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顺德夫人 摄贵州宣慰使 奢香的杰出人生
导言
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全长262米。铭文内容从“距今300—200万年,人类已经出现。在中华大地,黄河尚未形成,今天的黄土高原是茂密的森林和气候温润的大草原”起始;直至“公元1999年澳门回归。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结尾;共计镌刻18万文字,概括中华民族从孕育成长,发展进步的历史大事。
其中,有一段铭文刻载:“公元1384年,甲子,明太祖洪武十七年,贵州罗罗族(彝族)土司奢香入朝”。
在实地阅读这30字铭文时,笔者深感自己虽为彝学研究者,对建有盖世之功的少数民族巾帼、名垂青史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研究,有畏惧心理。被动受约写有《元明贵州彝族两女杰》等文章(载《纪念奢香逝世600周年·论文集》)但总觉主动研究不多。
受时任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谌贻琴在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举行实景拍摄开机仪式上讲:“奢香夫人是彝族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政治家,也是贵州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政治家”的评价启发,特将掌握的民间调查材料和史志记载材料,加以对照研究,综合成本文。
奢香肖戌 习文尚武
奢香夫人是彝族“六祖分支”第四支恒部的东恒(蜀南)扯勒君长家直系后裔,与西恒(滇东北)乌蒙君长家和川西宜宾、凉山称恒部为侯部世家同宗。恒部始祖慕阿卧三十世孙默遮扯勒,于晋末袭蜀南卢夷君长,“扯勒”之称由此始。后裔著有《且兰考》,扯勒和且兰为同音异写。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戊戌岁(公元1358年)恒部扯勒氏奢君长家,在当地人传说的好兆头中,降生一女。汉志称其为:奢香。彝志称其为:舍兹。义为:金露。
奢香幼年,由一位丈夫阵亡而练就武功的奶母哺育,有一位能歌善舞的女仆带着她机灵的女儿(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中的朵妮)照料和陪伴。成长中的奢香,与陪伴的朵妮姑娘,已初具武术、歌舞基本功。
有一天,奶母和女仆准备给练功后满身大汗的俩人洗澡,她俩拿起放在盆边的一种像短兵器的东西比划功法。这种东西,被奶母要去捶软后揉泡水中,叫女仆给她俩洗头。奢香问:这种东西哪里有?回答说:大山之中才有,刚才捶出的大粒籽,种到土里,生长成大树时,可结出同样的东西。于是,两人选了一粒,种在王府前院,精心培养。后来,这株皂角(荚)树活了五百多年,岁岁为人们提供洗涤品。奢香博物馆一行邀我到川南考察时,被当地人士引领至奢王府旧址,目睹过这棵皂荚树被砍伐的确切位置。
奢香五岁时,在精通彝、汉语文的慕史先生的精心教导和奶母的武功训练中,进步很快。十岁后,奢香和陪伴的朵妮,文才武功渐长,深晓彝汉典籍的博大精深。常托人从汉区购买书籍,与朵妮共同研读讨究。在奶母的建议下,奢香央求父母,请来武功高强的教头,提高自己和女伴的武艺。
位于贵州毕节大方的麝香墓
元明交替,父母辞世,袭任的大哥,对奢香多有迁就宽容,可以骑马出游,使活动空间有所扩大,促成奢香和朵妮见识阅历逐步增长。
开监救民 开仓放粮
明初的川南彝君长辖地,有“十里不同天”自然气候特点,旱涝之灾时有发生。一次,奢香和朵妮出游,见路边有许多逃荒乞丐被头人们抓押行进。奢香扬鞭催马,驰往议事厅问大哥:为何抓人?其兄认为姑娘家不懂逃荒乞丐会造成不良社会风范的道理。奢香闻言道:大哥身为宣抚使,理当体恤灾民,若灾民外逃,不但影响王府名声,更会造成耕牧荒废。醒悟的大哥问奢香如何处理?奢香进言:开监放人,开仓放粮。灾民获救,得知事由,对奢香感激之言,传遍川南彝家山寨。
遵守婚约 助夫理政
贵州彝族默部阿哲氏为“六祖分支”第六支,与“六祖分支”第四支恒部川南彝族扯勒氏世为姻亲。明初的贵州宣慰使陇赞霭翠,与东恒川南扯勒氏奢君长家订有婚约。奢香父母临终,嘱子(禄肇或禄照)完成奢香与霭翠婚事。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十七岁的奢香与霭翠喜结良缘。(清宣宗道光十年,黔西知州吴嵩梁有“华年十四嫁通侯,二十霜闺守孤子”诗句。对此说有误之笔者论述,见本文“结语”)。次年,奢香生子。八月,诏霭翠位居贵州各宣慰之上。真可谓“三喜临门”。
此后,积劳成疾的丈夫委托奢香常领女伴朵妮,率卫队四处巡视,对48部土目间,因争地盘、水源、人口、牲畜而引起互相攻伐,使许多民户失去强壮劳力,造成生产下降等情形作具体探察。
民间传说:在城北潘土目官家桥头(今称柯家桥),奢香在体察民情中曾亲书彝汉文“禁止牛马践踏禾苗”镌刻巨石之上。
奢香向丈夫建议:山林、牧场、田土所有权归宣慰府,48部首领只享有管理使用权。
采纳实行后,俗称“打冤家”等战事渐减,民众繁衍生息,林桑耕牧渐长,社会发展进步,令体弱的丈夫欣慰不已。
解矛盾化干戈 联结军事同盟
元末明初的贵州,民族众多,各族之间纷争不断,矛盾尖锐。奢香建言:在没有外界侵犯辖地的情况下,让辖内48部武装力量“带甲归田”。施行“全民皆兵,寓兵于民”方略,使境内各武装力量得以归并统率,民族矛盾和利益纷争逐渐减少,生产生活大为发展,民族和睦日见加深。身体欠佳的霭翠对夫人助政之举十分赞赏。
奢香助夫理政时,正值明王朝展开对元梁王以滇池为中心的残余统治势力的征伐备战阶段。
明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傅友德、蓝玉、沐英三将所率三十万人马,得霭翠令大总管陇约督运军粮万石和马、羊、弓弩、披毡(彝族羊毛披毡在冷兵器时代,能防箭矢利刃穿透。据说:抗日战争中,滇军彝族士兵在台儿庄阵地将羊毛披毡浸水增强抗摩擦率,日本三八枪射出的远距子弹旋速减弱,未能将其击穿)各一万等军需后,三将筹划分路入滇时,残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暗中勾结川黔滇大小部族势力,企图以贵州为主战场,与明军决战。
奢香夫人在丈夫患疾、时局动荡的重重矛盾中,审时度势,坚决以国家统一为重,坚持不卷入西南分裂割据风潮,凭借云贵川彝族各部族之间的宗族、姻亲等关系,以及自身的思想、人格影响,率众出访。先后向川南后家和芒部(今云南镇雄)宗亲及乌撒(今贵州威宁、赫章)姻戚等曾助元代奢节起义经历之各部,宣以大义,传知利害。此举,使各地军事力量转向奢香,给明军扫除进军障碍,阻止了战火在贵州燃烧。明军入滇,梁王自尽。继而挥师洱海,擒段酋克大理。战争结束,国家统一,边陲固守。
“公元1384年,甲子,明太祖洪武十七年,贵州罗罗族(彝族)土司奢香入朝”(见: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
奢香助夫理政,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的贡献,被洪武帝量化嘉赞为:吾得奢香,胜得十万雄兵。不幸的是:此后,身为马皇后亲侄子的贵州都指挥马烨,却背其主之意,欲在贵州点燃恶意战火。
忍辱熄燹 状告皇亲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九月,霭翠遣奢香朝贡水西马。朱元璋称善于山地丛林奔跑的水西战马为:飞越峰。岁末,贵州宣慰使陇赞霭翠卒。(见《大定府志·卷之四十五·旧事志一·纪年第一上》)因应袭之子幼,诏命30岁的奢香摄政。
是时,明廷派驻贵州的封疆军事大吏(都指挥使)为:马皇后亲侄马烨(人称马阎王)。阳奉阴违居心险恶的马都督,一上任便执大汉族主义偏见,称摄贵州宣慰使职且政绩卓越,深受48部爱戴的奢香夫人为“鬼方蛮女”;称设于贵阳的宣慰府驻地为“蛮坡”。好功贪赏的马都督,企图以军事手段打击各部族头领为突破口,而后可奏报:“改土官为流官,郡县其地”。达到邀功朝廷,专横贵州目的。为把矛头对准力量强大的奢香,马烨作了充分的武装准备,挑起事端等待杀机。
终于有一天,马烨得闻诬告奢香言词,便借奢香至都指挥府理论之机“叱壮士裸香背笞之”。自以为:用彝人最忌讳的侮辱人格手段激怒奢香,会使事态扩大,即可趁机出兵大动干戈。
奢香受辱,当即挥刀“断所佩革带”发怒。四十八部闻讯,“咸集军门,誓助香反”。受过彝家古训“安邦不可一日无兵,养兵当图长久无战”熏陶的奢香,看透马烨阴谋,以“反非吾意!”的坚定态度,控制住是时马烨求之不得的可一触即发的战火。众头目散归,奢香与精通彝汉语的宣慰同知刘淑贞(珠)商定,请为之“走诉京师”,自己留守府中,静观动态,把握时局。
朱元璋闻刘诉,怒生大义灭亲之意,以“开边衅,擅辱命妇”罪,诏日暮途穷的马烨还。奢香应诏随往返的刘同知赶赴金陵,向洪武帝表明:愿通黔道往东接湘,西至北达滇蜀,境内开辟龙场至比跻道,置九驿,以供由金陵到湘、达黔至川滇驿使往来。
洪武帝马皇后为奢刘饯行,重加赏赐。帝命:奢香归途中所过有司,皆陈兵耀之(尤今之迎宾仪仗)。
时代洪流与自身抉择,改变了奢刘二氏的命运和人生轨迹。不具备与对手相对平衡的资质,任何社交都无法换来有用人脉。对奢香夫人兵不血刃,京师胜诉之举,时人赞曰:“居然巾帼丈夫雄”。《大定府志·奢香论》评价:奢香先机之智,应变之勇,丈夫之所不及。
奢香理智地与身为皇亲国戚的马烨较量获胜,客观上起到了消弭西南兵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大局作用。称奢香为:“贵州历史上了不起的彝族女政治家”不为过。
摄政为民 开筑驿道
“落落千秋无通衢”,“羊肠险恶无人通”;是诗人们对元末明初的贵州交通状况的真实描述。奢香几次赴南京,在往返途中开阔了眼界,深晓贵州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下决心“躬亲倡文明”。为解决本土对外商贸、文化交流,兑现自己向朱明皇的承诺,组织强大人力、投入巨大物力架偏桥、设溜索、建石桥,“披荆斩棘剪蒿莱”,“凿山刊木穿蒙茸”。将自己几次入朝时所经路线拓宽铺石,往东接湖南,往西连川滇。因其中有一段石道以肖辰日集市的龙场(今修文县境)为首,比跻(毕节即今七星关区境)为尾,设九个驿站,故称“龙场九驿”。
时人赞奢香“置驿通道,功过唐蒙”;“九驿路开山失险”、“自是大道通而西南益辟”;“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鬼国山河改,皇华驿路存”;“奢香九驿,夫马传厨皆其自备,巡逻干掫(音同周,意为打更巡逻)皆其自辖,虽夜行,不虑盗也,彝俗故亦有美处”。
“通道置驿”是奢香摄政中为国为民,政绩建树之功德口碑。堪称:家与国连在一起,创造时代的奇迹。当年通过各条驿路,迎来了能工巧匠,引来了是时先进的耕织机具和技术。诸多外因,通过内因,启迪了彝山民众心智。
在地面河道和地下坑洞中,彝民们筑水坝、架水车、安龙骨车、装吸水筒,将河道坑洞之水位提升入渠,灌溉高于河床坑洞的农田,获取旱涝保收功效。
在高山深箐沼泽间,彝民们将冰凉刺骨之水,引入顺山势开挖的沟渠,使之在曲折迂回流淌中升温,而后注入艰辛开垦的梯田,比之自流冷水田,获得更多收获。
在酸壤旱地间,彝民们用煤灰、草木灰、石灰等碱性物质抛撒于土,而后翻犁,使酸碱综合之土壤中的作物获得高产。
在草场牧放的羊群中,彝民们给母羊喂以桔梗之类草药催情,使其多产羔羊。道通盐入后,方志总结彝民牧养水西马经验说:水西马,岁给盐,以每月上寅日啖,则马健无病。
时至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贵州巡抚张广泗奏称:黔省各属疆域皆风雨应时,黔西田禾一茎三穗,民田黍稷穗长至一尺四寸,每穗七百粒。实从来所未见。雍正帝为表彰这位封疆大吏之善政,将黔省所进《瑞谷图》交英武殿刊刻,颁赐各省共知勉励。
招留商贾 兴办儒学
连接湘黔滇和巴蜀的瓶颈驿道(石阶路)连通,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局势中,勤政的奢香夫人,为使内外商贸流通,发展本土经济,采用彝族十月年以十二肖纪时、日、月、年的传统历法,在境内设以十二肖命名的街场集市招留商贾,使经商者能在每月三轮小甲36天中天天都赶俗称“转转场”营销贸易。
此类街、场,除川西凉山彝区外,被译成汉语的十二肖日集市,逐渐遍布黔滇乌蒙山彝区,促进了农、林、牧、工、商和运输各业繁荣发展。六百多年以来,除由此产生而被译成汉语逢虎(猫)、兔、龙、蛇(小龙)、马、羊、猴、鸡、狗、猪(珠)、鼠、牛之日集市的街、场地名保留至今而外,还有盐号场、盐道街、马勺街、马掌房、犁铧店、猪市街、骡马坡、牛场坡、牛棚子、鸡市上、油摊子、羊贩子窝棚等街道和小地名,亦由明代产生并保留至今。最值得一提的是:大方城北通往川南奢香出生地的驿道上,有一处川盐入黔集散地,号称“八大盐号”(今瓢井镇)。此地彝名,很有意思地寓“奢香与其属相”名“取舍启”译言“金狗场”被记载入方志中,却不为当今多数人知晓其中妙意。时至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夕,除短暂被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占领外,这个“取舍启”(金狗场)成为“斗米一斤盐”的盘剥商阜,彝人恨而呼其为“取洗堵启”译言“死狗坑(人)场”。笔者曾多次漫步这条驿道(后称盐道)考察,细看铺路石上,马蹄印、拐锥印、深凹数寸者,比比皆是。联想方志对此记载:“大定(大方)之民,转移执事(打工),幼者十二三,老者五六十,无一不以负盐为业也,数步而肩换,三里而息喘,日食玉蜀黍之爆花,夜眠粗白菅之短席,一生无被,终岁衣缕,头尟布巾,足惟草履”之艰辛与现今对比,深叹:斗转星移大进步!而今,由已故中央首长胡耀邦同志关心,沿川黔古驿道修筑的“大纳路”已开通运营多年;之后又沿龙场古驿道修筑的“贵毕路”和即将开通毕节的“杭瑞高速路”等“金光大道”,以及即将通航的毕节飞雄机场“飞天航路”和计划实施高速铁路等等西部开发成就;一可圆600年前的“奢香梦”,二能迎接五洲四海友人,到百里杜鹃花山和神奇的九洞天以及高原明珠草海和贵州屋脊韭菜坪来做客;来研究走过万年长度仍在活学活用的卷帙浩繁的古彝文献。
明代刘伯温有“江南千条水,云贵万丛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的预言,而今于民众,已大见端倪。
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已故宣慰使陇赞霭翠之应袭独生子霭翠陇弟年满14岁,已在接受彝族传统文化教育中,长成英俊少年。母亲奢香为让其深造彝汉文化知识,开拓眼界,冒着“被当人质”的风险,指派彝文先生陪同,送往应天府,让其亲身领会都市文化,请入国子监太学,使之在最高层次政治陶冶下成就才能。
明太祖朱元璋应其所请,特诏国子监“善为训教,庶不负远人慕学之心”。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月,奢香遣未婚子媳奢助,率把事头目等,押送被朱元璋赞为“飞越峰”的60匹水西马,赴金陵探夫入贡请归。朱元璋钦命奢香之子姓名为:安的(安稳地达到目的?);并赐三品朝服和袭衣及金带;令还。
陇弟(安的)学成回故乡,即在母亲迫不及待为之备办完善的校舍,聘请在内地结识的优才学士,招收学子,于次月开办贵州宣慰司学堂。造就一批又一批如安聚(裸志)、安珑富、安观和与王阳明先生交往甚笃的安贵荣、以及后来的安万镒、安万钟、安万铨和安国亨等彝汉文造诣很高的后继人才。使莽莽乌蒙彝山,彝汉文明气象日渐昌盛;彝族社会逐步发展;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使贵州与明王朝中央政权之间联系更加密切;“报施之隆,亦非他土司所敢望”。
《大定府志·卷之四十五·旧事志一·纪年第一上》记载:“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是年,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卒。香以开九驿功,赐号顺德夫人”。
结语
出生于元末,成长在明初的川南彝族上层世家(生活和学习条件优厚)有本家前辈女首领奢节等成败史事可总结借鉴的奢香;经过17年的彝汉文化知识修练和涉世经验积累储备;嫁到世为姻亲的贵州彝族统治世家,历13年助夫理政实践磨炼;在境内权力颠峰发挥7年远见卓识摄政能力之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在600多年朝野功过是非评鉴中,获极高赞誉。
有《吊奢香墓》诗“若居武后辉煌位,何止芳名播水西”;赋此诗之前人,深晓公元705年82岁驾崩的武则天和英年早逝的奢香,都在其人生顶峰,同样在政坛驰骋20年而辞世的史事,方以这般诗句,挥笔吟唱其心思。
现今,奢香芳名已镌刻于《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中,这已成为“奢香芳名播神州”了!有民间传承至今并信之为奢香所赋《回水西纪事》:
羞藏心底见明君,闷坐雕鞍万里行;
逾墙幸览三州美;遍地芳华聚金陵;
陛见陈情惑罪意,殊斥马督负皇恩;
义过千兵将军倒,九驿连通天下情。
此诗描写奢香理智地忍辱负重,状告皇亲获胜;在京城领会了都市文明;在往返沿途开阔了视野;艰苦奋斗,开道设驿,改变辖境闭塞状况;促进西南多民族地区经济基础发展,上层建筑政治文明,文化繁荣进步之“天下情”;抒发畅通其心胸之后,她无怨无悔地在操心劳累中永远闭合了敏锐的双眼。
笔者曾赴奢香后家川南古蔺、叙永等地;赴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九月傅友德进兵贵州征云南梁王始发地,湖南沅水之滨的辰溪等地;赴北京“中华世纪坛”等地;留意考察收集有关奢香史料,并与史志记载信息作慎重对比研究,而后成就此文。
在此,特对前述“华年十四嫁通侯,二十霜闺守孤子”之说,提出自我考证见解。
笔者认为:600年前的平民家,肯定有“童养媳”。但一个贵族家庭出生的14岁少女,再有知识,也不过相当于今之初中水平,完全不可能修炼出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等“应世能力”和“助夫理政”才干,更达不到“慎独制奸邪”之谋断。再说:14岁出嫁,20岁丈夫就死了,短短6年中,相当于现今一个五年计划,怎能干出那么多惊天子,动民众的事绩?
奢香夫人是在陪伴丈夫经13年的相互帮扶,经丈夫辞世后7年的独立拼搏;共计历20年奋斗;才铸就了她一生的辉煌。所以,笔者衷信奢家后裔贵州辛亥革命志士余若瑔(达甫)先生之次女余祥元(善初)所写《顺德夫人》诗“过甚辛劳廿载故,鞠躬尽瘁归冥路”之实言,足够说明奢香17岁嫁到贵州至逝世之间,经历20年助夫理政,代子摄政,为国为民,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过甚辛劳而归冥路之史实。结合《大定府志》所载奢香卒年,笔者笃信奢香是:华年17出嫁助夫理政(相当于现今中专水平的“首长助理”),30岁居霜摄政(相当于现今的“代理首长”),艰苦经营20年政绩感动朝野,37周岁(38虚岁)英年早逝留芳名。
认识无止境,真理永远都是相对的。特别是作为国保单位奢香墓的导游诸君,应当在解说奢香夫人生卒年限时,把各种见解之证据,加以理性介绍,避免误导游客。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来源:行艺行;编辑:阿帝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