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马成云:家乡的那座桥〔散文〕

作者:​马成云(彝族) 发布时间:2023-07-1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242.jpg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非常普通的桥。虽然他没有“泸定桥”那么高大雄伟,也没有像“立交桥”那么巍峨雄壮,但是,这座普通的桥就是我心中的“网红桥”。在我的记忆中,家乡这座桥构造现在想来应该是最简单不过的桥,主体由四根大铁链上下并成两排组成,上下两根铁链由钢丝连接起来,在最底下的两根铁链上铺一些木板,一座简易木制栏杆的行人桥就这样搭建成功了。
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在三垭中心校读小学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们放学后来到这座桥的身边,争先恐后地爬到桥栏上,站在护桥墩上嬉笑欢闹着,快活极了。劳作的人们,大热天会聚在一起,在桥下水中比赛游泳,虽然动作不是很优雅,但却是很精彩,经常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在愉快中忘记了一天的疲惫。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从小至今喜欢桥,每到一处地方,处理完琐碎事务,闲暇之余总会到家乡比较有名的桥的周围走一圈,逛一逛,站在桥上吹吹风,和朋友聊聊生活,摆一下闲龙门阵,感觉一天的身心疲惫都能在这一瞬间得到释放。以前在西昌读大学的时候喜欢去邛海公园逛一圈,就算只有我一个人,也会到那些造型比较别致的桥上观光,认为这就是比较浪漫的事情了。毕业后到会东县一所学校任教,那个时候下班经常骑个电动车到广场边上的彩虹桥打卡拍照,后辗转到绵阳,炎热的夏天,茶余饭后就喜欢到一号桥观光纳凉。现在回到了故乡九龙,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立壁桥”“三道桥”“林业大桥”“首座桥”等,还有乡村不管大的还是小的桥、有名的还是无名的桥,一有机会是绝对不会错过走一走。我喜欢桥,不是我对桥的设计构造有多么着迷,也并不是在造桥方面有多么深的造诣,甚至都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我之所以喜欢桥,我想仅仅是因为它的特殊功能,也是从小深深埋藏于内心底处的独有情愫。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时候步行去上学,三垭马颈子河是必经之路,冬天的时候,河流比较小,可以踩着石头过去,但早上经常性结冰,一个踩不稳,容易人仰马翻,记得那个时候有几个同村的孩子比较顽皮,如果书本忘记拿了,或者作业没有做,这几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就会把裤脚和鞋子故意打湿,向老师找借口说不慎落水,书本作业都打湿了,放在河边光滑的石头上晾着,每次这个“冠冕堂皇”理由一出来,老师也是“无可奈何”,只是用久了、次数多了,有时候也不那么奏效。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村长通过扩音喇叭让每家每户的青壮年到乡政府去抬铁链,我那时候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只知道大概用来栓什么重物之类罢了。过了几天,父亲回来高兴地对我们说,马颈子河上的桥成功驾起来了,以后夏天涨水,再也不用担心了。我们同村的孩子放学回来,总是以这座桥为集合地标,像是不成文的规定一样,先走的就在这座桥上等,有时候早上起床比较迟,来不及吃早饭,我们就会往书包里装一点午饭,包括土豆、米饭、糌粑等,又有点不好意思在学校吃,干脆就藏在桥底下,等中午休息时就一起在桥头享受“美味”。家乡的小桥是我美好的童年回忆,它陪伴着我成长,不管我身在何处,都忘记不了它。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渐渐地,由于风吹日晒、霜欺雨淋,铺的木板变得腐朽,起初,我们还可以沿着边缘走,这样有一部分负重就可以直接分给铁链。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有的木板直接腐烂掉下去,出现了几个缺口,而维修又需要更换全部木板,在当时来讲也是存在一定难度。这样,我们又得回到最原始的渡河方式,水小的时候就踩着石头过,水淹没过石头就趟过去。有一天雨下得很大,同村的孩子们没有回家,都到学校附近的亲戚家住宿,我只身一人回家,看到水势汹涌、风急浪高,而且河水浑浊、涛声极大,似乎给弱小的我营造了更加恐怖的气氛。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当我无助地望着河水发呆的时候,突然,我注意到一个身影从对面的山洞里缩出来,冲我招手,示意让我往上面走,仔细一看,哦,原来是等候已久的父亲,刚刚躲在山洞里避雨。我看到他脱掉鞋子,抓住桥上面的铁链,把胸口紧紧贴住连接上下两根铁链的铁丝网,脚试探着从下面那根铁链上找到稳定的着力点,一步一步朝我挪动。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父亲接过我的书包,用书包带缠绕在手臂上,然后把我背过去。虽然那时候我还小,但体重也应该不下80斤,加上父亲的重量,桥晃动的更加厉害,父亲让我不要朝下看,用力抓住他的肩膀就可以了。我听着河水恶狠狠地拍打着两岸,发出嘶吼声,心都提到嗓子眼。就这样,每次涨水,父亲一次又一次的做这个事情,以至后来每次到这座桥的身边,我都会期待的四处瞧望。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趁着今年彝族火把节,我请假回去,特地来到了家乡这座桥上转了一圈,我站在分别多年的桥上,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家乡变了,小村变了,家乡的小桥也变了,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座水泥石桥,比原来的小桥宽阔了许多,桥墩变得更大了,都是钢筋混凝土。走在上面,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像是在端详岁月游过的一处角落,平静而又向往。我曾经在小桥下躲过雨的淋洗;曾经在小桥上迎过风的梳吹;曾经在小桥边阳光中把身沐浴。那种情景啊,直到现在也呈现在我眼前。im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者简介:马成云,男,彝族,四川九龙人。作品散见于《甘孜日报.康巴周末》、《彝族人网》、《读者》等。现就职于甘孜州九龙县小金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