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大过口彝族祭祀习俗
主要的祭祀活动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大过口彝族民形成了独特的土主祭祀文化,他们在对天、地、日、月、山川、动植物等自然万物的崇拜中形成了万物有灵思想,由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而形成图腾崇拜,由灵魂不灭形成祖先崇拜,由对古代先民英雄事迹的神化形成英雄崇拜,受外来宗教及万物有灵思想影响又形成了多神崇拜。
其主要的祭祀活动为:
(1)自然崇拜祭祀活动:祭马樱花、祭碌摩神石、祭龙、祭天、祭火等;
(2)英雄崇拜祭祀活动有:祭大黑天神、祭“阿巴煞”、祭“戛奈”等;
(3)多神崇拜祭祀活动,土主庙多数供奉以大黑天神为正土主,并辅以其它各种神祗,如:子孙娘娘送子嗣,财神管发财,山神土地司万物生长,龙王司雨,五谷娘娘管粮食收成,牛王、马王管六畜兴旺,青苗童子管庄稼成长等。
土主祭祀活动一般在农历腊月和正月、二月举行。家庭富裕的农户每年都要在家里跳一次神(祭土主及祭祖活动),以村为单位在本村土主庙祭一次土主,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每户都到土主庙里杀鸡祭拜,看鸡头鸡卦(民间占卜习俗)。新居入宅后还要安土,祭拜土主,驱除祸祟,保佑人丁平安。
香通(土主祭祀主持祭师)祭祀说唱是彝族“祭土主神”重要的仪式,彝族香通在祭祀土主时,带领若干徒弟,身穿法衣,手执羊皮鼓,边敲、边跳、边舞、边唱。祭坛上供奉“利升”(彝语,意为香案),点燃香火,“香通”在香案前按照祭祀礼仪及程序举行各种祭祀仪式。
祭祀程序
彝族土主祭祀活动有着完整、严格的程序,由于所祭祀主体的不同,参与祭祀人员及使用器具均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祭祀时多数使用彝语吟唱《五兵歌》,彝语称“我利恰”,是祭祀活动中的一种说唱形式,是土主祭祀词中的核心部份,集中反映了广大群众对崇拜主体或神祗护佑一方平安的愿望。祭祀时,主持祭师边吟唱边跳羊皮鼓舞,祭祀活动中,还穿插占卜、牲祭及一些巫术,不同祭祀主体,祭祀人员服装涵义不同,祭祀舞蹈也有所区别。同时,伴随着祭祀活动,参与祭祀的彝族群众还随主祭香通开展一些民族民间传统文艺活动。
祭祀乐舞及使用器具
土主祭祀中祭师带众弟子,手持羊皮鼓边敲边跳,称为“跳羊皮鼓舞”。舞蹈一般由5~8人同跳,是一种传统的彝族祭祀舞蹈。步法主要有崴脚、勾膝、闪身、转胯、窜花、跺步跳等舞步。手持羊皮鼓边跳边击,节奏较为欢快,其鼓点节律随祭祀内容变换,它通常与师刀、令牌、小镘等法器合在一起使用。
在楚雄市大过口能够主持彝族土主祭祀活动的传承人有李从金和杞文亮,加上他们所传带的弟子,辖区内尚有十余人能开展诸如“跳羊皮鼓”等土主祭祀活动。
主要崇拜对象
1、石头崇拜
这是大过口彝族土主崇拜中最有特点的,也是最为普遍的民俗现象。供奉石头的土主庙彝语称“罗么色”或“碌摩色”。“罗”、“碌”为彝语的汉字音译,意为“石”或“石头”;“么”、“摩”意为母、大或泛指女性,“罗么”,“碌摩”意为“大石”或“母石”,“色”意为“庙”。土主庙中供奉的石头有大小之分,庙宇也有简陋与堂皇之别,小的石头只有碗大,大的有四、五米高。山区以供奉小石为多见,而坝区以供奉巨石最为普遍。石头呈不规则形态,须经毕摩或祭师点化才能称神。
2、树崇拜
被尊为神的树,彝语称“护突资”。崇拜对象比较广泛,常见的有松、栎、桃、李、竹子、马樱花、青树、黄楝茶树等。一些彝族村寨在举行祭土主、祭龙、祭山神、祭火神、祭天等祭祀活动时,尊树为土主,均要祭拜树神。彝族地区一村一寨、一山一水都有特定的“护突资”。
3、英雄崇拜
尊佛教密宗护法大黑天神为土主神,大黑天神原为释教神祗,汉语称“摩诃迦罗”,彝族称“咪色么玛”(意为:“威灵有感大黑天神”)。大黑天神崇拜是受佛、道、巫三教影响的产物,其造象为青面三眼,张牙立目,三头六臂,上两手托日月,中两手持神铃符咒,下两手执盘蛇神杖和人头,以骼髅作璎络,座下白色犀牛,凶神可畏。人们认为大黑天神面像虽让人惧畏,但心地善良,他把各方的瘟疫吞进自己的肚里,毒素使自己的面部、肤色变得青黑,他忍受了无数的痛苦和磨难,却把安宁带给人间,故此被彝族地区群众普遍尊为正土主大神。
4、尊“戛奈”为土主神
戛奈是楚雄市三街、中山、大过口地区彝族普遍尊崇的神。他是一个不畏强暴,一心为民众做好事的彝族青年。相传,很早以前,楚雄哨区的彝族群众,因为缺耕牛少农具,不得不去向山官家借牛。黑心的山官借出一个牛工,要还他五个人工,所以乡亲们日子非常艰难。有一年,寨子里有户姓杞的人家,招了一门亲,新姑爷名叫“戛奈”。戛奈不仅力气大,而且是个射弩能手,他上山打猎,每次都能打得猎物,带回寨子分给大家吃,所以,寨子里的人都十分喜欢他。戛奈到来的时候,带来一条耕牛,一天能犁三十亩地,每逢春秋两季,为了不误节令,戛奈总是架起牛,帮助困难的乡亲把庄稼种下去,然后才来忙自家的活,不管帮哪家做活计,他都不要人家的工钱和粮食。由于戛奈的帮忙,乡亲们的日子慢慢地好了起来,很少有人再去向山官借牛了。山官气得要死,派人去抓戛奈,但去的人每次都不敌戛奈,一个个吓得空手而回。山官生出一条毒计,诬告戛奈是一反贼,土司衙门接到信报后,急忙上书朝廷,朝廷即派重兵前来围剿,经过无数次的交锋,朝廷官军始终不是戛奈的对手,最后由于两个“擀毡匠”的出卖,终因寡不敌众被害。当地彝家人为纪念戛奈,便建盖庙宇,尊戛奈为一方“土主”。每逢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附近的彝家人都要到庙里杀鸡宰羊,顶礼祭拜,以示对戛奈的怀念。
5、土主崇拜的演变与发展
彝族先民信奉万物有灵,认为:在自然界中,神灵最大,土主为尊。土主之神,涵盖山林、川泽、丘陵等等,不可不祭,但又不可尽祭,故此人们以一石一木,一丘一壑为替代,这种祭祀对象的简化,适应了人们原始宗教生活的心理要求,使人们从草木皆神的敬畏、虔诚状态中得到解脱。这就是原始图腾崇拜的最初期,也是自然崇拜的集中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细化分工的不断完善,一些有功于乡里的英雄人物不断涌现,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到南诏时期,各地纷纷为其建盖土主庙,塑其真身,赋予灵性,希望他们能驱魔除恶,永保各地子民安福。此后,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发生了变化,为土主崇拜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经过社会的发展演变,人们把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众神请到土主庙来,一庙管百事,一拜免千灾。于是,因地域不同,民俗的差异,敬奉及祭拜的主体日趋增多,有供奉一石一木的,也有一事一人的,依据经济状况,有的为其建盖庙宇,塑其真身;有的以彩绘代之,赋予灵性,不无敬仰。据此,土主崇拜已发展成为多神崇拜的格局,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具有文化多样性特点和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为当地各民族普遍接受。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石屏彝族祭大龙
- 2 彝族土主崇拜中心何在
- 3 彝族毕摩及毕摩文化
- 4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祭祀...
- 5 弥勒彝族阿细祭火仪式
- 6 “招亡”与“祭羊”
- 7 福长村的“大王操兵节”
- 8 黑虎之灵――彝族的虎图腾
- 9 六盘水彝人祭山神 祈求风调雨顺
- 10 毕摩送祖灵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