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英杰

沉痛悼念著名彝学专家王继超老师

作者:阿文诗比 发布时间:2022-04-12 原出处:彝族人网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蒙汉子,从威宁龙场的乡村走出,他像古乌撒战场的一位战士,为守护彝族文化,为传扬彝文古籍,执笔于彝文翻译的战场,献出了毕生的心血。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2年4月12日早,惊闻王继超老师走了,心里沉痛,泪眼模糊。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继超老师出生于1957年03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彝文文献大专班,译审,著名彝文翻译专家,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代表团)。1986年从威宁县民委调入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现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工作,后任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主任。王继超老师带着毕节的翻译同志,在彝文古籍整理翻译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继超老师的一生贡献巨大,他的著作有《彝文文献翻译与彝族文化研究》《火耀布摩经·彝族》《乌撒简史》,翻译的作品有《西南彝志》《布默战史》《彝族源流》《诺素采勺·谱牒篇(上)》《诺素采勺·谱牒篇(下)》《纪透数·物始篇》《估哲数·农事篇》《苏巨黎咪》《细载数》《曲谷走谷选》《局卓布苏》《彝文文献经典系列·土鲁黎咪数·哲学篇》《彝文金石图录》(第一辑)、《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彝文金石图录》(第三辑)、《乌鲁诺纪》,与人合著的有《六祖与四大家 勃禄尼君长谱》《鲁补鲁旺》《吉禄札》《普安简史》《彝文典籍图录(上、下)》《彝族古歌(上、下)》《水西简史》《彝族美术·黔西北民间工艺美术辑:汉、彝、英对照》《赛特阿育》《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研究》《当代彝族学者彝学研究文选》《阿迈肯》《古彝风歌选本》《宇宙人文》《阿尼阿景家族发展史》等。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彝文古籍文献的翻译,王继超老师还喜欢作画,可谓多才多艺,在他的一些著作中留下有他的画作。王继超老师才思敏捷,记忆力超强,很多文献只要看过一遍就能复述出来。而对黔西北的很多彝族家族来源和谱系,他也能一一给人讲解清楚。但是,就在今天,我们痛失了一个才子,一个彝文翻译巨擘,一个彝族文化百科全书式的人物。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继超老师继承毕节第一二代彝文翻译同志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上万册彝文古籍中精心挑选出很有价值的古籍进行翻译,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面临湮灭的古籍得到重生,他是彝文古籍的救护者。王老师多次在彝文学习班担任老师,培养了诸多彝文爱好者,有的已进入第四代翻译人的行列。在很多后生登门请教时,王老师总会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彝族文化知识。王老师对后生的培养,将会以感恩他的方式见于更多的彝文工作实践中。王老师对彝文翻译和彝文古籍整理行业的贡献将彪炳史册,铭记于彝人的心中。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痛哉!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惜哉!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往祖地(嗯迷)的“指路经”您已烂熟于胸,请您记得喝麻纳益楚的水,不管渴也也喝三口,不渴也喝三口;请您记得遇到猛兽时,怕也吼三声,不怕也吼三声;请您躲开白狗而行,不去看鹰飞苍穹,愿王老师向祖地的路顺利!祖地的粮食饱满,再无疾病!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愿王老师到祖地后和祖先幸福团聚!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引申阅读 ---

image.png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继超老师简介

王继超,彝族,贵州威宁自治县人。1957年03月出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彝文古籍专业,大学专科学历,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代表团)。著名彝文专家,生长在一个彝族文化环境中,之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彝文文献专业班,1986年从威宁县民委调入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18年来,王继超已经整理出版了《彝族源流》、《彝文典籍目录》、《西南彝志》、《彝文金石图录》等30多部、近1300万字的彝族文献学术译著。被人们称为古彝文和现代彝文的“活字典”,是当地彝文化研究的权威,为抢救、研究和翻译彝文字、保护彝文化立下汗马功劳,多次受到国家、省、地表彰的人物。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彝文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57年3月,王继超出生在威宁自治县龙场镇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生活的这个地方是一个纯朴的彝家小村寨,全村人都靠着各自那一亩三分地艰难生活。由于地处偏远的山村,交通不便,直至小学毕业时,王继超仍只能用彝语交流。贫困落后的生活状态激发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197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威宁师范,197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龙场镇中学任教。 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已手握“铁饭碗”,但这并非王继超人生的最终目标。19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得知国家民委为培养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干部,决定在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民语系开办彝文文献干部专修班。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8年的任教生涯。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这次招考,他找到当地一位认识彝文的彝族老先生,仅仅用了20多天时间就足足学会3000多个彝族文字。“当时有些考生把这个机会当成一个跳板,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出路,可我从小生活在彝寨,对彝族文化耳濡目染,我是真的爱这个东西。”王继超激动地说。 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5年,恰逢威宁县成立35周年,多位老领导在视察时提出要重视民族文化的发掘整理与保护。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威宁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县民委古籍办公室,已从中央民族学院学成归来的王继超被分配到此处进行古籍整理工作。 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5年底,在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现毕节地区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举办的一次读书会上,王继超展现出了自己对彝文化深邃的认知以及对古彝文和现代彝文翻译的深厚功底,能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会后,彝文翻译组多次邀请他来主持彝文抢救、研究和翻译工作。与此同时,贵州民族学院也开出了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去从事彝文文献教学科研工作。由于从小受到彝文化的熏陶,对他而言,彝文化的发掘整理、编译更有意义,更具魅力,更能实现自我价值。他最终选择了彝文翻译组,并于1986年3月任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组长(现毕节地区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到了彝文翻译组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彝文化给我带来的快乐,这个舞台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王继超说。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一干就是20多年。20多年的艰辛验证了王继超平凡的人生创造出的不平凡业绩,20多年的努力也铸就了王继超在彝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 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弘扬彝族文化 创造辉煌成果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之一,起源时代久远,拥有独具特性且发展完善的传统文字(即彝文)。流传和遗存于彝族地区的彝文文献载体形制主要有岩书、布书、皮书、纸书、瓦书、木牍、竹简、骨刻、木刻、金石铭刻、印肇等,其中绝大部分为纸书。在毕节,现存的彝文古籍大多在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条件有限,许多书籍正在遭受虫蛀、烟熏火燎和雨淋。存世的彝文古籍70%以上均属国内外孤本,一旦毁损或丢失,就意味着这份古籍在地球上彻底消失。为了抢救这些书籍和资料,王继超经常扎根在彝族村寨里,由于工作过于劳苦,他还患上了严重的肝病。20多年来,为把毕节地区丰厚的彝文古籍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王继超几乎是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他以不懈的努力、孜孜的求索,叩开彝文古籍整理、研究、翻译这扇大冷门,最终换回了一卷卷发人深省、博大精深的彝文巨著翻译研究成果。 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学术带头人,王继超独自整理翻译公开出版30余部62卷1260余万字的学术成果,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彝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2006年以来公开出版成果有《布默战史》,中央民大211工程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资料经籍汇编?彝族毕摩卷》,《彝族原始信仰文献研究》,《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中的第“十七”、“十八”、 “十九” 3卷,《彝族古歌》,贵州省社科课题《贵州彝文古籍整理翻译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图典?彝族卷》等;在国家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贵州彝族卷一(毕节地区)》2911个条目中,独立完成1000余条,与他人合作撰写300余条,逐字逐句修改或改写1600余条,达120万字;完成毕节地委重大课题《水西简史》,贵州省社科课题《彝族文化遗产“撮泰吉”研究》;完成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毕节彝族历史文化研究》二章八节的编写;完成《贵州民族文化大纲?彝族卷》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的编写;启动国家社科课题《彝族诗歌格律研究》等。 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继超撰写的《“遑耶”一词的彝语含义及功用考释》、《支嘎阿鲁王传奇》、《英雄支嘎阿鲁对彝族历史与文化的影响》、《贵州赫章可乐出土套头葬的民族属性为彝族先民试析》、《彝族传统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一些共同特征》、《奢香夫人对水西地区文化的贡献》、《彝族神器铜铃及其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属性探析》、《彝文文献记载的滇西彝族的源和流》、《彝族“撮泰吉”的文化民俗涵义及多重功用试探析》等优秀作品在《中央民族大学报》、《毕节学院学报》、《贵州民族宗教》、《乌蒙论坛》等刊物上发表。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王继超的领导和主持下整理翻译公开出版成果有《西南彝志》2部4卷、《彝文字释》、《彝文古籍释名集》、《实勺以》、《支嘎阿鲁传》、《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三十卷?乌蒙丧事祭祀经译注》(代译)等。 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节地区是彝族文化中具有标志性的布摩文化发展发育最完善的一块宝地,但到了21世纪,由于受到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布摩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王继超忧心地说。为了能够传承彝族文化,王继超付出了不少的努力。曾多次对民族古籍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为少数民族公务员培训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课程授课;筹办了毕节地区“首届彝族布摩培训班”,并顺利完成了培训课程;为云南省镇雄县举办的“首届彝族东部方言文字培训班”完成一期培训任务。王继超还参加了全国民族古籍定级意见征求会,担任全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对48部彝文古籍按国家标准进行测试定级。 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继超因在彝文古籍的发掘整理、抢救、翻译、研究、保护利用等方面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中央、省、地表彰。1999年10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并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0年3月,被评为“地级拔尖人才”;2003年2月,荣获“毕节地区首届有突出贡献知识分子”称号;2004年6月入选《黔中英才》;2005年5月,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6年,荣获毕节地区行署“特殊津贴”;2008年,荣获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荣获“贵州骄傲——贵州改革开放30年30人入围奖”; 2010年9月,被评为“地管专家”;2010年12月,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进京参加表彰大会。ji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本文资料部分由彝族人网综合,文字资料来源:互联网,毕节日报,图片由阿文诗比提供) 

所属专题: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