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礼仪习俗

晴隆三宝彝族“喊山”传递口讯

作者:卢关文 发布时间:2015-04-02 原出处:中国经济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贵州省晴隆县山宝乡的彝族喊山被人们称之为无字的信函。
 
  喊山,是人双手围在嘴边成喇叭状,对着远方高山发出“喂—喂喂—喂喂喂……”的呼唤。呼唤声通过空气的传递,回荡于深谷之间,传送到人们耳中,发出约定俗成的“讯号”,达到声讯传递交流的目的。原来它是彝族先民用来求援呼救的“讯号”,慢慢地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了它的实用价值,便把它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世代传袭使用。
 
  据了解,喊山有特定的发音传递方式和约定俗成的含义。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音调呼喊“讯号”传送,让对方“读懂”意思。如遇家中办喜庆大事,主人向亲友报喜并传送邀请“函”。这种“信函”的信号音节短促,声声相连,如唢呐独奏,喜气横溢。若家中亲人去世,那报丧“函”则音量低沉、悠长,犹如松涛悲号,听之催人泪下。若遭到敌人、猛兽侵袭,向人们发送的求救讯号,声音长短相间,高亢急促,宛若战鼓催征。到了秋收季节,相互向亲友报信的喊山声,三声长,两声短,由两人合喊,宛若一曲歌唱丰收的二重唱。特别是情侣约会,发出的“口讯”不规则的,声调一般都断断续续,绵绵长长,神神秘秘的,与其他“口讯”不大一样,据说这种喊山口讯,是情侣双方在互诉心语说情话,一般人是听不懂的,只有早已相恋并暗订终身的恋人方能“破读”。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喊山口讯的大都已失传,现在仅有一些男女情侣谈恋爱时还在传承沿用,如隔山而居情侣相互思念对方时,常用喊山口讯来传情,互表爱意。(卢关文)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所属专题:

黔西南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