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节庆与民间娱乐

会理特别的年味:松毛上的年夜饭

作者:何宗林 图/文 发布时间:2022-02-12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我的家乡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通安镇,它位于金沙江畔,属横断山脉川滇交界的南高原,那里是古代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那里是四川进入云南昆明的一条通道。那里还是1935年5月3日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并顺利入川经过的第一镇,伟人毛泽东曾在通安皎平渡写下《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名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通安时,曾在通安书写过入川后的巨幅标语:“四川的工农群众暴动起来打财富去!”在此地建立第一个苏维埃组织通安贫农团,召开过通安“四方街会议”,号召通安民众起来与国民觉反动派作斗争,红色染红了这一片土地,这里留下许多当年红军长征过通安的故事,让长征路上的家乡通安名扬四方。
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今日长征路上的皎平渡口

川南会理通安过年,与别的地方可不一样,可谓独具特色。在通安我们彝家人过年把青松毛当做万万不可缺的年货,过年家家都要在堂屋里铺垫松针叶,全家人围坐其上在年三十祭祖、吃年夜饭,晚上全家拉家常,谈论一年的收获和过年后来年的打算,小孩夜晚在松针叶上打滚玩耍,松针叶要铺到大年十五,直到正月十六那天,人们才把堂屋里的青松毛打扫干净,收拾的松毛要背到地里去作盖撒菜苗用或晾晒干后作引火柴料。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长辈们说,铺垫松针进餐这叫“松毛席”,有关“松毛席”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那为什么要铺垫青松毛?传说,先秦时期,部落与部落之间连年发生战争。在一次战争中彝族人战败后,我们族人的头领指松树为誓:“此树为例,风吹不倒,雪压不垮,不屈不挠,四季常青。”坐在松毛席上品年味,我们品的不但是我们彝族的一段历史文化、传统习俗,更能从一叶叶松毛上读出青松树的坚毅果敢、铁骨铮铮的硬汉精神。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今日新通安

正因为有了遍布彝村山洼的青松树,于是,彝山的风景更美了,山更活了……就连彝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鸟均有了灵气。从那以后,每逢村子里过年铺松毛渐成习俗顺延至今。此外大年三十那天在家里铺上松毛,寓意一年四季“轻松”“清洁平安”“除旧迎新”“迎客”。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毛还是天然冰箱和恒温酒窖,可以把啤酒、饮料、糍粑、饵块粑、豆腐、甘蔗、蔬果、芋头、山药、慈姑等储存在松散的青松毛堆里暂时保鲜。也可以利用捆紧的青松毛堆散发的自身热量来悟米酒或悟臭豆腐。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毛席”的第一步,就是采松毛。除夕前,大多由家里的年轻小伙或孩童,背着背篓上山采来青翠新鲜的松毛,放置于家里的阴凉处备用。通常是每年过了腊八节,村里的孩子就会自发地聚会在一起到山林里采松毛,在村庄通往山林的路上,可见三五成群的孩子,总在下午放学后背上小背篓,兴高采烈地去距离村庄三四里地的山上采摘松针叶身影,到了山上大家分散开,两人一组去采摘,待采满了小背篓,稍大的孩子就大呼:“回家啦!回家啦......”当听到这一呼叫后,于是大家就会集中,一道背着松针,小的孩子走前面,大的孩子走在队伍的后面,互相照应,一直走回村庄,小时这种采摘松针,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好思想,造就了我们成长,孩提时代的我们会团结互助、会互相关爱,具有和睦相处做人的好品质。采摘松针的活动一直延长到年二十八至二十九才结束,采摘活动结束后,小朋友都会互相走访,看看谁家的松针采摘得最多,就夸奖谁家的孩子能干。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家乡通安过年,年夜饭要摆在铺了新鲜松毛的堂屋地上吃,当地人称之为“吃松毛席”。大年三十的除夕宴前,人们做好饭菜后,在堂屋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松毛,把喷香的饭菜摆到松毛席上,燃响爆竹,一家子坐到软软的松毛上面,围坐在饭菜周围,在松毛上吃年夜饭。饭菜的香味,混合着松毛的清香,让年夜饭别有一番味道。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家乡通安过年时,家家都要在大门、堂屋门上贴门神,贴春联,然后把采摘来的备用松针叶铺在堂屋里,吃年夜饭时,首先是家中的长辈要祭祖,点上香蜡,说一些对先辈敬重的话,在说一些希望先辈保佑全家及后辈子孙的话,希望他们保佑后辈们发家致富、读书的年年有进步,长大有出息,同时祝愿家人都平平安安,事事顺心。接着长辈们面向祭祖的神位下跪,拱手作揖,口里念念有词地说着祈求先祖保佑的话语,还要连磕三个头,以示诚心诚意地祈求保佑自己;孩子们按年龄大小依次下跪,同样学着大人一样,拱手作揖,口里念念有词地说着祈求先祖保佑的话语,也是要连磕三个头,以示真心诚意地祈求自己快乐成长、学艺有成。祭祖仪式后,立即放鞭炮以示欢庆,接着正式吃年夜饭,年夜饭得慢慢吃,边吃边叙一家人一年来的收获以及来年的谋划。吃完年夜饭,收拾好碗筷,又在堂屋里重新撒上一层松毛,铺着松毛的堂屋成了人们团聚聊天、娱乐休闲的好地方。全家围坐在铺着松针叶地上,边吃糖果、水果、瓜子,边拉家常,看春晚节目守岁。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红的对联、绿油油的青松毛、喷香的饭菜、大人的劝酒声、娃娃的欢笑声融成了浓浓的年味。大人有侃不完的白话,喝不够的酒。小孩们则不亦乐乎在堂屋的松针上玩游戏,娃娃也自有乐趣,选定的自家的小伙伴摔跤、翻跟斗、骑大马、扭松毛虫和松毛公鸡等,其乐融融,那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能有人会担心如果不小心弄脏了松毛怎么办?不用担心,备用的松毛还很多,而且一般每隔一两天,人们便会在旧的松毛上,重新撒一层新鲜的松毛,如此一来,铺在家里的松毛就会越来越厚,但一直是新鲜的。从山上松林里采来的松林植被厚重,生长环境原生态,没有工业污染,松毛绝对干净卫生,即便吃饭时不小心掉了肉在松毛上,也完全可以放心夹起来吃。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待到初一至初七的每天晚上,村庄的小朋友都会聚会到松针采摘最多的一家去玩耍,比赛谁在松针铺成的堂屋中把脖子卷缩成一团打滚会得到主人家奖励的一小把糖果,或是一小把花生,或是一小把瓜子,若谁成为获奖者,那喜悦之情无以言表。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年采摘松针叶铺垫在堂屋地上吃团年饭,在松针上做游戏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每年过年一想起这传统习俗,好似我又回到了儿时过年的场景中,家乡人过年的那种期盼就会不由自主在梦中闪现,好像就在我眼前放映似的,过年的快乐将永远伴随着我,童年过年的快乐叫我终生难忘。az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作者简介:何宗林,彝族,1963年生,四川省会理人,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会员,四川温江微篇文学协会会员,会理市作协会员。有新闻、诗歌、散文、论文发表报刊、网站,并有作品获奖。作品散见彝族人网、散文网、散文在线网、《四川方志》、《诗文杂志》、《微篇文学》、《凉山日报》、《西昌都市报》《凉山教育研究》、《会理文艺》等报刊、网站,并有作品入选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