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瑞:近二十年彝族与贫困研究论文文献目录(1998-2018)
为方便彝学研究者查阅,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近二十年彝族与贫困的相关研究文献,得出以下数据:期刊论文72篇,硕博士论文39篇,外文文献3篇。
一、期刊论文(72篇)
[1]王卓,张伍呷.凉山彝族婚姻制度的松动与走向研究——兼析彝族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3):173-180.
[2]付莉萍,李秋蓉.社会治理视角下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以昭阳区青岗岭回族彝族乡为例[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06):38-42.
[3]陈代吉.贫困民族村庄村民自治:影响因素与村委会选举——以A村为个案[J].世纪桥,2017(11):71-72.
[4]张澍原.金融助推凉山地区脱贫攻坚[J].中国金融,2017(22):96-97.
[5]向刚.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探讨——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1):30-31.
[6]陈成.彝族地区农村妇女贫困现状与反贫困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峨边县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17(10):66-69.
[7]杨四宝.丘北彝族僰人生存状态调查及原因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7,15(05):31-33.
[8]罗边伍各,马海尼古,罗晖.凉山彝族地区精准脱贫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以喜德县博洛乡则巴村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3):11-14.
[9].四川凉山首家“医联体”医院挂牌[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5):77.
[10].迪信通 带您去凉山大型捐赠爱心公益活动![J].西部皮革,2017,39(13):76-77.
[11]张方义,江维.助农脱贫首战告捷——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就业扶贫纪实[J].中国就业,2017(06):22-23.
[12]刘蜀川.自发移民问题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6):55-59.
[13]何文海.四川藏区与彝区精准脱贫两个样本的调查分析[J].中国藏学,2017(02):40-44.
[14]李然,李兴军.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省武定县环州大村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17,2(05):16-21.
[15].乐山科学技术协会 开发扶贫生态农业,加快科技惠农步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19(02):49.
[16]何仁伟,李光勤,刘运伟,李立娜,方方.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02):182-192.
[17]夏鹤倞,宋德福.以发展旅游为载体助推小凉山地区精准脱贫[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6,18(05):64-67.
[18]柴剑峰.彝族聚居区农户生计调查与应对研究——以四川省喜德县EJ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6(08):46-51.
[19]杨卓.加快云南省小凉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初探——以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J].商,2016(19):65-66.
[20]毛燕.民族地区实现“十三五”时期全面脱贫的对策思考——以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04):44-48.
[21]陈晓波,赵洪勋,常晓宁.峨边彝区民族婚丧习俗规范与转型问题探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6,18(02):14-20.
[22].刘延东在四川调研时强调:打好教育和卫生脱贫攻坚战[J].老区建设,2016(05):5-6.
[23]周艺彪,宋秀霞,姜庆五.彝族贫困地区传染病流行现状对乡村卫生人才培养的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129-132.
[24]刘俊文,陈宝峰.贫困地区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收入的影响——基于大小凉山彝族村落的证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3):97-102.
[25]何仁伟,刘邵权,刘运伟,李立娜,梁岚,李婷婷.典型山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及其空间格局——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山地学报,2014,32(06):641-651.
[26]孙光玲.云南彝族留守青少年的需求及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J].商,2014(16):194+181.
[27]李志霞.科勒“圆梦助学社”[J].建筑,2014(02):79.
[28]彭谦,苗丽.关于云南省临沧市扶持少数民族贫困群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05):8-12.
[29]刘浩,赵晓霞.凉山彝族地区反贫困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20(04):107-114+128.
[30].动态[J].中国民族,2013(07):74.
[31]曲木伍牛,卓雪梅,卢阳春.彝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县域两化互动发展道路探索——以凉山州喜德县为例证[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02):98-101.
[32].省内信息[J].今日民族,2012(08):62-63.
[33]肖立新.民族贫困地区农户经济合作的基本特征——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调研[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07):123-125.
[34]李文钢,马兴雷.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与“新农合”意愿关系研究——以云南省小龙洞回族彝族乡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01):88-94.
[35]胡杨图,袁涛.为新制度加油助力——全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宣传活动启动[J].中国社会保障,2011(12):1.
[36]曹向杰.凉山彝族地区农村扶贫与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04):73-76.
[37]本刊编辑部.告别“三房”——凉山州63万彝族群众搬进新居[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0(11):32-33.
[38]李崇科,马小宁,胡飞.玉溪市彝族山苏支系经济发展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1):38-42.
[39]张赟,赵庆,毕亚飞,曾倩.传统文化习俗对民族地区贫困影响的研究——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1):26-28.
[40]陆海发.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瓶颈与突破口——基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碑格乡的调查与思考[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19(05):69-72.
[41]李崇科,程浩然,沈丽萍.云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界鱼石”现象初探——以玉溪市彝族山苏支系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09):45-51.
[42]陈贻娟,刘曼莉,李兴绪.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户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户的调查数据[J].思想战线,2010,36(03):112-116.
[43]张孟君.对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中国金融,2009(24):86-87.
[44]邹森.凉山消防新学期为彝族贫困学生送“温暖”[J].中国消防,2009(18):44.
[45]曹能秀,孙亚娟.以教育促进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04):58-63.
[46]杨小柳.地方性知识与扶贫策略——以四川凉山美姑县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03):39-44.
[47]郑柳青.四川小凉山彝族聚居区旅游扶贫探讨——以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05):78-80.
[48]陈晓莉.凉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文化的影响——凉山彝区移民扶贫的必然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343-14344+14349.
[49]牛元帅.宣威市田坝镇彝族贫困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05):143-144.
[50]彭翔,郑柳青.马边彝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探讨[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56-57.
[51]沙学锋,加落木洛,曲木依古.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分析——四川彝族聚居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50-54.
[52]中国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马健钧.贫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的对策思考——宁蒗彝族自治县个案分析[J].时代金融,2008(01):83-85.
[53]朱明熙,冯俏彬,郭佩霞.从扶贫看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J].经济研究参考,2008(04):2-23.
[54]郭佩霞.民族地区妇女扶贫工作评介与理性选择——以昭觉县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06):37-41.
[55]赵俊臣.边疆特困乡急需落实党的扶贫政策——来自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的调研[J].今日中国论坛,2007(10):65-68.
[56]罗琳,周连斌.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贫困探究及对策建议[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82-85.
[57]陶际恒,赵青兰.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民贫困问题的原因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8):309.
[58]李鑫.浅谈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扶贫开发[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5):107-108.
[59]王卓.新世纪凉山州彝族贫困地区扶贫问题研究——以喜德县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06(02):124-128.
[60]施建华,撒牛.情洒彝乡——记中纪委监察部定点扶贫干部陈国仕[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12):48-49.
[61]刘洪玉,郑福兰,杨华贤,石世同,石明智,庄宇,倪林仙.云南部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儿童血清元素水平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22):100-102.
[62]邹森.凉山:13个贫困县全建专职消防队[J].中国消防,2005(21):45.
[63]宋明.撑起爱的绿阴——记为贫困孩子办学的彝族教师王荣慧[J].中国民族教育,2005(04):44-46.
[64]马林英.性别与发展的实践——分享“参与功能性脱盲脱贫的试点”项目经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6):40-43.
[65]Ben Hillman.市场整合过程中传统手工艺品的出路:一个贫困村的案例研究[J].农村经济,2005(04):7-9.
[66]邹森.彝寨吹遍消防风[J].中国消防,2005(02):16.
[67]段加庆.以龙头产业带动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昌宁县珠街彝族乡丛岗村科技综合开发示范调查报告[J].云南科技管理,2002(06):57-59.
[68]李文华.西部大开发与彝区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3):8-12.
[69]米吾作.论凉山彝族移民扶贫[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3):13-17.
[70]马林英.凉山农村彝族妇女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22-30+158.
[71]罗边木果 ,陈家沛.制约凉山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因素探讨[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4):45-50.
[72]王岚.凉山形象扶贫—— 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S1):70-74.
二、硕博士论文(39篇)
[1]朱燕. 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教育信念的叙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张瑞双. 西部贫困山乡街巷景观的再提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董婉. 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7.
[4]张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途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5]张秀云. 旅游扶贫效应对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6]唐秀梅.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包容性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7.
[7]王立琛. 临沧市彝族支系俐侎人地区精准扶贫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8]肖红才. 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小学生辍学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9]郭森. 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福利测度及其供给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10]李宇. 云南省“国门学校”建设与功能发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11]肖中安. 丽江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6.
[12]孟字韦. 族际关系视野下岔路村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6.
[13]李文钢. 聚光灯下的宁村扶贫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5.
[14]杨志勇. 教育援助与民族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15]满忠坤. 民生改善视域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5.
[16]刘浩.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能力缺失下的贫困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
[17]苟琳.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成长性均衡”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18]左太安. 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贫困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4.
[19]章林.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排斥及其治理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4.
[20]黎林烽. 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1]徐昕.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3.
[22]李青龄. 依托学校促进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3]祝汉顺. 西部民族地区扶贫模式案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4]阮竞若. 文化视野下的扶贫[D].贵州财经大学,2013.
[25]魏亮. 乐山市小凉山彝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26]张春. B县实施彝家新寨安居扶贫政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7]黄家忠. 宁蒗彝族自治县优先发展教育理念与政策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2.
[28]马文峰. 凉山州联运与互动扶贫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29]穆春林. 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在威宁自治县的实践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
[30]杨瑛. 凉山彝族孤儿失学现象成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1]李自会. 2000年以来个旧市矿业开发下彝族地方性知识的断裂与扭曲[D].云南大学,2011.
[32]田静. 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3]李光勇. 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
[34]朱炜. 基于科教扶贫的凉山地区农村反贫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5]肖应明.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
[36]郭佩霞. 凉山彝区政府反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7]李虹.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机制的制度创新[D].中国政法大学,2007.
[38]付春. 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
[39]张晓燕. 云南禄劝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
三、外文文献(3篇)
[1]Martin Schoenhals. The Sources of Ethnic Pride and Social Stability Among the Nuosu (Yi) of Southwest China[M].Springer New York:2013-06-15.
[2]Philip H. BROWN,Darrin MAGEE,Yilin XU. Socioeconomic vulnerability in China's hydropower development[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4).
[3]Liang Bin Tan. The Sustainable Indoor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Design of Earth Buildings for Rural Peopl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1599(147).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彝区经济人类学)
(文字来源:彝学公众号,主编:巫达)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绿树挂银珠》——一篇涵蕴丰富的...
- 2 《云南彝学研究》(第二辑)出版
- 3 《宇宙人文论》
- 4 彝语辞书
- 5 《彝族六祖迁徙典籍选编》
- 6 《彝族源流》
- 7 《滇南散记》简介
- 8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
- 9 几部彝族经典著作
- 10 《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