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语言文字在凉山彝族地区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作者:​贾巴甲哈 (甲哈) 发布时间:2009-01-23 原出处:​凉山州彝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点赞+(8
摘要: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人民对自己的语言文字有一种原生的天然感情,是这种特殊的天然感情使彝语言文字得到传承和延续。彝语言文字促进了凉山彝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了彝族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同时也为凉山彝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一、四川规范彝文的发展历程

四川规范彝文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彝文是传统文字,其使用年代较长,但过去主要为毕摩所掌握。直到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的规范彝文是20世纪70年代在对传统彝文进行规范以后诞生的一种音节文字,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950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川康工作队对凉山彝族的语言进行初步调查研究后,设计了《凉山彝语拼音方案》,并在有关民族院校进行实验教学。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951年起,四川彝族聚居地区的政府机关印章、吊牌以及重要布告均使用汉彝两种文字。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四工作队,对全国彝语进行了全面普查,作了比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制定了《凉山彝族拼音文字修订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教学。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1957年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现国家民委)正式批准推行《凉山彝族拼音文字修订方案》。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1958年以后,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民族问题方面,强调共同性,忽视差别性。在“大跃进”声中,撤销了《凉山彝族拼音文字修订方案》,又不使用彝族原有文字,在彝区直接推行汉语文。彝语文专业人员被派到彝区农村搞汉语文扫盲,成为会说彝语的汉文扫盲教师。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文是记录汉语的,不懂汉话的彝族直接学汉文,操彝语学汉字,文字和语言脱节,收效不大。为此,在1958年至1960年间,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联合在喜德县城郊沙洛大队举办汉文扫盲试点班,中心班50名青年经过两年的扫盲教学,识汉字的数量基本达到初小水平。但巩固下来的只有扫盲后参加工作的几个人,其余的人因为不懂汉话或者汉话没有过关,不到两年就把扫盲班学得的汉字忘记了。彝族聚居区农村干部、群众直接学汉文确实困难,而生产、工作和生活需要使用文字工具,于是他们就自发地互教互学彝文和使用彝文,使用彝文记笔记、记帐目、记工分。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1964年,凉山州委、州政府根据彝族聚居区已普遍自发地学习使用彝文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要求,组织力量对原有的彝文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从8000多个彝文单字中选出300多个字汇集成《彝文常用字表》,于1965年在凉山报开辟《彝文专栏》刊登彝文识字教材,供农村干部和社员学习。在十年动乱期间,彝文被认为是宗教迷信文字,又遭到无情的打击和极大的摧残。从事彝文工作的同志受到打击和迫害,使彝语文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而被迫中断,但彝族人民要求使用彝语文的呼声从未间断。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1974年5月,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组织了彝族文字问题的调查组,在昭觉、美姑、喜德、越西、布拖五个县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要求,一致反映:直接过渡学汉文是走过场,彝族聚居区生产队会计、记分员、保管员还是靠彝文记事。彝文是彝族自己的文字,群众对它有感情,易学易用,要求恢复使用彝文。随后,调查组写出了《关于彝族文字问题的调查报告》。1974年7月,四川省民委根据调查组的报告向四川省委作了《关于彝族文字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了“在四川彝区继续推行汉语文,在对彝族原有文字进行必要的整理、规范和加以完善的基础上,采用彝族原有文字,汉文彝文同时使用”的意见。1974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以川委发(1974)59号文批复了报告,同意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意见。1974年11月,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邀请中央民族学院和省内部分彝语文研究人员组织了省民委彝语文工作组,同凉山彝族自治州语言文字指导委员会共同对原有彝文进行了规范和整理。同时,在原有彝文的基础上统一规范为以彝语北部方言的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的语音为标准音,并引入现代汉语使用的标点符号和拉丁拼音字母作注音符号等新成份,制定了四川《彝文规范方案》(草案)。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1975年1月,在昭觉县召开了四川省彝文工作座谈会,讨论了《彝文规范方案》(草案),会议原则同意《彝文规范方案》(草案),决定进一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同年5月,在西昌召开了《彝文规范方案》(草案)学术讨论会,会议听取了彝文工作组的汇报,经过充分交换意见和协商讨论,一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草案)。会后,为了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彝语文工作组组成《彝文规范方案》(草案)教学试点组,分别在喜德、昭觉、美姑、布拖、西昌、冕宁、宁南、峨边八个县,对四川彝语内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土语区(圣扎、所地、田坝)试点教学。经?0至173学时的学习之后,原来有一些彝文基础的学员可以学会700个左右的单字;原来不识彝文的可以学会300个左右,可以看一般的彝文书报。试点证明《彝文规范方案》(草案)是可行的。1975年11月,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四川省彝文工作会议,审查通过了《彝文规范试行方案》,并向省委作了“关于《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的报告”,四川省委于12月以川委发(1975)72号文批复了报告,同意在四川彝族地区推行《彝文规范试行方案》,并批准恢复和建立了各级彝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四川省委批准试行方案之后,规范彝文在我省彝区各地广泛推行,收到了又快又好的效果,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凉山州总结了1976年至1979年试行的成功经验,于1980年报四川省人民政府要求结束《彝文规范方案》的试行阶段,准予正式推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意见,向国务院转报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关于《彝文规范方案》的报告,国务院于1980年国函(80)70号文批准推行,并于1980年12月17日在《四川日报》全文公布了《彝文规范方案》,这是建国以来对少数民族文字进行必要改革的一个成功的经验。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1984年,《彝文规范方案》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1992年9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经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于1993年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使其在广大彝族干部群众的期盼中出台,其现实意义在于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规范彝文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各个领域的推行和实施,标志着彝族语言文字工作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沿着设定的目标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四川规范彝文的重要功能

彝族历代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优秀作品都是用彝文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彝文对彝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凉山彝族自治州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彝族人民群众不懂汉语文,生活中仍然需要并且只能使用本民族语言来进行交际。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需要通过母语来接受基础教育后,跟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逐步过渡到彝汉双语文的教育。因此,彝语言文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蓬勃生机的活力和功能。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语言文字的功能表现在: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宣传方面。规范彝文的推行,彝汉翻译书籍的出版,推动了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政治建设。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运用彝语文翻译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大量的政治书籍,使彝族群众和基层彝族干部能够及时学习和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国家、省、州、人代会、党代会和政协会等重要会议都坚持用彝汉双语两种文字对照进行翻译后发文。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在社会用字上,彝语言文字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保证了彝语言文字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充分发挥。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章、牌匾、文件函头、广告标语和车辆门徽标志等基本上都按规定采用了彝汉两种文字对照使用。特别是,在2004年借助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之机,凉山州委、州政府将全州社会用字整治彝汉双语文的使用工作纳入了政务督办事项,分阶段性地对各县、市社会用字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安排落实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维护了彝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全国公开发行的彝文版一报(《凉山日报》现发行量达5000份以上,截至目前共发行了7700多期)两刊(《凉山文学》、《民族》杂志发行量分别达2000册以上,截至2007年分别发行了110期和73期)的发行以及影视(彝语电影和电视)、广播(省、州和县、乡、镇的彝语广播)、音像(VCD、CD、DVD)等的宣传工作,把党的声音及时传播到彝族聚居区,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心声从中能知晓。因而,彝语言文字为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性的作用。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教育教学方面。规范彝文的推行,彝汉双语教学的实施,推动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从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彝汉双语教育体系。现凉山州境内已在多数中、小学校开设了彝语文课,其中一部分小学各科都使用彝语文进行教学。据不少学校反映,彝族小学生先学彝语文,再用彝汉双语文对照教学,比直接学汉语文的效果好。因为这样的教学会使彝族学生容易理解汉语文的意思,同时也容易增强彝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自信心。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有些彝族聚居县开办有一类模式型的民族中学,即专门以彝语文课为主,汉语文课为辅的教学;同时,在凉山州各县、市中学还开办有一些二类模式型的彝汉双语教学班,即以汉语文课为主,彝语文课为辅的教学。另外,在大、中专学校里开办有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型的彝汉双语教学班,甚至在西南民族大学、西昌学院等部分高校里还开设有彝英双语教学班。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就业工作方面:通过重点学彝语文(含彝汉双语)毕业的大、中专生已为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做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能够用彝语文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服务。从2006年起,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达文件要求全州各县、市中考时有50%的彝语文要计入升学成绩的总分;彝族学生参加高考时,根据报考专业的实际需要加试彝语文;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有些彝族聚居县在每年的招聘、招工、招干录用人才考试时还给予特殊的照顾,这就更加进一步地推动了彝语言文字的发展,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凉山彝语言文字的有效功能。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省彝文学校于1985年办学以来,为四川彝族地区培养输送了不少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的民族中等专业人才。以彝语言文字为主的一类模式型教学从1993年8月开始招生,先后毕业了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等7个班级。另外,四川省彝文学校还培养了不少二类模式型的彝汉双语翻译、师资、文秘、体育、英语、计算机、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人才。可见,四川省彝文学校的彝语文教学或彝汉双语教学模式为四川彝族地区培养出了一批批实用型较强的民族中等专业人才,并且多数人才始终能扎根于民族地区最艰苦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或其它行业建设的战线上默默地在奉献着自己应有的贡献。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教材编译方面。规范彝文的推行,彝文教材的编写,推动了彝族地区教育教学的发展。省、州教育部门编译了中、小学与汉语文配套同步的文、理科彝语文教材,还编译有《扫盲课本》、《农民识字课本》、《农业科普知识》以及大、中专教材《彝语拼音文字》、《现代凉山彝语》、《彝汉翻译教程》、《彝语会话》、《彝文数学》、《彝文写作》、《古彝文选》、《彝文物理》、《彝文化学》、《现代彝族文学作品选》等彝语文的普及读物和彝语文教材的发行量达300万册以上。彝语文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教学的事业建设和发展中也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截止200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教材编译室共编译教师和学生用书达692种6331万字。其中,各类教材、教参、教辅652种,达5897万字,课外读物系列丛书30种335万字。编写教师素质教育培训教材6种91万字,编写小学、初中、高中一、二类模式的《彝语文教学大纲》和《彝语文课程标准》共9本。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彝文工具书的编译方面。规范彝文的推行,彝文工具书的编写,加快了彝语言文字在凉山彝族地区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步伐。省、州彝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从1976年就开始组织力量编写彝文工具书。譬如:《彝文检字法》在彝文字典未出版以前,起到了代替彝文字典的作用,深受群众的欢迎,初版20多万册,供不应求,现已再版过两次。接着,《汉彝词汇》、《汉彝大词典》、《彝语成语词典》、《彝文字典》、《彝语大词典》以及一些大型画册等几十种工具书和艺术类的图书已公开出版发行,为适应彝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和凉山彝族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科学或技术研究方面。规范彝文的推行,运用规范彝文进行科学技术性的研究,推动了彝语言文字在信息处理系统上的建设和发展。譬如:彝文输入法,从过去较落后的磁盘软件已发展到先进的光盘,为彝语言文字工作者带来了以科学输入彝文字的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彝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工作也随之取得了重大成果。1988—1989年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彝文15×16点阵字模及数据集》两个标准,1995年又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24×24点阵字模及数据集》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批准颁布实施了这3个标准。1989年制定完成的《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现已基本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讨论和投票,即将成为国际标准。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民族语文信息处理方面,目前已经进行的彝文计算机信息处理,都是针对国务院宣布为国家规范彝文的凉山喜德语音的彝文而言。在彝文信息处理上,至今已研究开发了《PGYW彝文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彝文处理系统YWCL》、《计算机激光彝文/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计算机彝文/汉字/西文系统》、《CMPT大键盘彝文系统》、《华光彝文、汉字、西文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北大方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YWPS彝文桌面办公系统》、《YWDS彝文系统》等系列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网上可以浏览彝文字的信息。为此,彝文软件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四川彝族地区办公自动化的水平;支持各种彝文应用软件的努力开发,更使彝语教学和彝学研究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和标准化的体系,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彝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另外,彝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在彝学研究、艺术研究、文献研究、彝医研究、古籍整理、遗产保护、伦理教育、文学创作、培训指导、撰写论文、编辑论文、学术交流等方面上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显著的。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随着《彝文规范方案》的推行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凉山彝族语言文字的工作已步入了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除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在执行公务中使用彝语言文字形成制度外,还要积极地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加强彝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和机构队伍的建设;开展彝语言文字理论及学术研究;推广规范彝文;开展彝文扫盲和彝汉双语教学;收集编篡彝族民间文学集成;抢救、搜集、整理彝文古籍;开展彝汉双语翻译在彝族地区进行禁毒和计划生育等宣传工作;编译彝文教材及农、牧业科普丛书;创办《凉山日报》、《凉山文学》等彝文报刊和彝语广播、电影、电视、音像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彝语言文字的功能,受到了社会各界彝族群众的欢迎和肯定。彝语言文字,为促进凉山彝族地区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彝语言文字已发展到不仅成为国家规定在全国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等重要会议上翻译的七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一,而且进入了国际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格局,这是彝族人民的光荣和自豪。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中具有历史悠久,表达功能较完备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字。彝语言文字承载着彝民族的历史和文明,代表着彝民族的特定思维方式和习惯,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目前彝语言文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彝语言文字工作与过去相比较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出现了一些问题: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对彝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上认识不够,贯彻不够得力。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有忽视彝语言文字工作的现象,在具体实施和开展工作中存在有彝语言文字无用论的观点。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对彝语言文字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彝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精简而削弱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彝语言文字工作经费不足。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彝语言文字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逐渐递减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间接地削弱了彝语言文字在凉山彝族地区现代化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重要功能。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解决彝语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呼吁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重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更加进一步地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胸怀大局,立足本州,继续努力开创和做好凉山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与新发展: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新时期凉山彝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加强凉山彝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制建设,强化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凉山彝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推广、发展和使用。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进一步加强凉山彝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呼吁各级各类相关部门要切实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很广,难度很大的工作。创新理念,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把彝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议程,经常研究,督促检查,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健全彝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保证彝语言文字工作有稳定的、最起码的经费来源,是正常开展彝语言文字工作的必要条件。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培养彝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人才和彝语言文字专业人才,是彝语言文字工作需要抓紧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培养出一支懂政策、会管理、业务精,热心于彝语言文字工作事业的干部队伍,才能做好我州彝语言文字的工作。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围绕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总体部署,全面贯彻国务院(1991)32号文件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拓展民族工作思路,努力开创凉山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和新发展,始终为构建和谐凉山彝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发挥出更大的功能。PR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参考资料:
1、李新瑜,《胸怀大局,立足本州,努力开创凉山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局面》,《凉山彝学(内刊)》,1999年第2期。
2、《凉山日报》汉文版2007年8月20日第二版和2007年10月24日第五版。
3、四川民族语言学会编,《规范彝文应用研究---彝文的整理规范及其实践效果(马海木呷 张全昌 郑云翘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