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南华县:中彝医药发展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楚雄州南华县以巩固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效和“两馆三中心一科一室”建设成果为着力点,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中彝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强组织,把稳中彝医药健康发展之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彝医药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调整充实中彝医药工作领导小组,把中彝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纳入全县“十四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先后制定《南华县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关于印发南华县基层中彝医药三年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中彝医药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切实加强对全县中彝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中彝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重整合,推进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南华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各托管6个乡镇卫生院,努力推进县乡中彝医药资源共享,全县县乡政府医疗机构均与楚雄州中彝医疗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区(中彝医馆)建设和基层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持续在基层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1155”培训工程上发力,积极推动优质中彝医药资源下沉基层,不断提升基层中彝医服务综合能力水平。2016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22期2351人次,中彝医服务率由2016年的55%提高到100%,村卫室提供中彝医药服务率由2016年的26.56%提高到95.3%。今年1-8月,乡镇卫生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门诊处方达508449人次,其中中彝医门诊达354136人次,中彝医药服务能力达69.65%。
倾全力,筑牢中彝医药事业发展基石
先后在县中医医院建成名医馆、治未病暨灸法中心、国医康复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建成妇幼康复中心、县人民医院设置中彝医科,12家乡镇卫生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中彝医馆,改造提升122个村卫生室中彝医诊疗室,并配备中彝药柜、TDP神灯、电针仪、罐具、刮痧板等设备,全县上下“两馆三中心一科一室”的中彝医特色诊疗格局全面形成;将县中医医院在职在编人员经费补助由改革前的财政预算补助48%提高到70%,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由财政全额补助,县财政每年专门预算经费保障县中医医院正常运转和中彝医药事业发展。2016以来,累计投入中彝医药发展资金3769.92万元,占卫生事业投入的10.25%。
夯基础,抓实中彝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紧扣重点专科、名医评选、对口支援等手段,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创新中彝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学、带、引、送”等多途径中彝医药人员培养模式,弥补发展中的不足,做好中彝医药人才队伍传承。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的遴选工作,对符合条件的8名县乡村中彝医药名老专家进行表彰,对1名省级名中医、2名县级名中医设置了条件较好的名医工作室,遴选确定乡级名中医52名;将龙川、沙桥、雨露作为中医馆示范建设点,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康复科、肺病科、治未病科先后成功申报为州级重点专科;2018年建立张爱梅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工作传承室、任斌彝乡名医工作室,2021年李育红、刘春贵、刘金才3个专家团队工作站在县中医院建站,通过“传、帮、带”有序推进全县中彝医事业发展。
育产业,全力打造中彝医药特色品牌
依托楚雄悦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楚雄德源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华香源香料有限公司、东山生物有限公司、咪依噜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制定《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南华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南华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16—2020年)》等文件,充分发挥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优势,全力打造楚雄悦丰白芨基地,加快南华县云药之乡建设,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的引进,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南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共发展中药材种植企业6户、专业合作社13个,发展自建中药材基地26000亩,发展中药材种植5.5万亩。2020年,楚雄悦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省卫健委、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认定为云南省第三批“定制药园”。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