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诗馆系列丛书:沈麒《赤红热血》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写作形式的追求有时大于诗歌本身的意义
□阿索拉毅
当我决定为沈麒写上本文之时,整个大小凉山的彝民沉浸在彝历年的欢庆氛围,而节日对于全世界各个民族来说,都是天然的自我民族心理认同的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从这里延伸开去,作为对文字天生的敏感者——诗人,他们写下的每一个文字,每一行诗句,对于作者本人都有其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与精神表现,但不一定每一个诗写者都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诗歌王国而流芳百世,更多的都必定成为诗道场上的殉难者,即使全身充满着使不尽的赤红热血,却有可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黙黙无闻的无名之花,虽然如此,但为何还有源源不断的诗写者走进诗歌王国甘愿去往诗国当无名的殉诗者?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归结为写作形式的追求有时大于诗歌本身的意义,因为每一个写诗的人不是为了获得一项诗歌的王冠而去进行一次诗意的脑力劳动,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对自我真实灵魂的一次解剖与再现;是自己与自己心灵的深层次对话。从这个方面讲,其实每一个真正的诗人都是为了诗歌的光芒愿意倾尽烛心的赤红热血的诗歌之子;都是为了诗歌的灵峰愿意在刀山火海之上蹈舞的精神战士;都是为了诗歌的纯粹愿意不眨一眼拔出灵魂之剑决斗的真汉子。唯有于此,才能理解沈麒为何把其处子诗集取名为《赤红热血》,这应该是所有爱诗之人初吻般的体验。
在此,我必须还得讲一事,那就是记得每一次《此岸》出刊,沈麒都会购上一本,而《此岸》诗刊本身每期印数少,所以价格都稍贵,每一期真正有偿售出的也是屈指可数,更多的是寄出后石沉大海,而他作为一个在校学生,又是农家子弟,能够坚持每期邮购,这对于他应该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仔细从脑海里回想一下,能像他一样坚持向彝诗馆购书的诗人还真的廖廖无几,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间接地证明他对诗歌女神投入的情感有多么炽烈。而我与他迄今未曾好好地聊过或见过一次,因此,我更觉得这是一份值得收藏的萍水相交的传奇。
讲这个似水流淌的平常故事,并不是说这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而是在诗人满天飞的时代天空上,能让我把名字放在心里的其实也屈指可数,而沈麒算是一个,这并不是因为他在彝诗馆购了多少册书,而是从此事中看出他对诗歌的虔诚是不掺假的真,我相信这是作为一个诗人最难能拥有的高贵品质,而这一点恰恰是让我写上本文的初衷。
行文至此,对沈麒诗歌文本评论的重要性已经退之幕后,因为在今天有人可以在一天之内写出几十首诗出来,有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能献出几首诗,我们又怎样去评判这样的诗篇呢?其实很多时候功夫在诗外,在诗歌文本之外,在评论家们看不见的点点滴滴之中的生活累积。这种生活的累积虽然也免不了庸俗的形式主义,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所有爱诗之人灵魂里天然的通病。
2014年12月2日于峨边大渡河畔
目 录
序:
写作形式的追求有时大于诗歌本身的意义/阿索拉毅
第一辑 超越生命的情怀
城市没有诗歌/3
微风声中/4
赤红热血/5
当你老了/6
当有一天/7
归来/8
货车/11
快乐女婴/12
冷雨夜/14
满目春芳/15
梦醒时刻未醒梦/16
莫回头/17
那珍珠般的雨滴/18
念想/19
清明时节蓉城雨/20
让生命多一些美丽/22
如此·甚好/23
若/24
诗歌之死/25
谁用对谁的恨以维生/27
送秋/28
我是彝人(组诗) /29
乡书/32
乡土/34
小寒一夜/35
心吟/36
寻找传说/37
一个人的浪漫/38
一片枯死的丛林/41
以青春的名义/42
银杏秃头的岁月/43
再别/45
在这一角仰望/46
致少年/48
致少女/49
足迹/51
祖先/52
缘/54
第二辑 写满青春的情爱
爱不迟暮/57
阿芝/58
我不因为寂寞 /59
静爱/60
情囚/62
假如你也曾/63
继续/65
回到爱情/66
假如我依然年轻/67
今夜/68
恋/70
恋爱/71
美丽/72
南方佳人/74
盼望你,情人/75
少女/76
少女的心事/77
私密/78
雪花不再飘的冬天/79
一个你/80
只是落雨时节忘了打伞 /81
无题/82
归期/84
第三辑 眷念人间的情愫
白发/87
春来/88
春霞/89
父亲/90
活着/93
火爆山寨/95
解读/96
牧者/97
晚风/98
我爱这生活/99
夏/100
乡谣(组诗)/101
致乡树/103
相思/104
一日/107
彝人/109
在阳光/
在一起/110
走过/112
那一首永世的诗歌/113
火把节/116
七夕/121
正月十五/123
第四辑 生于景象的情结
尘/127
焚地/128
冬夜/129
河畔人家/130
老牛/131
马鹿塘/132
泥土/134
群山/135
土豆花开/136
沱江,刻骨的温柔/137
瓦板屋/139
雄鹰/141
月琴/142
第五辑 留在黎明的情意
凌晨微话/145
《赤红热血》后记 / 153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序:
写作形式的追求有时大于诗歌本身的意义
□阿索拉毅
当我决定为沈麒写上本文之时,整个大小凉山的彝民沉浸在彝历年的欢庆氛围,而节日对于全世界各个民族来说,都是天然的自我民族心理认同的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从这里延伸开去,作为对文字天生的敏感者——诗人,他们写下的每一个文字,每一行诗句,对于作者本人都有其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与精神表现,但不一定每一个诗写者都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诗歌王国而流芳百世,更多的都必定成为诗道场上的殉难者,即使全身充满着使不尽的赤红热血,却有可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黙黙无闻的无名之花,虽然如此,但为何还有源源不断的诗写者走进诗歌王国甘愿去往诗国当无名的殉诗者?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归结为写作形式的追求有时大于诗歌本身的意义,因为每一个写诗的人不是为了获得一项诗歌的王冠而去进行一次诗意的脑力劳动,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对自我真实灵魂的一次解剖与再现;是自己与自己心灵的深层次对话。从这个方面讲,其实每一个真正的诗人都是为了诗歌的光芒愿意倾尽烛心的赤红热血的诗歌之子;都是为了诗歌的灵峰愿意在刀山火海之上蹈舞的精神战士;都是为了诗歌的纯粹愿意不眨一眼拔出灵魂之剑决斗的真汉子。唯有于此,才能理解沈麒为何把其处子诗集取名为《赤红热血》,这应该是所有爱诗之人初吻般的体验。
在此,我必须还得讲一事,那就是记得每一次《此岸》出刊,沈麒都会购上一本,而《此岸》诗刊本身每期印数少,所以价格都稍贵,每一期真正有偿售出的也是屈指可数,更多的是寄出后石沉大海,而他作为一个在校学生,又是农家子弟,能够坚持每期邮购,这对于他应该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仔细从脑海里回想一下,能像他一样坚持向彝诗馆购书的诗人还真的廖廖无几,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间接地证明他对诗歌女神投入的情感有多么炽烈。而我与他迄今未曾好好地聊过或见过一次,因此,我更觉得这是一份值得收藏的萍水相交的传奇。
讲这个似水流淌的平常故事,并不是说这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而是在诗人满天飞的时代天空上,能让我把名字放在心里的其实也屈指可数,而沈麒算是一个,这并不是因为他在彝诗馆购了多少册书,而是从此事中看出他对诗歌的虔诚是不掺假的真,我相信这是作为一个诗人最难能拥有的高贵品质,而这一点恰恰是让我写上本文的初衷。
行文至此,对沈麒诗歌文本评论的重要性已经退之幕后,因为在今天有人可以在一天之内写出几十首诗出来,有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能献出几首诗,我们又怎样去评判这样的诗篇呢?其实很多时候功夫在诗外,在诗歌文本之外,在评论家们看不见的点点滴滴之中的生活累积。这种生活的累积虽然也免不了庸俗的形式主义,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所有爱诗之人灵魂里天然的通病。
2014年12月2日于峨边大渡河畔
目 录
序:
写作形式的追求有时大于诗歌本身的意义/阿索拉毅
第一辑 超越生命的情怀
城市没有诗歌/3
微风声中/4
赤红热血/5
当你老了/6
当有一天/7
归来/8
货车/11
快乐女婴/12
冷雨夜/14
满目春芳/15
梦醒时刻未醒梦/16
莫回头/17
那珍珠般的雨滴/18
念想/19
清明时节蓉城雨/20
让生命多一些美丽/22
如此·甚好/23
若/24
诗歌之死/25
谁用对谁的恨以维生/27
送秋/28
我是彝人(组诗) /29
乡书/32
乡土/34
小寒一夜/35
心吟/36
寻找传说/37
一个人的浪漫/38
一片枯死的丛林/41
以青春的名义/42
银杏秃头的岁月/43
再别/45
在这一角仰望/46
致少年/48
致少女/49
足迹/51
祖先/52
缘/54
第二辑 写满青春的情爱
爱不迟暮/57
阿芝/58
我不因为寂寞 /59
静爱/60
情囚/62
假如你也曾/63
继续/65
回到爱情/66
假如我依然年轻/67
今夜/68
恋/70
恋爱/71
美丽/72
南方佳人/74
盼望你,情人/75
少女/76
少女的心事/77
私密/78
雪花不再飘的冬天/79
一个你/80
只是落雨时节忘了打伞 /81
无题/82
归期/84
第三辑 眷念人间的情愫
白发/87
春来/88
春霞/89
父亲/90
活着/93
火爆山寨/95
解读/96
牧者/97
晚风/98
我爱这生活/99
夏/100
乡谣(组诗)/101
致乡树/103
相思/104
一日/107
彝人/109
在阳光/
在一起/110
走过/112
那一首永世的诗歌/113
火把节/116
七夕/121
正月十五/123
第四辑 生于景象的情结
尘/127
焚地/128
冬夜/129
河畔人家/130
老牛/131
马鹿塘/132
泥土/134
群山/135
土豆花开/136
沱江,刻骨的温柔/137
瓦板屋/139
雄鹰/141
月琴/142
第五辑 留在黎明的情意
凌晨微话/145
《赤红热血》后记 / 153
《赤红热血》后记
正如此书名,未知何时,这一年,我已成长为一个满腔尽是赤红热血的少年。于生活如此,于诗歌也一样。
我已记不清是在何时爱上诗歌这一“靓女”,在记忆中,那邂逅和初的钟情都已依稀。只在这匆匆的时光里,我的爱越是厚重和真挚,如今已升华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
很多朋友经常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诗?”,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不仅因为我不善于言表,也因为我找不到任何辞藻来描绘我心中诗歌之美。我也经常回答“因为我的存在”。我的存在,对,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一首诗,活着就要以诗的形态存在。无需完美的词汇修饰,它一样流淌着无尽的诗意,只要你懂得用心感受生命的热度。
有时候,我很害怕写诗,更害怕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个诗人。因为法国诗人、文学批评家,尼古拉·布瓦洛说过:“诗人要有天才,无天才根本不要谈写诗。”我只是一个写诗的人,因为没有天才,所以暗自庆幸免了遭这罪。我更不会成为诗人,因为我没有天才;因为我不是诗人,所以我无需天才。没有人天生就注定成为诗人,诗人也不是上帝的宠儿。他们只是喜欢站在灵魂的深处,用真情探索着人世间的冷暖爱恨。最成功的诗人,也是遭受最多苦难的行者。
我爱诗,因为它让我学会在苦难中奋进;我爱诗,因为它让我懂得生命了的意义;我爱诗,也因为它让我距离世间的真善美更近了一步……生命以诗歌的形态存在,灵魂以诗歌的方式呼吸,它流淌在我们的心间,使我们学会了相亲相拥。
其实,我与诗已有几千年的情缘。它曾在我祖父的祖父那里耕耘,在那里萌芽、生根、开花、结果,到我父亲这里,它已根深叶茂。把根伸到了每一个子民的血液里,让他们都以诗的血性生存、发展。我很荣幸作为他们的一员,在这浩瀚的人间得到心灵的归宿。我的民族是诗的民族,诗歌在他们生活的爱恨、苦乐、悲喜、生死里源远流长,记载着每一代人的荣辱兴衰。
来自祖国西南的大山深处,我一样有着鲜为人知的辛酸故事。那刻在记忆深处带血的童年,如今已融入我的血液,流淌在我曾几度疲倦不堪的心间,落在纸张上成为流淌的诗行。在每一个旭日东升的时刻,化作我的暮鼓晨钟。生活确实是诗歌最直接的来源,当我们无法用诗歌讴歌生活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用诗歌勉励自己阔步向前,它是我们走向柳暗花明处的幽径。它像灯塔,指引着我航行人生的方向。带我走出了大山,来到繁华的世间领略万种风情。它,永远指向遥远的出发地,教会我在幻变中不偏不倚,铭记那条归去的路。
入学以来,我有幸在生活中遇上很多满怀才华的人。在文学创作的艰辛之旅上,那些阅历资深的前辈给了我很多指点和鼓励,让我对诗歌的领会和创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感谢他们,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了道路;我感谢他们,在我徘徊的时候教会了我坚强;我感谢他们,在我绝望的时候在远方为我等候。
在十年来的诗歌创作中,我渐渐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那赤红的热血,早已落上民族的烙印,我的心属于自然,联同大地一起脉动;赤红热血流淌过世界的角落,穿越了国度与肤色的界限。我流入世界的潮流,那些超脱的思想和敏锐的智慧,化作春风细雨,溢满我成长的灵魂,在文明的光环下使我暗红的血液燃烧得赤红,翻倒我赤红的热血如金沙江水般奔涌,直指那文明开化的极地。
我深深明白,只有灿烂若夏花的生,我们才能获得静美如秋叶的死!感谢一路陪我走来的苦难和艰辛,还有孤独和落魄。
感谢那些一路伴着我的诗歌走来的朋友,愿你们享受那些无法避免的痛苦,在尘世获得永生的幸福。用我们的赤红热血,谱写青春最美的诗歌。灵魂最后的礼赞,已然超脱生存的意义!
(沈麒,2014年11月24日 成都·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