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论“彝文规范方案”的完善与彝文的统一问题

作者:朱建新 发布时间:2009-03-31 原出处:《西南民大学报》2002年第9期 点赞+(44

摘要:彝文规范方案的完善修改工作正在酝酿过程中,为探讨这一修改完善工作,尽快制订出修改方案,本文对彝文规范方案的修改制订的原则、方法和完善修改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作者的认识和具体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方案。文章对修改制订全国规范彝文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彝文;规范;方案;修改;完善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全国彝文的统一规范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了,而这个老话题对于所有关心本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前途的彝族人来说,在内心深处始终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责任感、使命感。因此,不少负有责任感的行政官员和从事彝族文化事业工作的人一直在苦苦探索着这个问题,总想寻找出一种最佳的途径和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也有一些人对此顾虑重重,怕影响现有的彝文规范方案的推行,还有的人,对此毫无信心,认为彝文统一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完全持一种消积的态度来对待之,甚至有的还持反对态度。
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认为,既然彝文的统一规范问题是一个全民族共同关心的问题,就不应采取消积、回避的态度,而应该面对现实,着眼未来,积极地进行不断的探索。因此,在各省各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1999 年4 月在成都召开的四省(区) 彝文古籍第七次协作会,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达到了共识,形成了一致的意见。本文拟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谈谈彝文统一规范的认识。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改革与规范的原则

(一) 彝文的改革和规范要保留方块形的原有文字体系

从文字理论上讲,拼音文字是最先进的文字体系。因此,中国人想使自己的文字(汉字) 拼音化,努力了将近一个世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汉字拼音化的主张成了多数派(至少是在理论上) ,并且得到了国家政权的支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近四十年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一直不能进入实质性的改革。解放后,语言文字工作者在国家的支持下,为彝族设计了拉丁字母的新彝文,而且进行了实验推行,实验的结果,新彝文没能被彝族人民所接受,被彝族人民“谢绝”了。后来又重新恢复使用老彝文,而把新彝文改为注音符号。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什么拼音文字始终未能被人们所接受呢? 这不是由于准备工作的时间不够长,也不是由于拼音文字的方案不完善,也不是由于什么政治运动的干扰,而是有其不可克服的深层次的客观原因的。这个客观原因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拼音文字的表音优势不能战胜传统文化心理优势。彝文和汉文都是本民族自己创造的历史相当悠久的固有文字,几千年来一直被彝汉人民所使用,代代相传,沿续至今。人们对自己固有的文字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形成了不易改变的习惯心理。在这个强大的传统文化心理优势面前,拼音文字没办法跟固有文字分庭抗礼,平起平坐,更谈不上树立起自己的优势。这样,两种文字使用的结果,并不是新文字凭借着表音的优势取代固有的文字体系,而是固有的文字体系凭借着强大的传统文化心理优势吞没了新文字。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拼音文字确实有不适应彝汉语的实际特点的因素。拼音文字不适应彝汉语的实际特点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彝语和汉语都是分析型语言,具有单音孤立的特点;而彝文和汉文的突出个性是方块形,“方块型的突出个性”,是彝汉文的主要特征,是彝汉文的“灵魂”。正是彝汉文的这个“方块型的突出个性”,使彝汉文适应了彝汉语单音孤立的特点,也就是说,方块形的彝汉文是表达单音孤立语的最恰当的文字形式。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拼音文字只能在一个语音统一的社会中使用。方言土语繁多的彝语,离语音统一的地步还处于遥远的阶段。使用拼音文字所要求的统一的语音,并不是一般彼此可以听得懂的普通话,而是达到规范水平的普通话,它要求对每个字的声、韵、调都能正确掌握。象汉语这样使用人口众多,又选择了普通话,并且有强大的国家政权作其推行的坚强后盾,尚且不能实现拼音化,对还没有选择统一的普通话,又没有统一的政权机构作其后盾的彝语来说,要推行拼音文字,其可行性程度就可想而知了。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次,“方块形”文字本身具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主要表现在: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方块文字贮藏信息量大,方块文字属于平面文字。平面文字优于线形文字即拼音文字。因为,平面比线形贮存的信息多。在等长的视幅中,从平面文字获得的信息比线性文字多。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方块文字易读值高。每个方块文字所占的空间位置的面积是相等的,同线形文字比,阅读方块文字,可减轻一种负担。因为,在阅读线形文字时,一要分辨音节,二要分辨每个音节的内容,这是两种负担。方块文字则不然,每个文字无论是一划或几十划,也无论是纯表音还是纯表义,或是又表音又表意,完全都浓缩在一个相等的方块中,这就使人阅读方块文字时,只有识别每个方块不同内容的负担,而没有区分音节的负担,所以易读值高。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方块文字的经济效益大。与线形文字相比,记载同等量的信息时,方块文字所需纸张要少得多,节省了书写材料,节约了经济;方块文字由于读写速度快,节约了时间,时间的节约,归根结底是经济的节约。所以,从经济效益上讲,方块文字的经济效益也比线形文字大。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过去认为方块文字不便进行文字信息技术的处理问题早已得到了解决,而且技术进步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比起拼音文字来还有一些优越的特点。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方块文字的这些优点和彝语的实际特点,我们认为彝文的改革必须在保留原有的方块文字体系的原则下进行改革和规范。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彝文的规范要以国务院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为基本方案的前提下进行规范与完善。

1999 年4 月14 日至16 日在成都召开的四省 (区) 彝文古籍第七次协作会,根据各省(区) 的一致要求,把彝文的统一规范问题列为会议的重要内容。会议就国务院于1980 年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下称“规范彝文”) 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和完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会由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伍精华同志主持,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刘绍先、原云南省人大主任李桂英、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冯元蔚、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孙自强、原贵州省人大副主任禄文斌、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史志义等领导及国家民委语文室和各省(区) 民族语文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各省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讨论会。通过认真、冷静的讨论,形成了一致的意见。会议形成了“关于把国务院批准的《彝文规范力案》作为彝族规范文字的纪要”。会议一致同意,把国务院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作为全国彝族的规范文字。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议认为,在推广使用和完善规范彝文时,要求同存异,逐步完善,共同发展。会议最后确定,由四川省民(语) 委牵头,云南、贵州、广西的民族和民族语文工作部门配合,共同组织专家学者,抓紧做好《彝文规范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工作。会议纪要送国家民委备案。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会议纪要的形成是各省区有关领导和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多年努力探索的一个结果,取得这个结果是很不易的,我们认为,应该共同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结果,一定要按照这个纪要的精神来完善全国的规范彝文。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完善《彝文规范方案》的内容与方案

(一) 完善《彝文规范方案》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任何一种文字规范方案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字规范方案制订出来后,都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绝对成果。《彝文规范方案》亦不例外。因此, 1999 年在成都召开的四省(区) 彝文古籍协会第一次正式讨论了《彝文规范方案》的修改与完善问题。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都会会议纪要”的内容主要有两点: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确定“规范彝文”为全民族共同的规范文字。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这个方案本身是针对全彝族而批准的。因为国务院的批文明确批示,这个“方案”先在四川彝区推广使用,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后,逐步推广使用。第二,这个方案经过20 年的实践证明,规范彝文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对彝区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彝文扫盲工作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的方案。第三,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很难再审批一个文字规范方案。而作为一个有文字的民族来讲,没有一个共同的规范文字,给这个民族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大家共同认为与其否定“原有的”,还不如肯定完善“原有的”。这也就是这个会议的共识。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任何一个文字规范方案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古今中外毫无例外。那么《, 彝文规范方案》需不需要修改和完善呢? 答案是肯定的。“方案”至少在两个方面需要修改和完善。一是 “方案”本身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二是由于受制订该“方案”时的历史和客观条件限制,主要考虑了在四川推行的因素,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在全国推行的因素。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这个“方案”都必须有一个修改和完善的过程。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修改完善“彝文规范方案”的两个基本内容与方案

我们在前面已说过,彝文的改革与规范必须保留原有文字体系,这点我想是无争议的,当然还有一个文字的性质问题。文字的体系和性质确定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规范的范围了。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规范文字的目的是使文字记录语言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便于使用文字的人学习和应用。根据这个要求,文字规范从大的方面讲,应包括选择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文字符号本身的规范、书写规则与方法等内容。在这里我们只谈选择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文字符号的规范问题。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确定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怎样规范,要依据它所记录的语言特点来决定。所以文字要规范,首先要选择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即要选择能充当全民族共同语的方言来作为文字规范的基础,然后再根据这个基础方言的特点来设计文字方案。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文的规范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彝文是 “超方言文字”,可以不要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他们的依据是“汉文是超方言文字”,所以,几千年来没有确定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同样能使用。这些人大概不知道汉语汉文的发展历史。汉语虽然到解放时都没有明文规定过基础方言,但这并不等于说汉语就没有基础方言。实际上,汉民族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汉语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汉族早在汉代以前就使用着一种统一的书面语言。这种古代书面语言最初也是建立在口语的基础上的。后来,它跟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成了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言,通常称为文言或文言文。到唐宋时代,又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言———白话。白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宋元以来,用白话写成的文学作品很多,有话本、戏曲,有影响较大的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等。这些白话文学作品都是用北方方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元以来,北方成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除明初一个短时期建都金陵即南京) ,由于政治、经济的集中,北方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方面,北方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 官话”便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可见,远在数百年前,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整个社会中就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了。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20 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时代,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开展了“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方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就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普通话。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于1955 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经国务院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并大力向全国推广。实际上,这个确定只不过是顺应了早已形成的事实而加以确认和法律化而已。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千百年来,汉字就是随着北方方言发展而发展使用至今的。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和汉语的情况不一样,彝语千百年来没有形成一个能充当全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政权机构) 。所以,现在要搞全民族共同使用的规范彝文,必须要有一个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因为在国家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必须有一个代表这个民族的语言的语言(方言) 。这是常识问题,不容置疑。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选择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一般考虑的条件是: 1、使用该方言的人口多;2、该方言区是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3、用该方言写成的书面材料多。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所以在确定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时,不能照搬上述条件。我们认为在选择彝语标准音点和基础方言时,可能要考虑如下的条件: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人口:该方言使用的人口要多于其它方言的人口。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书面材料: 该方言要有丰富的书面文字材料,包括古代和现当代的书面材料,重点应考虑当代文献资料。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语言的发展水平:该语言发展到比其它语言更高的阶段,即有丰富的语汇和严密的语法体系。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语言的纯度:该方言要纯正,尽量不受或少受其它民族语言的影响。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上述条件,我们认为要把“彝文规范方案” 完善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规范彝文,只有北部方言具备充当基础方言的条件。因此,应该确定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确定圣窄语音为标准音,喜德县为标准音点。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选定后,就根据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的音位系统制订文字方案。通过推行规范文字方案推广基础方言,扩大其使用范围和影响,使其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彝民族的共同语即彝族普通话。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至少在理论上应该这样认识。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修改和完善《彝文规范方案》的两个设想方案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文字体系上保留了原有方块形文字体系以后,彝文的改革,首先要确定文字的性质(即功能类型) 。对彝文性质的改革可以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象四川推行的规范彝文一样,把原来的意音文字改革成纯表音的音节文字;另一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来的意音体制(即性质) 下进行改进。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斗胆提出两种修改和完善《彝文规范方案》的设想方案,供同行们在探讨此问题时作为讨论的话题。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纯表音的规范方案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方案就是在国务院批准推行的《彝文规范方案》的基础上作一定的修改和补充,使其更加完善,成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规范文字。具体的修改和补充的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增换原“方案”字表中的某些字。原方案字表中所设置的字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一、需增设部分字。“方案”在实践中仅从北部方言而言已感觉到有些有用音节没有设字的情况,所以还需增设一小部分字。二、有些字的字形与一些拼音字母相似,与拼音字母混排时容易产生混淆,尤其是在理科书籍中特别明显,需另选字替换。三、原字表中有些字形体不美观,结构复杂,书写不方便,这部分字也需另选字来替换。四、没有设置专有名词的标示符号。在实践中感觉到大多数专有名词能从上下文中理解得到,但有些平时不大熟悉的专有名词,如外国人名地名,读起来就不怎么好理解。所以应设一个专有名词的标示符号。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增设记录其它方言所需的字。由于原“方案” 是针对北部方言制订的,所以只按北部方言标准音点的音位系统来设字。现在我们要把原“方案”推广在全民族中使用,因各方言土语的音位系统和声、韵、调数目不一样,为满足记录各方言土语的需要,需增设部分其它方言土语所需的字。这部分字可能有200 字左右,可以放在正表中,也可以设一个附表,作为各方言区专用。这个方案经过完善后至少有如下好处: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对原“方案”改动不大,制订难度不大,便于推广使用,不需各地政府再花很多的人力物力。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有了全民族统一的规范文字,大家共同用这些文字来记录我们的现代彝语,包括各方言土语。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解决了全民族使用的规范文字读音的统一问题。无论各方言土语对这个字音的内容理解如何,但都能读得出来,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统一问题。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在制订出来的字表中,所设的字是从各方言文献中精选出来的,因而从心理上、感情上、认识上都有认同感,易于接受。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为语言的统一和开展彝语彝文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音意结合的规范方案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谓音意结合的规范方案,就是在设置字表时各选用一部分表音字和表意字,表意字和表音字结合使用。这个方案对于原“方案”来说改动性较大,即加上了表意的成分。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案,主要基于以下几种考虑: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彝族由于长期分割而居、山川阻隔,交往甚少,没有统一的政权,没有形成民族共同语,方言上语繁杂,语音不统一,要在全民族中一时统一推行一种按某一方言设计出来的纯表音的音节文字,有一定的难度。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从文字体制的传承性角度上考虑,可以作为一种理论来研究。通过这个理论或设想方案的研究,可以促进语义学、词汇学的深入研究,使我们掌握彝语的词义系统和词汇系统。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在理论上寻找一个能加速彝民族语言文字统一进程的途径。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一种文字方案能否推行,有时不完全取决于方案本身的科学性。有些文字方案虽然“合理”,但 “不合情”,所以不能推行;而有些文字方案虽然“不合理”,但“合情”,所以被推行了。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彝语的现状,大家不妨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基于这些考虑,我们提出这个“意音结合”的方案,作为一种设想来讨论。这个设想方案的具体内容是:在原“规范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部分表意字,减少原设置的表音字”。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增加表意字。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彝语语义系统的“义位”数设置表意字。彝文的表意字大多是有形意联系的象形字,不像汉文一样有表示类范畴的一套表意符号(偏旁部首) 。所以规范彝文的表意字大多要选用象形字。根据对彝语“义位”数的初步测算和现有的彝文表意字数,这部分表意字大概需要2000 字左右。这部分表意字的读音按各方言的实际读音来读,但语义是固定的。这就是所谓的“超方言文字”。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减少表音字。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规范方案”在各音节的每个调位上都设了字,只设了一个次高调符号,实际上大可不必设那么多字。我们这个完善方案的设想是各音节只设中平调字,再设3 至4 个声凋符号,即少设字,多设调。这样,各方言全部加起来,中平调字也就是500 个左右字,表意字和表音字合起来也就是2500 个左右。这个字数学起来应该是不太困难的。当然,表音字和表意字的字符不能重复使用,要“各司其职”。声调符号的风格也必须与彝文的笔画系统风格一致,使其没有附加或分离感,而要浑然一体。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也许有的人会说,2500 个字怎么能表达记录我们的彝语呢? 就像有人说819 个字无法记录和表达我们语言一样。这些同志大概不知道日语只有50 个音节,实际只需要47 个音节字,汉语只有1400 多个音节,实际只需要1400 多个音节字而已。汉字是一个宠大的表意文字体系,大概有五六万之多,实际的常用字也只有3000 多字,如果把那些多余的成分去掉,也只需3000 字左右。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以,我们在规范彝文时,只要表意科学化,表音规律化,2500 个左右的字,已足够了。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述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即国务院批准规范方案,是法定的方案,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按照国务院的批文精神和1999 年成都会议精神,抓紧完善工作,尽早拿出方案,以便尽快在全国推行使用。第二个方案作为一个设想的理论方案,我们彝语文理论研究工作者,不妨作为一个研究项目,对将来继续补充和完善第一个方案或深入研究彝语彝文也是不无益处的。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彝文规范方案的完善修改工作正在酝酿过程中,这里提出以上认识,仅作为引玉之砖。GK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1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