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凉山彝族姓名文化

作者:邱忠文 发布时间:2010-07-02 原出处:彝学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引言:过去,许多学者认为凉山彝族实行父子连名的命名制度,其实,凉山彝族没有父子连名这种命名制度,这是老一辈或外民族学者们对凉山彝族命名制度的一个误读。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笔者还在云南民族大学攻读学士期间第一次读到有关凉山彝族实行父子连名的命名制度的文字材料时就产生了撰写本文以正视听的想法,只是当时笔者身为本科学生想法不成熟,也没有条件作更多的调查。参加工作以后,因为不在科研单位工作,一直没有机会进行专题调研。2007年春节以后,因为参与《阿摸惹古家谱――阿邱拉玛及云南阿摸斯杜和阿摸斯依支系》一书的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笔者趁机就凉山彝族谱系及其核心文化――姓名和命名制度等作了大量的认真细致的调研,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现就调查资料对凉山彝族的姓名文化进行简要阐述,并向学界提供凉山彝族并不实行父子连名这种命名制度的实际,敬请大家指正。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的姓名及其命名方式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人的姓名由六个及其以上音节组成,一个完整的彝族姓名必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姓氏、字(表)和名,具体排列顺序为:姓氏+字(表)+名,如邱忠文的彝族名姓是邱摸巫赍正红,邱摸是姓氏,巫赍是尊称,即字(表),晚辈和同辈称呼时专用,正红是名,长辈称呼时和叙谱时专用。在日常称呼中,大多只取其一其二很少三者同时使用,具体如何称呼还须视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而定:长辈对晚辈直呼名,以示庄重;晚辈对长辈,必须将表示关系的称谓+字(表)一起来称呼,以示尊敬;平辈之间可只呼尊称“字(表)”,也可将对方的姓氏和字(表)合起来称呼,一般多称呼对方的字(表)而不加姓氏,以示礼貌;对陌生人或一般的人士,则称呼其完整的姓名即姓氏+字(表)+名,以示表达准确无误。凉山彝族小孩子生下来后有的满3天就由爷爷奶奶给其取名字,无爷爷奶奶者则由外公、大伯等长者给其取名;有的则待到满月时再请长辈取名字。取名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母亲生孩子时的命向来取名。指孩子降生时,根据彝族的历法推算孩子的命宫所在方位给孩子取名。传统上,凉山彝族根据八方图(见八方图表及说明)推算孩子出生时的命宫所在,并可依此给孩子取名。如某男孩的母亲生他时的年龄为21岁(虚岁),则从依木(南方)起计算,一格为一岁,数到21格时为你瑟方向(东北方)。则该男子的名可为你瑟,或头字为你后加达、恰、步、火等构成名。某女孩的母亲生她时的年龄是25岁(虚岁),则从依我(北方)起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数格,一岁一格,数到25为依我(北方),则该女子名可直接为依我,或头字为依后加青、娓、落、张等构成。八方图表及说明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北(依俄) 肯地伙 你瑟果 西(布金) 东(布都) 东 鲁地 鲁地伙 永生果 南(依木)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首先确定四个正方位,确定了四个正方位之后,再在四个正方位之间设下四个副方位,形成完整的八方观。即以水源方为北方称依我意为水流的源头;以水尾方为南方称依木意为水流走的方向;以日出方为东方称布都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以日没方为西方称布金意为太阳倒下的地方。设在正东与东北之间的副方位称你瑟果,意为放牧牛马的地方;设在正南和正西之间的副方位称永生果意为放牧绵羊的地方;设在正东和正南之间的副方位称鲁地伙意为养龙场;设在正北与正西之间的副方位称肯地伙意为养狗场。具体推算时,男子从依木起计算,按顺时针方向推算,女子从依我起计算,按逆时针方向推算。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给孩子取贱名。表示这个孩子肮脏、下贱,以示不让鬼神将其收走和免灾,防止小孩夭折,易于养活,如取名为阿比、克其、可末等,分别指丑陋、狗屎、母狗。三是为纪念接生的人或恩人而取名,如在医院出生的女孩可取名叫医生嫫。或找干爹又称“保爷”取名,根据算命得知八字软的人需要找个保爷(保住他的命的爷爷,一般由别的民族担当,多数为汉族、普米族、摩梭等),并由他取名。依照其民族的习俗取个寓意为健康、吉祥的名字。如:长生、长英、长寿、长保、长秀、永生、永强等。四是以猛兽名为男名,以花草名为女名。这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前者如拉龙、日使、俄切等,分别指虎、豹子、熊等,有辟邪、镇鬼之意;后者如史娓、俄娓、里娓等,分别指金花、菜花、春花之意,有美貌、秀丽之寓意。五是以新出现的事物名称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以社会生产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名词等事件或名称来命名的居多。如:红军、开放、改革、建设、公社等等。从以上的命名方式中我们不难看出,以祈求生育正常、保佑孩子健康而取贱名的方式是因为旧时的凉山地区彝族人民生活贫困、生存环境恶劣,加之医疗条件差,导致出生的孩子成活率低,或多因疾病夭折造成的;而给孩子取猛兽名、花草名则表现了彝族人民的原始的自然图腾崇拜观念。这些取名方式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条件、生活环境而形成的。以上是凉山彝族取名的基本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取名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外界的交流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渗透,一些政治术语及汉名也逐渐进入了彝族的取名范围,如解放、红军、胜利、合作等名字表现出了那个特定的年代的风气;随着教育的普及,很多汉族老师为了区分彝族学生复杂的名字,也给他们的彝族学生取了汉名。特别是现在在国家单位工作的凉山彝族干部除彝名外都采用了汉名即学名,随着彝汉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生活在城里的彝人,彝名更是被局限于记录家谱时使用和在家庭生活中使用,使得彝族传统文化中这一特有的姓名文化逐渐淡化、模糊,以至于后一辈的彝族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名字的起源和寓意,从而产生了“知其名不知其意”的尴尬局面。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名字与姓氏的关系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的名字与姓氏都是其姓名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担负着各自不同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凉山彝族的姓氏是一个群体的指称,是用来区分群体的符号,而名字是个人的指称,是用来区分个体的符号。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姓氏代表一群人,而一个名字只代表一个人。根据《白虎通义》卷3《姓名》所述,姓和氏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就有严格的区别:姓是为了“重人伦,别婚姻”,用于确定血统,防止近亲结婚,早在周代,“同姓不婚”就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准则。而氏的作用则在于“贵功德,贱伎力”,即用于区别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凉山彝族的姓氏的职能之一就是判别是否属于同一家支、判断身份的高低贵贱,以姓别婚姻,而名则仅是指代个人的符号。凉山彝族的姓氏又是裂变的谱系结构及其复杂的血缘关系的象征符号,具有指代血缘关系和族属的功能,是可以延续下去的;而名字则只指代特定的某个人,不一定延续下去。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汉名汉姓及其种类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凉山彝族的姓名文化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学名即汉姓和汉名。凉山彝族汉名汉姓的种类繁多,这里例举以下几种: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赐姓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出现了一些学习汉文化,通晓汉语的彝族人士,他们成为了彝人和汉人沟通的桥梁,在彝汉文化交流中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些彝人中,有的受汉人土司的赏识便赐予汉姓,以示亲信,如凉山彝人甲日而都(任章土司委百长),不仅常着汉人衣冠,通晓汉语,而且略通汉字,因其为章土司效劳颇勤,大得土司信任,认其为干子,并赐姓“章”(当地彝姓甲日的汉译姓皆译为杨)。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以谐音取汉姓汉名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派工作队到少数民族地区统计民族人口情况时,因不懂彝文且语言不通,在记录名字时便取彝姓的谐音为汉姓。如:彝姓为马海的汉姓记录为“马”;彝姓为黑基的汉姓记录为“何”;彝姓阿鲁的汉姓记录为“卢”;彝姓为阿苏的汉姓记录为“苏”,彝姓邱摸的汉姓记录为“邱”等等。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彝姓彝名意译为汉姓汉名彝姓意译为汉姓的很少,比如彝姓“阿纽”彝语意为猴子,取汉姓时则译为“候”;彝名意译为汉名则颇多。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老师取汉姓汉名即学名传统上,凉山彝族的孩子是没有汉姓汉名的。所以,在凉山彝族地区,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老师的第一任务就是根据汉族的取名习惯给这些孩子取个汉姓汉名即学名。因而,在凉山彝族地区上过学的彝族孩子都有两个姓名,一个是彝姓彝名,一个是汉姓汉名。笔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就有两个姓名,一个是彝姓彝名叫邱摸巫赍正红,一个是汉姓汉名叫邱忠文。彝姓彝名是出生时村里的长辈根据彝族的命名制度给我取的,汉姓汉名即学名是我上学的第一天我的班主任老师根据汉族的命名制度给我取的。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同本村寨的汉族人同姓同名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部分彝族从世居的高山上搬到坝子里和汉人杂居,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为了便于称呼和记忆,便省去复杂的彝姓,和同村寨的汉人同姓,如周围的汉人姓刘,便取汉姓为刘。于是同是彝姓“那真”的彝族人,在宁蒗县红桥乡汉姓为马,而在宁蒗县金棉乡汉姓则为刘;即便是在同一地区,汉姓也不一样,如彝姓同为“哦母”,在宁蒗县红桥乡有姓杨的、有姓安的;彝姓同为“甲撒”的在宁蒗红桥乡汉姓有姓马的,在其他乡大多姓杨;彝姓“阿迪”的汉姓有姓张的,有姓王的;彝姓“迪惹”的汉姓有姓罗的,有姓刘的;彝姓“尔古”的汉姓有姓杨的,有姓李的。凉山彝族种类繁多的汉姓汉名,虽然不符合彝族传统的姓氏结构和名字结构,数量也远不如彝姓彝名多,但是对现代小凉山彝族特别是对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凉山彝人来讲,汉名汉姓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姓名。勿庸置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姓名文化中的汉名汉姓将会越来越多,将成为凉山彝族姓名主要部分。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姓名与父子连名谱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父子连名谱就是指父名后面连接着子名或子名前连接着父名并代代相传下去的叙谱形式。藏面语族的一些民族曾出现过父子连名谱,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父—子式、祖—父—孙式、姓—父—子式等。其中,父—子式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这种父子连名谱,至今仍在凉山彝族人民中普遍使用着。凉山彝族的父子连名谱系,彝语叫做“措次”。“措”是人的意思;“次”是代或辈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人的代数或人的辈数的意思。凉山彝族在记忆谱系和记录系谱时只识记名不识记姓和字(表),即其姓名姓+字(表)+名这个完整的组合中,姓和字(表)两个元素是不记入系谱的。而且,在记忆或记录谱系的候时,谱系的形式十分严格地采用父名+子名的父子连名格式。如阿摸惹古家族阿邱拉玛支系邱摸家的连名谱系:慕阿乌—乌阿摸—阿摸济—摸济补—济补哈—补哈密—哈密果—密果土—果土卓—卓亚合—合阿罗—阿罗濮—罗濮付—付麻觉—阿录仁—仁阿录—阿录巫—巫阿莫—莫以巫侯—巫侯得俄—得俄罗—罗巫木—巫木很—很竹俄—竹俄库—库录库德—奢曲—举巫—仁巫—阿乌—仁以—怕颇—比录—阿石—杜比—阿古—阿录—阿初—比约—比多—濮娄—濮罗录—录道多—阿祖—阿部—阿岱—阿秋—那周—阿诗—地比—侯更—阿红—瓦库—都比—举足—濮石—阿以—拉罗—拉娄侯—侯俄娄—德初—濮代—克阿以—热可—阿国—阿诺—麻录—阿普—诺苦—鲁兹—鲁史—鲁颇—祖咋—尔角—尔颇—尔史—诺我—付哈—主尔—麻尔—马嶂—地取—地诺—古取—鲁取—狄你—狄尼—思惹—尔惹—木乌—思摸—色莫—思意—色依—单以—鲁颇—阿史—其补—其莫—帕冷—切肯—阿摸(九子:斯洪、斯都、斯依、斯兹、斯色、斯乌、斯史、斯布、斯普)—阿摸斯洪—斯洪斯尼—斯尼阿邱—阿邱拉玛—拉玛补国—补国平依—平依尔西—尔西诗摸—诗摸果果—果果依助—依助委惹—委惹很足—很足阿大—阿大克惹—克惹阿索—阿索依都—依都尔他—尔他改哈—改哈则伙(邱忠文)—则伙古步(邱摸巫列古步)。叙谱叙到我儿子邱摸巫列古步时,就只要古步二字,在古步之前冠上我的名“则伙”形成则伙古步即可,不能用邱摸(姓)二字,也不能要巫列(表)二字。通常认为彝族的父子连名谱系都是父子连名的,可事实上并非全都这样。如曲涅的十六世孙即阿鲁氏族的二十四世祖阿苏拉则其人,他被传为凉山彝族历史上第一个大祭司,彝文的创造者,盛传他的巫术就是传给他的女儿拉则什西,再流传到后世。非常明显,系谱中的阿苏拉则—拉则什西,便是父女连名。再从凉山著名的四大土司之一,出自古侯的阿卓土司的末代杨代蒂来看,她父名叫些足阿合,父女连名则是些足阿合—阿合依足(即杨代蒂)。人们把古侯、曲涅前后的系谱全看作父子连名,这是由于当父权巩固后,习惯于用父权的观念看历史,认为人类自远古以来就是父权、父系,便把母亲、母权都忘了,不仅把父女连名看成父子连名,甚至还有把表征母权的母女连名也看作父子连名了。至今整理出版的彝族谱系都是父子连名没有女子谱系,只有日前阿摸惹古家族出资整理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的《阿摸惹古家谱》第一次把女子姓名纳入谱系进行记录。父子连名是记忆方法不是命名制度之前,许多学者认为,直到今天还存在于凉山彝族社会的父子连名制就是一种命名制度,其实不然。从2007年春节到2009年底近三年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尽管凉山彝族在记忆或记录谱系的时候,谱系的形式十分严格地采用父名+子名的父子连名格式,但取名的时候并不遵循父子连名法则,父子连名仅用于记忆或记录谱系。所以,我们认为至今存在于凉山彝族社会的父子连名制不是一种命名制度,而是一种记忆谱系的记忆方法和记录谱系的文本形式。前面述及的凉山彝族姓名及其命名方式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姓名文化的传承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受生存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也就是说,文化传承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也是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社会成员正是通过习得和传承共同的民族文化而结成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的。这在原始的或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中更为明显”。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整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机体的发育、成长、发展、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凉山彝族姓名文化的传承,与凉山彝族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机体的发展、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凉山彝族姓名文化也在社会变迁中发展变化和传承不止。与产生之初相比,在实质和内容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变化,有的改变了所有存在的形态;有的被新文化内容所取代;有的则融入了新的文化内容。在传承过程中,凉山彝族的姓名文化已逐渐失去了其原生态性和完整性,很多人对姓名文化都只是一知半解了。文化传承活动是由传和承两极相连接,不断往前推进的动态过程。文化传承是传和承的结合体,任何一个传承者都处于文化传承的环节中。凉山彝族的姓名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父子联名谱系的教育上,由长辈或年老者传递给晚辈或年少者,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是整个姓名文化的传承者。凉山彝族的姓名文化传承就是由这些传承者代代相承而完成的。人类文化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而最常用的是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文本传送、行为示范和电子传动等。凉山彝族姓名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为口耳相传和文本传送。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口耳相传口耳相传是指人们在传播、传授文化时,传者口头传播,受者耳朵收听后铭记下来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这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也是流传至今最普通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凉山彝族尽管有自己的文字,但文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掌握在毕摩祭祀者手中且只在各种祭祀场合使用,没有与普通知识的传承联系起来。所以,凉山彝族姓名文化的传承,过去以口耳相传为主。目前,尽管出现了许多谱系文本,社会生活中口耳相传的文化传承方式在凉山彝族姓名文化的传承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至今仍在延续。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文本传送文本传送是指文化知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录在石板、木板、树皮、布帛、纸张等物体上进行传播、传授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就凉山彝族文化传承而言,在1949年民主改革以前,这种文本相传的文化传承方式限于少数掌握彝族文字的毕摩及其家支成员之间。1949年民主改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谱书籍的增加,文本传送成为凉山彝族姓名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如果仅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承彝族姓名文化难免出现纰漏,只有配合运用文本相传的方式来传承彝族姓名文化才是坚固有效的,这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发育成熟和文化社会文明的体现。目前,凉山彝族地区各家支收集整理的家谱,无论是正式出版的或是内部资料都是传承凉山彝族姓名文化的最佳介质。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姓名文化传承对人的影响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姓名文化传承对凉山彝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阐述对记忆力的影响和情感的影响两个方面。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对记忆力的影响凉山彝族家支成员,从小就要背诵自己家支的父子连名谱系,要从彝族起源始祖的那一代起或家支始祖的名字那一代起,代代连接,一代不漏的依次背记到自己的身上,有的还要背记除自己以外的整个家支各亚家支的谱系内容以及姻亲家支的谱系内容。笔者在上学前就能背诵自家的族谱。背诵本家支的系谱是凉山每一个彝族男子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具备这个条件,他们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很多的方便。正如彝族谚语所说“走遍家支的地方可以不带干粮;依靠家支三代人都平安”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有“不会背诵父亲的谱系,家支就不认你;不会背诵舅舅的谱系,亲戚就不认你”。要诵记这么多的内容,这就要靠自身的记忆力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几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积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是用任何方法的识记,又称为不随意记忆,它具有很大的选择性,那些在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符合人的兴趣,需要的事物容易被记住”。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家支成员背记父子连名谱系,则是“在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需要的事物”,而家支成员在初背诵父子连名谱系时多为五、六岁,因年纪尚小,没有社会经验,只是机械的背记谱系,对谱系的内容和作用还没有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的家支活动的增多,了解谱系记忆的价值和意义。一些能够背记很多谱系内容者常得到长辈和其他人的赞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家支成员的记忆兴趣,锻炼、影响了他们的记忆力。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对情感的影响情感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和体验。凉山彝族社会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家支成员之间、家支与家支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或爱情或亲情,或友情或仇情,如家支内部的互助互济、家支之间的缔结婚约、冤家械斗,都是情感活动表现的结果。一个家支内部成员之间,无论居住相隔多远,无论辈分相隔多少代,彼此是否见过,一见面只要背诵谱系,就能知道彼此关系,家支情感也因此油然而生,在实际行动上也表现得尤为热情周到。只要同属一个家支,你如有困难,同家支其余成员就会主动自觉地来帮忙,即使是陌生人也如此。这样的家支情感培养了凉山彝族家支成员的归属感、自尊感和依恋感。凉山彝族姓名文化传承就这样时刻影响着凉山彝族人的情感。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朱文旭《彝族文化研究论文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马学良《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2年10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刘尧汉《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学》民族出版社1980年8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赵瑞民《姓名与中国文化》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方国瑜《彝族史稿》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3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罗勇《凉山彝族谱系》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11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2007年11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郑成军《凉山彝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与家支制度》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高小龙《家支与小凉山社会》2008年[10]苏学文等《彝族诵毕祖经通释》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7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张纯德等《彝族原始宗教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袁亚愚《当代凉山彝族的社会与家庭》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戈隆阿宏《彝族古代史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高发元《支格阿鲁的子孙》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程贤敏《凉山彝族的家支问题》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宁蒗彝族自治县办公室《宁蒗彝族自治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贵州省毕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物始纪略》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1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8]贵州赫章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彝族创世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年4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演庚热尔源流》沙玛卷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5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陇永志.彝族姓氏文化.昭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一期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张启仁.浅谈禄劝彝族家支的族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六期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罗曲.古彝文文献中的支格阿鲁姓名身世勾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三期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周淑云.我国历史上的姓氏变化与民族关系.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四期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海各.中国的姓氏文化.承德民族职业学院学报.1996年第三期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5]藏族姓氏及其特点.武汉文史资料.1995年1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6]中国姓氏的来源.岭南文史资料.1994年2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7]白玛玉珍.藏族姓氏.《西藏民俗》第三期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8]汤锦程《姓氏的起源与民族融合》前进论坛1997年6月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9]《苏颇祭笃慕》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彝文典籍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0]《六祖分支》古彝文典籍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邱忠文《阿摸惹古家谱――阿邱拉玛及云南阿摸斯杜和阿摸斯依支系》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N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