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彝族土掌房的当代际遇与未来发展

作者:李致远 发布时间:2024-02-04 原出处:微信公众号-​少数民族研究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作为彝族一种传统民居建筑,土掌房在岁月流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庇佑着当地彝族先民在抵御风霜雨雪中逐渐成长。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掌房这一绵延千年的建筑形式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zhangfang1.jpg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际上,尽管土掌房有着诸多的文化内涵和生态考究,但按照现代居住标准衡量,它的弊端也是毋庸讳言的。“土掌房保留了彝族房屋冬暖夏凉的特点,但同时也显得低矮、黑暗,而且人畜混居,家户相连。这些都使村民的生活相当不卫生,也不方便。另外,一旦一个家庭的土掌房发生火灾,灾难就会遍及全村。”①从村庄整体看,土掌房聚居的村寨显得较为拥挤,没有留出宽敞的村内道路,牛马经过尚且难以让行,更不用说现代的拖拉机、汽车通行了。同时,“土掌房的最大弱点是经常漏雨,且木构架易于腐烂,更换周期短,耗费大量木材,往往成为破坏森林的原因。”②有鉴于此,各级政府在进行扶贫工作时,都把对土掌房的改造列入重要任务,希望尽快让村民们早日脱离土掌房,过上现代化的生活。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变迁也加速了土掌房的进一步衰败。彝族地区一些外出打工返乡的群众,见识过城镇、坝区漂亮整洁的砖瓦房屋建筑后,心理落差难以避免,开始对土掌房心生不满。他们把土掌房与贫穷、落后画上等号,向往早日住上瓦房、砖房。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彝族土掌房面临着极大冲击,其存续变得岌岌可危。比如,电视剧《钱王》讲述的云南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商人王炽的故乡本是红河州弥勒市虹溪,就是因为当地早已没有土掌房,才转而到双柏县的安龙堡村拍摄外景。而双柏县安龙堡乡,尽管土掌房的消失还相对迟缓,但随着近些年来官方和民间的双重行动,也使得土掌房聚落成为越来越难得一见的风景。当年拍摄《钱王》的村子,在片子拍完后,就进行了改造,虽然新房子也是土掌房格局,但早已失去了原来土掌房的感觉。新式的土掌房,已经用砖和水泥取代了土坯,只是在外墙涂上了一层红色,与传统土掌房形似而神不似。即使留下来的老土掌房,也已经不住人了,大多变成了烤烟用的烤房。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员的外流和搬迁,土掌房村落变得日渐衰微。今日的彝族山寨,人们观念已经深刻受到外界影响,推崇现代瓦房和楼房,许多年轻人已经对土掌房产生嫌弃心理。同时,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注重土掌房保护,导致保留下来的土掌房急剧减少。即使还有少量遗存,也因为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破败不堪。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掌房的衰落,浅层次看似乎仅是一种居住形式的消失,但其实这反映了一种文化的无奈消逝。土掌房的减少和淡出,告诉我们彝族建筑文化的式微已成为一个需要警惕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存续时间久远、具有诸多文化价值的彝族重要建筑形式,保护和传承土掌房建筑文化具有毋庸置疑的意义,任由土掌房在现代社会变迁中自生自灭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建筑终究是一种文化,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整个民族的建筑理念;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这个民族的建筑思想。”③必须采取正确的思路和措施,强化对彝族土掌房的保护、传承和发展。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zhangfang2.jpg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利用彝族土掌房的民俗资源发展旅游业。“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可以削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①旅游业所特有的先导性和强劲性的产业带动力,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把旅游业作为龙头带动传统村落发展是一条可行的道路。目前,泸西城子古村已经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其旅游业发展也已经渐入佳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样也有土掌房建筑的双柏安龙堡村等彝族村落没能进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知名度不高,加之缺乏资金,发展旅游业困难较大。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把这些古老的土掌房村寨按照旅游资源来保护、开发,争取早日实现旅游业的突破。在这项工作中,要遵循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高度重视彝族传统土掌房村落的保护,又要遵循适度开发、适度利用的原则,以保护促进利用,以利用强化保护。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采取正确方略对土掌房进行现代化改造。要抓住国家和当地实施的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实施契机,精心筹划传统土掌房村寨的整体规划和改造,使得土掌房在改造中得到保护,重焕生机。改造中,要注意改善基础设施和卫生状况,完善环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内清洁卫生工作,治理家禽、家畜圈舍杂乱现象。近年来,双柏县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迁村并点建设中,积极发挥特色村庄引领示范作用,以“农村安居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支撑、乡村文明提升”六大工程为重点,认真编制《双柏县特色民居建筑方案》《双柏县特色民居建筑》图集共两大类10 个民居户型(其中一类是以安龙堡、大麦地为典型代表的土掌房结构型民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宜居村庄。安龙堡乡大村80户285人,通过拆除重建,不仅还原了土掌房的特色和灵韵,而且还彰显了彝族人民在新时代对现代生活的认同和赞美。工作中,既要高度重视彝族土掌房建筑的抢救保护,但又不能只见建筑不见人,忽视居住在建筑中的人们的期盼。最为有效合理的方式是把项目实施与改善群众生活结合起来,达到既保护好传统土掌房建筑,又能让群众改善居住条件。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次,注重对土掌房的现代创意产业培育。要在对彝族土掌房建筑文化进行研究、保护、创意中强化经济意识,培育现代彝族土掌房建筑创意产业,通过设计一批充分体现土掌房民居内涵的建筑实体,推广土掌房建筑文化,让彝族土掌房建筑文化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发扬光大,长久生长在彝族地区大地上。在这方面,楚雄州的彝人古镇内部的彝人部落、楚雄火车站、楚雄州博物馆等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如改造后的楚雄火车站吸取了土掌房的楼梯等建筑元素,楚雄州博物馆建筑群依山就势层层叠加而建,汲取了彝族土掌房的建构原理。武定县建设的友联矿业酒店,以彝族土掌房作为设计的原型,结合场地地形特质重新给予其表达,既体现了彝族的历史文化肌理,也表现了崭新的时代感。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uzhangfang0.jpg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增强当地居民对土掌房民居的保护意识。彝族传统土掌房建筑的保护的主体是居住在村落里的彝族村民,他们的保护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要让村民了解土掌房特有文化价值,增强荣誉感,让保护观念根植于每一位村民心里,提升对土掌房建筑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工作中,除了必要的宣传、引导外,还可以结合村落传统景观意象和传统民俗活动的恢复,重塑村寨的精神内涵。如可以通过开展恢复村寨大门、标志物,选定“寨神树”,恢复传统跳虎笙、祭树神、跳花鼓舞等民族传统节庆和宗教祭祀活动,增强村民民族自豪感,进而生发出对土掌房建筑文化的恒久保护、传承热情。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国建筑学家艾默森·拉普普(Amps Rapoport)将人类的建筑分为“归属于壮丽设计传统”与“归属于民俗传统”两类。后一种,即“归属于民俗传统”的人类建筑,“直接而不自觉地把文化——它的需求和价值、人民的欲望、梦想和情感——转化为实质形式。”①彝族土掌房自然是“归属于民俗传统”的典型民居建筑,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实物存在,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在一千年来的时间长河中,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彝族的发展壮大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土掌房敦实厚重的外形、设计合理的结构反映了彝族先民的哲学思想、生存智慧和生态观念,反映了彝族的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体现了彝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是研究彝族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资料。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彝族土掌房受到了观念和物质上的双重冲击,面临着衰败、消失的危险。然而,只要我们深刻认清彝族土掌房建筑文化的深厚意蕴和重要价值,增强保护、传承、发展的紧迫性,采取创造性保护与创新发展并重的措施,就一定能使彝族土掌房重焕生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大观园中一颗熠熠闪光的珍珠,并在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产业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Hg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文稿来源:微信公众号-​少数民族研究;图片来源:美篇-老马识途。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