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清宁:贵州彝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国内彝族有871.4393万人,而贵州彝族有83.45万人,主要聚居在毕节地区的威宁、大方、赫章、黔西、毕节、纳雍、织金、金沙等县和六盘水市的水城、盘县、六枝等县。此外,安顺和黔南、黔西南也有彝族分布,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一、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大方言区,即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北部和中部,贵州彝语属东部方言。“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史称“爨文”、“韪书”、“罗文”或“倮文”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字。”彝文创自何时,无明文可考。现今见于有明确年代记载的彝文,最早是今存于大方县的明代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所铸的彝文大铜钟。从文字产生的规律分析,彝文的产生远在此前。对于彝文的性质,国内外学者说法不一,总的来说,有象形、表意、表音,以表意为主兼有表音特点的综合型文字等诸种说法。
二、贵州是全国彝文古籍最多的省份。彝文古籍广义是指用彝文写成的各种古书和各种古代的彝文经石碑刻等。” 贵州彝文古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其各种内容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为了维护彝文古籍材料内部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内在有机联系,可从彝文古籍,文书(家谱、账簿地契、公文), 经石铭文和木刻、竹简、骨文、皮书、布书、瓦书、陶文等方面来系统研究贵州彝文古籍的具体种类。
(一) 彝文文书
文书学把文书分为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两部分。古代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彝文家谱、账簿和地契,这类文书属私人文书;历代封建王朝在管理彝区的过程中以及彝族土官在管理本民族事务中形成了一些彝文文告,这类文书属公务文书。
1.家谱
家谱也叫“族谱”,是记载一姓世系或家族中显赫任职事迹的谱籍。彝文家谱中所记录的彝族家支系源流、分支分支和亲属关系及其详细,特别是西南各地彝族的谱系都能追溯到“六祖分支”时期,以及笃慕为彝族的共同祖先,这对研究彝族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以及各个支系的源流、迁徙发展情况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2.账簿、地契
账簿、地契是古代彝族地区的彝族上层和彝族群众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史料。彝族地区都保存有彝文账簿、地契。除了专门的彝文账簿、地契外,其他彝文古籍也记载有彝族贵族定期收取财物的账目。彝文账簿、地契在彝区都有保存,数量不多。毕节彝文翻译组从金沙县搜集到一份彝族买地的彝文《契纸》,从威宁县搜集到两份反映布摩作斋开支情况的《斋账》和《斋账记》。
3.文告
彝文文告保存下来的较少。据大方县布摩介绍:“水西家办了东南西北中五所学校,在政治方面还用本民族的文字行文。”现存彝文文告原件数量极少。用彝汉文对照刻印的《通告》,不仅提供了清朝统治者在彝族地区实施的靖边政策法令情况,还具有推广、保存彝族文字的重要历史价值。
(二))金石铭文
碑刻铭文系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独特的瑰宝,西南地区滇、川、黔三省的彝文经石是中国碑刻中一种特殊的类型,特别是黔西北乌蒙山区现存的古代彝文石刻,其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内容之丰富,均属上乘。其种类有碑刻、摩崖、铭文。
1.碑刻
彝文碑刻种类较多,按其用途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墓碑。古代彝族有多种葬制,主要盛行火葬。随着历代封建王朝对彝区统治的逐步深入及汉文化的影响,彝族上层实行土葬。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汉族移民大量增加,土葬开始在彝区民间盛行,许多彝族土司死后都要刻碑立传,一般的彝族群众死后也要立碑。
(2)修路建桥碑。修路建桥碑是古代彝族在开凿道路、修建桥梁之时,为纪念工程竣工,赞颂修建绅民的功德而刻写的碑文,碑文内容对当地彝族社会历史情况亦有叙述。这类碑刻最为著名的是立于大方县鸡场区和黔西县林泉区分界的大渡河桥北头,圈碑彝文1972字。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6年)立,至今有395年。
2.摩崖石刻
彝族先民在历史上常常把本民族中发生的重大事情刻在岩石上用以记载史事,以示后人。彝族摩崖石刻历史悠久,纪事性强,分布广泛。比较著名的是《拦龙桥碑记》,此碑位于贵州省黄火树瀑布上游的六枝特区新场区上官寨彝族乡和新场乡之间的拦龙河岸岩石上,有彝文589字。刻于南宋开庆己未年(1259年),迄今有728年。
3.金文
金文也叫“铭文”,泛指刻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随着文物发掘工作的深入,铭铸有彝文的金属器物时有发现。其代表作为《成化钟铭文》,1982年,贵州省大方县文物工作者在本县城关小学内发现了它,因钟面彝汉文均注明其铸于明成化二十一(1485年)而称之为“成化钟”。迄今有502年历史。
(三)纸书
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成立于1955年,从此,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彝文古籍的搜集翻译工作。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彝族古代社会百科全书的《西南彝志》。从文字的角度看,它传递了彝族文字使用数千年的历史时空的信息;从文献的角度看,它是卷轶浩繁的彝文典籍的典型代表。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