一带为“商昊”,在蚂蚁瞎子代时因南方气候极热,万物晒死,无法生存,于是北上来到了这里,是夏商时期生活在太行山一带的徙族,商周时期逐渐迁徙于祖地西南的族群,《太平御览》和《路史•后记》有“徙族归殷”“乃徙族之商”之说,在现代的阿细人的文化里也深深烙印着商代的玄武文化和正月晦日文化,传唱着“景亳山(指今中条山)下,黄河岸边,是阿细祖先居住过的地方”的歌谣。阿细语称尧、舜、禹三名帝王为“强大的帝王”、“领头的帝王”和“聪明的帝王”,显然与许慎《说文解字》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汉语解释有所不同,其更能反映三名帝王的特征。“尧”为“厉害”“强大”,“舜”为“领头”“领主”,“禹”为“聪明”“明智”,“尧”“舜”“禹”是后人根据徙族语的文字记录,并非汉语所释的“高也”“艸也”“虫也”。因此,扁壶朱书“文字”的考释,从彝族阿细人的文化里去寻找答案可能将会有新的突破。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从扁壶所在的“坑”、断茬边缘涂朱说起

扁壶朱书文字是在正在清理编号为H3403的灰坑口部堆积的陶片(扁壶残片)中不经意间偶然发现的。说明在H3403灰坑中不仅仅只有朱书文字的扁壶,还有其他扁壶,李文杰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的考古人员说在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甗和鬲【15】【16】,这些器物既是生活用品,也是祭祀用的“礼器”,但H3403的灰坑中的这些器物都是属于祭祀用品。根据李健民先生的“又沿扁壶残器断茬边缘涂朱一周”的描述得知,有朱书“文字”的扁壶应为祭祀或占卜后的废弃物,田建文先生也认为:“这件写着所谓朱书“文字”的扁壶,除了与占卜或祭祀类的占卜有关外,别无可言。【10】”由于H3403灰坑内还有其他器物,说明这是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带有祭祀性质的占卜活动后的瘗埋坑,其与三星堆祭祀坑性质一样,与阿细人祭祀活动后瘗埋习俗无异,所以H3403灰坑不是普通的垃圾坑,而是祭祀后的瘗埋坑!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既然有朱书“文字”的扁壶为具有祭祀性质的占卜废弃物,那么为什么这次占卜要用扁壶?为什么要在扁壶上朱书“文字”?为什么要沿扁壶残器断茬边缘涂朱一周?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扁壶,在彝族阿细人的文化里代表葫芦瓜,葫芦瓜是妇女生儿育女的象征。彝族阿细人认为阿细的筷子横(纵)眼睛代人以及世间万物是瓜熟蒂落的产物。《阿细的先基》有载:“瓜藤结了瓜,瓜已经长大。把瓜摘回来,放在屋檐下,瓜里嗡嗡叫。兄妹两个人,把瓜剖成四瓣,世间万物都藏得有啊。第一瓣瓜里边,藏着很多的人,瓜里的这些人啊,眼睛是横的,像筷子一样。又有了一代人——筷子横(纵)眼睛代。【17】”《阿细的先基》是阿细人世代相传的祖先来历的史诗,因此葫芦瓜成为了阿细人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崇拜之物,形状犹如葫芦瓜一样的扁壶便成为了求子(女)或祈求族人人丁兴旺的占卜工具。扁壶象征已婚的妇女,鼓方为前,扁方为后,鼓有身孕之寓意。占卜时从贞人手中自然落地,破碎成片,具有婴儿“破萤而出,呱呱落地”之意。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朱,红色,代表着血液,代表着生命,是一切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占卜时贞人沿扁壶残器断茬边缘涂朱一周,正是赋于了扁壶生命的特性,也是降妖驱魔的边界。贞人“沿扁壶残器断茬边缘涂朱一周”是也是为了观察碎片块的裂痕与朱书的距离来判断吉凶,其与殷商时期通过在龟甲上钻孔灼烧并观察裂痕占卜相类似。“朱书”代表贞人本人和祈祀行为,以表达其一秉虔诚和法力,能除妄伏魔,祈盼好运。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H3403灰坑内还有其它众多的扁壶碎片和一些甗、鬲碎片来看,这是一次多人参与的祈求族人人丁兴旺的祭祀活动,活动中用一只扁壶进行了占卜。按照彝族阿细人的“求子(女)祭祀、占卜”的习俗,这次祭祀占卜活动可能由一位女巫师(贞人)带领一群妇女,其他的扁壶是妇女们献祭的礼器,甗、鬲是用于盛装祭品的器具。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以,H3403灰坑是一群已婚妇女进行一次祈求族人人丁兴旺的祭祀和占卜活动后的瘗埋坑,有朱书“文字”的扁壶是用于占卜用的法器。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扁壶和“朱书”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和释读

前面指出朱书扁壶是作为占卜的法器,因此扁壶上的朱书“字符”应为卜辞或卜辞的一部分,是代表占卜者的虔诚,是占卜者用满腔的热血呼喊族人能世代薪火相传、繁衍生息,同时也为了“驱逐邪恶”,确保生命的顺利降生、族人人丁兴旺。赵辉先生指出卜辞由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18】。陶寺扁壶朱书似乎不是一个完整的卜辞,不过如果将扁壶本体上的朱书、落地破壶、沿扁壶残器断茬边缘涂朱一周这一占卜过程和扁壶物件统一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其反映了贞人的叙辞、命辞、占辞和验辞的全过程,这也说明当时在缺乏有足够多的文字来表达卜辞的情况下,用物件来寓意命辞的状况。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2:扁壶朱书“文字”搨本

图2是扁壶朱书的搨本,其中的朱书字符❶偏于扁壶鼓凸面一侧,朱书符号❷在扁壶的另一扁平面。由于扁壶鼓凸面为正,扁平面为背,则朱书相应形成主谓结构,也就是说正面的字符❶代表叙词中的贞人,她是这次“祈求族人人丁兴旺”祭祀和占卜活动的主体,是至高无上的、法力无边的祭司;背面的字符❷和扁壶代表命辞,以文和物寓的形式记述占卜所要问的内容;以“沿扁壶残器断茬边缘涂朱一周”记述了占辞,其以扁壶残器断茬边缘与❶和❷字符的距离关系来判断吉凶。我们可以从图1中一眼看出“断茬边缘与字符❶相距较大”,但“与字符❷相距很小,甚至截除了部分字迹”,所以本次占卜的验辞是有些凶兆,但非大凶,可以化解。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前面所述,字符❶记述的是贞人,殷商时期的贞人由身份高贵者担任,职权颇盛【19】。那么在这之前七八百年的时代,组织祭祀和占卜的贞人更是地位更高的人。实际上从字符❶的字形来看,其所反映的正是“一名戴着法帽跳祀的巫师”,即“贞人”,彝族阿细语读作“尼”,有“尼么”和“尼泼”。何驽先生认为字符❶的“字形与甲骨文、金文的“文”字酷似。【20】”实际上这句话有所牵强附会于《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之说。何谓“文祖”,各家不一,其实是后人对“尧”的抽象评说。彝族阿细人称“贞人”为“尼”,其具有祭祀和占卜的职能,戴着“斗笠状”的法帽并实施“跳祀”是“贞人”最基本的特征,扁壶朱书字符❶就是形象地表述这种特征的“象形文字”。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字符❷和扁壶,则以文和物寓的形式记述祭祀和占卜的形式和内容,即“跪磕求子,祈盼族人人丁兴旺”。字符❷上为日、中为月、下为跪祈的人,即为“向日月跪求”,阿细语释读为“戈牺”,与汉语“跪着祈祀”意相近,为祀天、祀祖、祀日月和祈吉化凶。彝族阿细人最早的祭祀起源于对日月的崇拜,在《阿细的先基》里就有“太阳下造就了阿细第一代男人阿达咪、月亮下造就了阿细第一代女人野娃”的始祖来源文化传说,认为太阳和月亮的阴阳交替给了人类无数的生命、生生不息,今阿细人的栖息地弥勒市的洛坎和沃寨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古代日月祭塔【21】,日月祭塔也是彝族阿细人求子(女)的地方,这种日月祭塔在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天台山也发现,说明彝族阿细人与古代东夷人有渊源,是阿细人继承了古代东夷人日月祭祀文化。因此,字符❷为今汉字“跪着祈祀”之意。字符❷也可以释读为“上为人头,中为张开的手臂,下为跪。”也意义为“张开手臂跪着祈祀”,即面向日月跪着“祈祀”。何驽先生把字符❷解释为上为“土”,下为“π”,并引用丁山先生在《殷商氏族方国志▪尧》的“壘土为垚,垚者,高也。”进而以许慎《说文》的“堯,髙也”和段玉裁注所注的“堯本谓高,陶唐氏以为号。”来断定扁壶朱书字符❷为“尧”【20】。显然这种解读有穿凿附会之嫌疑。实际上,贞人在占卜活动中,忌讳将在世的人名刻写在占卜用的器具之上的。扁壶占卜时要落地而破,谁敢将“尧”壶落地损坏呢?所以,扁壶朱书字符❷解读为“尧”不符合当时贞人占卜的初心。尽管何驽先生也说是“唐尧后人追述尧丰功伟绩”时朱书,但用一个扁壶来“追述尧丰功伟绩”,未免有些说不过去,有损“尧的形象”,更何况解释不了“为何而破再沿残器断茬边缘涂朱一周”!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字符❶、字符❷和扁壶联系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卜辞,即“贞人祈求族人人丁兴旺、生生不息”,字符❶和字符❷彝族阿细语释读为“尼牺”,即汉语意为“贞人祈祀”,非汉语之解读“文尧”。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余论

从以上考释中得知,扁壶朱书“文字”不属于甲骨文,不能以汉字系统来释读。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毫无疑问,扁壶朱书“文字”也是“象形文字”,而且是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一个字符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其与现代汉字不能一一对应。字符❶意为“贞人”,字符❷意为“跪着向日月祈求”,可简言为“跪着祈祀”,两个字符连起来为“贞人祈祀”,彝族阿细语为“尼牺”。但是,无论是汉语“贞人祈祀”,或是彝族阿细语“尼牺”都不能完整地表达卜辞的全部内容,只有将文字和占卜的礼器综合考释才能弄清楚贞人的意图。扁壶是特殊的礼器,代表葫芦瓜,寓意妇女身孕。如果不知道这种文化,那么所解释出来的文字涵义就会背离当时人们祭祀占卜的初衷,扁壶朱书“文字”和扁壶本体是一个当时在文字不发达的情况下采用“字物寓”的卜辞。  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何驽先生认为:朱书扁壶是唐尧后人追述尧丰功伟绩时的用品,甚至认为“朱书”与“周边划界符号”是“长篇”《尧典》成书之前一个最原始的简约脚本【20】。夸大其词,把一次为氏族的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祭祀和占卜活动,解读为“唐尧后人为褒扬尧的丰功伟绩的一次活动”,显然这种解读超越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纯粹是现代人的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模板!其实,文字的发展记录了人类思维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步伐【22】。早期古文字,每一个字符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普遍为独立存在,而且这些字符所表达的是人类一些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活动,是具体的、形象的、没有抽象的“字符”。如果将扁壶朱书字符释读为“文”和“尧”,这种抽象思维能力似乎不是那个时代所具有的,而且也没有反映出当时人们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活动。而以彝族阿细语意释读为“贞人”和“祈祀”,就更符合当时人们的“文字”创造能力、运用能力和用扁壶为载体的活动初衷。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不能否认“堯都平阳”,但扁壶朱书“文字”与“尧”无关,其实“堯都平阳”也不一定非要找文字来证实!8m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参考文献
【1】高天麟:《发现神秘文字,解码古老文明——山西陶寺遗址朱书“文”字扁壶出土经过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06月14日。
【2】《考古》1992年06期,第526—549页。
【3】李健民:《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1年第1期。
【4】高炜:《陶寺出土文字二三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2年第3期。
【5】何驽:《陶寺遗址扁壶朱书“文字”新探》,《三代考古》2004年00期,第350—353页。
【6】冯时:《“文邑”考》,《考古学报》2008年03期,第273—290页。
【7】中国社会科学网,2007年12月25日。
【8】《陶寺遗址扁壶朱书“文字”新探》有“假如‘堯’的本意是指‘黄土高塬上的大城’,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陶寺城址是首先。”也就是在“堯都平阳”的前提下释读为“尧”。
【9】   罗琨:《陶寺陶文考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1年第2期。
【10】 田建文:《我看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考古学研究》2013年00期,第530—538页。
【11】 朱冰:《陶寺毛笔朱书文字考释》,《中国文物报》2010年12月24日。
【12】 许永杰:《陶寺朱书陶文:确认尧都的重要证据?》, 新华网,2016年11月13日。
【13】 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年。
【14】 《云南社会科学•彝族文化》2019年第3—4期合刊,第24—27页。
【15】 李文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研究》,科学出版社,1996年。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等《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II区居住址1999-2000年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3期。
【17】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阿细的先基》,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
【18】 赵辉:《甲骨刻辞记录的意义》,《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2日第13版。
【19】 朱桢:《贞人非卜辞契刻者》,《殷商学刊》1986年第4期,第19—22页。
【20】 何驽:《陶寺遗址扁壶朱书“文字”新探》,《三代考古》2004年00期,第350—353页。
【21】 段树乔:《彝族阿细跳月源流考》,《云南社会科学•彝族文化》2019年1—2期合刊,第29—34页。
【22】 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第4期:第50——56页。

原载:《云南社会科学.彝族文化》 2021年第1-2合刊。作者投稿彝族人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