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节庆与民间娱乐

概说彝族年

作者:朱文旭 发布时间:2004-11-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从古到今,彝族对过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关于彝族年始于何时,现已无从查考,凉山彝族过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崇拜相关,整个节日中充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在彝族地区一般在农历十月左右过彝族年。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它缘于彝族十月太阳历(参见陈久经 卢央 刘尧汉 《彝族天文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特殊的历法。按照这种历法,每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共三百六天,另外有五至六天过年日。这种历法无大小月之分,每月都为三十六天,便于人们记忆。十月太阳历选择冬季傍晚观测北斗星(彝语称“沙聂”)的尾巴(斗柄)指下为大寒为农历腊月,夏季傍晚观测北斗星(彝语称“沙聂”)的尾巴(斗柄)指上为大暑农历六月。以大寒和大暑为元日,准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的规律。这冬夏两个节日即彝族年和彝族火把节分别订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和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根据计算其寒暑往返一次的时间为365、33日。结构整齐、科学简明,使用方便是太阳历的特点。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现在彝族地区流行的火把节和彝族年两个节日最初就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当星回标志北斗星的斗柄指上为大暑时为火把节。而当星回标志北斗星的斗柄指下为大寒时为彝族年。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凉山彝语叫“库史”即“过年”。“年”彝语把它叫做“库”,其义为:转、回、回转、回归、循环。彝族时空观念中一般把最北的端点为起始点,太阳冬天日落点南移到最南端后,不再南移,在此停留几天后又往北移。此端点称之为“布古”,意为“太阳转回点”。然后到夏季时太阳落点又移到最北的端点,就不再北移而回归南移,此端点称之为“布久”,意为“太阳回归点”。此后日渐南移,到最南的端点。从最北的端点到最南的端点一个往返周期就是一年。这一时间就在冬至--------夏至-------冬至的前后。彝族年就一般在冬至“布久”的这个时候过。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具体什么时间过彝族年的问题,凉山彝族地区一般在“布久”时过。根据有关学者(参见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罗自强《凉山风情》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调查了解,以往有些高寒地区例如:越西、昭觉、汉源等地在公历十月份过。而有些地区例如:西昌、喜德、冕宁、会理、米易、盐边、盐源、木里和云南宁蒗、永胜、华坪、永仁等县以腊月十六日为过年的头一天。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最早的汉文记载在南诏时叫“星回节”。 过去有人认为彝族火把节起源于彝族先民的“星回节”。其实这种看法可以说张冠李戴。唐宋时期汉文史志记载的彝族“星回节”时间是在腊月十六日前后。我在《彝族火把节》(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一书中明确阐述了唐宋时期“星回节”是“彝族年”而不是火把节的观点。唐朝的南诏时期有一首著名的骠信的诗《星回节》:“避风善阐台,极目见腾越。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伊昔经皇运,艰难仰忠烈。不觉岁月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作者骠信身居震旦(南诏王的自称)之要职,登高远眺,遥想边陲,对锦绣河山无限感慨。值此隆重节日,他们仰慕历代忠烈之臣,发出君臣一心,共建南诏的愿望。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星回节”是在年末过的。五代《玉溪编事》:“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为之星回节。”《太平广记》:“南诏以十二月十六谓之星回节。”《越西厅志》:彝族“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过小年,十月朔日为过大年。”元代李京《云南志略》:彝族“各岁以腊月二十四日祀祖,如中州上冢之礼。”《云南通志》:彝族“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年节。”《续云南通志》:彝族“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节。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年。”《易门县志》:彝族“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年节。”《临安府志》:“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年。”根据有关汉文史志记载的情况来看,元明时期以来的“星回节”则专指彝族火把节。也就是说唐宋时期“星回节”说的是彝族年,而元明时期以后“星回节”说的是彝族火把节。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各地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致,均在冬至前收粮入库后的阳历11月,各村寨择日过年。另外,云南、贵州、广西彝族地区有些地方过去都过彝族年,汉文方志都有记载,但是在清朝时期吴三桂和鄂尔泰统治的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改夷归汉已经不过彝族年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凉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每年阳历11月20日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彝族年。凉山彝族年,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的准备阶段、年节的活动阶段和尾声阶段。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年前准备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择定吉日、准备年货、节日柴草准备和搞好房内外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过年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毕摩择定。具体选定哪天,要根据彝历计算,除属猪、龙、牛、鸡、蛇等的那些天不宜过年外,属猴、虎的日子最佳,属狗、鼠等日也是过年的“吉日”。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准备年货。凉山彝族过年,对过年猪特别讲究,过年猪的大小、肥瘦,被视为是否富有和勤劳的标志。过年猪不能选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和独生猪,并且过完年就立即选定下一年的过年猪。凉山彝族年猪的喂养大多同牛羊一起赶上山去放,放养的时间也较长。若喂养的过年猪肥大,不仅得到众人赞扬,而且可保祖先“过”个好年,祖先便保佑儿孙幸福。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有个孤儿很穷,几年都没有杀猪过年。过年前他做了一个梦,各家祖先回来过年,半路休息时,都兴高采烈地讲述着自家儿孙的年货可能比去年好,而他的母亲则愁眉苦脸。别人说完她才叹息道:“我儿子穷,今年也会空去空回。”儿子梦到这里醒了,他越想越难受,等到天亮,他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牛杀来过了年。据说,送年(祭送祖先)后,各家祖先们又在回去的路上休息互相等候,别人的祖先惊奇地看到他母亲赶着一头牛走来,都惊喜地问他母亲赐儿子家什么,他母亲说:“今年我太高兴了,赐予儿子家人丁发展,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第二年,他家生了个儿子,荞麦多得无处装,牛羊一大群。因此,凉山彝族对过年猪及供品非常讲究和重视。除肥大的年猪外,还要准备充足的大米、荞面、燕麦面,以及磨好豆腐,酿好竿竿酒。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砍柴火、割蕨基草是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的。过年前一两个月,各家都上山砍柴火晒在山上,晒干后背回院内堆放好备用。而割蕨基草要在过年前头几天里选择一个吉日上山割,放在院内,忌讳牲畜踩踏。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搞好过年的卫生。过年前一天,妇女和姑娘们就开始清洗衣服、炊具,打扫室内外的卫生。衣物和炊具一般要背到河边去洗刷。这一天,到处可见到家庭主妇和姑娘们在河边搓衣、洗碗,热闹非凡。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彝族年的三天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要过三天,彝语称第一天为“库施”、第二天为“多博”、第三天为“博基”。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杀过年猪、祭祀祖先和吃年饭。杀过年猪时有一套规矩,由村寨里的小伙子们从最年长或辈分最大的家里开始杀过年猪,依辈分排下来。若村寨里住有“毕摩”或“苏尼”,要先杀他们家的过年猪,然后再按辈分排列杀猪次序。这是一种对权力、地位的尊重和尊老的传统文化的表现。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户杀猪前,在院坝烧一堆火,并在火中放两个干海椒,意在吓跑妖魔鬼怪,熏撵凶祸。主人斟一杯酒放在祖先灵位前敬祭祖先。然后各斟一杯酒敬杀猪的小伙子们,以示尊重。然后,男主人说一声:“伙子们,抓!”于是小伙子们蜂拥而上,将猪压倒在地。杀猪时,调转猪头向东宰杀,随后就去帮助杀另一家的过年猪。主人家留下烧猪打整干净。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猪剖开肚后,取出胆、脾以卜吉凶。再取少许肝、脾、肉放在火塘中烧熟加上生猪的头及整个前肢,由男主人置于祖先祖位前祭献,同时口中念一些祝词,彝语称为“松母吉取”。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午饭主要有酒、坨坨肉、荞粑和大米饭。肉和米饭煮好后,照例先祭献祖先,然后全家围坐在火塘旁,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吃年饭。过年三天里,无论是主人家还是来客都可随时食用,不拘礼仪,彝族谚语说:“过年三天没有吃错的,结婚三天没有说错的。”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村寨里有没杀年猪的困难人户,其他人就会砍一块生肉或煮熟的肉送去。人户多的寨子,有时不杀年猪的人家里的猪肉往往会比杀了猪的还多,这体现了人们的互助和友好。但年年靠人帮助过年,脸面上是过意不去的,所以有的人家即使很穷也尽量想办法自己喂肥猪过年。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年期间,火塘里不能熄火,要用粗大的柴根烧着,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有说有笑,有吃有喝,沉浸在欢乐、愉快的节日气氛之中。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主要是耍新年。其玩法别开生面,各有情趣。清早,姑娘和小伙子们就起来,各自不声不响地背着水桶到河边、泉旁去背水,或去别人地里“偷”些青菜、圆根回来,不能让人察觉。因此,在途中如遇人碰见了或听到了声响也各自装做不曾看见、听见。凉山彝族年的这种“偷”水或“偷”菜的风俗,按民间说法:一是新年的第二天,有水、菜悄悄地被“偷”进屋,意味着今后财源不断;二是长辈们对后生能力、胆量和智慧的探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玩法。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饭后,各村寨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穿上新装汇集在山岗或坝子上开展活动。一般有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有的地方,小伙子与姑娘一起玩“磨儿秋”。一些地方,在开展这些活动前,还有一个简单的仪式。斟上一杯酒,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念些祝福的词,其大意是祝愿岁岁平安,人丁兴旺。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年节中,孩子们更是开心。他们各自带上煮熟了的弯猪脚(前蹄)和其他一些食品,由一些老年人主持,用刀切成小块,拾柴加热,分给孩子们,把余下的骨头还给原主带回去。大家边吃边玩,这是年节中孩子们最有兴趣的一项活动。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有一个搜过年酒喝(彝语叫“支尼播”)的活动。村寨里的男人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搜酒喝,喝了一家又到另一家,直到喝醉不能随队,方送回家里休息。这支搜酒队在村寨里的醉闹、说唱,更增加了节日的热烈气氛。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天,彝语称为“博基”,“博”义为“走、归”;“基”义为“款待”。意思是祖宗们回来和儿孙后代过完了年,这一天该送祖宗回去了。因此,这一天天还没亮,各家各户都要举行欢送仪式。鸡鸣时分,把饭炒成油炒饭,煮过的肉再煮热,烧过的再烧一次,和其他食品一起盛在餐具中,再分别放上刀和匙子,斟杯酒,由户主一一拿在手里从火塘上面转三周祭放在神台上,象征着祖宗们离别前要食用;同时在门上挂一个装有炒面的口袋,意为祖宗们准备路上食用的干粮;接着由户主致送别词,主要意思是望他们别带儿孙和后代走,要让后代平安成长,请求祖宗赐给他们幸福;然后取下饭、肉和其他食品,叫醒全家成员,坐在火塘边,人人都要吃点送年饭。送走了祖先,人们带着对未来年的美好憧憬和对祖先们的依恋惜别之情,送走了一个年节。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拜年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拜年彝语叫“纠姑”。这也是彝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过凉山彝族拜年的时间,多在三天后进行。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后项目,拜年送上一块猪肉或半个猪头、酒和其他一些食品,主要是互致问候。其中以媳妇回娘家给父母拜年最为讲究。过完三天的年后,媳妇们便备好年货带上孩子纷纷回娘家看望父母,给父母拜年。这些拜年货,彝语专称为“克勒莫伙”,是出嫁女儿们对父母尽的一份孝心。拜年走在路上,碰到认识的人要打开酒让其喝开口酒。喝后要给点赏钱(物),然后打开背篼里的年货看后赞美一番才离去。到父母家拜年,父母要给女儿和外孙回赠礼品。给钱或物、猪、羊、鸡都可以,也有送衣物的。特别是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第一次带回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们就格外地重视。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历来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彝族谚语说:“为人心坦荡,我友在四方”;“一斗不分十天吃,就不能过好日子;十斗不做一顿饭,就不能招待客人。”因此,彝民族不仅内部有着传统的友爱互助的风尚,而且有和其他兄弟民族友好往来的传统。年节时,他们习惯把附近兄弟民族的朋友请来,尊为上宾,热情招待。主客席地而坐,边饮酒边吃肉,边叙情,亲同手足。彝族年虽然说是过三天,但实际上由于远近亲友络绎不绝地拜年,有的人家直到一个月后,才慢慢过完。C7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编辑: 尼扎尼薇 发布: beley工作室 标签: 概说 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