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的历史贡献及其对水西文化的影响及启示
奢香是彝族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在其执掌水西政权期间,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开通龙场九驿、兴办贵州宣慰司学,使水西彝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加强了汉彝文化间的交流。奢香也因此而为贵州水西地区彝族世代铭记。
一、奢香简介
奢香是永宁宣抚使奢氏之女,彝名舍兹,恒系扯勒后裔。17岁与贵州宣慰使霭翠成婚。洪武十四年(1381年)霭翠故,朝廷以奢香袭夫职,统管水西地区事务。水西地区的发展与贵州的开发一样主要兴于明代,当时境内分布着大小不同的民族政权。彝族政权遍布西南各地:永宁、芒部、东川、乌蒙、乌撒、普定、普安等都是彝族的政权。由于政权的族属性质相同,政权之间也因利益、婚姻关系而来往密切。因此,当地的彝族政权对明朝政府在西南地区时局的稳定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奢香所统水西政权是西南各彝族政权中,影响最大的。其域北接四川永宁、南接普定、东接播州,西接乌撒。加上贵州地处云南、湖南、四川、广西各省交界,水西政权也因此在贵州境内有着特殊的军事战略功能。所以,贵州水西彝族政权一直受到明朝政府的重视。当时贵州都指挥使马烨由于大民族主义思想作祟,为了“尽灭诸罗”而激怒贵州境内彝族暴动,故意侮辱奢香。然而,奢香出于对西南地区政治安定因素的考虑忍辱负重,先使贵州宣慰副使宋钦的夫人刘氏进京陈诉事由,后亲自进京详陈事由。明太祖朱元璋出于稳定云南大局出发,严惩马烨。奢香感明政府恩德,回水西后开驿道、兴教育,使水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并培养了一批民族人才。
二、奢香在水西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奢香是一位颇具政治眼光的彝族政治人物。其在水西历史上的地位并不仅仅因为她出身于土司之家的背景也并非因其身居水西要职。而是因为她在水西地区任职期间,以国家统一为大义,维护了民族团结与统一。通过加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为水西的发展争取了难得的机会,促进了水西地区民族的发展。水西地区之所以能取得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奢香识大局,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的缘故。特别是在饱受马烨侮辱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应对,更是体现了一名成功的政治家的气度。正是因为奢香能以正确的方法处理受辱事件,使马烨的阴谋未能得逞。同时,也使得朱元璋认识到西南大局必须要进行全面改革。因此,奢香受辱事件的发生,为朱元璋加强西南地区的统治提供了机会。而这个机会也是西南水西彝族地区发展的机会。在朱元璋正法马烨后,中央与西南水西的关系比从前更加紧密。这种表现最直接的莫过于对西南龙场九驿的开通修建。龙场九驿的开通,联结了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加强了水西与中央的联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文化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奢香在执政期间,加强了中央与水西彝族地区文化的交流。奢香加强中央与水西地区的文化交流是从开通龙场九驿开始的。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要求要有开放的环境,龙场九驿的开通使水西地区的可进入性加强,为外界汉文化的传入创造了便利条件。开办龙场九驿,加强水西与外界的交流自然成为奢香加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水西地区崇山峻岭,地理环境封闭,境内彝族文化的发展因此而无法实现同外界文化的有效交流。长期以来,彝族文化一直流传于民族内部高级知识分子(如毕摩)中。这种文化传承的专制束缚了彝族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而自奢香进京后,通过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经验,认识到民族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先进文化的学习以及与打开民族交流的格局,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水西彝族的发展。而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自奢香开通龙场九驿后,奢香便将精力主要投入在文化教育事业上。此外,奢香还将其子安的及一批彝族子弟送入京师就学,增加了这些彝族子弟的见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这些彝族子弟回到地方后,或设置儒学机构,或直接进入地方政界管理层,为水西的发展输送了一批人才。同时,也打破了彝族文化传统的传习模式。使彝族与汉族文化在水西地区同时发展,丰富了水西地区的文化思想。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民族人才。汉文化也以水西地区为基础,向水西周边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传播。
三、奢香对现代民族地区发展的启示
作为彝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奢香以其过人的政治眼光为水西彝族的发展赢得了发展的机遇。透过对奢香的史事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在民族发展问题上的经验都是值得现代民族吸收和借鉴的。
(一)民族关系的构建对民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奢香对水西地区的贡献之一在于她开通九驿打开了水西地区的传统封闭格局,开放了水西地区。而奢香的这一举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马烨在水西地区的大民族主义所致。马烨在水西当地的横征暴敛,源自他并没有认识到水西地区对于明政府的战略意义。而因为“尽灭诸罗”的狭隘思想,马烨置国家发展大计于不顾,将自己与水西彝族的关系置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为民族间的交流发展增设了障碍。在马烨被正法后,水西地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央与水西的关系更加密切。龙场九驿的开通、贵州宣慰司学的创办,加深了彝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及民族了解。从而使中央与水西的民族关系呈现出和谐状态,也为水西地区民族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民族的发展既是自身内在结构的发展,也是平等、互助、团结、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过程。特别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区域间的民族相互间的交流往来,对本民族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与马烨不同的是,奢香清楚地看到并认识到民族关系的构建对于水西地区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中央与西南地区的政治格局的意义。作为一名民族政治家,她对中央与地方民族关系的构建有着独特的认识。而这也是她与马烨的不同之处。
(二)民族发展的全方位化
明朝水西地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民族发展一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水西彝族的发展无法取得较大的突破。民族的发展是民族纵向的质以及横向的量在发展上的实现。它包括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相关机制的完善及发展。因此,民族发展要求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尽量将民族各结构部分优化式发展并能协调起来。由于奢香过世较早,因此水西地区彝族的发展也因奢香的逝世而受到影响。但是就奢香开通龙场九驿、兴办民族教育事业的事例来看,奢香在水西地区的发展改革上体现出了一名政治家的魄力与气质:龙场九驿在政治上加强了水西与外界的联系、在军事上钳制了云南地方的反动势力、在文化上沟通了中原汉文化与水西民族文化;而奢香在地方设置兴办教育机构,一方面,为地方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民族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中原文化在民族地区的传播。龙场九驿的开通只是水西地区实现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兴办教育机构则注重思想观念上的开放。也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开放了,才能对本民族形成理性的认识。
奢香所处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制度不完善。民族地区在经济结构上较为单一,大部分主要是以传统经济为主。在思想观念上,极其保守自闭。而在奢香加强水西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后,水西地区的发展也因此而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境内民族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从现代眼光看,奢香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的。
(三)民族团结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基础
民族团结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础。它主要是通过民族利益体现出来的。透过奢香处理与马烨以及处理水西与中央的关系上可以看出,民族团结思想始终是奢香在处理民族问题时的一个重要原则。
民族关系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基础在于民族间的互相尊重,而尊重又是建立在能对异民族在文化上的接纳。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是对于“夷人”总是在心理上持有成见,并主观地认为中原之外的“外夷”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尽管马烨对明政府“忠洁无他肠”,然而,他在水西地区却因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引发了民族矛盾,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奢香却看到了马烨在民族团结工作上的不得民心。因此,在其任职水西后,极力维持已有的区域内民族团结,并通过开通驿道、兴办教育等加强彝族与汉族及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使水西地区形成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加深了民族间的感情。
(四)民族干部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首要因素
民族是特定时代环境下发展出来的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及心理认同等方面的人们共同体。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下都发展出了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在经济文化、政治结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民族地方的发展事宜上就必然要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由于他们来自民族内部,对当地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以及清楚当地民族在发展中的问题症结。因此,民族干部在民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民族地区由于发展理念上的落后就必然要引入那些具有先进发展思想的民族干部,使其与地方民族干部一起共同开发民族地区。也就要求在民族工作中,要协调好少数民族干部与非少数民族干部的关系。
明政府通过实践已经认识到少数民族土司等上层人物在地方的影响及作用。因此,在招抚当地土司头目的基础上,为防变故,还设立相关军事机构。由于缺少政治远见,马烨激怒了水西的彝族,严重伤害了当地的民族感情。其行为已经涉及明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统治管理,特别是在朱元璋一直对西南各民族持有戒备心理的情况下,中央与西南民族的关系急需得到和缓。而奢香也正是基于这一因素的考虑才将属下安定下来,然后进京陈诉的。之后,奢香所辖的水西地区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奢香之所以能带领水西彝族实现发展上的突破,其原因在于:奢香来自彝族内部,熟悉本民族的发展情况并知道如何构建与外界的关系。也正因此,水西彝族在奢香的带领下才能在民族发展上取得成效。
四、结语
奢香是彝族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水西地区能在奢香的领导下走上发展的新时期完全离不开奢香独到的政治见解以及对民族团结所做的努力。尽管奢香所处的历史时代与现代社会不同,但是作为一名杰出的民族政治家,其在水西开通龙场九驿、开办地方民族教育事业等措施,对今天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及启示。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原载:禄文斌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1月1出版,《彝学弘论》;文字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彝族人网,拍摄于贵州大方宣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