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芬芳的河流——读普蓝依诗集《我和雪一起来》有感
10月1日,是举国同庆的日子,也是彝族女诗人普蓝依诗集《我和雪一起来》分享会的日子,来自云南昆明市、大理、曲靖、丽江、昭通市等地的诗人文友近50人参加了分享会。品着桌上的美酒,聆听着一首首美诗,不知为什么,想起了以前以诗会友的日子,想起我们陪着普蓝依喝酒的场景。豪爽、洒脱的蓝依总有着惊人的酒量,每当看见她喝酒,便会想起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迈。庆幸在这个美丽的秋天,与普蓝依洋洋洒洒的壮丽诗篇相遇,我想动用秋天所有的美好来形容读诗的心情,却怕惊扰诗中的淡雅和宁静。是夜,书桌上的兰花和我并肩坐在一起,再次飨食诗歌的盛宴,窗台上的竹子和君子兰惦着脚尖、贴着玻璃望向电脑,似乎有一束光穿过黑夜击中了我们,一条诗意芬芳的河流从一个生命流向众多的生命。优秀的诗歌不仅限于人类,连自然界的草木都会为之共鸣,毕竟,能把它们当做亲人、朋友、甚至是知己的诗人,才是它们最信赖的形象代言人。
彝族是火的民族,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每个彝人的生命中,彝族对自然的崇拜来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而对大自然的崇拜,让普蓝依具备了高于常人的敏锐观察能力,与自然的“心神”合一,诞生了一首首立意奇特的诗篇。彝族有个谚语:会吃奶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脚。彝族女诗人普蓝依,不但有个诗意的名字,还有一个“谜”一样的笔名“诺苏阿朵”,诺苏是彝族的自称,阿朵是彝语“火”的意思,一个名字结合了彝族和火的精神内涵。刚认识她的时候,我以为“普蓝依”就是她的笔名了,到后来才知道是其真名,也许只有这样的名字才配得上她的诗意人生。她自觉不自觉地将诗意赋予自然界的生灵,写草就化身为草,写花化身为花,写果就化身为果,让万物有了鲜明的个性和灵魂。因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宁愿与山为邻,水为友,做个没有理想的人。比如,她在《我愿意做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中写道:“我愿意做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无远方可去,无一字可写/按四季秩序来活,心无旁骛/撒下菜籽,我就是菜籽/藤蔓上结瓜豆我就是瓜豆”,诗人把满腔的热情注入所描写的对象,让那些静止的、毫不起眼的事物变得有血有肉,拥有生动而有趣的灵魂。然而,我始终坚信一个优秀的诗人是执着于自我的梦想和追求的,正如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庄子的“清静无为”,不慕名利,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所干扰,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也是一种理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诗人来说,理想的花朵是梦落荒野,紧攥泥土,只有在大地温暖的怀抱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管承不承认,我们都要遵从自然,顺应自然,做自然的好儿女,普蓝依做到了,她的思想和灵魂已经真正融入到天空、河流、高山和村庄之中,用诗意浇灌她所热爱的事物。
“诗言志,歌咏言”。古往今来,优秀的诗人总是将遗世独立的思想寄情于山水间,在四季轮回中不断修炼自我,从草木中汲取文艺创作的养料。普蓝依的诗简洁、明快、干净、利索,却又充满哲思,独特的意象和陌生化的语言带给读者无穷的阅读体验。她用诗意剥离人生的苦难,将个体命运和自然紧密联合,托物言志,寄景于情。她将《诗经》中的“比兴”美学原理广泛应用到诗歌创作中,营造出独特的审美空间,让人无限遐思。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比兴”都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感和观念,使主观情感与想像、理解结合在一起,而得到客观化、对象化,构成既有理知不自觉地干预而又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她这样写《想念》:“我只有在想起你时/黑夜才会飞起来/越来越接近一朵唇边的微笑”,想念是美好的,以致诗人露出会心的微笑,想念是翅膀,连黑夜也跟着飞起来,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诗人用黑夜的飞代替自己飞,表现了想念的浓郁和深邃感情; 《黑井有盐》:“一想起这个地方/我就忍不住/舔一下嘴唇。”诗人用形象生动而又简练的语言“忍不住、舔”将“盐”这个字表达得惟妙惟肖。《在山里》:“会出于对好死不如赖活的认可/和恶劣的环境逐渐深情起来/山岭陡峭,田地桀骜/野花开在人们够不着的地方/那么美”。存在即是合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都要在磨难中披荆斩棘,野花又何尝不是呢?干旱、峭壁、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击倒野花的意志,反而开得很美,诗人以花喻人,托物言志,顺从中又不失桀骜,认可中又不乏创新。可见,只有把主观意象和客观事物相融,才能让诗歌的语言表现得天衣无缝,美得波澜壮阔。
每个写作者都要敬畏大地和生命,普蓝依始终怀揣一颗虔诚的心,把诗当作一种神圣的信仰。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把自己和他物对立起来,表现得目光坚毅,内心冰冷,而诗人却化身所感知的事物,和它们同呼吸、共命运,像树木仰望天空,生活仰望云朵,石头仰望火焰,诗歌的翅膀带着诗人自由翱翔苍穹。于她而言,诗歌是摘下星辰的手;诗歌是背着故乡行走的山水;是风雨中守望于原地的亲人;是千回百转,喊它就会答应的灵魂。不论是背井离乡的孤独,还是面对生活的苦难和忧伤,她用诗歌拷问灵魂,学会对生活暗疾的诘问与猜测、宽容和体谅。当那些忧伤和孤独长成一首诗的时候,她得到世界的拥抱就越多,爱将一切定格成永恒。如,《与高处》:“唯有飞翔的鹰/让我们以仰头的方式接近微观/翅膀虽打得迟缓,终能/将颠簸在胸中的词,煽向喉结/而被带向天空的人,越像/新生的婴儿一样活着”,诗人观察入微,通过一只鹰的视觉来开阔内心,在无限的遐思中,自己也仿佛获得新的生命,在高空展翅飞翔。《我有高原上的孤独》:“在风尖上/太阳被二个人溺爱/天空像哑巴/独活着舌头上的大海/石头永向苍穹/搅碎远方”,独特的诗思和意象交融,寂静的天空像哑巴一样守着自己的孤独,唯有大海喃喃私语,海水轻拍石头,远方碎成一朵朵浪花。《牧羊人》:“每天黄昏/他赶着肥硕的云朵/从山上回来/从口袋里掏出果子/给孩子/从眼睛里掏出天空/给爱人,诗人把羊群比喻成云朵,把对孩子的爱比喻成果子,而把眼睛里看到的一切和爱人分享,简单的几句诗就把我们带入一幅家庭幸福的画面,一个幸福的家庭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关心而又相互理解。《独恋》:“你负责接收光亮/黑暗的地方,给我就好了/那些黑得要命的东西/被人们,统称为悲伤的时候/在我脚下/都是一跃而过的深崖”,霸气而又洒脱的语言,体现了诗人的豪迈和宁折不弯的坚强品格,人生就像一艘远航的船,会有暗礁,也会有险滩,只有勇敢前行,才能把磨难踩在脚下。如同唐僧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样,那些黑得要命的东西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考验着诗人的内心,在不断的挣扎与抗争中,形成豁达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也让笔下的诗歌充满神奇的力量。
上善若水,大道至简。悲悯情怀是一个优秀诗人重要的品质之一,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世界,关心民间疾苦,是伟大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普蓝依是位用生命和灵魂在写诗的人,是用大爱在黑夜点灯的人。《我和雪一起来》:“要落在荒野,落在/石头上。让石头看起来/更像菩萨,身披白袍/替衣衫褴褛之人/先死于凹凸之间”,下雪的时候,诗人普蓝依首先想到的不是雪花的美丽,而是那些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乞丐或穷人,想到他们在大雪天气冷得瑟瑟发抖,没有钱购买御寒的衣物,她于是想化身为雪,引领众多的雪落在荒野,落在石头上。被大雪覆盖的石头恍若身披白袍的菩萨,替衣衫褴褛的人打坐修行,泅渡他们所遭受的苦难,诗人把对雪的爱延伸到人类,升华了诗歌内涵,赋予雪高洁的品质。《中年书》:“花一整天时间,看蚂蚁来回忙碌/每当它们寻到一粒米饭,或是暮色中空手而归/我都想挨个摸摸它们的脸/面对渺小,我应该像面对自己/坚持充满柔情”,人如蝼蚁,命如草芥,关心蚂蚁就是关心自己,关心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和蝼蚁一样渺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凡是诗人关照的对象都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将蚂蚁作为镜子,就能照出我们的渺小,我们要充满柔情对待它们,而不是将它们踩在脚下。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流淌着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从童年的小河开始,流经少年、青年、中年和暮年,它变得越来越宽,也越来越深,不断丰沛着我们的人生,也许会有旋涡、浅滩或暗礁,依然感谢上苍赐予我们的礼物,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一次,要把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努力以水的方式活着。在普蓝依的身体里,流淌着一条诗意芬芳的河流,你听,《河水一直这样流淌着》:“和我梦里的河流是一样的,无邪/浩荡,清澈,细腻又有着某种倔强的回声/我们喊得出彼此的名字/并以溪流潺潺的方式交谈/我攥紧她时,她也会流经我”,梦里的河流与身体的河流一样清澈和无邪,我们喊着彼此的名字,以水的方式交谈,滤去多余的部分。《很美好》:“想你的时候/我更喜欢空腹喝下一碗酒/这样会有一条河/在我胸中/不为人知的奔涌”,想念是一杯不为人知的美酒,也是内心奔涌的河流,不论是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心中的情感宛如蔓延无边的水草,永远散发着诗意的芬芳。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注:所用图片均为10月1日楚雄唐塔书画院普蓝依诗集《我和雪一起来》分享会现场。
作者简介:赵美红,笔名冰灵,女,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人,作品散见于《文艺报》《作家报》《绿风》《边疆文学》《滇池》《参花》等省内外文学杂志和报刊,出版诗集《时光的声音》,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