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信仰及祭祀活动

康巴彝族丧葬习俗

作者:​阿期的确 发布时间:2023-10-2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zanli-2.jpg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康巴(藏区传统地域名称)彝族(藏区彝族)丧葬习俗,在传统观念上认为,火葬能升天堂,回归到祖宗发祥地;土葬则进入地狱,魂归阎王,与祖宗分道扬镳,成为歧途野鬼。除不满周岁的婴儿和麻风、肺结核等严重传染病患者死后进行土葬外,其余都实行火葬。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满周岁的婴儿夭折,因尸体太小,不便火葬。而将给死婴穿戴整齐后,用一小木匣或小桶做殓,推算好“十方位”(吃口),彝语叫“塔坝”。在野外人畜不常到的僻静地方,在野果树下或岩窝下,挖一个坑,将木匣(木桶)竖立着放进坑里,使婴尸在木匣中面向东方站立,雍土掩埋,不垒坟。那意思是让死婴既有东升的太阳沐浴,又有好玩的地方,还有好吃的果实,也不日晒雨淋,表示父母对死婴的溺爱。这种埋葬的方式,彝语叫“嗨”。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旧社会患麻风病和肺结核病的人死后要土葬。对患这两种病的人,看到弥留即将断气时,预防传染,就用生牛皮裹身,以荞面粘封其眼、耳、鼻、口,断气后,死者就被拖到深山密林挖坑深埋。有的是挖好深坑,放入尸体后,再用一口大铁锅将尸体罩住,然后壅土掩埋:有的是将尸体放入木柜里,调好荞面糊住缝隙,然后深埋。意即防止传染和不让死者的灵魂到祖先那里去。这种埋葬的方式,彝语叫“则”。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康巴彝族认为,生是生活,虽有苦有难,但没有过不去的坎;死是生死离别,非比寻常,唯此为大。从而形成重死不重生的习惯。人死了至少杀一头牛、一只羊、一条猪祭奠死者。富有丧家,有杀数十头牛、羊、猪的。凶死的人,停尸办丧事一般为一天左右;年轻人病死,停尸办丧事三天左右;儿孙满堂的老人去世,停尸办丧事三至五天左右;有钱有势、家支大、亲属多、人缘广的老人去世,停尸操办丧事五至七天左右。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照习俗,在葬礼仪式中,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葬礼最隆重。尽管青少年的死亡,象剜去了父母的心肝,壮年人的死亡,象推倒了护家的院墙,人们有着无限的悲怆;但除非死者是英雄。否则只能举行一般的火葬仪式,而不能享用老年人去世时隆重祭奠仪式。这是因为老人生前在社会上处于受人尊敬的地位。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丧葬主要过程: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报丧:彝语叫“死格”。人死后,丧家叫娃儿去找寨里理事人(彝族语称“苏依”)。由“苏依”立即指派几位年轻的“飞毛腿”四处去给死者的亲戚家门报丧。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报丧仪礼,报丧者备上坛酒和酒杯。到死者亲戚家门家,先有礼有节地倒一杯酒给他们,然后才告诉某人“老”了。并说明“老”的原因等。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到噩耗后,亲戚家门立刻换装,按规矩,该拿酒的拿酒,该牵羊的牵羊,该买牛的买牛,成群结队,日夜兼程,前往吊唁。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寨里粘亲代故的人家,也派代表同死者亲属前往吊唁。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设灵堂:彝族语叫“措末达得”。死者将要断气时,用酒洗脸擦耳,换穿老衣。男性缠青头帕,把死者生前爱穿服装穿在里层,把青色的老衣穿在外面,白布裹脚,脚穿布底鞋。女性头戴青布帕,身穿青布老衣,脚穿布底鞋。整理遗容,卷曲双脚,双手握拳交叉放于前胸,均外披青黛色制毡。断气后,举哀报丧。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寨子里的人,听到死者家属的哭丧声就疾步赶到“苏依”马上指定人,快捷编制停放尸体的“担殡架”(彝语称“哑”)。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编“哑柩”的规矩,是找两根能承受尸体的手颈粗的洁净木杆(齐长八尺五左右)作抬杆,女性就用七张三指宽、二尺五长瓦板,用麻绳横绑作抬架,男性就用九张瓦板作抬架。“哑柩”上先铺张竹笆垫或擀毡垫,然后,垫上死者生前的破衣烂裤。之后取来百褶披毡,女数七褶皱垫下,男数九褶皱垫下,起尸取男左女右侧卧式,头东脚西,安放遗体。男取左侧卧式,那意思是不能妨碍他使用刀剑的右手。女取右侧卧式,那意思是不能妨碍她捻线时高锤的右手。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哑柩”支架停放于丧家大门的上前方,搭盖白布或蓝布大棚灵堂,彝语称“帕叶”。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儿孙的丧者,丧家要请一位儿孙满堂,品行好的老人坐在“哑柩”旁守灵,彝语叫“骆伍”。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晚辈们日夜守灵。亲友家属围坐灵堂,高声哭丧,述说死者生前功德和好处。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守灵人要严防猫、狗进灵堂,这是守灵的圣神职责。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吊唁:报丧后,亲戚家门群集丧家哀悼。一个村寨亲戚家门,组成一个吊丧队,到丧家附近,鸣枪表示吊唁,丧家听到鸣枪就知道外寨的亲戚家门来吊唁,立即鸣枪相应。来吊唁的亲人,排队各自叫着对死者应称的称呼,放声大哭着到死者灵前哀悼。哭丧的音调悲哀婉转,情调悲痛欲绝。哭丧的内容,是死者生前的功德和事迹。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丧礼中,与死者生前有不可调和矛盾的亲戚家门,同样前来吊唁,以表从此勾销过往之恨,让死者坦然而去。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哭丧中,按照习俗有一个人不能哭。这就是夫妻双方中,不论任何一方先死,另一方都不能哭丧,不能哭,有三种解释,首先是祖先留下的习惯就不能哭,哭了不好意思;其次是认为男人哭不是哭失去了妻子,而是哭怕今后再也娶不到老婆了。妻子哭,不是哭丈夫,而是哭怕嫁不出去。因此哭了就被人耻笑;其三是先死的一方对生者的一方有着希望的寄托。生者一方哭泣,表示无力承担死者留下的生活负担,会使死者的灵魂得不到安宁。据说有一个妇女把自己比作一只母鸡,用十分悲伤的语言哭道:“共同一起生活的人哪!你去了以后,我用脚爪刨地,不知能不能喂饱雏鸡?!我用翅膀覆盖,不知能不能温暖他们的身躯?!”哭得在场的人都伤心落泪。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不能哭也是相对的。彝族谚语说:“夫死妻不哭,见了孤儿就痛苦。”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到夜晚,为了不冷淡对死者的追思和死后顺利进天国,灵前,院坝里摆着酒坛,燃起松明,烧起几堆大火,人们一边喝酒,一边开始了通宵达旦的传统的唱丧歌,跳丧舞活动——“踩格”、“阿骨格”、“瓦扎勒”。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丧舞、唱丧歌,是人们表示对死者的思念。彝族的丧舞、丧舞历史久远,据传是彝族先祖曲涅古合传世而来。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丧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地理、哲理、天文等。也有介绍康巴各种特产、风土要情、历史人物等。都以诗歌的语言,哀乐的曲词,兼以优美的舞姿表述出来。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踩格”是一种集体丧礼舞蹈,所有的男性青年都自愿参加。参加的人伸出双臂,共同握住一支长矛,随着歌唱的音韵前后冲刺,上下挥动。但绝大多数是由于场地狭窄等诸多原因,已演变为参加的人平伸双臂互相搭在肩上,排成一排或围成一圈由一人领唱,其余的人就跟着唱,唱腔略似哀乐的曲调,但音韵浑厚粗犷。每句都以“阿俄——阿俄—”开头。随着歌唱的节奏,人们就抬脚舞蹈。由于这种舞蹈是表现武士有旺盛的斗志,能保卫死者生息过的乡土,因此歌词也与一般的丧歌不同,有一段歌词,看似为了舞蹈动作的整齐,但内容颇耐人寻味。歌词道:弯腰啊/弯下腰/就象捡石打飞鸟/人多要团结啊/动作协调好/蓝天飞大雁/头雁向东转/群雁紧相随/羊群奔上山/一只带了头/一群齐踊跃/出产大米的淌金沟有人春米/碎米他不要/但是我们呢/碎米莫丢抛/占满竹林的山上有人削篾条/剥废就丢掉/但是我们呢/设法利用好/愚蠢的人不会听取好言/贤达的人不会拒绝忠告。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骨格”以“阿骨啊!阿骨啊!”开头,音韵深沉悲壮。是借对死者的祝愿,来隐喻,规劝世人的一种活动。男女都能参加,但不能混杂。参加的人排成一排,由一人领唱,大家就左右摇摆,齐唱送别之词,此舞意为引路。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瓦扎勒”在形式上是两个武士打扮的人,手持宝剑,把身上的披毡弄成左边长、右边短斜挂在肩上,犹如金鸡展翅一般。这便在哀愁与肃穆的气氛中增添了几分滑稽的成份。一个从这边,一个从那边,用潇洒的快步,在场子中间走来走去。同时用朗诵的声调、音韵铿锵的,一个说,一个学,这两人说完一段,另外两人又上场。一般是主客双方轮上场,互相较量。这种形式不但活泼有趣,内容也很丰富。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头一部分叫做“克则”,属即兴说唱,语言多诙谐夸张;第二部分叫“马子”,属传统的实事,主要说历史叙事长诗《勒俄特依》和古训世诗《玛木特依》的内容。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奠:彝语叫做“祖簸”。起灵当日,葬礼异常隆重。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天,死者的亲戚家门都要前来祭奠,并按规矩带上自己应出的一份财物。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晨,帮手们把丧家和亲属准备好的牛、羊、猪全部宰杀,一祭死者,让牲畜灵魂随同死者升天;二招待来吊唁的所有人。见人给一坨牛肉、一坨猪肉、一坨羊肉和一坨下肉的饭巴坨。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葬准备:彝语称“起合达德”。起灵前,丧事总管“苏依”,根据丧家的意图,女丧,指定五至七人,男丧,指定七至九人,去选定葬地,劈好火葬柴。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葬地,除上吊、服毒等凶死的人选在丧家下方位的沟边、河坝外,其余都选在丧家上方附近的山坡上或平坝上,以让死者安息,进入祖先发祥地,降福于后代,使子孙平安,荣华富贵。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葬柴,忌砍用马桑柴。彝族常说,马桑柴不是柴,烧起不肯燃,上面结的果子吃多了也毒人。曾有人实在砍不到其它的柴,就砍马桑柴藏尸,结果既不肯燃烧,又使梵尸出现异常,叫丧葬者感到可怕。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选择桃树、李树、松树等为火葬柴最佳。原因有二:一是油重肯燃烧,火力大;二是死者的灵魂有果食吃。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葬柴要劈成一米九长一根,挖好火葬坑,葬柴按“井”字形架在坑上。男葬,八十一根柴,每层排放九根,纵一层,横一层,堆码九层;女葬,七七四十就根柴,每层排放七根,纵一层,横一层,堆码七层。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准备就绪后,留一人看守,其余人都回去参加出殡仪式。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出殡起灵之际,与丧者生辰八字属相相合的亲人,关着门坐在家里泣哭告别,以免对安康不利。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起灵彝语叫做“措莫莎”。起灵前,由一个知识渊博的毕摩“祭司”(经师),或一个口才特好的内长者,面朝东方,站灵前,口念“指路经”,彝语叫做“呷玛”。为死者灵魂指点通往祖先发源地的道路。指明哪里有大路,哪里是小路;哪里有重山峻岭,哪里有虎狼野兽;哪里有亲人来接待,哪里是吃早饭的地方;哪里有歇脚的地方,哪里是吃午饭的地方,路线要一站一站的指明,情况要一样一样的说明,让死者安安全全的回祖先住地。说的人吐词要清楚,嗓音要洪亮,音韵要悠扬,而且不能有差错。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指路经”的路线内容:便是沿着祖先迁入康巴的路线。从跨出家门,走上大路开始,一站一站地往回下说。途中要经过“各俄勒来”那地方,传说那里是阴阳的分界线。然后到美姑地区的“古候”、“曲捏”(是彝族最先在凉山定居的祖先)家歇脚饮马。然后从金阳地区渡过金沙江,上山到“麻洛衣曲”。“麻洛衣曲”是祖先开凿的泉水,渴也得喝三口,不喝也得喝三口。然后再一程一程的到“祖祖扑乌”(云南昭通),直到“天堂”,即“博俄勒足”(又称“莫木扑古”)。在去“天堂”的路上,有一个三岔路口,一条是黑路,路边有黑树,树上有黑猴,那是魔鬼的路,不能去;一条是黄路,路边有黄树,树上有黄猴,那是灾难的路,不能去;一条是白路,路边有白树,树上有白猴,这才是通往祖先居住地的山路。祖先居住的地方,住的是白房,穿的白衣,养的白狗、白羊、白鸡,耕的是白牛,吃的是白饭,灵魂就到那里与祖先同住,与祖先团聚。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念完“指路经”,便起灵出丧。由两人从丧家点燃两把火,走前头,有一人,用根木棒穿着一个约三斤荞面做的烧馍走后头,这个馍馍,彝语叫“措起额夫”,烧起时不能翻。由四个中青年男子抬尸往火葬地。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起灵、丧礼进入高潮,人们鸣枪致哀,哭声四起。此时此刻,枪声、哭声交织在一起,悲怆的气氛充满整个山寨。在走往火葬场的路上,执火把的人在往前,扛“措起额夫”的人跟后,妇女随后,遗体在中,男人随后,无人不流泪,无人不悲凉!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起灵行走百十来米时,“哑柩”停歇息下来,由毕摩主持作生死灵魂分裂仪式,彝语称(依枯)。毕摩用丧者家属的灵鸡(彝语,依库瓦)诵念生留死离经,呼唤回亲人灵魂于灵鸡带回家喂养。再念指路经毕,便起抬“哑柩”往火葬场。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火葬场,把遗体头朝东、脚朝西、脸朝下,背朝上地放在焚尸柴码上。头朝东,是因为人们认为祖先住在东方。当死者的灵魂从烈火中得到永生时,一抬起头,就刚好看到东边金光四射,冉冉升起的朝阳。背朝上,是为了防止火葬时因筋肉收缩而使遗体坐立起来的一种预防性措施。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葬,彝语叫做“措起”。但对五岁以下的死者,虽然也同样进行火葬,都不能使用“措起”这个词,只能说“阿衣木”。这是因为对幼小死者来说“措起”两字,似乎冷漠、严峻了一些,说的人难于启齿,听的人容易产生一种无限伤感的情怀;而“阿衣木”则带有怜爱,惋惜的含义。使说的和听的都觉得感情相通,从而容易接受。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化时用丧家点来的两把火,在柴堆的四角点燃,待尸体着火后,人们才离开回丧家,留下参葬的人。参葬人中,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年人负责始终,这个人,彝语称“措莫倮伍”。“措莫倮伍”虽不是一种职业,但要选择心底善良的人担当,以保善始善终。处理火葬事宜,火葬中有什么异常情况,都要看清楚,回来时给死者家属讲述情况。死者家属一般对他有一定的恩惠。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人们退出火葬场来到村边时,所有参加葬礼的人,不论主客、贵贱、老幼都到一块指定的空地上坐下来,进行丧礼接尾大场会,这种形式,彝语叫“各舍且”,以示慰劳。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由办丧总管,通报收支明细情况;而后由丧者家属选个能说会道的懂事人,答谢四面八方来吊丧守灵的亲朋好友;最后由负责丧礼吃喝拉撒人员,抬着本次丧事办理中所有宰杀的肉食和荞面馍或饭巴坨,见人一份地平均分发,无论客人主人都是一样,不分内外,大人,娃娃都一人一份。分发完后,客人即可边吃边往回走了。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大会场“各舍且”的同时,派人给山上参与火葬者每人送去一份“各舍”。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火化过程中,如尸体不肯燃,就派人回家询问死者生前喜欢什么,或询问丧时,该陪葬的东西有无忘在家里的。如有就取来陪到火化,如死者生前爱饮酒,就倒上几杯好酒陪烧尸体。如出丧时,没给死者装上烟,就马上取烟陪到烧等等,尸体就果真燃烧得快。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尸体梵烧完,骨灰落坑。火葬者对女性火葬挖七个泥团栏在坑面边沿,男性火葬挖九个泥团栏在坑面边沿,便完毕火葬回到丧家,假装相互不认识的样子,说些陌生的内行话后,丧家请毕摩为参与火葬者念经除邪洗手。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邪,洗了手后,丧家拿出好酒好肉招待参与火葬者,以表示感谢!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丧者送上山的当晚,丧家请苏尼“巫师”,集中所有丧家所属人员,用一只草羊来做牺牲品,兴师动众的撵鬼,绑鬼仪式,叫苏尼寻找出是什么鬼,或哪个鬼,或谁家的鬼,领走或整死,或捏死了丧者,找出这个罪魁祸首鬼后,全家人就与他誓不两立,在撵鬼收鬼的同时,捆绑弄死捏死丧者的鬼,以表为死者报仇,让他脱离捏死他的鬼,到祖先那里安度。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着第二天晚上丧者所属儿女,分户用只绵羊做牺牲品,请毕摩先念送别经,大意是生者从此不挽留死者,死者到天堂,只能降福于生者,阴阳两界各过各。后念平安经,念平安经中,先念平安经,后依次从大到小念家庭成员平安经。祈祷家庭平安,家人平安,不管做什么事,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得到平安。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丧者火化二至三天后,丧家用酒和祭品到火葬处祭祀,先拾骨灰,后收所有火葬灰烬,装在口袋或背篼里,背到山上,撒入竹林里,以示后代如竹笋年年生长,长大竹林茂盛,万古长青。有的丧家只拾骨灰拿到山上撒入竹林,不收拾火葬灰烬,取用栏在边沿的土团垒坟。U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1-06-29)(图片摄影:庄学本)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作者简介:阿期的确,男,彝族,汉名白云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四川九龙人。知名学者型县级干部,著名新闻记者,德高文化名人,资深望重作者,康巴彝族文化首席专家,九龙藏彝文化走廊权威研究者。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先后在各级报刋杂志和电台发表3300余篇外宣作品!其中散文、纪实文学等300多篇!先后编著出版民族文化等书籍16部,当选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先后入选《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人类主流人物辞库》等70多部名典辞书。

zuozheimage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