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礼仪习俗

罗婺彝族(甘彝支系)婚礼习俗

作者:​李绍德 傅朝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远古的时候,天不知大地,大地不识天,一个阿普笃慕,六个彝族儿子,六个彝族祖先,他们的后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生产生活中蕴育了千千万万首民歌、山歌、酒歌、情歌,这些调子像天上的彩云,似地上的牛羊,如滚滚奔腾的江河一样源远流长,那是古时候我们的调子,不唱真可惜…… 
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unsuimage003.jpg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民族,彝族婚俗也别具一格,其内容丰富、色彩缤纷,是彝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金沙江南岸武定县境内的东坡乡、万德乡、已衣乡、田心乡的一些阿倮颇(甘彝族)山寨,至今还沿袭着原汁原味的彝族婚俗。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通婚范围是本民族,不能离姑娘家太远,舅舅、姑妈、老表家优先,这几家不合适,才答应其它人家。父亲享有支配一切的权力,儿女无权过问自己的婚事。妇女的地位更低,许多禁忌限制着她们的一切活动。通常是男女小孩在四五岁或七八岁时,只要生辰八字相合,男方父母便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就吃定酒,有的甚至办了婚事,当地叫做娃娃亲。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unsuimage005.jpg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有唱山歌吃山酒的习俗,就是这个寒子的小伙子与那个村子的小姑娘互相约定好以后,晚上成群的到山上对山歌,青年男女在对歌场上相识,长此以往,建立了恋爱关系,为婚姻打下了基础。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媳妇(彝语为“气机”),彝族婚姻必须请媒人,包办婚姻或自由恋爱同样如此,媒人一般是夫妻双全,腿勤嘴巧的人。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说亲,携带一定数量的烟、酒、糖、茶为礼品,经过反复多次磋商,直至女方家同意收下礼品,这门亲事才算成立。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吃定酒(彝语为“汁导”),说着媳妇以后,双方选个吉祥的日子,男方要背上一壶酒,酒壶的脖子栓一支红线,以前用土罐装酒,三公斤左右;现在用塑料桶装酒,五公斤以上,还要背上糖果香烟。女方家要叫来三亲六戚,首先倒一口定酒给姑娘,她喜喜欢欢地喝了,大家才能开席,喝酒吃饭。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讨日子(彝语为“你暗勒”),吃了定酒以后,男方家就按照女方家提出的条件,如数把礼物钱财送到女方家,现在大部分家庭是在讨媳妇接亲那天才送去。收了钱财礼物以后,要商定结婚办喜事的日子,双方开始筹办结婚时用的东西,向亲戚朋友发送请柬。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unsuimage007.jpg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吃嫁饭(彝语为“阿嫫让”),定好姑娘出嫁的日子以后,家门亲戚要请姑娘全家吃一顿嫁饭,有杀鸡的宰乳猪的,还有杀大骟羊的。吃嫁饭时要唱《阿嫫让调》,调子中唱道: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哥请阿妹/用什么来请/拿大鸡来请/公鸡扎银戴/母鸡扎金戴/杀大鸡来请/他请他妹妹……大爹请姑娘/用什么来请/白骟羊来请/舂盐木槽里/木槽放厩口/杀骟羊来请/他请他姑娘……大妈请姑娘/用什么来请/拿乳猪来请/长得胖嘟嘟/额面一道白/杀乳猪来请/她请她姑娘……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讨媳妇(彝语为“气禾”),讨媳妇是彝寨男方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最欢乐最热闹的时候。为了办好喜事,男方家在讨媳妇的前一两天就忙开了,烤酒、杀猪、宰牛、酥肉、磨豆腐,把淮备工作做好。彝族讨媳妇,以前都要办三天酒席,叫做三天客,现在有的办两餐酒席,这叫一个出进。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搭青棚(彝语为“茝资”),用山上砍来的椎栗树枝搭在院坝上,或屋外临时搭建的厨房上,大门上和堂屋门上都要插上马樱花树枝、香叶树枝,院坝心立一棵青松,扎上树技插上马樱花树枝及香叶树技,地上铺松毛。青棚是一个绿色的多功能大客厅,客人们在里面喝酒、吃饭、唱调子、聊天、跌脚。到了办喜事的那一天,人们在“总管”的安排指挥下,男人们借桌抬凳、粘贴门联、下厨做菜;女人们清洗瓢碗、拣菜做饭、烧水倒茶,青棚下一片欢声笑语,充满了喜汽洋洋的欢乐气氛。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unsuimage010.jpg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哭嫁(彝语为“阿么气主气”),在女方家,当一切准备妥当,迎亲的队伍准备起程时,笑盈盈的新媳妇突然和姑娘伴跪在父母、亲戚中长辈们的面前哭泣起来。哭嫁开始了,那句句流泪,字字掺血的哭嫁歌,叙述了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表达了女儿对父母兄弟姐妹的依依惜别之情。哭嫁歌中唱道: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银地小银雀/在银地时候/饿不嗑银果/冷不裹银叶/渴不吸银花/离开银地后/饿了嗑银果/冷了裹银叶/渴了吸银花/金地小金雀/在金地时侯/饿不嗑金果/冷不裹金叶/渴不吸金花/离开金地后/饿了嗑金果/冷了裹金叶/渴了吸金花/阿妈的女儿/在娘家时侯/不说饿和冷/饿时爸给吃/冷时妈给穿/渴时嫂给喝/离开娘家后/饿爸不给吃/冷妈不给穿/渴嫂不给喝/可怜呀女儿/被隔开接走/到婆家去了……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爸阿爸大/阿爸一世大/听说大一世/粮食九十九/还不满一百/添什么才满/加斗升才满/拿来赎女儿/今晚不来赎/到明天早晨/女儿站门外/赎不回女儿……阿妈阿妈大/阿妈一世大/听说大一世/牲畜九十九/还不满一百/添什么才满/加牧者才满/拿来赎女儿/今晚不来赎/到明天早晨/女儿站门外/赎不回女儿……阿哥阿哥大/阿哥一世大/听说大一世/金银九十九/还不满一百/添什么才满/加称盘才满/拿来赎阿妹/今晚不来赎/到明天早晨/阿妹站门外/赎不回阿妹……阿嫂阿嫂大/阿嫂一世大/听说大一世/布匹九十九/还不满一百/添什么才满/加针角才满/拿来赎阿妹/今晚不来赎/到明天早晨/阿妹站门外/赎不回阿妹……阿姐阿姐大/阿姐一世大/听说大一世/手饰九十九/还不满一百/添什么才满/加戒指才满/拿来赎阿妹/今晚不来赎/到明天早晨/阿妹站门外/赎不回阿妹……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席揪大耄你/大耄你巅痛/南松那灯灯/席揪那灯灯/大耄夺底痛/驳松驳来来/席揪驳来来……从坯资杜你/资杜你巅痛/南松那灯灯/从坯那灯灯/资杜夺底痛/驳松驳来来/从坯驳来来……耳弯奶奶你/耳弯奶你痛/南松那灯灯/耳弯那灯灯/奶奶独底痛/驳松驳来来/耳弯驳来来……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语:枯树坐老鹰/老鹰坐时候/一片黑幽幽/枯树黑幽幽/老鹰飞走了/光呀光秃秃/枯树光秃秃……土垡坐小雀/小雀坐时候/一片黑幽幽/土垡黑幽幽/小雀飞走了/光呀光秃秃/土垡光秃秃……大房女儿坐/女儿在家时/里面真热闹/大房真热闹/女儿出嫁了/空呀空啦啦/大房空啦啦……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资玛央金特/玛寨勒勒寨/宗么噻宰寨/宗么噻宰化/化啦靠巅伙/化啦鲁姑伙/鲁姑玛起痛/宗俄熬玛拍/扎乌熬玛也/鲁姑起巅痛/宗俄熬奶拍/扎乌熬奶也……资玛央金特/玛寨勒勒寨/窝妮噻宰寨/窝妮噻宰化/化啦靠巅伙/化啦固姑伙/固姑玛起痛/故席熬玛拍/盘兰熬玛也/固姑起巅痛/故席熬奶拍/盘兰熬奶也……资玛央金特/玛寨勒勒寨/奶奶噻宰寨/奶奶噻宰化/化啦靠巅伙/化啦扛弯伙/送姑玛起痛/依坡熬玛拍/依莫熬玛也/送姑起巅痛/依坡熬奶拍/依莫熬奶也……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语:土司山官们/样样都养育/养育了坐骑/坐骑随送亲/送到哪里去/送到城里头/不到城里时/见鞍子就惊/见缰绳就踢/到了城里头/见鞍子不惊/见缰绳不踢……土司山官们/样样都养育/养育了耕牛/耕牛随送亲/送到哪里去/送到匠人家/不到匠家时/见木犁就惊/见犁铧就蹦/到了匠人家/见木犁不惊/见犁铧不蹦……土司山官们/样样都养育/养育了女儿/女儿要出嫁/送到哪里去/送到大村里/不到婆家时/见公公不尊/见婆婆不敬/到了公婆家/见公公也尊/见婆婆也敬……     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哭声悲悲切切,如泣如诉,扎实伤心,往往使在场的同龄人掩面暗泣。哭嫁中的“哭”是新媳妇的一项基本功,哭得越伤心就越受到人们的称赞,人们把“哭”作为评价一个姑娘才华是否出众,是否知礼规、懂贤德的标准;如果哭得不好或不会哭就会被视为“没良心” ﹑“没教养” ,将会受到族人的鄙视和责骂。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抢媳妇(彝语为“气善由”) ,哭嫁歌没完没了的进行着,接亲的人们等得耐不住了,为了赶时辰,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抢,可是堂屋里的新媳妇被亲戚中的一群中青年妇女保守着,一个个小伙子冲进堂屋,被泼辣的妇女们撂了出来,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新媳妇被抢出来了,接亲的队伍一一喝过门外站成两排长队的人们敬的祝酒以后,高高兴兴地起程了。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每年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晚上全村人都集中到场坝上进行联欢活动。有一个节目叫抢“新媳妇”(彝语为“阿嫫乞冲堂”),年轻姑娘中选出一个做“新媳妇”,众姑娘围着守护她,让年轻小伙子去抢。经过一番你拉我扯,小伙子们将“新媳妇”抢到,才算赢了。这显然是旧时抢婚制习俗的遗留。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姑娘嫁出门时,接亲的(“夫舅”、“盘兰”)在前,接着是“大姑娘”(从小就和出嫁的姑娘非常相好的)、出嫁的姑娘、姑娘伴,每人挎一个五彩斑斓的花挎包,然后是送亲的男人,送亲的男女要成双成对,一般是男女青年八人、十二人、十六人。到男方(新郎)家进门的顺序照样。送亲的队伍走过沿途中的村寨,或走进男方家的村子,乡亲们会出门迎候观看,按彝族老规矩,人们的眼光一直重视姑娘群中的第二个人,那就是新媳妇。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驱鬼调(彝语为“它拨盘”),当接亲的队伍来到男方家大门外时,迎候在那里的“茝颇”、“茝嫫”,一对已婚已育的夫妇,相当于汉族的证婚人,“茝嫫”拿着一床新草席,她把草席放在凳子上,亲切地招呼“大姑娘”、新媳妇坐下,送亲的姑娘小伙分别坐在左右两排凳子上。这里要举行一个驱鬼的礼信,毕摩和帮手在大门外烧起了一堆火,用一棵花成四辨的苦竹,捂成伞状插在地上,上面放一个鸡蛋。还有一碗米,米上放盐巴,一壶烧酒。毕摩念驱鬼调: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仓中舀谷子/用石碓来舂/驳驳簸箕声/唰唰筛子声/拿上一斗米/拿去祭鬼神/拿去还鬼神……南方有盐井/北方有银井/个个不见它/小黑母牛见/拿上一斗盐/拿去祭鬼神/拿去还鬼神……83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傅朝文,武定县彝族文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