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记九龙县彝族民间手工刺绣技艺人阿乌布哈嫫
在九龙县城的团结下街,有一位美丽的彝族妇女在这里经营彝族服装门市部,她叫阿乌乌甲布哈嫫,长辈叫她布哈嫫,平辈叫她乌甲或阿甲。她每天开门就选择布料、颜色搭配、图案设计、剪裁缝制等忙不完的针线活,边刺绣边营销各种彝族服饰。彝族文化如一条悠长而绚丽的呷尔河流,缓缓流淌了千年。而乌甲布哈嫫,便是这河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用手中的一针一线,传承着彝族民间手工刺绣的古老技艺,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让这份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乌甲布哈嫫
一九七九年冬天,乌甲布哈嫫出生在九龙县小金彝族乡羊桥村的一个彝族刺绣世家,她的童年是在家婆尼克果各莫和母亲翁古各各莫的刺绣声中度过的。家婆的针法灵动,母亲的图案精美,那些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是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彝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服饰的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彝族人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选择布料
乌甲布哈嫫从小就对刺绣充满了兴趣,她常常坐在家婆和母亲身边,看着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在布料上绣出一朵朵花、一只只图腾鸟儿。那些针脚细密、色彩鲜艳的图案,仿佛有着魔力,吸引着她。她喜欢那种针线穿梭间带来的宁静与专注,喜欢看到一幅幅作品在手中逐渐成形的过程。于是,她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刺绣,从最简单的针法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彝族刺绣技艺。
剪裁技艺
彝族刺绣有着严格的传承规矩,它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乌甲布哈嫫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针扎破了手指,图案绣错了,但她从未放弃。她深知,刺绣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次针线的穿梭,都是与祖先对话,都是对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尊重。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乌甲布哈嫫的刺绣技艾日益精湛。她的针法细腻,图案生动,色彩搭配独具匠心。她绣的彝族服饰,无论是华丽的头饰,还是精美的衣袖,都充满了彝族文化的韵味。她的作品在当地的彝族社区中备受赞誉,成为彝族人民心中的骄傲。
手工刺绣
然而,乌甲布哈嫫并不满足于仅仅传承传统的刺绣技艺。她深知,在新时代,文化需要创新与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在保留彝族刺绣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革。
缝制整理
她首先从图案设计上入手。传统的彝族刺绣图案多以自然元素为主,如花、鸟、虫、鱼等。乌甲布哈嫫在保留这些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她将现代的几何图案与传统的自然图案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她的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色彩搭配上,乌甲布哈嫫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传统的彝族刺绣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她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柔和的色彩,使作品更加和谐。她还尝试使用不同的材质,如丝绸、棉麻等,让刺绣作品更加多样化。乌甲布哈嫫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图案和色彩,她还致力于将彝族刺绣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她设计了系列的家居用品,如抱枕、桌布、窗帘等,将彝族刺绣的美丽图案融入其中。这些家居用品既实用又美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男童服饰
她的创新还体现在产品的形式上。除了传统的彝族服饰和家居用品,她还设计了一些时尚的配饰,如手袋、围巾、帽子等。这些配饰将彝族刺绣的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让彝族文化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乌甲布哈嫫的创新之路并不容易,她面临着来自传统观念的压力和市场的挑战。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她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彝族刺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她的作品在各大展览中获过殊荣,受到了县内外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她的创新理念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她被邀请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向人们展示彝族刺绣的魅力。
妇女上装
乌甲布哈嫫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刺绣艺人,更是一位文化传播者。她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文化,了解彝族刺绣。她还积极参与文化传承活动,鼓励一批年轻的刺绣艺人,让彝族刺绣的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男式上装(半成品)
在乌甲布哈嫫的手中,彝族刺绣不再是古老而遥远的艺术,而是充满活力与创新的现代文化。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让彝族刺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乌甲布哈嫫的故事,是彝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缩影。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传承者。她让我们看到了,在新时代,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创新与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传统文化,去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永远熠熠生辉。
未婚头帕
乌甲布哈嫫,这朵彝族文化之花,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着独特的光彩。它承载着彝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让乌甲布哈嫫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继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2025年4月清明节写于九龙)
刺绣手袋
刺绣背包
童帽
马甲袿
母亲翁古各各莫正在给女儿乌甲布哈莫传授彝绣技艺(组图)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作者简介:沙马鲁石,男,彝族,生于1966年6月,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人。2021年四川里伍铜业有限公司雅砻江矿业(退休)。2010至2011年任九龙县《彝族谱系》编委、《九龙县彝族历史风情人物》编委,2019年~2023年任政协九龙县第十三届委员会中共界委员、政协九龙县2023~2024年《村史》编委。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新时代摄影》全国理事会会员、四川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藏羌彝走廊委员会专家委员(溥学会士)、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孜州作家协会会员、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会员、甘孜州摄影家协会会员、甘孜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九龙县摄影协会理事、九龙县作家协会主席等。业余爱好文学.摄影创作,各类作品散见于《四川党建》《康巴文苑》《星星诗刊》《作家》《天府散文》《新时代摄影》《彝族人网》《西南作家》《凉山文学》《贡嘎山》《四川政协》《文昌文艺》《民族研究》《甘孜日报·康巴周末》等报刊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