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里窦氏彝族民居:一部晚清建筑的史诗
地处兴义西部的乌沙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尤其是抹角村境内的革里窦氏民居,那更似一坛尘封的老酒,一旦有人开启它,瞬间就会芳香四溢,让人在刹那间穿越时空,嗅到百年以前这坛老酒的陈香。
窦氏民居保存较为完好的正门大景
兴义有一段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大家都知道,以下五屯刘氏、景家屯王氏、泥凼何氏、丰都赵氏等最为突出。出生在兴义乌沙革里的窦觉苍、窦居仁叔侄俩也是其中重要佼佼者,在他们的故里,现在还保存着其家族众多的历史建筑。这些历史建筑,不但丰富了兴义历史建筑风格的多样性,还保留了大量的地方传统文化。
对于革里,曾有许多文人骚客涉足,无论绘画、摄影、摄像,还是用笔墨描绘其秀美风光,大家都高兴而去,满意而归,回味无穷。至于窦氏民居,那更是一座神秘的殿堂,人们对其建筑元素、建筑风格、建筑历史等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深入其中研究者却并不多。
或许因为历史的原因,或人们都为求平安而不愿意顾及一些当年的忌讳和敏感的词汇,许多人都只蜻蜓点水,拍几栋民居的楼角翘檐,摄几张老屋的木窗雕花,于是草草收场。窦氏民居到底有多神秘?它的建筑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其间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历史文化?暮秋时节,记者一行来到乌沙抹角,深入革里窦氏民居,透过历史的烟云,去揭开那层蒙在这些古建筑上的神秘面纱。
窦氏民居门头小景
窦氏民居的建筑元素和建筑特色具体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请来了市建筑研究专家、刘氏庄园管理所所长罗松。
据罗松介绍,窦氏民居的四合院总体平面都是方方正正的,是按云南的印子房,即一颗印的感觉来建筑的。它不但有云南的建筑风格,而且还有我们南方防潮建筑的风格,比如房屋的裙板、天井、石柱柱基等等。窦氏民居的建筑风格的确非同凡响,单就坝子里的石板来看,它的摆放和砌筑非常讲究,并非随意而为,而是严格按照房屋中轴线的分清石来摆,与房屋中堂线一致。再看整个庭院,当年所取的石材都非常大。罗松指着其中一块说,这石板的长度接近2.4米,宽度有0.8米,它的厚度按0.14到0.16计算,按照石灰岩的比重,每个立方2.7到2.9吨计算,那么这石头的重量就不低于0.8吨,即重量达1600斤以上。
窦氏民居仅仅拿房屋的石材石料来看,在当年一般的小户人家是无法想象的。再比如窦氏民居的石墙,无论是卧缝还是立缝,也不管是内墙还是外墙,都做得非常的规范,打个比方,看那台基和陡板石,不管是立缝、卧缝,它都规规整整的按照方整石来建设。所以,窦氏民居的庭院融合了兴义当地具有防潮功能与云南彝族房屋的建筑风格,它的石材与木材用料,以及当时的建筑手法,其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窦氏民居一角
据了解当年历史的老人们说,晚清与民国时期,窦氏家族与下五屯刘家(刘显世、刘显潜)、景家屯王家(王伯群、王文华)、泥凼何家(何应钦)的实力旗鼓相当,是与刘、王、何三姓并称为兴义“四大家族”的一门旺族,人才济济,对黔西南州,乃至整个贵州省的近代史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窦氏民居四合院内侧
据相关资料记载,革里窦氏是彝族,祖上由云南迁入贵州,经数百年生息繁衍,逐渐在革里形成了一个大家族,至今留存的那一组组窦氏古建筑就是当年族人兴旺的见证。窦氏民居的建筑风格极富特色,经考证,其建筑元素受滇东彝族民居文化影响较大,同时也受一定的汉文化影响。其中,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多为五柱六瓜穿斗式石木结构,由前房、两厢及正房组成。有的有转角楼及回廊。
每个四合院相互连接又自成一体,院内建筑结构合理,居住舒适方便,木工工艺精湛,图案极富传统文化色彩。现存的几组窦氏民居,均坐东北向西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建筑均由正房、厢房、过厅组成四合院,一楼一底小青瓦顶,砖石砌筑外墙。部分花窗、六合门、过厅门罩、厢房二楼裙板等艺术构建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晚清雕刻风格。窦氏民居修建年代从晚清至民国,为标准的古建筑四合院。二层为走马穿过楼设计。一楼设计也别具一格,窗为雕花间杂一些吉祥物,四周有青石墙板,目前,已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窦氏先祖早年居住江南,辗转蹴居云南省曲靖地区陆良、罗平等县,后迁居贵州兴义革里。迁到革里的窦氏十四世先祖窦暄公,秉承江南及云南先祖遗训,经营桐油、布匹。在振兴家业的同时,也培育了窦守曾、窦光曾、窦孝曾、窦全曾、窦毓祥、窦致祥、窦景祥、窦善祥、窦祚祥、窦居敬、窦居仁、窦居康、卢运清等大批优秀的人才。在晚清与民国期间,窦氏一门的这批人才中,上至省部级者,下至县处级或科级,可谓人才辈出。
如窦景祥(号觉苍:1890-——1946)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法政系。回国后,景祥先生先居上海,后回贵阳,于民国15年(1926年),出任贵州省路政局局长,为我省的路政建设首先进行策划开拓,并拟出修建全省公路的计划。据相关资料记载,窦景祥先生亲手绘制的《贵州省公路建设规划草图》留存于省档案馆。后来,先生又任民国高等法院院长、法政学院教授等。民国17年(1928年),先生任交通部总务司司长兼法政委员会委员长。
窦氏民居窗花特写
作为窦景祥侄子的窦居仁(号以庄)先生(1889—1952)也是窦氏家族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清光绪32年(1906年),窦居仁到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回兴义与王文华(字电轮)创办体育委员会,培育基层军事人才,倡导尚武精神,积极鼓励青壮年练习军事体操,以增强体格。民国16年(1927年),窦居仁被贵州省省长周西成聘为省政府高级顾问。民国18年(1929年),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省建设厅厅长,又受国民党中央派为国民党贵州省党务委员。王家烈主黔时,窦居仁任18路军总指挥。民国28年(1939年),国家内忧外患,时值抗日战争最紧张的时期,窦居仁奉命回兴义赶修兴义到江底河的滇黔公路。据当地还健在的老人回忆,那时革里的窦氏建筑非常漂亮,是整整的一大片,全部连为一体。后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毁损于一场大火,甚为可惜。
目前留存下来的窦氏民居情况怎么样?记者找到如今依然居住在革里的窦氏二十世孙、现在已经80余岁高龄的窦家文老人。窦家文介绍,如今留存下来的窦氏民居已经不多了,保存相对完好、天井等都还在的有两栋。最老的那栋建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留存下来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栋。
窦氏民居一角
按照老人的指点,我们走进留存到如今年代最久远的一栋建筑,邀请罗松介绍相关建筑情况。提及那些雕刻精致的窗花、帘挂等,罗松侃侃而谈。罗松说,因窦氏一门是乾隆32年从云南曲靖府南宁窦家冲搬迁过来,从那一栋栋房子的建筑样式上看,晚清建筑的风格非常明显。门窗雕刻精美,而且很多图案都有自己深远的意义,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和文化素质。比如门上的一幅图案,那是一柄方天画戟,它横插在图中的瓶子上,喻为“平升一级”,即表达家里的人官职平升了一级的意思。如今看上去虽烟熏火燎,甚至还有腐朽了的地方,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却是非常高的。
近年来,市文物部门与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窦氏民居的历史人文价值,先后投入资金对其进行修缮,许多就要被“现代化”的窦氏古建筑,如大朝门、会客室、厨房、花园等附属设施得以恢复原样,使窦氏民居重现了它的文化光彩和历史价值。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黑石大洞 梭山一绝
- 2 精美的石头不仅仅只会唱歌
- 3 神秘的撒尼村
- 4 昙华山马樱花
- 5 我的彝乡旧情
- 6 寻访阿诗玛
- 7 泸沽湖,一个打不开的结
- 8 路南石林――叫一声阿诗玛
- 9 探奇揽胜黄莲行
- 10 余秋雨“点金”普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