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胡德明:杀过年猪(二)

作者:胡德明 发布时间:2023-02-2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
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晨,阿爸阿妈带领我们全家人打扫完室内室外、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后,又做了分工:阿爸带领我准备杀过年猪的前期准备工作,阿妈则带领几个妹妹干烤荞饼、蒸饭之类的活。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家杀过年猪方式与幺爷爷家不同,幺爷爷家是地道的彝式传统杀法,我们家则不同。我们这个山寨比邻汉区,大多数庄户人家杀过年猪基本上采用汉式杀法。我家杀过年猪采用汉式杀法,再适当掺和一些彝式程序。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爸在我们家院坝边缘用挖锄挖了一个三角形的临时灶,灶口两边放置两个长条形的石头,在上面放置一口铁锅。我从水缸里舀来清冽的泉水,咕咚咕咚地倒进锅里。当要装满时,我又从家里拿出锅盖将其盖上,不让灰尘进锅里。这时阿爸在灶里放进干蕨基草,从家里火塘里燃起松光火把将其点燃。临时灶里的火不断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锅里的水在嗞嗞地响着,锅盖边缘缝隙上不断冒出热气腾腾的水蒸气。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爸和我从家里将磨槽抬出,平稳地放置在院坝边缘锅口上方,以作烫过年猪毛用。磨槽的前后两端分别垫上碗口般粗的木柴。磨槽前端只垫一根木柴,主要是不让磨槽压坏铁锅,后端多加一根木柴,主要是起到将磨槽垫高、烫猪毛时不让开水回流的作用。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爸从屋里拿出杀过年猪的小刀和砍过年猪肉的砍刀,坐在屋檐下那个磨刀石旁,用水蘸着霍霍地磨起来。他磨一会儿后停下,用手指摸摸刀口,看是否已锋利了。不一会儿,刀已磨得寒光闪闪,显得异常锋利。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时,三个杀猪匠气喘吁吁地来到了我们家,给阿爸说明了来迟的原由。阿爸连连说着:“不碍事,不碍事,先休息一会儿再杀过年猪也不迟。”他给他们递上烟,我也从屋里沏上一杯茶端给他们。阿爸从屋里拿出一瓶酒,用绘有彩色图案的杯子给他们每人倒上一杯满满的“维色枝”(杀猪酒)。杀猪匠们一饮而尽。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院坝边缘有一座猪圈,里面关着的就是今天要杀的过年猪。过年猪毛呈黑色,肥得滚圆滚圆,壮实得像一头小牛。由于肥壮,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体态臃肿,步履蹒跚,是我们这个山寨今年过年猪中最大最肥的一头。这是阿妈起早摸黑、精心喂养的结果。阿妈看到自己喂的过年猪这么肥实而硕大,常常露出自豪的笑容。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杀猪匠们杀这么大的过年肥猪,心里好像没有底。阿爸看出了他们畏难的心理,便给他们每人倒上了一杯酒,以壮其胆量。阿爸按习俗,到室内火塘里将早已烧红了的石块,用火钳夹出,放进盛有清水的木瓢中,并放上金丝竹、嫩苦艾,木瓢里冒出浓烈的蒸汽,阿爸绕屋内屋外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一圈后,走到猪圈里在过年猪身上扫了一圈,口里念念有词,用纯洁的蒸汽进行净化,以除去猪身上的邪气。阿爸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表示对祖先神灵的诚心敬奉。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爸随即打开猪圈门,让过年肥猪自己走到院坝里。过年猪肥大,体态臃肿,无法自己从圈里走出来。阿爸只好回屋拿了锯子和斧头,将栅栏锯开、砍断,让圈门口子再大一些。过年肥猪歪歪斜斜地走了出来,在院坝里慢慢挪动着脚步,嘴里时不时地哼出几声低沉而浑厚的声音。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个杀猪匠面对如此庞大的肥猪,心里有些发怵。阿爸笑着下了命令:“小伙子们,现在就看你们的了,抓!”几个杀猪匠随着阿爸的一声令下,只好硬着头皮,脱下外衣,撸起袖子,一齐扑向过年肥猪。他们使出浑身力气,将猪摁倒在地。猪由于肥壮、笨重,看似威猛,实则没有多少反抗的力气。院坝里,我和阿爸抬了一张宽大的案板,那是杀猪用的。猪很快被几个杀猪匠抬上了案板。猪恐惧地发出凄厉的嚎叫,那声音顿时划破长空,在空旷的山野里回荡。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杀猪匠们用绳索将猪嘴紧紧捆住,不让它叫出大的声音。二爸是主刀手,他一手拿着被磨得白晃晃的杀猪刀,一手在猪的喉管处拍了两下,掸掉尘土,用清水洗了两下。他正要动手杀时,阿爸提醒道:“第一刀很重要!”阿爸年轻时是山寨里数一数二的杀猪匠,经验丰富。三个杀猪匠认真地听着。阿爸继续说道:“一刀下去,要恰到好处。下刀重了,容易杀呛,杀呛了,吹气时,那猪便鼓胀不起来,鼓胀不起来,猪毛便收拾不净;下刀轻了,不出血,或出血不净,便会出现淤血现象,猪肉呈紫红色,既不好看也不好吃。”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爸一边听着阿爸指导,一边细细琢磨着如何将过年猪杀好。肥猪又剧烈地挣扎起来,说时迟那时快,二爸将尖刀“噗”的一声刺入猪脖下靠心脏部位,再顺势拉出,随之一股殷红的鲜血从里面哗哗地流进早已准备好的木盆里。随着血的大量流出,过年肥猪也渐渐地断了气。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杀猪的院坝里,啥事也干不了的几个妹妹,屁颠屁颠地在院里跑着,跳着,嬉戏着,那种幸福无以言表。三妹害怕看杀猪,索性跑进屋里,在正做事的阿妈身边转悠,吮着小指,撒着娇,时不时从门缝里探出头,看着大家宰杀过年猪。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给过年猪吹气是幺爸的拿手好戏。他撸了撸衣袖,朝手心啐一口,搓一搓,抓起猪的一条后腿,割开一道口子。他用一根铁棍,从那口子插进去,在猪的周身四处插几下,便将铁棍丢在一旁,蹲下去,将嘴贴近那口子用力吹起来。吹猪是个力气活,在一边看都觉得累,但只有把它吹起来才容易煺毛。幺爸吹了半天,猪还没有完全鼓胀起来。幺爸已气喘吁吁,脸也憋得通红通红的。这头过年肥猪不仅体格硕大,而且很肥实,仅凭一个人是无法把它完全吹鼓起来的。二爸站起来对着幺爸说:“你到旁边休息,我来加把劲!”二爸果然气量不凡,瞪了瞪眼,鼓了鼓腮,三下两下,那股气便向猪的全身扩散开去。阿爸用铁棒在猪的周身四处捶打,让气灌满猪的每一个角落。二爸不停地吹着,大概吹了三分钟,猪的全身上下完全鼓胀了起来。他用绳索将口子扎得紧紧的,不让吹进的气又流出来。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鼓胀的大肥猪被抬到磨槽里,开始烫猪毛。临时灶里的火不断地在燃烧着,锅里的水已经开很久了,我还不断地往里加着冷水。堂哥用木瓢从锅里舀出滚烫的开水,从猪头淋起。他淋完一片,二爸、幺爸就用特制的刮刀唰唰地刮起猪毛来。他们首先从猪头刮起,因猪头坑坑洼洼,皱褶不平,猪毛就生长在里面,不容易把它刮干净。猪头刮干净后,其他部位的毛就好刮多了。用开水一浇一泡,再用刮刀一刮,毛就轻易下来了,就像剃光头一样,一刮下去,就白净一条。肉皮用水烫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把肉皮烫老、烫坏。水太热了会烫坏肉,凉了毛又刮不掉,而且还刮不干净。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个杀猪匠轮番不停地刮着。一会儿,露出的肉皮的面积逐渐扩大,渐渐地半个身子的猪毛都刮干净了。他们便给猪翻了个身,接着用热水烫,用刮刀继续刮着。猪毛已全部刮干净了。最后大家都站在一旁观看,只留二爸用杀猪刀在猪身上再走一遍,将那些余下的茸毛全部刮干净。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刮干净的过年猪倒吊在屋檐下的两根裸露出来的楼柱上,显得沉沉的。由于猪身长,其双脚已挨着屋檐下的石板,嘴已挨近地面。阿爸从楼上取出一把干蕨基草,放在猪的嘴边,用火将蕨基草点燃,象征性地将猪烧了一遍,以示洁净。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爸站起身,走到吊着的猪前面,着手剖猪。他先把猪头卸下来,然后用刀把猪身从上到下剖开,把内脏一样一样地分类拿下,心啊、肝啊、胰、尿脬等,轻轻放进阿妈手中端着的簸箕里,因为这是阿爸阿妈十分关心的器官。阿爸将这些器官一一理出来,反复看了看说:“猪胆饱满,胰脾平整光滑,心和尿脬都很好!”阿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将猪的这些器官端进了屋。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愉的气氛中。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爸继续忙活着。他将肠子、肚子、肺等一一掏出,全部放进木盆里。幺爸去打理猪肚和猪肠子,我也去旁边协助。二爸收拾完内脏后,在阿爸和堂哥的协助下,把剩下的猪的躯体放在案板上,分成两半,剔下脊梁骨、排骨,剩下的就按阿爸的意思割下来,大多数割成长条,准备制作腊肉,有些部位用作炸酥、炖和灌制香肠、灌装猪肚……我和幺爸也把猪肠、肚等全部理清、洗净。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爸将猪肝、腿肉和两个腰子、里脊等切成条块,放进火塘里烧烤。此时,切忌用嘴吹火塘,因为祖灵是不喜欢这样做的。待肉烤熟后,阿爸用火钳将其一个一个地夹进高足干盔里,撒上盐,插上竹签,中间放上一杯酒,在火塘上面转三周后,轻轻放在内屋的灵台上,以敬奉祖先。过一会儿,阿爸将敬肉和酒取下,先由他喝上第一口酒,吃上第一口肉,然后由阿妈和我及妹妹们依次品尝。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奉祖灵的仪式结束后,阿爸从猪腿上割一些肉块,放进火塘里烧熟,让几个杀猪匠尝尝,给每人倒上一杯酒。他们匆匆吃过了烧肉,喝过了美酒,向阿爸阿妈道别后离去。因为还有一家人正在翘首等待着他们来杀过年猪。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走杀猪匠后,阿爸阿妈又为准备过年饭而忙碌起来了。ly7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文章插图:来自《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周勤如 路菊芳文章《马边彝族年:传统与现代——一部采录自小凉山真实生活的音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