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动态与资讯

古彝文化揭开三星堆神秘面纱

作者:罗庆春 李春霞 发布时间:2009-10-2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25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联合主办的 “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讨会”于10月10日—15日在西昌召开,近100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凉山民族研究所等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以及凉山州地方学者,经过了三天的田野考察和两天的学术研讨,从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史学、宗教美学等多学科视野和方法,对古彝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讨,与会专家从语言、文字、符号、信仰、仪式、口头传统、文化遗产等具体方面,集中探讨了古彝文化研究和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关系,如何利用古彝文化去理解、解读三星堆文化之谜这两大核心问题。
hU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鉴定组组长、中国宝玉石协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周南泉先生,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先生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渊源关系。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洪君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就是一个通向历史的窗口,虽然真正发生的历史只有一个,但只要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参与,得以看到这个真相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古代文明史将在多文化、多学科不断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呈现出她美丽的画卷。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陈保亚教授、汪锋教授,通过对古彝语和汉语的同源关系、原始羌夏语的研究,认为蜀、夏、彝和三星堆文化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教授和西南民族大学祁和晖教授,从文化想象力的角度呼吁立足本地文化,为复兴中华文明,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自己的话语权,他们从三星堆和金沙的环境、遗物、生态分析,指出自然世界无边的神奇、文化世界无穷的神秘、心灵世界无尽的神妙,正是巴蜀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以三星堆、金沙和战国船棺葬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既是有着神奇神秘神妙特征的地方性文明,又应是当之无愧的有特殊代表性的人类遗产,古蜀文化与古彝文化都是炎黄文脉上的重要分支,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质。上海大学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巫达教授从语言学、人类学的语言、基因和文化等多重证据讨论了古彝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发生学关系;四川师范大学王小盾教授从兽面图像这个大量出现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符号出发,深入探究了这一古老神秘符号与古彝文化的关联;彝族学者阿余铁日先生据彝文古籍《考妣变换》大胆提出三星堆即为古彝人群传统祖灵安葬之处的新观点,《考妣变换》中提到“玉石做祖脸、丝绸盖考身;金片饰妣头,变换祖变换,不变则难迁……祖头像,出玉石,做祖像,出兔子,垫祖下。用银接祖骨,用金贴祖脸,金片祖下垫,丝绸裹祖身。”阿余先生认为,三星堆是古彝人安葬祖灵的二次灵魂葬之处,出土的大量青铜和玉像为祖灵偶像。四川大学李春霞副教授提出在讨论古彝文化和三星堆文化关系的过程中,除了二者的历史渊源外,还应该关注同为文化遗产,该如何在当下得到恰当的理解、解释,进而确定、评估,保护和利用。hU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将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联系起来讨论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在多方对话和自由交流的气氛中,研讨会达成了以下共识:hU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这是三星堆文化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坚持用本土文化来解读三星堆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和话语权的把握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学术平台。在对巴蜀文化的研究上从古彝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关系入手,具有开创性。对三星堆文化的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器物的物质文化层面,还应该兼顾精神文化遗产的角度,应该充分肯定彝族文化具有非常突出的古巴蜀文化之活态基因。hU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这次研讨会对传统彝学研究带来了重大影响,过去彝学研究主要局限于今天的彝族,研究者也较多局限于本民族学者。此次研讨会让传统彝学跳出了过去就彝族谈彝族的窠臼,通过多学科的对话,让研究者认识到,彝学的研究是跟中华文明史研究直接相关的。hU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三星堆文化是历史的遗存,当下的彝族文化则是活的基因,这提醒我们,保护和保存彝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与会代表强烈呼吁彝族文化,尤其是母语文化,得到动态的传承,及时、妥善的保护和保存。hU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此次会议认识到,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系再次提醒我们,“礼失而求诸野”,边缘、地方、民族、民间文化应该在文化多元、文化相对论的语境中真正得到关照。hU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这次会议是一次严肃的学术研讨,其研究成果的传播,自然会引发大众对彝族聚居地的关注,增强地方的文化厚度和文化魅力,促进地方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地方文化软实力。hU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这次会议及其成果从历史文化根源上充分肯定了中华民族同源异流、多元一体,各兄弟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渊源,必将对加强国内各民族团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hU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年10月15日)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母语诗人阿库乌雾
8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