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彝诗馆(诗歌) > 诗歌评论

沙辉: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彝族音乐高地——试论吉狄马加诗歌(歌词)对于彝族音乐的意义和贡献

作者:沙辉 发布时间:2023-02-28 原出处:《民族文学》汉文版2023年第2期 点赞+(
沙辉:彝族,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凉山州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十八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曾在《民族文学》《文艺报》《当代文坛》《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四川文学》《四川日报》《新课程报﹒语文导刊》《川观新闻》等报刊杂志、新媒体发表作品,出版有“心三部曲”诗集《漫游心灵的蓝天》《心的方向》《高于山巅隐于心间》。部分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选》《中国散文诗》等十多个权威年度选本。曾获“第八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
 
image.png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image.png
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个历史上一直生活在大山里、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文化的高山民族,彝族是一个诗性的民族、抒情的民族。在大凉山,在彝族地区,有两样艺术极其普遍,就是诗与歌;有两种人亦甚多,就是诗人和歌手,彝族可以说是“诗的民族”和“歌的民族”。不过,历史上彝族的诗和歌,都是以集体创作为主,主要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它们在口口相传中得到传唱和传承。虽然也应该存在纯粹的个人创作现象(其实,大部分的集体创作也是由“个体创作”生发出来的,只是后来被集体不断“加工”、补充完善,大多数作品也因此无从考证初始作者),但在彝族文学史上广为人知的个体创作,诗歌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诗歌、音乐,存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别,这也是符合受众对于文化艺术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符合艺术创作与传承发展规律的。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以吉狄马加为代表的优秀彝族诗人和以吉克曲布为代表的优秀彝族音乐人这样一批作为当下主力军的文化人,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彝族“诗的民族”“歌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们的存在,亦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彝族诗歌和音乐的品质和精神高度,让彝族诗歌和音乐保持探索性和蓬勃的创作态势,是极其难能可贵的。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吉狄马加诗歌(歌词)与彝族音乐创作产生联系的必然性

诗、歌都是情绪的载体,是最直接地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最初,诗都可以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在彝族历史上,有很多既是诗也是歌、诗与歌一体的经典,像《古嫫阿芝》《阿依阿芝》《阿嫫尼惹》(等许多史诗和古歌、民歌都是如此。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现代,诗与歌之间有着对于彼此的辅助功能,没有诗(歌词)的音乐是不成歌的,诗本身就自带有音节、韵律,是可以产生节奏的。而一些诗,天然就是优秀的歌词,可以“带”出音乐灵感、“带”出旋律、“带”出乐曲。这样的诗(歌词),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民族音乐的品质、内涵,拓宽音乐的可能性,提高表现力。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吉狄马加为代表的彝族诗歌个体创作的崛起和兴盛,极大地丰富了彝族诗歌创作类型和内容,并全面带动了新时期彝族诗歌的创作,使之取得了质与量的双重飞跃。与此同时,彝族诗歌创作质量上的保证和它对于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承载,为彝族音乐的发展进步和拓展提供了内容基础和精神滋养。除了作为歌词来源,更为重要的是为彝族音乐人打开了宽广多样的音乐灵感、题材和音乐类型的通道,为彝族音乐在题材、类型、风格等方面不断丰富和拓宽以及掘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彝族音乐从单一走向多样、丰富。例如,吉狄马加的《彝人之歌》是一首寄托着浓烈的民族情怀、家园情怀的诗歌:“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因为我在等待/雄鹰的出现。/我曾一千次/守望过群山,/那是因为我知道/我是鹰的后代。/啊,从大小凉山到金沙江畔,/从乌蒙山脉到红河两岸,/妈妈的乳汁像蜂蜜一样甘甜,/故乡的炊烟湿润了我的双眼。//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因为我在期盼/民族的未来。/我曾一千次/守望过群山,/那是因为我还保存着/我无法忘记的爱。/啊,从大小凉山到金沙江畔,/从乌蒙山脉到红河两岸,/妈妈的乳汁像蜂蜜一样甘甜,/故乡的炊烟湿润了我的双眼。”经音乐人吉克曲布谱曲演唱以后,风靡彝族地区,也给彝族音乐在灵感、题材和类型的拓宽和丰富化方面提供了渠道和有力支撑,并且成为至今广为传唱的彝族音乐经典。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狄马加的诗歌进入音乐,是极其自然的,这不仅因为诗与歌本就源自一家,还因为吉狄马加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彝族文化元素以及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他的诗歌大多数语句凝练,音乐性强,富有张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其诗歌深受彝族抒情民谣的影响,所形成的具有鲜明个人特质的民族化风格非常符合彝族音乐承载民族文化和精神“传递”的诉求。吉狄马加的诗歌承载的丰富文化元素,让彝族音乐具有了民族文化代言者的特征,更容易深得人心而广为传唱。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如被音乐人奥杰阿格谱曲的吉狄马加诗歌《让我们回去吧》,“让我们回去吧/让我们回家吧/回到梦中的故乡/让我们回家吧/从不同的方向/告诉我/是谁在轻声地召唤/那声音/飘过千年的时光/我仿佛又闻到了/松脂的清香/我分明又看见了/祖先的骏马和牧场/让我们回去吧/让我们回家/那些曾经有过的欢乐和悲伤都会成为过去/让我们回去吧/让我们回家/我们要在那里又一次尽情地/倾诉歌唱//让我们回家吧/回到出发时的地方/让我们回家吧/带着全部的行囊/告诉我/是谁还在那里等待/那执着和向往从未改变/我好像又听到了/群山的回声/我依稀又梦见了/迁徙的部落和牛羊/让我们回去吧/让我们回家/那些坚守至今的梦想和希望/都将变成现实/让我们回去吧/让我们回家/我们要在那里再一次获取/生命的力量。”歌词浅显易懂,而又情感深沉,寄托着深厚的寻祖归宗和致敬传统的民族心理,承载着祖先崇拜思想和不忘来路、心怀感恩、凝聚力量的传统文化精神。谱成曲以后,这样的情感就被普适化、大众化了,得到了非常好的推广和普及。在奥杰阿格的作品中,《让我们回去吧》是难得的庄重、雅致、深沉深邃的一首音乐作品,这与吉狄马加诗歌作品深厚的感染力不无关系。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精神内涵非常贴近受众的民族心理、精神追求,吉狄马加的诗在表现形式上也非常“合于”歌。就像上面说到的,除了因为内在气韵和气势的需要而将一些长诗的句子写成长句以外,吉狄马加的诗歌,一般都采用短句,并且语词不生涩难懂,读来朗朗上口,这非常符合歌词的特点,适合谱曲。并且,吉狄马加的诗歌在韵律上,不仅遵循了诗歌的内在要求,还有借鉴了彝族民间“克哲”等口头说唱在节奏、韵律方面的优势和“天然性”。这样的形式特点,也与时代的需要和彝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的当下特征相适宜。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吉狄马加诗歌对于彝族音乐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带动。吉狄马加诗歌基于或者说忠于彝族诗歌、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的传统。亦可说古今中外的诗歌创作经验滋养了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而它又对彝族音乐进行了有益的“反哺”。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实,不仅彝族音乐界形成了一种积极将吉狄马加诗歌制作成音乐作品的“文化现象”,吉狄马加的诗歌也在更广泛的层面被谱曲或转换制作成为相关文化艺术作品。例如中国首部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作品《索玛花开》的同名主题曲词作者就是吉狄马加,还有体现地方人文风土文化的歌曲《想念谷克德》(作曲瓦其依合)、《布托女郎》(作曲吉克曲布)等,歌词都出自吉狄马加之手。以吉狄马加长诗《大河》为文本,以舞台艺术为载体,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的时代价值,用文艺的力量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的中国歌剧舞剧院音乐诗剧《大河》在北京首演后在全国各地巡演。以吉狄马加同名诗歌创作的交响诗《这个世界的欢迎词》在2022年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演出……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吉狄马加诗歌(歌词)对彝族音乐作品精神共鸣与影响的唤起与激活

吉狄马加的诗歌很早就被谱曲传唱,仅就彝族音乐界而言,吉克曲布、奥杰阿格、瓦其依合、贾巴阿叁、太阳部落、彝人制造……都与其有过歌曲创作上的合作,除了前文提及的吉克曲布的《彝人之歌》、奥杰阿格的《让我们回去吧》,还有瓦其依合的《布拖女郎》、贾巴阿叁的《吉勒布特谣》、彝人制造的音乐专辑《吉狄马加的诗》等等,都是直接将吉狄马加的诗歌谱曲演唱。其中的《彝人之歌》《让我们回去吧》等歌曲,已经过时间的筛选淘洗,产生了经典效应。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狄马加的诗歌是深沉的民族文化情怀积淀下的诗性呈现,当他的诗与面向大众的音乐结合、碰撞,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动能。这与深层的民族心理和精神需要是相互契合的:深层的民族心理和精神需求,呼唤高水准高水平、能够承载深沉的民族情怀、引起广泛的情感共鸣的作品出现。也唯有如此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及内涵和突出的个人原创力的高质量高品质作品,能够代表彝族音乐个体创作的艺术水准。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音乐作品具有广泛的群众(受众)基础和“流行性”,一首歌,只要契合了某个“流行”因素和某种社会精神需求,便可能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然而许多“盛极一时”的音乐具有广泛的传唱度却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由吉狄马加的诗歌谱曲的《彝人之歌》《让我们回去吧》等不仅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且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这两首歌不是就某一个方面某一主题进行歌咏,而是关于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精神传统层面的回望与展望,具有区别于其他歌曲的外延性、宽广度和开放性,是一种总体性、整体性的关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表达,是对于群体民族精神的承载和代表性抒怀。一言以蔽之,是对于整个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心理最为生动的刻画。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于吉狄马加诗歌对于彝族文化的深度发掘、生动呈现和抵达的精神高度,不只是吉克曲布、奥杰阿格以及瓦其依合、贾巴阿叁、太阳部落等实力派彝族音乐人不断与吉狄马加进行强强联手将彝族音乐推向“新高地”;出道二十五年、早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队的彝人制造,更是历经九年多的时间创作和打磨出九首用吉狄马加的诗作为词的歌曲,在2021年推出新的音乐专辑《吉狄马加的诗》。据彝人制造乐曲主创比哈布介绍,乐队选择吉狄马加短诗中有画面感、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篇章进行创编,“在创作之前,我阅读了吉狄马加老师大量的诗歌,他的诗深深根植于大凉山的土壤,有着浓烈的民族情感和人文情怀。我们把吉狄马加的诗唱出来,就是希望通过诗与歌的融合,更好地呈现一个民族的文化。”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彝族音乐在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不断在走探索创新的路子,而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他们根据结合传统求新求变的需要,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内涵与底蕴的吉狄马加的诗歌。音乐专辑《吉狄马加的诗》是一种新的音乐风格的尝试,是努力突破自我、突破彝族已有音乐风格的创新。在九首歌曲中,《鹰的葬礼》嵌入“原始化”的腔调和彝族民歌的元素、毕摩唱曲等传统古调,《毕摩的声音》糅进独具特色又摄人心魄的毕摩唱腔唱调并将歌词以毕摩唱词的节奏唱出,《黑色狂想曲》是吉狄马加的经典短诗之一,作成音乐时,由吉狄马加亲自朗诵,彝人制造配乐,整首音乐作品意境雄浑而悠远,彰显出诗与歌交相辉映、和谐共鸣的独特艺术魅力。另外,《民歌》《彝人》《沙洛河》《史诗和人》《致酒》《布拖女郎》等几首也独具特色而又保持着整张专辑的风格一致性。彝人制造也谈到,《吉狄马加的诗》与他们过去作品的流行风格不同,用了摇铃、口弦、琵琶、法国小号、手碟等多种中外乐器,在演唱方法上也有实验性的尝试,比如在《彝人》这首歌中加入了一段“说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唱,而是仿佛在用气声说悄悄话。比之《彝人之歌》《让我们回去吧》等歌曲,音乐专辑《吉狄马加的诗》或许并不属于大众化的流行音乐,而是实验作品,展现出了彝族音乐在某种高度上所进行的开掘和探索,代表彝族音乐人的精神气象。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克曲布根据吉狄马加《献给妈妈的二十首十四行诗》其中一首诗歌《母语》谱成的歌曲,用非常主流的流行音乐旋律和演唱等表现形式演绎了词作深沉的精神文化内涵,力求以年轻人或曰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方式,达到广泛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唤起传承民族优良精神文化遗产自觉的效果。它是传统(精神内涵)与现代(表现形式)奇妙交融的诗歌展现,同样是一首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性的音乐创作。听《母语》这首歌,在听到最后用母语——彝语的那部分音乐之前,一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曲调,就感觉它就是流行音乐而非民族音乐、传统音乐。而它在用彝语演唱出来的结尾部分,则是与之相适应地运用民族音乐——彝族音乐的曲调模式,这与前面部分的“流行”音乐曲调是“杂糅性”的混合,却极其自然,与前面部分截然不同的调子和风格并无一点违和感。在用汉语演唱的同一首彝族歌曲里(一般在中间段)点缀性放进去一点点彝语或彝族传统声调,是彝族音乐里一个惯常做法,但它是在一个总体上相互一致的基调、曲调和旋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首《母语》不是这样,它在结尾部分接上了一个与前面部分的流行音乐特质截然不同的传统化、民族化的调子和风格。这样的作品体现出了彝族音乐正在进行不断的创新性发展,并且难能可贵的是它并非摒弃和割断文化传统而是将传统与现代性相互完美结合的一种尝试。不只是这首《母语》和之前谱曲吉狄马加诗歌的相关音乐作品,吉克曲布还告诉笔者,他正在做一个以吉狄马加的诗歌作为歌词的系列音乐作品,并且已完成了其中的一些作品。这样的探索和创新将是又一次很好的诗与歌的“联姻”,将再次彰显出强大的艺术创新魅力与文化引领意义。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诗与歌在彝族生活中交融互生,凸显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

诗与歌,天生就奔着抒情而来。彝族人在山巅深谷,在人群村落,在酒吧都市吟咏、歌唱。他们在孤独失意的时候吟咏、歌吟,在欢乐快意的时刻吟唱、高歌;他们在一个人的时候也歌吟,在聚集和群体时也歌吟……唱歌写诗,一直以来是彝族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内容和方式,是最普遍的社会精神生活和艺术行为、艺术活动。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的历史上,许多史诗和经典古歌都成为彝族的经典历史记忆、精神记忆,在彝族的生产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精神史上贡献了光辉的一页,为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生活、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做出了极其重要和宝贵的贡献。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彝族的诗与歌得到空前的进步提升和繁荣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由以前的集体创作变为个人创作。由于人性、人的精神得到大解放(彝族在新中国成立前还处于奴隶或半奴隶制),社会得到大发展,人民的生活越发走向安康富乐,积极的、向上的、颂扬性的和乐观昂扬的作品大量涌现,一改往日(旧时代)里彝族相关文艺作品里哀怨、忧伤的普遍特征,这是与时代背景、民族精神风貌和民族心理状态相互一致和契合的。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此情形下,产生了一大批经典和经典化的彝族歌曲,比如汉语歌曲《情深意长》《大小凉山金灿灿》《赶圩归来阿哩哩》《留客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美丽的杯子举起来》《彝人之歌》《让我们回去吧》《祖国之子》《大地之子》《凉山谣》《嘎哟拉》《呷尔莫波》《阿惹妞》《月亮女儿》《七月火把节》《走出大凉山》《带我到山顶》《山风一样自由》《别知己》《点歌的人》《好风好雨好时节》,彝语歌曲如《穿越时空的感叹》《祖先》《祈福》《恋人》《赶梦》《不要怕》《牧羊姑娘》《阿依阿芝》《嘿萨妞妞》,产生了一大批深受喜爱、成就非凡的音乐人,如曲比阿乌、吉木喜儿、吉克曲布、奥杰阿格、瓦其依合、吉克隽逸、莫西子诗、海来阿卓、海来阿木、沙玛诗薇、海日乌芝,产生了一大批音乐组合,如山鹰组合、太阳部落、彝人制造、彝人传奇、彝人组合、舞彝阳光、南彝组合、南方叶子、阿夏组合、阿四龙组合,类似的名单举不胜举,并且每一首歌、每一个歌手、每一个音乐组合,都是各有特色的艺术魅力、艺术风格、艺术表现和感染力。可以说受到认可的每一首歌、每一个歌手、每一个组合,都是独具艺术特色的存在,都是能够独“立”于中国乐坛和受众面前的,并且精神传承和创新创造相得益彰,民歌与流行音乐、传统唱法(歌手)同网络歌曲(歌手)相映成趣,形成了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彝族音乐盛景,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民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的精神生活和音乐需求,从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了文艺力量。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音乐与诗歌,交融互生,相得益彰,它们同筑华章,凸显时代风貌和精神。国家强大了民族就会强盛,民族强盛了文化就会兴盛,彝族音乐与诗歌,也必将在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富强、社会进步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勃发更强的创造力,呈现出更加昂扬的姿态,焕发出更加喜人的生机、更加姹紫嫣红的生动景象。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上的闭关自守和地理环境的闭塞,让从前的彝族文化是自足的和自我慢生长、自我保护、自然传承地“存活”下来的,那时候文化的保护传承并无如今一般显得如此迫切。现今是全球一体化、事物的迭代之轮越转越快,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有关保护与传承工作空前急迫。吉狄马加、吉克曲布这样一批人带着文化自觉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探索和掘进,并身体力行影响带动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正是体现了民族文化得到复兴的希望。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wV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沙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