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云贵总督鄂尔泰与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作者:高勇 发布时间:2021-06-26 原出处:《贵州政协报》2021-06-18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鄂尔泰(1680-1745),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举。雍正朝被委以重任,入云贵,征陕甘,建树颇多,其中西南地区改土归流是他事业的顶峰。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鄂尔泰改土归流遗

鄂尔泰19岁中举,21岁充任侍卫,此后仕途不顺。37岁才出任内务府员外郎,42岁还在原地踏步,鄂尔泰一度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雍正元年(1723)正月,鄂尔泰的人生迎来了转机。新皇帝任命他为云南乡试副主考,五月,越级提升为江苏布政使。为什么鄂尔泰能得到刚登基的雍正皇帝青睐?不是会来事,而是因为他很正直。康熙末期,雍正要鄂尔泰为他办事,鄂尔泰却以皇子宜毓德春华,不可交结外臣([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十)为由顶了回去。雍正不仅没生气,反而记住了这位刚正不阿、敢于得罪皇室权贵的忠臣。世宗(雍正皇帝的庙号)即位,召曰:“汝为郎官拒皇子,其执法甚坚。”深慰谕之。(《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 鄂尔泰》)此后的鄂尔泰政治仕途一路看涨,雍正三年升任广西巡抚。但雍正仍然认为大材小用了,还在上任途中的鄂尔泰调任云南巡抚。此巡抚与别的巡抚不同,以杨名时为云贵总督,管巡抚事,鄂尔泰为云南巡抚,管总督事。(《清史稿·卷九 本纪九 世宗本纪》)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雍正三年(1725)十月,鄂尔泰被任命为云贵总督。次年,鄂尔泰呈上《改土归流疏》,奏言: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雍正皇帝准奏,并委任鄂尔泰全权处理改土归流事务。按照鄂尔泰的想法,改流是大事,改流之后还必须整治苗蛮。为什么鄂尔泰还嫌事不够大,非要对苗蛮下狠手呢?原因就是当时的苗疆还是法外之地,既不受政府管辖,也不受土司约束,而苗疆多与邻省犬牙相错。打掉土司,再把苗蛮收编为民,始可一劳永逸。(《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看到朝廷痛下决心,少数土司主动交出了土地和印信,保住了性命和财产,而更多的土司却走上了反抗的道路。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鄂尔泰把贵州广顺府长寨作为第一站,兵分三路破三十六寨,降二十一寨,抚苗民五百馀户、二千馀口,察出荒熟田地三万亩。那如何收拾天怒人怨的土司呢?鄂尔泰有想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令其自首为上,勒献次之。(《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 鄂尔泰》)贵州镇远、云南霑益和镇沅等三地土司迫于压力归顺朝廷,改土归流取得开门红。黔东南地区是贵州著名的苗疆,周围三千余里,群山纵横,地势险要。深感这一地区改流难度更大,鄂尔泰便找熟悉此地的贵州布政使张广泗商量对策。雍正四年(1726),张率兵进入黔东南,一路击退抗击的土司军队,攻入古州城(今榕江县城),标志着改土归流已经深入到苗疆腹地。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阻力不小,但在鄂尔泰的全力推进下,云贵两省的改土归流已经从点到面,实现了全面开花。知鄂尔泰才,必能办寇,应该给这位能干的部下压任务,雍正即诏以东川、乌蒙、镇雄三土府改隶云南。(《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鄂尔泰随即致函劝乌蒙、镇雄二地土司投降,两地土司不仅不降,反而联合起来对抗官兵,气焰十分嚣张。劝降不成就征讨。鄂尔泰一举击败土司联军,对两地进行改流,并设乌蒙府(后改称昭通府)和镇雄州(今镇雄县)。雍正六年,益发赏识鄂尔泰的雍正皇帝一高兴,又给鄂尔泰压任务,命鄂尔泰总督云、贵、广西三省,发帑十万犒师。(《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 鄂尔泰》)在广西,可谓是顺风顺水,梧州、柳州、庆远等地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老百姓主动向政府军提供粮草当向导,还组织自卫力量,配合官军打击顽劣土司。广西的改土归流在数省中最为顺利。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史学大家白寿彝曾经这样评价鄂尔泰:识大局,顾大体。虽然不是自己的管辖范围,但和云南紧挨着的四川的宁远、峨边、马边、雷波等地,世世代代生息于此的彝民深受土司毒害,生活极端悲惨,急需改流。在彝民的配合下,进入彝区的政府军很快平息土司势力,较为顺利完成了改土归流。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略西南,节制三省,历时六年有余,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 土司一》)改土归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鄂尔泰的能力和毅力得以充分展现。他不是一介武夫,有政治家的谋略和远见。对待土司,不是一味地砍杀,而是区别对待,尽力争取。对敢于反抗的土司,剿抚并用。顽抗到底者坚决剿灭,只要悔改,既往不咎,一律宽免,表现好的还可任流官。恩威并重的措施,极大地减少了敌对情绪,减轻了改土归流的阻力。如果说,改流前是以用兵治其标,改流后鄂尔泰的策略就是以改制治其本。在改流地区清查土地,减免赋税,以优惠条件鼓励土民垦荒。这些措施让土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减少了盘剥。土民从改土归流中得到了好处,自然提高了他们对政策的拥护程度,改土归流就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这一策略不仅惠及百姓,对改流地区的开发和整个西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仅此而言,鄂尔泰当属清代杰出的政治家。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雍正十年,功绩卓越的鄂尔泰再获提拔,任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办理军机事务。六月,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落叛乱,鄂尔泰临危受命督巡陕、甘,经略西北军务。次年六月,平定西北叛乱后回到京师。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雍正十三年(1735),也是雍正皇帝在世的最后一年,还是在苗疆腹地,土司死灰复燃,蛊惑土民叛乱。叛民攻占古州、台拱(今台江县)、黄平,包围都匀府的丹江(今雷山县)、凯里。政府军的镇压力度不够,直接导致苗患日炽,焚掠黄平、施秉诸地。(《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 鄂尔泰》)雍正帝随即派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调遣广西、四川军队入黔会剿。结果,这位大臣没有把精力放在剿匪上,反而到处收集鄂尔泰的材料,并密告鄂尔泰的改土归流方略犯有根本性错误。张照不仅未能平服叛乱,反添内乱。鄂尔泰据理反驳,只承认没能把改土归流搞彻底,拒绝接受方针错误的指责。这场官司从雍正去世前,打到乾隆即位后。乾隆皇帝力挺鄂尔泰,召张照回京,再令鄂尔泰曾经的部下、已是湖广总督的张广泗重回贵州镇压叛乱。在张广泗的重拳出击下,叛乱很快平息。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波平息,苗疆安定。(张)广泗复劾(张)照谬妄(荒谬愚妄),贵州诸将也揭发张照唆使他们一起上书弹劾鄂尔泰。乾隆皇帝一怒之下,把张照的事交由朝臣讨论。廷议当斩(张照),上特命免死释出狱。(《清史稿·卷三百四 列传九十一 张照》)经此磨砺,乾隆感慨良将难求,任命鄂尔泰为总理事务大臣。经历了战场的血雨腥风,遭遇了官场的尔虞我诈,57岁的鄂尔泰对官场已无留恋,乾隆二年十一月,申请辞去总理事务大臣一职。乾隆皇帝同意辞请,但随即又任命他为军机大臣。鄂尔泰再请辞军机大臣时,乾隆坚决不许。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乾隆十年(1745)鄂尔泰病逝,享年66岁。乾隆帝亲临丧所致祭,谥号文端。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代名臣鄂尔泰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位极人臣,又受到乾隆皇帝的器重,成为心腹大臣。乾隆对鄂尔泰的能力尤为赞许,曾说过,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皇考(对亡父的尊称)所最称许者,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清史稿·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八十一 田文镜》)即便如此,晚年的鄂尔泰因为培植私人势力,差点晚节不保。这事绝非空穴来风,下面就让我们在史料中还原事实真相。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雍正去世前,托付四位大臣辅佐年轻皇帝。乾隆三年(1738),允礼病逝。第二年允禄因参与弘皙谋反,被削去职位。托孤大臣中只剩下鄂尔泰和张廷玉。两人尽心竭力地扶持培养着乾隆,让他尽快把皇位坐稳,可以说乾隆初期,两人对政局的稳定发挥了极大作用。但是由于他俩权倾朝野,许多官员主动选边站位,朝廷势力由此分为两拨。一拨是以鄂尔泰为核心的满族集团,一拨是以张廷玉为核心的汉族集团。两家子弟宾客,渐且竞权势、角门户。张廷玉是康熙的旧臣,很有能力,又长期为雍正皇帝起草谕旨,雍正成立军机处时,让他制定军机处规章制度,可见雍正对他的器重非同一般。好在张为人谨慎,不张扬,可以说是本分老实。鄂尔泰又早于张廷玉10年去世,最终两人没有闹出剧烈内斗,都得以善终。除了上述原因,这样的结局也与乾隆皇帝密切相关。位子坐稳后,乾隆敏锐地感觉到两党的存在,但并未粗暴干涉,而是在两党之间搞平衡,不让任何一方胜出。这一点尤为重要,《清史稿》在讲到此事时,为两位大臣遇到这样高智商高情商的主子由衷感到庆幸。高宗(乾隆皇帝)烛几摧萌(洞察抑制苗头),不使成朋党之祸,非二臣之幸欤?(《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晚年虽有小瑕疵,但瑕不掩瑜,诚如雍正皇帝评价:鄂尔泰乃满汉内外大臣中第一人也。(《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卷五十四》)Pz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