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决战决胜深度贫困
冬日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青麦乡巴麦村的民宿热闹非凡,游客观景、住宿、买特产,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前些年,全村只有康萨庄园一家民宿。这些年,游客逐渐增多,通过政府培训、自主经营,村民要么自家开民宿,要么加入服务或后勤保障的队伍,有了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青麦乡乡长扎西告诉记者,2016年,青麦乡巴麦村已实现整村脱贫。
“是党的好政策给我们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支撑。”扎西感慨道。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甘孜、阿坝、凉山等藏区彝区深度贫困地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时期,四川下足“绣花”功夫,采取强有力举措,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统筹联动突出靶向攻坚
“之前游牧的时候一顶帐篷一群牦牛,哪里有水草就在哪里安营扎寨,没有固定的家。现在的生活好过多了。”对甘孜州炉霍县洛秋乡瓦贡村村民泽仁多吉来说,生活过得好的最主要标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藏式新房。敞亮的客厅里,电视机、冰箱、沙发等各式家电家具一应俱全。
向深度贫困宣战,四川靶向明确。2018年初,《四川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公布并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45个深度贫困县摘帽、3993个贫困村退出、76.5万贫困人口脱贫。近两年来,甘孜州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73.51亿元,大力实施住房安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生态扶贫“七大攻坚”。
平均海拔2650米的凉山州美姑县合姑洛乡合姑洛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了乌金猪繁育场,并引入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如今,年出栏3000头乌金猪的繁育场可实现年利润120余万元,入股的贫困户户均可分红利5000余元。浮云牧场、羊茸哈德、安多部落……随着阿坝州全域旅游向纵深推进,一批远近闻名的旅游品牌涌现出来。阿坝州已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4个、旅游扶贫示范村69个、民宿达标户610个,旅游业平均每年带动约8万人实现就业。
细化到乡村、落实到个人。从住房到产业再到就业,乃至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在四川,每一个脱贫户的身后,都有精准细密的工作。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的举措层出不穷。近年来,四川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推进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等“五个一批”行动计划,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开出脱贫“药方”。
提高质量补齐短板弱项
从“打赢”到“打好”,从重视“扶贫进度”转变为更加关注“脱贫质量”,四川脱贫攻坚的质量导向愈发凸显。
四川明确“两不愁、三保障”是现行扶贫标准,脱贫攻坚必须坚持这一标准不动摇。从今年6月开始,四川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逐村逐户进行整改,整改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已整改问题30多万条。为推动这项工作,四川又安排财政资金26亿元,专门用于45个深度贫困县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
提高脱贫质量,要在政策支持上再加力。四川坚持把凉山州脱贫作为影响全省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专门出台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加强控辍保学等16条工作措施,全面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规划面积约300亩的邡达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凉山州喜德县的对口帮扶市——什邡市援建。“通过‘党员+基地+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我们免费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组织实操培训,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邡达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高云告诉记者,今年6月初,首批6万斤甜瓜“翻越”高山峡谷来到什邡市,共有43个单位以自愿认购的方式订购了喜德县20多万斤甜瓜,帮助当地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截至目前,凉山州累计建成生态林业产业基地2380.8万亩、水果基地146.8万亩、马铃薯基地236万亩,户均有经果林5亩以上;2018年,全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48元,比上年增长9.9%。
提高脱贫质量,还要狠抓作风建设。“脱贫攻坚抓作风,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大减轻了基层负担。”在甘孜州乡城县洞松乡乡长格绒则仁看来,为基层减负实则是为一线干部腾出时间、留出空间,把更多扶贫工作做深落实。今年以来,四川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扶贫领域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2018年的385项减少到101项,减少74%;留痕事项从2018年的321项减少到166项,减少48%。
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
魏玲成为凉山州越西县大花乡瓦尔村幼教点的老师已经4年多了。她说,最初还要挨家挨户去劝说孩子们入学,现在一开学,孩子们就像欢快的小鸟从四面八方赶来,“以前我们要花大力气教他们改善卫生习惯、学习普通话,现在孩子们学习更加主动,还常常向我们打听外面的世界,希望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四川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通过实施“一村一幼”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推广,彝区藏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覆盖2724个村级幼教点11.28万学前儿童。
一个个幼教点在彝区藏区落地,一间间农牧民夜校成了扶贫扶“智”的最佳载体。为了让贫困群众实现物质精神稳定脱贫,彻底摆脱“我穷有理、我穷怕谁”的痼疾,阿坝州红原县多方筹措“星级评定”激励金200万元,对全县13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星级评定,凡获最高5星级的则给予一定奖励。
今年,四川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5万户12.5万人。为确保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于7月出台,计划到2020年底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今年,四川持续聚焦彝区藏区21个贫困县摘帽、635个贫困村退出、18.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年计划投入资金652.5亿元,上半年已到位资金560.9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6%。
“在政府帮助下,我们住上了新房子,有电、有水、有暖棚,看病、上学都方便了。”阿坝州若尔盖县辖曼镇河拉村牧民阿尕笑容满面。记者在四川深度贫困地区采访,这样的笑容随处可见。
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 作者:钟华林 刘畅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