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显宏:我加入民族作家学会的经过

作者:​普显宏 发布时间:2023-02-2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近来参加医院高级职称晋升去翻多年前发表的论文,翻到一本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的会刊第2期,印刷于1990年6月。上面有会议纪要,学会领导的任职名单,会员名录,当时玛拉沁夫是学会的会长。记得我的会员证寄来时钢印不明晰,有人反映情况后他们又重新给我寄来了一本。可见那年头人们办事还是十分认真的。
v5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图为2021年12月22日作者向牟定县蟠猫乡双龙小学捐赠图书

在这本通讯录上,我们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一次有23名少数民族和汉族作家加入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他们是楚雄州文联的杨志伟(吉霍旺甲);楚雄电视台的张洁;《楚雄报》社的李阳喜、吴玉华;楚雄市邮电局的白正学,楚雄州民委的周文义,楚雄市广播局的李成生;楚雄师专的陈春燕、黄莺、马旷源;楚雄州吕合煤矿的普显宏;楚雄卫校的马腾里;楚雄城市绿化工程队的马连凯;楚雄州文联的芮增瑞;双柏县文化馆的李友华;双柏县农业局的高顺先;双柏县大庄中学的李云华;牟定县民委的毕继爱;永仁县检察院的杨志光;武定县文工队的伍建昌;武定县石腊中学的李剑虹;武定县白路中学的杨继渊;楚雄州广播电台的杨智。时隔三十余年,这些人中,已有芮增瑞、马腾里、伍建昌、吉霍旺甲等多人病故,有的年纪轻轻,没活到四十岁,让人感慨不已。v5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本通讯录中,当时已经没有彝族作家基默热阔的名字了,说明他已经逃离楚雄文坛,很有可能已经下海经商,开他的彝族“八碗楼”餐馆去了。5月24号,我去楚雄参加文艺评论家协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会上马旷源说这久他写老作家的悼文都写不赢,基默热阔和吉霍旺甲也都已经去世了,令我很是吃惊,他们才五十多岁,六十岁都不到啊。v5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想当年加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的情景,至今还有些印象。大概是在1988年9月的时候,我到楚雄州文联(当时在文联街)送我“煤海文学社”新出版的样报《星星》。正要离开时,在里面一间办公室的芮老师听到我的声音,就把我叫了进去,拿出一张表格让我填写,他也没有向我说明填表作何用,我当时可能有事急着要离开,创作简历写的比较简单。芮老师看后说这个不行,要我从发表第一篇小说时的创作经历写起,尽量写详细一些,这样他又重新给我了一份表格填写。v5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直到半年后从北京寄来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会员证,我才知道填表原来是用于加入这个学会组织。当时交了会费,都能如期收到从北京寄来的《民族文学》月刊和学会的会刊,会刊是半年一期,就是刊登些学会活动及相关信息,类似简讯。我们会员投去的稿件,《民族文学》编辑部优先审阅,优先发表,不能发表的,就提出具体的审稿意见后退稿。v5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短篇小说《抽水站的故事》,有一位编辑写了修改意见后退还给我,叫我按他的意思修改后再寄回去,但最后拖了半年也没有发出来。但此编辑写了一封信给我,解释说一审二审已通过,但终审未过,表示遗憾。后来这篇小说连同两篇小小说一起发表在《金沙江文艺》上。多年后,这篇小说还发表在云南省总工会主办的《时代风采》杂志2005年第3期“风雨人生”栏目上,后者现在可以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索检到。后又收录于楚雄州文联编辑出版的第二部优秀作品选《流淌的金沙江》一书中。v5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今天翻出来的会员证看,我是1989年1月17日入会的,时年26岁,我的编号是01284,说明当时的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不多,可能不超过两千人。(2019-07-02)v5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