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彝族音乐人的故事 大学生纪录片美国获奖
拍摄团队和贾巴阿叁在野外拍摄。 受访者供图
在日前结束的“2017美国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上,由西南民族大学2013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张诗雪、张天宇导演的毕业作品《子牧雅惹》获得“杰出短纪录片”奖。该纪录片拍摄历时两年多,讲述了彝族音乐创作者贾巴阿叁的故事,从民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的角度,反映了当代彝族音乐的现状。
动力:分享彝族音乐人的故事
2015年5月,贾巴阿叁在西南民族大学新星剧场举行个人专辑《梦回南诏》的全国首发音乐会,当时能容纳1000人左右的场馆座无虚席。音乐会上,知名彝族音乐人莫西子诗替贾巴阿叁伴奏,共同演绎了《爱情是一只不死鸟》《峨卓之恋》等歌曲。张诗雪被现场的热烈气氛感染。
贾巴阿叁是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张诗雪觉得他身后一定有故事,因此“有一种迫切想挖掘他故事并且讲述给大家的冲动”。张诗雪做过西南民族大学记者团的副团长,有采访写作的经验,而张天宇喜欢拍视频,在大学期间就成立过自己的工作室,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作把贾巴阿叁的故事拍出来。
为了筹集资金,张诗雪申请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拿到15000元的补贴,但是名额很少,难度非常大。
当时纪录片已经拍摄了大半年,他们收集了不少素材。在提交的资料里面,张诗雪把这些素材都放了进去。最终拍摄团队拿到这笔钱,这也是拍摄《子牧雅惹》的全部经费。
亮点:用美景与传统习俗串场
“子牧雅惹”是彝语的发音,意思是“世间吟者”。2016年,贾巴阿叁参加了《中国好歌曲》节目。按照张天宇的想法,可以用整个比赛的过程结合贾巴阿叁自己的回忆,把片子串起来。
后来,他到了《中国好歌曲》录制现场才发现,进入节目后台不能带摄像设备,而且贾巴阿叁为了专心备战,也没法时刻都把他们带到排练的场地。
虽然没能够如愿拍到贾巴阿叁参加《中国好歌曲》后台的素材,但是拍摄团队和贾巴阿叁一起前后三次前往大凉山,拍摄了一些彝族人民原生态歌唱的情景,采访了贾巴阿叁的家人和朋友。“在纪录片里,我们把大凉山壮丽的景色、贾巴老师的歌声和自己讲述的故事结合起来,让观众也体验到贾巴老师歌曲里的空灵感。”
《子牧雅惹》还有个亮点,就是拍出一些大凉山彝族人民的传统习俗,比如部落舞。这种舞蹈舞者只穿草裙,身上还要画一些彩色的图腾,围着火堆唱歌跳舞。“这种画面非常难得,可以从侧面表现彝族音乐的悠久历史。”张诗雪说。
随着纪录片拍摄的深入,贾巴阿叁对音乐的执着越来越让张诗雪和张天宇感动。张诗雪说,自幼深受彝族文化影响,从学彝语到从事彝语歌曲创作,贾巴阿叁始终没有忘记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刚刚开始拍摄的时候,贾巴阿叁就热情地向拍摄团队成员介绍彝族特有的小型弹拨乐器——口弦。“贾巴老师一直试图将传统乐器与现代打击乐器融汇在一起,并且还认真研读纳西音乐、彝族民乐,充分借鉴彝族民歌中的‘高腔’以及火把节特有的‘多洛荷’音乐曲调进行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民谣曲风。这些情景在纪录片里都有呈现。”
(记者何浩源)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