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显宏:相聚开山节

作者:普显宏 发布时间:2023-03-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还是在7月初的时候,浙江华丹食用菌研究院韩省华院长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应邀赴南华,蘑菇王助推南华野生菌产业发展之心始终如一》,我就知道韩院长心中还惦记着我们南华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就顺便问了他一句:韩院长今年有来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的计划吗?韩院长立马回复,若邀请,一定来!韩院长是南华人民的老朋友了,自2014年起,每年都不顾年老体迈,不远千里来南华指导野生菌产业发展。韩院长是个少有的奇才,除了菌类研究,诗、书、画、评论、摄影均能来一手,都是高水平的作品。每年到了南华,他都与我们南华文艺界互动,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也是碰上了好时节,恰遇近期新冠疫情防控调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放开了举办各类节庆的限制,经济建设与疫情防控两手抓,南华县也不例外。前几天,政协主席殷卫华向李天永问起“韩省华工作室”的情况,这个南华确实没有挂牌,我十分清楚,韩院长每年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来南华,我都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如果要搞,今年韩院长来南华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事情落实在“中国南华野生菌大数据中心”。只是我们的“野生菌信息港”经常被黑客篡改页面,维护工作做得不是尽如人意,仅挂个牌没有实际意义。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杭州“蘑菇王”把“开山节”上找到的野生菌画下来

8月6日清晨,韩院长携助理武京平从杭州坐飞机到昆明,南华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祝应兴到昆明长水机场接人,安排李天永和我负责陪客。下午5时,参观完在县文化馆举办的“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书画摄影展”,我打电话给韩院长,问他到哪儿了?他说快了,车已过楚雄了。我告诉他,我与天永在“菌芝林”饭店大红菌厅等他。遗憾的是,韩院长由于早上登机时吃了点燕窝,在飞机上就开始闹肚子,到了饭桌上精神状态不佳,坐了一会就回酒店休息去了,我们也没有时间作过多的交流。倒是新认识了从上海来南华参加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的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副所长黄建春先生,还有韩院长的助理武京平女士。事后我得知,韩院长来南华之前,写了两副对联称颂南华野生菌产业的持续发展,说政府把老百姓想的和干的融合在一起了。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菌生地,青春永续无疆。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二:墙上留白,松竹和月作书画;林下间赭,野菌宜人称丰年。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落款:愿南华县野生菌文化产业永续发展,中国菌物学会菌文化分会会长韩省华。2022.8.4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晚饭后,我与李天永领武京平去逛锦绣城,看十个乡镇的农特产品展销,问我们南华的房价多少钱一平米?她说南华的房价太便宜了,只有杭州的二十分之一。南华夏天竟然这么凉爽,在杭州室内开着空调也没有云南这么凉快,她回去后要介绍杭州人来南华购房。那些来自乡下五花八门的土特产也很便宜,她兴致盎然地买了树花(树胡子),问了吃法,还买了白云豆、额菜(干片)、牛肝菌(干片),我今年两次去采风的兔街茶叶等。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原先的计划,8月7日县文联组织作家和摄影家参加“五街镇第六届松茸开山节”采风活动。五街彝族风情浓郁,又有采摘野生菌的节目,韩院长爱菌如命,想来他们应该喜欢,如果想去,我与天永都能全程陪伴他们参加活动。就征求韩院长的意见,他说很高兴去体验采松茸,也想去见证毕摩庄严的祭祀开山仪式。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日大清早,李天永就去兴扬林酒店接韩院长他们,我和蔡波、陆志坚在龙泉广场革命老区纪念碑下等待。8:20我们上杭瑞高速公路,在天申堂下高速,沿天五公路(天申堂-五街)过于栖么村委会,石桥河村委会,向五街咪黑们村委会进发。这一带刚下过大雨,公路上还有许多积水,土地上湿噜噜的,远近的山峦到处是飘渺的岚雾,看上去就是野菌世界的乐园。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到达百菌园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从全国各地来的专家学者及各路媒体达人,整个山野就像一个集市,穿着节日盛装的彝族男女弹起了月琴,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成了自媒体人,拿着手机四处拍照或录视频。我见雨露乡的党委书记何鸿也举着一个自拍竿在人群中做现场直播,一个主管乡镇的党委书记,能放下身段紧跟时代潮流,不知是兴趣使然,还是其他什么使命,很是值得玩味!给我的感觉,我们传统作家的写作,就显得越来越式微了。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街镇是“松茸之乡”,咪黑们村委会百菌园是五街镇出松茸最多的地方。开山节的高潮是彝族毕摩的祭祀和祈福仪式。彝族视万物有灵,包括这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山有山神,树有树神。人到山中的一切活动均应请示山神后才能进行,不然得罪了山神可能就会遭遇不测。祭祀的同时,也是祈祷上苍保佑人们平安吉祥,来年山上生长出更多的野生菌(松茸),使民众生活更富足。这与人们清明节上山时先要到山神树前祭祀山神后,才来给自己的先祖上坟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今年我仅听到毕摩口诵的吉利语和呜呜作响的过山号,没有了往年祭祀时在天地树前敬香燃烛、杀牲(杀猪、杀大公鸡),贡上猪头、茶、酒、糖、果等祭品的庄严肃穆的仪式,就开园让人们进山采野生菌了。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也随人流涌入松茸山,林间的栈道上到处是寻菌的人,空中有无人机在航拍,直播有两处,我欲靠近拍摄,被外围执守的人拦住,不准通过,才知道原来里面有网红在做直播。一处是在虎掌亭,亭里摆了几筐野生菌,周围全是衣着鲜艳的靓女;另一处在密林深处,说是发现了开山后的第一朵松茸,有彝族毕摩在现场摇铃祷告,开山采到的第一朵松茸毕摩会拴一块红布以示吉利。因为刚下过雨,林中树叶上还有水珠子,我们只能走进树木稀疏的地方碰碰运气,可惜一朵好菌子也没有找到。还是来参加开山节的一位外地佳宾,惊异于我两辫花白的长胡须,把他手中的四朵菌子(一朵松茸,三朵红葱)中的一朵红葱分了给我。其实,今年7月中途干了一段时间,野生菌长得并不怎么好。就是有野生菌也是有生长期的,不几天就腐败了,会让人有“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落差。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今天林间找到的各种野生菌,包括松茸,都是为了现场直播效果的需要而人为放置上去的。如果你是开山节主办方,这样做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韩院长进了百菌园,就像小鸟放归山林,早就钻入山林不知去向。不多时,我看到他发出的一段视频,是在采访一位身穿蓝衣服、手捧十几朵菌子的彝族姑娘:“小姑娘,这是什么(菌)?”小姑娘也很机灵大方,她告诉韩院长这是麻布菌,可以吃的。韩院长又问她是孔状的还是褶状的,她说有孔状的也有褶状的,这就露馅了,这是特指菌盖而言,麻布菌是孔状的,这种菌我的老家人们叫做麻布栗,味略酸且滑,不是很好吃,我们小时候上山是从不要这种野生菌的。之后,他又问小姑娘,麻布菌这三个字怎么写……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我俩再次相遇时,韩院长就跟我说:对野生菌知识的普及,我国要从小学生就要抓起,建立起与植物、动物同样的教育体系。分类学家也要对野生菌建立科学分类命名与民间俗名的统一。他说今天受武京平提醒,自己研究野生菌一辈子,竟然把野生菌各地不同的俗名称谓给搞忽略了,这个我们的确要重视起来。对此,韩院长说,他愿意出资一万元,叫我们县文化馆的张建军馆长把南华出产的290余种野生菌画下来,除了中文名、拉丁名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南华民众平日称呼的俗名标注出来。我认为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科普工作,我们县的菌类科技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合作,再深入群众中作些调查研究,就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然后将这一成果编著成一本科普读物。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五街百菌园转悠了半早上,韩院长的收获还是蛮大的,看他满心欢喜,心生灵感,在手机上写下了一首诗: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好山场,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坡坡都向阳。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林密隐菌子,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采时俱欢畅。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必育种苗,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须怕地荒。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护得山林青,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野菌即飘香。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次深入五街彝山百菌园,我对野生菌生长的环境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读卫校时学过微生物学,在肉汤、琼脂上培养过各种球菌和杆菌,能把细菌在五糖发酵管里把他们分类、分型,鉴定出来。在吕合煤矿工作时,我从广西科学研究所购回红平菇菌种,成功栽培过这种既可以吃,又可以观赏的食用菌。当菌种在经过高温灭菌的稻草上长满许许多多洁白的菌丝时,才会生长出少量的菌蕾,最后生长出蘑菇。可以说,那些串连在稻草上的菌丝,相当于植物的藤、树、叶,在此基础上长出的蘑菇则是“花”和“果实”,即长大的蘑菇是一朵盛开的花朵,这朵花不断向空气中释放出真菌孢子,孢子落入土中就能生长出菌丝,菌丝繁殖到足够数量,就能生长出蘑菇。我们云南人热爱的野生菌在大自然中就因这样在适宜的环境下如此循环生长,生生不息。在我的脑海里,五街的这座松茸山是一座金宝山,整座山的地表松软的土质下,在云南松与栎树、杜鹃树根之间,松茸孢子与它们共生共存,吸取树根上的营养,松树根与栎树根之间串满了密密麻麻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松茸菌丝体,繁殖最旺盛的地方就冒出了一朵朵神奇的松茸。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文艺家们把画好的野生菌写意画赠送给五街镇政府

韩省华在中国的蘑菇界算得上是一个奇人,人称中国的“蘑菇迷”,杭州的“蘑菇王”。他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找蘑菇,说蘑菇,写蘑菇,画蘑菇,吃蘑菇,保护蘑菇,宣传蘑菇。上星期他还应邀到西藏那曲市下辖的一个县指导虫草生长。神奇的冬虫夏草也属于菌类,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当地藏民还给韩院长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他说来机场接他开车的人就是我们南华在西藏当兵退伍的王家祥(音),待人非常朴实,真诚热情。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在咪黑们百菌园,韩院长当着众多媒体人的面,生吃一种淡黄色的野生菌,他掰下一小块菌盖,乳白色的浆汁就从伤口处流下来。这是2017年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上公布的中国十大名菌之一松乳菇,我们本地土名叫奶浆菌、奶芝菌。还有一种洁白冒浆的野生菌,我们叫石灰菌,味辛辢,韩院长说这个有毒,不能吃,两者易混淆。但在我们本地,石灰菌在沸水中焯一下,去除辣味,腌出来酸酸的,非常爽口呢。还有一种与石灰菌一模一样的野生菌我们叫背土菌,成片生长,只是菌盖上有厚厚的泥土覆盖,一般人不易发现,也可以吃。收到生吃野生菌的照片后,韩院长随手发在朋友圈:“生啖野生菌,唯在南华!松茸、松露、松乳菇!”这三种名贵的野生菌,韩院长在南华年年都能吃到。2015年,他在南华县城的华泰龙宾馆感叹:第一次在一张餐桌上,松茸、松露两样同时吃!美哉!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在五街镇政府办公室小憩,韩院长随手从旁边拿过一张报纸铺开,从双肩包里取出纸、笔、墨,就画起了野生菌,他要把他今天找到的几种野生菌画下来,有两朵松茸,一朵牛肝菌,一朵刷把菌,还有两朵不知名的杂菌,旁边添了几叶小草,顶部画的是下垂的松针。他说云南的松针有点长,故要画长一些,画细一些。韩院长的表现手法是写意画,用深浅不一的淡墨水,轻轻几笔,就画出了野生菌的轮廓,再稍作修饰几下,不到五分钟就画好了一幅画,栩栩如生。落款:南华县五街镇“松茸之乡”,壬寅年立秋日,韩省华。恰巧这时县委统战部长陈富贵、县政协副主席鲁海等领导进来,在一旁观看了韩院长飘逸的书法和精湛的绘画艺术。韩院长的这幅现场写意画,最后由县文联主席李天永和五街镇政府宣传委员共同接收,装裱后将挂于镇政府办公室。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在南华五街第六届松茸开山节参观“罗鲁文博园”

午饭后,我和李天永领韩院长参观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丹增题辞的罗鲁文博园。这是一个充满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博物馆,移建了些旧民房,搜集了许多旧农具。韩院长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遗留下的农村生活用具十分感兴趣,包括彝族农民干活时穿的一件羊皮褂,拍了许多图片。韩院长还在文博园里看到一段彝族普姓家族迁徙情况的考证,说这个可能与我有关。我一看内容:咪黑们五力苴村普兆达(属牛,65岁) 说:“我普氏祖先从大理南昭迁来普资山(即南华县城堡子山)居住。明初三兄弟从普资山迁出,老大居五力苴,老二居苴力武(属天申堂乡),老三住五台山。三兄弟的后代现在还互认本家,但不通婚。”我是牟定县的彝族,小时候听父亲讲的是我们普姓从禄丰黑井一带迁来,有的又迁往猫街的龙脖子,附近的毛草冲,没有讲到大理南昭。但是我的祖先中确实是有“兆”字辈的,十二辈一轮,现在我的侄子侄女又轮到了“兆”字辈,叫普兆龙和普兆丽。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文博园出来,路过一烤烟种植户的烟房,香喷喷的味道吸引了我们,韩院长拿起一片黄灿灿的烟叶闻了又闻,说这烤烟是植物学家蔡希陶上世纪四十年代通过老朋友陈焕镛从美国引进的“大金元”种子,在外省没有种植成功,在我们云南气候适宜,一种下去就成功了。蔡希陶我熟悉,2017年成都艾芜研究学会龚明德教授要我梳理艾芜第二次南行的过程,给一万字的篇幅,并绘制一张艾芜南行路线图。我查阅了四百多万字的史料,第一次惊异地发现植物学家蔡希陶年青时竟然与艾芜一样,是一个十分酷爱文学的漂泊者,梦想当一名作家的热血青年,曾发表过五篇小说,受到过鲁迅先生的赞誉。艾芜第二次南行时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想与蔡希陶见上一面,探讨一些文学创作问题。但等到他在植物园里写完小说《玛米》,也不见这位科学家蔡希陶回来。韩院长的记性真好!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如今地处山区偏僻的农村看似热闹了起来,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沸腾的乡村”。年初参与雨露乡的“雨露八景”、沙桥镇的“沙桥八景”策划,参加“兔街首届采茶节”,“阿呀噜农庄星光诗会”,雨露白族乡首届“云上金花乡愁文化节”。两天前,雨露还举办了“首届菌窝子牛肝菌节”,我们也参加了。今年五街咪黑们松茸开山节,有十余家企业赞助参与,活动规模也比往年大了一些。在五街芹菜塘菌王山上白天举行“菌王争霸赛”、山顶上“赶秋会”,晚上举办“彝山雄鹰文艺晚会”。邀请楚雄本土明星者建周、陶建阿成、周丽珍、李永聪、高洪章、绵羊妹妹等登台演唱,他们都曾亮相过中央电视台,给寂静的乡村带来了难得的文化盛宴,符合民众对精神生活的期盼。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车经过老五街,当年五街公社驻地的繁盛还依稀可见。现在的五街镇政府所在地,原来是彝族农历二月初八赶“马缨花街”的地方,在南景公路(南华到景东)边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迁来的,全是一排排漂漂亮亮的小洋房。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芹菜塘菌王山上,水泥公路直达山腰,文艺演出的舞台就搭在公路边宽敞的地方,有一条塑木栈道铺到了最高的山顶上,四零八落地建了些供人休息的亭子。我以为菌王山是给游客体验找菌过程的项目,没想到顺着栈道来到山顶上,是新建的一个宽大的跳歌场,叮咚叮咚的琴声远远地传来,还有你一句我一句的男女对唱。到了现场,令人惊讶,这里竟然聚集了千余人,打歌跳唱的有几百人,四周的帐篷下卖烧烤、卖凉虾凉粉、卖百货的也有百余人,更多的是来山顶上看热闹的各路游客。羊汤锅香飘四溢,不吃心不落;烤全羊外黄里嫩,让人垂涎欲滴……这种热闹场面我有三十多年没见着了,过去彝族民众赶杨梅会、秋会,柜子山会,在山顶上跳左脚舞,通宵达旦,三天三夜,跳得黄灰飞扬。几年后,硬生生把山的海拔跳矮了一尺多。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街文化站的王有龙告诉我,我们所在的菌王山跳歌场海拔2600余米,旁边的一个似锅形的大水塘,四周用砖铺设了道路,被乡政府命名为“天池”,山下五街镇边上的烂泥箐水库,被提升打造命名为“松茸湖”,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些镇领导的浪漫和创新,快超过我们文艺界了!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一个人四处寻景拍照,韩院长和武京平去参与“菌王争霸赛”。韩院长告诉我,他们一共评出了松茸、牛肝菌、老人头等五种菌王,松茸王奖励1500元,其余菌王奖500元。一朵野生菌收益500元,比起挖田种地,应该满意了,更多的是社会意义。这些菌王通过政府现场拍卖,又被赞助活动的民营企业家买走,五千至一万元不等。拍卖所得三万五千元,全部捐资助学,用于今年考取本科的当地大学生。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韩院长坐在菌王山的小亭子里感叹:云南的气候真是好呀!凉爽宜人!他居住的杭州,这个时节气温都在摄氏30度以上,室内就是打开空调,也没有我们云南外面凉快。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忽然想起韩院长今日野生菌画上的落款,是一个节令:立秋!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大自然由阳盛逐渐转为阴盛。在我们老家,立秋日是不能到野外劳作的,特别是不能下田地或上山找菌,打猎,说是凶多吉少,易出事。这一习俗很多地方都有,从小父母亲就这样谆郭教导我们,但我不信邪,照样到山里找菌,也没见出过什么事。父母还告诉我们,立不立秋,一看路边的草就知道了,立秋后的草上有一道明显的勒痕。我曾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草叶上去验证,父母的这个说法竟然是对的。有一年立秋日,前一个小时,我检查路边的草叶上还没有这道勒痕,一个小时后我再去检查,这些草上就出现了这道勒痕。立秋是分日分时的。那时我们只知道那天立秋,有时还会记错日期。现在天文学家那天那时那分那秒立秋都算得出来。我查了一下,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7号20点28分57秒,这个时候,我应该已经回到自己家里了。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月8日,中国.南华第十八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在县体育馆隆重开幕,韩院长作为特邀佳宾,出席开幕式和野生菌产业高峰论坛。我因要回医院上班,没有时间陪同韩院长参加活动。但时刻关注着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的动向。微信里,我见韩院长同其他佳宾上台给“野生菌美食大赛”获奖选手颁发奖牌。今年县上的菌王选拔赛,菌王拍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松茸菌王拍得6万元,记得四年前松茸王是2万元,其他菌王也水涨船高,均拍到了好价,拍得的款项全部资助品德兼优的贫困大学生。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茸小镇位于两旗海湿地公园西北角红房子之后,是一个集松茸文化、美食文化、创意产业聚合而一体的文旅康养小镇。去年7月,我和李天永曾在此参加了南华县青年创业创新协会成立。10月1日,马亮武“醉美彝州”十县市环跑来到南华,在此参加“云南牛人马亮武”长跑分享会。8月8日下午,韩院长在此参加了“松茸传奇”第五届美食节,在此设立了“中国菌文化工作室”,原先我和李天永商议过的“韩省华工作室”也在这里挂牌。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韩院长这次来南华,机会非常难得,但我们之间没有作深入的探讨交流,也没有安排与其他本土作家见面,是最不尽兴的一次。我也没能多陪陪韩院长和武京平女士,感到有些遗憾。那天在五街分别的时候,韩院长给了我和李天永一份资料,是四首由韩院长作词的歌曲,均与菌类活动有关。分别是《蘑菇韵》《安吉大竹海放歌》《夜宿滇池边》《芝念》。作曲分别是史崇义、晓其、龙晚晚。龙晚晚谱曲的《夜宿滇池边》,就是在两旗海红房子松茸传奇餐厅完成的。韩院长写得一手好书法,来南华前拟好的两副对联,好像也没有机会得到展示,他自己对此行也可能会有些失落。就这样,韩院长于8月9日深夜从昆明乘飞机回到了杭州。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8月13日),韩院长又春风满面出现在吉林省延吉市长白山林区大阳沟,这里除了盛产人参,还有灵芝。衷心祝愿这位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蘑菇老人,健康长寿,忙碌且快乐着!9v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