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支教宁蒗彝族自治县宁蒗民族中学的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教师的身影
在第7个“全国扶贫日”当天,江苏省海中副校长董裕华通过一根网线,为海安支教宁蒗彝族自治县宁蒗民族中学的骨干教师作了近5个小时的专题报告,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与经验。这是省海中做好教育扶贫,通过扶智助力云南小凉山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是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多年来,该校通过走出去支教、带进来学习、云端共享资源等多种方式,将本校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播撒到云南小凉山地区,让那里的孩子们也能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早在1988年秋天,首批赴云南宁蒗支教的35名海安教师中就有省海中教师的身影,后来的32年中省海中有近20名教师来到宁蒗,成为深居大山孩子的“海安舅舅”。参加第十批宁蒗支教的卞建军老师,2019—2020学年度任教高一和高三两个“海安班”的化学,他自掏腰包购买教具,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得学生的欢迎、家长的称赞。
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王忠老师支教3年时间,他带领支教团队对少数民族高中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传帮带”,使他们成为领跑少数民族高中教育教学的中坚师资力量,普遍提升了当地教师的业务能力。
省海中教育扶贫的另一种举措是“带进来”。该校主动让扶贫联盟学校的教师“走进来”进行点对点的“影子式”培训,为联盟学校的每位跟岗教师配备一位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时间短则1个月、1个学期,长则1年甚至3年,全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融入式”帮扶。山内山外锣鼓一起敲,同频共振,开创了教育扶贫的新模式。
“互联网+教育”为教育扶贫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今年疫情期间,省海中为支教学校开放了空中课堂,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一根网线,享受到与省海中在读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
省海中连心小凉山教育扶贫之举如春风化雨,也感染了该校的学生,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主动前往贫困地区支教,将母校的教育扶贫精神发扬、传承。该校2017届毕业生许凯和许旋,同时被南京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录取,今年两人又同时入选南京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本科毕业后他们将前往西部基层支教。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