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火一样的民族――楚雄彝族文化的保护

作者:甘娜杨洋康静 发布时间:2008-09-27 原出处:中新云南新闻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走进位于楚雄紫溪山的彝山民族小学,记者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课堂。教室里十几个穿着艳丽彝族服装的小学女生,围坐在一个由五六张木桌拼成的大桌子旁,她们都低头专注着手上的功夫活――彝族刺绣,中间的大桌子上摆满了她们绣好的布料,布料上图案各异,有动物、植物、文字,还有将图案绣在鞋垫上的。这些刺绣品颜色鲜艳、图案栩栩如生,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这些刺绣品出自小学生之手。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山民族小学的李维黄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彝族,他们身上穿的艳丽的彝族服装都是他们妈妈绣的,为了让彝族刺绣技艺流传下去,刺绣成为女生在学校里的必修课,而男生则主要学习彝族民族乐器月琴、三弦、笛子、葫芦丝等的使用。李老师还说,彝族人向来都是能歌善舞的,在这里课间操时间学生做的不是广播体操,而是围成许多大圆圈,跳着彝族特有的“左脚舞”。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像这样的彝族小学,在楚雄不是唯一的一所,彝族小学不仅是彝族小孩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也成为世代继承和传扬彝族民族文化的场所。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彝族女子擅长刺绣,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能够直观感受彝族文化的,非刺绣莫属。彝族刺绣发展至今,不仅仅只是满足彝族人民自身的生活需求,如今,还成为很多彝族妇女的收入来源,有的手工彝绣饰品一件就可卖千元以上。楚雄市宣传部的苏副部长告诉记者,彝绣是彝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彝族刺绣很好的传承下去,一些彝族村寨成立了“刺绣协会”,将绣好的饰品送去旅游区出售,大受国内外游客的好评。这样一来不仅彝族刺绣文化得到了传承,而且让彝族文化走出了国门。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有汉、彝、回、白、苗等多族儿女居住在此,少数民族人口1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2.6%,其中彝族人口9.4万人,占总人口的19.2%和少数民族人口的85.13%。楚雄一直是彝族人民生息繁衍之地,优美的彝族歌舞、绚丽的彝族服饰、独特的民俗饮食和浓郁的彝族风情,使那成为一个彝族文化浓郁的城市,楚雄市政府因此决定把楚雄打造成为“彝族文化名都”。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虽然彝族文化目前保存较为完好,但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彝族传统的成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些民族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苏副部长告诉记者,楚雄是个彝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城市,近些年为了保护彝族文化遗产,弘扬彝族文化,楚雄市推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火把节期间,彝族村寨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邪除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宅平安。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它不仅包涵了彝族的火崇拜、原始崇拜以及歌、舞、乐等诸多文化现象,同时还包涵了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习俗、禁忌习俗、饮食、服饰等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彝族火把节是传承和保护彝族文化的必要措施,彝族火把节是楚雄彝族文化的载体,对火把节实施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楚雄市将彝族火把节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确定了彝族火把节的地位,而且让其得到了更好的保护。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苏副部长介绍说,楚雄还申报了一系列有关彝族文化的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两项,彝族土主崇拜习俗、彝族十二兽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九项,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山西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楚雄市大过口彝族歌舞之乡、楚雄市三街镇三街村汉族传统刺绣之乡、楚雄市云龙镇传统工艺之乡、彝族马樱花节、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阿苏?”说唱艺术、民间口述文学“五兵歌”、民间口述文学“三女找太阳”。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人古镇”――彝族文化旅游区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作为旅游大省,民族资源成为旅游中的一个亮点。楚雄山川秀美、物产丰盈、民族文化极具风采,是人类发祥地,被称为古生物博物馆,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广大彝族民众居住分散,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规模化的、有影响力的彝族文化“展示台”。楚雄彝州的这种缺憾,不仅造成了民族文化资源的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彝州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苏副部长告诉记者,彝人古镇的建成,不仅弥补了这个缺憾,成为中国一流古镇,而且传扬了彝族各个时期的文化,古镇展示了彝族历史文化名人、文学艺术、歌舞、服饰、饮食、民族工艺品和民居建筑,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文化。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太阳历公园”――彝族古文明的展示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太阳历公园,坐落在楚雄市郊,是以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古历法为核心标志,集中展示彝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彝族文化大观园和动态博物馆。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太阳历博物馆的馆长介绍说,太阳历是彝族人民所创造的天文历法,在彝族的太阳历中,一年分为五季十个月,每季度两个月,每个月三十六天,合计360天,余下的5-6天为过年日,太阳历中精确地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古历法都无法与之相比。它不仅是彝族文化中最具科学性、最有人文价值的一大瑰宝、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智慧结晶。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馆长说,太阳历公园,是楚雄向世人展示彝族古文明的一个平台,它展现了彝族文化中的精髓,揭示彝族古老历法和天文学奥妙,让游客感受到古代彝族独特风情,体味古城楚雄古朴浓郁的民俗民风,是彝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习俗传袭所――彝族文化的保护站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习俗传袭所成立于2000年,彝族习俗传袭所所长告诉记者,传袭所是对楚雄市优秀彝族文化进行挖掘、搜集、抢救、整理和展示的平台,传袭所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整理彝族节日习俗、生产生活习俗文字资料;收集民族音乐资料、民间音乐曲谱、民族舞蹈及节日习俗;征集民族民间猎具、法器等民族文物;同时,收集相关民族资料,整理并出版;对楚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人进行调查;对民族民间音乐资料进行整理,聘请专业人员编配具有楚雄民族民间特色的音乐曲谱等,是系统的对彝族文化进行保护。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长说,每年政府都拨款10万元用于保护彝族文化,但是这些钱对于保护彝族文化,还远远不够,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的困难,但他们不会放弃对彝族文化的保护。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