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彝族风——《索玛花开》大凉山拍摄幕后:扶贫第一书记是个女孩
我国首部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作品,也是首部少数民族新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索玛花开》即将登陆荧屏。该剧以真实的彝区农村现状为背景,展现了彝区人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靠勤劳脱掉贫困帽子,实现幸福生活的故事。不久前,剧组在凉山州冕宁县紧张拍摄,记者提前探班,不仅目睹了剧组主创在现场的敬业工作,还听导演和主演讲述了很多拍摄幕后的花絮。
彝风彝俗给导演带来灵感
导演王伟民介绍,由于该剧是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作品,为反映好彝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剧组专门聘请民俗专家在服饰、彝文、民俗习惯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这部剧中,片头片尾曲都由彝族作曲家完成,服饰道具由彝族专家全程陪同拍摄,进行细致指导,婚礼,葬礼,火把节等场景,都展现了彝族的优秀文化元素。而彝族的婚丧嫁娶,毕摩文化,也给导演组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
虽然主要取景地在大凉山彝乡,但导演介绍,并不只是在一个寨子拍,还在西昌,雅安,广东佛山等地取景,有城市元素,有酒吧饭店等时尚元素,“以山川风光为支点,用城市元素来点缀,并不等同一个农村戏。”
女一号王力可饰演扶贫第一书记
王力可在《索玛花开》中出演女一号王敏,她既是智商情商双高的经济学博士,同时还担任扶贫工作组的第一书记,在与彝族百姓的相处过程中,王敏以自身善良大气,聪慧暖心的性格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和信任,“漂亮、知性、干练,巾帼不让须眉” 是彝族百姓对第一书记王敏的评价。
王力可表示,自己在剧中饰演的王敏书记,主要是帮助贫困户找回生活的尊严,脱贫致富。她不把自己当干部,而是与当地群众融入在一起,用个人最真诚的态度和他们交流,大家后来变成了相知相惜的朋友。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最后明白了到底应该怎样活着,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其实生活中的王力可与剧中的“王敏”也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她们都同样的内心温暖善良,有着比常人更加坚韧、豁达的生活态度,只不过生活中的她褪去了戏里作为“第一书记王敏”的凌厉和敏锐,多了些邻家女孩的灵动和活泼。
由于拍摄期正值雨季汛期,彝寨拍摄地海拔2600多米,属高原小气候,一天有四季,昼夜温差大,导演、编剧王伟民带领剧组演职人员每天早出晚归往返于120公里的崎岖山路。王力可表示,自己刚开始经常高反,“一到下午就犯懵,大脑一片空白,不听使唤”。但在拍戏过程中,美丽的景色和热情的彝族老乡让她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里。
男一号于晓光饰演彝族快递小哥
《索玛花开》的男一号由于晓光饰演。此次,于晓光饰演一位“人在囧途”的快递小哥,彝族小伙木呷,从身负重债的贫困户到发展致富的领头人,于晓光用精湛的演技生动刻画了木呷这个小人物在脱贫致富过程中心智的变化与成熟。
于晓光表示,自己在电视剧开拍前对彝族并不了解,为了演好角色,仔细专研了彝族的文化,学习彝语,并慢慢了解并喜欢上了这个古老的民族。为了切身感受彝族文化,贴近彝族青年形象,他在开机前几天还专门打了耳洞。
剧组为他量身定做了几套彝族服饰,将民族图腾的传统理念与当下流行的配饰风格完美融合,配上于晓光高大阳光的外形,把彝族汉子的健壮和朴实刻画地入木三分。尤其是于晓光身披最具彝族特色的雪白的“査尔瓦”,让画面透出一种诱人的圣洁与精致。
对彝族小伙的精彩演绎,让很多当地百姓都觉得他很像彝族,他自己也慢慢融入了彝族人的生活,与当地人一起唱歌跳舞,同吃同住,了解了更多中国民族多元化的东西。于晓光表示,自己以后还想更多地参演关于彝族的影视作品。
剧作精彩引专家好评
《索玛花开》在评审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专家认为,该剧真实地反映了脱贫攻坚主战场、精准扶贫工作一线的现实情况,树立了党的扶贫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敢于担当、忠诚奉献的良好形象,表达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迫切愿望和对党的感恩之情,展现出扶贫工作的艰辛与喜悦、牺牲与价值,艺术地再现了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时代画卷。同时,该剧还展示了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大凉山独具魅力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生态环境,画面精美,风情独特,应该会取得如《彝海结盟》一样的收视佳绩。
还有专家表示,该剧把政治表达、精神传递、形象树立与民族风情有机结合,实现了主题性、故事性、观赏性、艺术性的统一。既解读了党的扶贫政策,展现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同时表达了各级干部各族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决心,抒发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生命情怀,更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到今天不忘初心的精神信仰。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