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彝语诗歌格律研究》
彝语诗歌格律研究》于2015年由国家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毕节市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0BZW121)的研究成果。
《彝语诗歌格律研究》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全国人大代表、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王继超译审主持,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王明贵研究员负责完成的一项成果,于2013年上报结题,研究成果的最终鉴定等级为“良好”。该研究成果全书69万字,分为导论:彝语诗歌格律的研究、彝族古代文学总论、梅葛——彝诗形式的总括、作菊——彝诗格律的要素、叟口咪——格律诗体的典型、勒俄——天地祖先的史诗、走谷——叙事抒情的双歌、博葩——寻根究底的诗思、尔比——谚语格言的结晶、克智——口头论辩的技巧、踏歌——古老年轻的旋律、彝语诗歌格律模型构建等12个部分,附录从87046个彝文中选择了17650个建立了《彝语诗韵表》。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白庚胜先生为《彝语诗歌格律研究》作了题为《彝语诗歌格律的全面透析》的序言,认为这个成果是“国际彝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会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带来重要的启示与推动”,“让学界充分了解到彝族传统诗歌艺术对世界艺术的独特贡献。”这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彝语诗歌格律的专著,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多方面的价值。
《彝语诗歌格律研究》项目历时4年才告研究完成,由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作为“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研究系列”丛书的第一部成果,予以资助出版。这部书是王明贵研究员公开出版的第16本著作。
【附】
彝语诗歌格律的全面透析——《彝语诗歌格律研究》序言
白庚胜
著名彝族学者王贵明先生新著《彝语诗歌格律研究》,是国际彝学研究最新成果。它在中国古代文论、彝族文学研究领域一枝独秀。作为与彝族同根共宗的彝语支民族纳西族的学者,我谨表祝贺,并相信这一成果将会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带来许多重要的启示与推动。
大家知道,彝族创造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诗歌传统,并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并存,且有一定的格律形式。其中,以格律诗“叟口咪”即“三段诗”为彝族所独有。不过,对于彝语诗歌格律,至今鲜有系统研究的成果。故而,王贵明先生的此一贡献,为彝语传统诗歌格律认知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界充分了解到彝族传统诗歌艺术对世界艺术的独特贡献。
本著以彝族传统诗歌为具体对象,通过系统分析其格律、发掘其形式美,大大丰富了中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宝库,活化了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对充分展现民族文化多样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显然,《彝语诗歌格律研究》重在探究彝语五言诗,尤其是其中的三段诗。其难点在于:此前,彝族文学史上诗歌格律研究成果积累不多,即便《彝语诗律论》也没有对此作过细致的分析,只提了一些抽象的概念,没有更多东西可供参考和借鉴,因而此项成果纯属创新。
在我看来,《彝语诗歌格律研究》深化了彝语诗论研究,对彝语诗歌类型作了重新定位,强化了对彝语诗歌格律要素的认知,建立起韵谱格律模型,值得高度重视。
一.在深化彝语诗歌理论研究方面
在彝语诗歌的理论中,彝族古代文艺理论家举奢哲、阿买妮等有过一些格律方面的论述,当代有关翻译家和研究家也有一些研究。但是,这些都不够细致、全面,特别是对许多重要概念,诸如押韵、谐声、押调,特别是对扣、对、偶、连等都没有用诗歌实例做过论证,而《彝语诗歌格律研究》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全面的列举、分析和阐释。通过诗歌例子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它使这些有关概念更加明白、更有说服力,而且有理有据,足以证明彝语诗学理论并非虚妄。
二.在重新定位彝诗类型方面
过去,人们在彝语诗歌分类基本上局限于内容,如把彝语诗歌分为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婚歌、儿歌、山歌等,还没有系统地从形式上对所有彝语诗歌形式进行分类。而本研究通过对所有彝语诗歌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梅葛”(也称为“咪谷”)是彝语诗歌总称,同时也是彝语诗歌“总括”的观点,认为它包括有婚嫁类诗歌的阿买恳、陆外、阿硕,以及丧祭诗歌的克洪、打歌调(部分形式)、曲谷、走谷、勒俄、诺沤、诺沤曲姐、尔比、克智、博葩、纪透、则透等形式。其中,以“叟口咪”即三段诗的包容性最强,可以包容曲谷、阿买恳、陆外、阿硕、克洪等许多形式。因此,在科学分类并且进行适当归纳的基础上,它把彝语诗歌分成了“叟口咪”、“勒俄”、“走谷”、“博葩”、“尔比”、“克智”、“踏歌”等7个大类,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三.在分类研究、突出重点方面
从对大量彝语诗歌的搜集、整理的情况看,“叟口咪”即三段诗、尔比、踏歌即打歌调等三种诗歌类型所见数量最多,它们也就自然成为《彝语诗歌格律研究》的重点所在。
“叟口咪”,彝语也称“曲谷叟口咪”。在彝语中,“叟”的意思是“三”,“口”的意思是“段、节”,“咪”的意思是“诗、文”等,合起来就是“三段诗”。 “叟口咪”的最大形式特征是每一首诗歌为五言句式,每一首诗歌都呈三段结构。其诗句在一首诗歌的各个段即章中,最少的有二句,最多的可以多达几十句、几百句。 在没有“三段诗”这个概念之前,“叟口咪”往往被称为“彝族三段式歌谣”。这是彝语诗歌中格律严谨的诗歌形式,从中可以概括、提炼出它的标准诗歌格律形式。“曲谷”是彝族情歌的总称,它也是“叟口咪”形式诗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又,在彝语中,“曲”是“声音、唱”的意思,“谷”是“歌唱、玩”的意思。它们合起来就是“玩声音”、“唱歌”的意思。从总体上讲,凡歌唱都可以称为“曲”,也可以称为“曲谷”,但在实际生活中,“曲谷”主要是指情歌。根据一首“曲谷”的长短,往往把较短的情歌称为“曲谷叟口咪”、或者“叟口咪”,长篇的“曲谷”则专门用“走谷”作为称呼。“曲谷”除有作为情歌的职能,它还被称作“小道理”。因此,它不但被谈情说爱者所重视,也为彝族布摩、摩史所重视。彝族谚语说:“苍蝇是老鹰的兄弟,用不着去攫取肉食;做梦是死亡的兄弟,用不着去举办道场;曲谷是布摩的兄弟,用不着去翻书看。”在古代,“曲谷”有一套完整严密的程序,依次为:谷直吼(献酒)—谷邳赖(清根叙曲谷起源)—兜(争歌)—斗把勺(寻伴侣)—乍(试探)—哲(商议、相约)—诸(求)—诸(催)—陡朵(出门)—沟(渡)—啥(合)—足(聚会、相会)—才尼(请入座)—开(排列)—口扑(开口)—叩(入题)—诃合(开场)—姐则杜颖则措(建感情树示恩爱)——(进入正题)—纠(分手)—合(送)—阁(退场)—姐则颖则给(断爱根情根)—颖写(招魂)—谷颖漏(退神)。读者耳熟能详的“曲谷”,有《天愿云不愿》、《月明的三月》、《开得艳的花》等作品。
“尔比尔吉”简称“尔比”。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是“龙之言语”,即将“尔”解释为“龙”,而将“比”解释为“鸣叫”。 “尔比”是一种形式短小、可以独立成句的诗歌形式,是一种“哲理诗”。它和汉语所称的格言、谚语有许多相似之处。“尔比”语言生动,音节铿锵,颇具彝语诗歌格律特征,应用比较普遍,已有《彝族尔比辞典》等书籍出版。
“踏歌”一词古已有之,它与彝族的关系,来源于云南省巍山县巍宝山土主庙中一幅描绘滇西彝族打歌情景的绘画《松下踏歌图》,指的是流行于滇西、滇中、滇南方言区彝族“打歌调”。其内容丰富生动,曲调高亢优美,唱法别致,格律独特。打歌调,有固定曲调,能即兴创作、即兴演唱。关于“阿曲谷”,它既是歌词名,也是曲调名,是歌词和曲调的总称。打歌调的格律严谨,每首打歌调都有一定的格式、一定的字数和有规律的节奏,有“喜事打歌”、“忧事打歌”、“庙会打歌”等几个类别。
“走谷”与“曲谷叟口咪”比较而言,是彝族诗歌的一种形式。在多数情况下,“曲谷叟口咪”往往以“叟口咪”代称。“曲谷叟口咪”绝大多数是三段诗,如果除去格律不严谨的部分,则是完全的三段诗。“叟口咪”的篇幅一般都较短,为彝语诗学理论家所说的“前两段写物,后一段写人”结构形式,与朱熹所谓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情况有类似处。但是,“叟口咪”基本上是抒情作品,叙事非常简约,基本上没有故事,因此在彝族民间把它称作“小道理”。与之相对应的“走谷”就被称为“大道理”。彝语中的“走谷”有“完整、有头有尾、成对、一整套”的意思。著名的“走谷”作品,有《米谷姐娄啥》、《娄赤旨睢》、《娄克布汝与丕娄能妮》、《益卧布珠与洛蒂舍芝》等。
“诺沤”是一种古老的彝族诗歌体裁,尚不能用汉语对它进行准确对译。如果一定要“硬译”,“诺”在东部方言彝语中有“听、闻”之意,“沤”则有“是”之意,合起来有“诗传”、“史诗”等丰富内涵。“诺沤”在四川即彝语北部方言中译为“勒俄”,即《勒俄特依》;在云南滇东北与彝语东部方言交界的地方被译为“侬依”,即《侬依苏》。在许多地方的彝文古籍中,都有《诺沤》一类。道光《大定府志 水西安氏本末》附录《土目安国泰所译夷书九则》所引“夷书”中就有“曰弄恩,雅颂也”的记载。“弄恩”就是“诺沤”,属于摩史诗文典籍。摩史是彝族古代政权结构中“掌历代之阀阅,宣歌颂之乐章”的一种官职。“诺沤”一般在庆典、婚嫁和外交、社交场合中使用,《创世纪》、《建房记》、《阿可的宫殿》等都是其著名的篇章。
“克智”也称为“克哲”等,是彝族诗歌一个独特的种类。彝语的“克”是“口、嘴巴”的意思,“智”是“移动、搬迁、退让”的意思。其特征是口头性、灵活性和机动性很强。“克智”还被称为“克史哈举”、“克格哈查”、“克波哈险”等。“克史”即夸张,“哈举”即舌头灵便、巧语盘词;“克格”即嘴里说着玩的,有开玩笑之意;“克波哈险”是辩论、交锋之意。“克智”有时还被称为“克维”,即边缘语、开场白。在彝语北部方言区,“克智”相当发达,已出版若干种收集“克智”书籍。
“博葩”又叫“纳波”、“博葩木咪”,是彝语北部方言的称谓,意译为汉语之“起源”、“来源”、“来历”、“来源(或起源)论说”等意。在彝语东部方言中,这种诗歌体裁又被称为“纪透”、“物始纪略”等。在云南,就专门有此类诗歌《万物的起源》。这是彝语诗歌中“追根溯源”一类富有哲学寻根究底思维形式的诗歌体裁。《那史纪透》、《物始纪略》、《万物的起源》等即是这一体裁中比较常见的诗歌。
四.在强化格律要素方面
《彝语诗歌格律研究》对彝语诗学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提炼出了彝语诗歌格律的要素。这些主要观点是:(1)彝语诗歌有基本格律形式;(2)彝语诗歌格律代表形式就是“三段诗”;(3)彝语诗歌格律有押调、押韵、押字(押音节,扣字)等音韵形式;(4)“扣”是彝语诗歌区别于其他语言诗歌的关键特质;(5)“五言”是彝语诗歌的基本句型,“偶”和“对”(不同于汉语诗歌格律的范畴)是彝语诗歌的句式特征;(6)“连”是彝语诗歌格律的普遍形式(引号中的名称来源于彝族古代文艺理论)。
五.在建立韵谱格律模型方面
彝语诗歌格律研究的一个要务,就是建立韵谱和格律模型。
过去,人们对彝语诗韵曾有过一些研究,但仅止于建立韵部和韵目。本研究则通过对彝文的大量比较研究,在所有能够收集到的87046个彝族文字中选择了17650个建立了《彝语诗韵表》,同时将彝语诗韵韵目从360个扩展到了468个。
在对彝语诗歌格律要素进行充分的例证研究之后,作者所确定的彝语诗歌特色格律要素是“扣”,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格律形式是“叟口咪”即三段诗,从而根据三段诗句、段、篇(首)的结构特点,构建了彝语诗歌的格律模型。这一模型是彝语诗歌美学形式的抽象,具有很大的包容特征,适用于彝族所有有格律的诗歌。
彝语诗歌的格律模型的建立,确立了创作新的彝语格律诗歌的规范,也确立了检验新创作的彝语诗歌是否遵循格律的标尺。
我认为,这部著作具有多重价值:一是推进彝语诗歌从零星研究向系统研究的进步;二是推进彝语诗歌分类从单纯的理论概括向实证分类与理论概括相结合、以分类集中展示彝语诗歌类型工作的进步;三是推进彝语诗歌音韵从韵部、韵目的总结向韵部、韵目与全部诗韵的全面搜集和展示发展的进步;四是丰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型,进而丰富世界文学类型;五是彝族三段诗的系统研究,为壮语三段诗、汉语俳句和日语俳句等同类型结构诗歌研究提供参照,以拓展比较文学的空间;六是建立彝语诗歌标准格律模型,既为中小学彝语文教育提供了编纂教材的理论依据、诗歌材料,也为高等院校彝族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和比较文学教学提供了编纂教材的材料。
最后,我由衷期待本研究成果出版之后在学术界产生重要的学术与社会效益,在推动我国古代文论研究向纵深发展方面产生良好影响,为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5年1月23日
(白庚胜,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彝语诗歌格律研究》后记
《彝语诗歌格律研究》这部专著,是写作《彝族三段诗研究》,和《彝族传统诗歌研究》(合著)之后,关于彝语诗歌研究的又一成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对彝族诗歌研究的延续、深入和拓展。
说起这部专著的缘由,还要把一些情况作一下说明。这些情况,如果按照有利于作者和相关人员的角度来说,马马虎虎,糊弄过去,不说明也许更好一些。但促成此专著的相关专家,都是坦诚而专业的学界精英,多年来非常支持我们对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支持我们对彝语诗歌研究的努力,并且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不可磨灭他们的贡献,更要敬佩他们的高尚品质。
我于2006年从生活、工作了40年的故乡,调到毕节。此前,在县人大常委会任副主任。由于工作相对轻松,又没有打麻将的本钱和喝烧酒的身体,业余时间可以继续读一些彝族历史文化、彝文古籍方面的书籍,闲暇之余,还爱写几篇彝学研究的文章。由于没有资助,多方寻找,找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可以提供给研究者一定的资助。于是兴冲冲的到网上去查,准备申报。然而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门槛,每一条都把我挡在了门外:没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40岁以下的青年,要两名专家推荐;而2006年我已经40岁,又没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职务上的要求看,要副厅级以上干部才能有资格申报。所有条件都不具备,此事只好作罢。
2009年,我抽挤时间,花了一年的功夫参加了由毕节地区彝学研究会和毕节学院联合举办的新世纪毕节地区首届毕摩班的学习。这一年,我跟随王继超译审、王子国译审、陈大进副译审、陈学明毕摩等老专家、老毕摩阅读、抄写和翻译彝文毕摩经,掌握毕摩必需遵守的规约和不能犯的禁忌,学习如何测算期辰、如何使用法具、如何使用物品、如何插神枝、如何选用牺牲、如何结合经籍唱诵毕摩唱腔、如何防范各种侵害等,一句话,就是学习如何做毕摩。这一年前后共学习了23部彝文经籍,精读的经籍有《献酒经》、《献茶经》、《解冤经》、《指路经》、《早祭经》、《晚祭经》、《丧祭大经》、《测算经》、《治星经》等,个别经籍还作了翻译练习。同时,参观了几场毕摩主持的活动、仪式,观看了多部彝族丧葬、婚礼等仪式的录像,参与了毕摩资格的授职仪式,接受了老师赠送的毕摩服,取得了由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副会长、毕节地区彝学研究会会长王明灯先生签署的毕业证书。这一学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结合彝族传统社会风俗习惯和具体仪式活动研读经籍的方法,让我加深了对马学良先生提倡的“以俗释经”的理解,对许多经籍的阅读理解得以深化,也为今后独立阅读经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研究彝族历史文化提供了比较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这一经历对研究彝语诗歌十分有益,在诵读经籍的过程中,细致地体验到了彝语五言诗歌的优美韵律,句式的整齐排比,韵律的抑扬顿挫,腔调的低昂迂回,节奏的轻重缓急,非无声的默读与无师的乱读能够体会。这次学习,复印了二十多部彝文古籍原件作教材,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彝语诗歌,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原典。
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问毕节地区社科联李虹副主席,毕节有多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她说,自从国家社科基金成立以来,毕节一个课题也没有获得过。这又一次刺激了我们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兴趣。但是副高级以上职称和副厅级以上职务的门槛,我一条也不具备。李虹副主席建议我寻找一个有实力的专家,借他的名领衔申报,还向我推荐了王继超译审,说他的成果丰富,是全国一流的专家。我知道王继超译审的名气很大,在全国彝文古籍翻译方面,是首屈一指的大牌人物。于是向他提出请他领衔申报的事情,他很支持,问清楚情况后说,只要不违反规定就可以。我很高兴,立即组建课题组,写作申报书,在2010年申报截止前的最后几天,联系到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刘洁丽副主任。她十分支持《彝语诗歌格律研究》课题的申报,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课题申报应该注意的问题,使我们少走了好多弯路,很快写出了申报书,以邮政快件的形式赶紧寄出。对这次申报本来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一个地区有若干有资格申报这一基金的人,将近20年了却没有一个成功,可见门槛很高。然而也许是因为王继超老师的名气太大,成果太多,这个课题中了,成为毕节第一个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他却没有什么高兴的,认真的对我说,课题由我主持开展研究,一定要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他负责搞好协调管理,提供服务。我保证,不但按时完成,结题时还要争取达到优秀等级。但是,这个课题最终的评审结果,只是良好,我的表态打了折,没有兑现。这也体现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评审极其严格,反映出我们的研究水平还要提升。
课题申报的时候,考虑到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对象等问题,是以《彝语诗歌格律研究》为题申报的。批准的时候,根据专家的意见,题目改为《彝族诗歌格律研究》,研究的范围显然扩大了,大大增加了研究对象的数量和难度。在提出结题报告时,由于所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仍然只是彝语诗歌,但又不能更改批准的题目,于是仍然以《彝族诗歌格律研究》的题目申报结题。现在要出书了,为了尊重事实,又把题目改为《彝语诗歌格律研究》。因为如果以《彝族诗歌格律研究》为书名,还有彝族作家用汉语文和其他语文写作的彝族诗歌,没有纳入研究的对象,容易引起读者的误会,也有哗众取宠之嫌,只好把书名的范围收窄,使其与内容相符。同时,这部《彝语诗歌格律研究》,所研究的对象限于有代表性的彝族传统诗歌,即彝族民间流传的有固定格律的诗歌,和彝族古代作家、诗人写作的传统形式的彝语五言诗歌。其他彝族诗歌,只好留待有精力的时候,再行开展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蔡中孚主任、钟西辉同志,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史昭乐研究员,给予了十分宝贵的指导意见。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院长李平凡研究员给予了扎实的支持。云南省民族古籍办公室主任普学旺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王菊博士,无偿提供了厚重的资料和具体的指导、帮助。贵州省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继超译审、熊梅副译审和黄承敏翻译,无偿提供了大量资料和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我的三弟王显和小侄子王秋金帮助扫描了大量图片、资料。毕节市民族中学的王小丰参加了最后三章和结语的部分研究工作。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王明亮翻译帮助抄写了《彝语诗韵表》中的彝文。特别是贵州省民族古籍办公室主任罗世荣教授,得知这个课题研究成果没有出版经费,慨然答应支持本书的出版,让我十分感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巴莫曲布嫫研究员,是研究彝族诗学理论的著名专家,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很有成就,她花了很多精力阅读了书稿,为本书作序,提出中肯的评价,指出存在的不足,为我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国家民族出版社罗焰编审,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这本比较难编辑的书籍,重新扫描了图片,删除了篇幅很长的诗例,规范了注释,校正了不少谬误,使本书更加精练。特别是不知名的课题评审专家,不但对课题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还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对这个课题成果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如果没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课题给予立项和资助,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有为《彝语诗歌格律研究》课题的研究和书籍的出版提供支持人们,你们的帮助令我们十分感动,铭记心腑。能够让这本书籍和读者见面,非常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
在此,请允许我们用著名诗人禄琴在《感谢洋芋》中的诗句表达感激的心情:
感谢洋芋
感谢一切不动声色的关怀
感谢一切默默无闻的奉献!
作者
2014年教师节 于毕节杨家塘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绿树挂银珠》——一篇涵蕴丰富的...
- 2 《云南彝学研究》(第二辑)出版
- 3 《宇宙人文论》
- 4 彝语辞书
- 5 《彝族六祖迁徙典籍选编》
- 6 《彝族源流》
- 7 《滇南散记》简介
- 8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
- 9 几部彝族经典著作
- 10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