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彝文书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

作者:阿鲁拉伙 发布时间:2022-01-10 原出处:新浪博客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这是被遗忘的艺术、这是久远的创造。我不由想起去探索和研究,那古人的足迹。多少个年头,多少次梦想,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最终走上了健康有序之路。从希望的渺茫走向光明;从世人的不知走向喜好。多少个年头,多少个梦想,一路走来顺其自然,终于走向传承之路。
b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b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初的偶然想起、开始的茫然学习,直至后来的不断努力,使脚步跨入了一个无法回归的艺术之林。这是一段漫长而难以想象的艰难历程。从起步学习到开始研究;从自我传播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整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一个人来说能有几个二十年可想而知。在这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我一直以酷爱的态度、探索的心里、研究的目的、不断追随着古人的墨迹行走,从来不奢望有什么成就,只是默默无闻的在追求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沿着古人脚步往前走。希望彝文书法艺术的传承能够继续下去,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被人们所关注。b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又在一个偶然的思索中,突然产生把研究成果传播出去的想法,可是如何起步又成了一个难题,在左思右想中,决定以举办个人彝文书法展览来传播。当然在筹划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经费和文化界的支持。当时经费倒是自己准备了,但求得文化部门的支持又不知从何入手赢得支持。后来我以个人名义、民族的情感找到当时在盐源县文化馆任馆长的伍兴明同志,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他,没有想到他非常支持,立即把展厅交给了我。还记得展出时间一共五天,在这五天的展出过程中我没有请人来观看,目的是想了解到底有多少人来关注。在这五天的展出过程中发现,本民族前来关注的人没有几个,倒是有不少汉族书法爱好者随时前来光顾。经常来与我交流对彝文书法的认识和看法。在这次个人彝文书法展览中,我为了宣传彝文书法艺术的存在,特意请来了盐源县广播局记者孙荣同志为这次书展拍摄了所有作品,并在盐源电视台以新闻的形式作了宣传。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则新闻被凉山电视台转播,将彝文书法艺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宣传。二零零七年五月,通过盐源县文化馆馆长伍兴明的推荐,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到成都去参加了“首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从这以后,我又逐步筹划起自费到西昌学院和凉山州图书馆搞个人彝文书法展览,于是从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开始,把自己的彝文书法作品带上,非常成功的在西昌学院和凉山州图书馆举办了个人彝文书法展览。开创了一条史无前例的新路子,并借报刊、电视台和网络等媒作了进一步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进一步认识、了解彝文书法艺术的存在和悠久历史,逐步得到学界和书法界的认可。b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5月,盐源县文化局将“彝文书法”立为盐源县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年七月,凉山州文化局批准将彝文书法立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省级申报。二零零九年七月,彝文书法被四川省文化厅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国家级申报。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也是一件载入历史丰碑的起步。b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研究到传播、又从宣传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都包含了无数代人的智慧、辛勤劳动和汗水。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我不在乎个人劳动的多少,但在乎对文化研究成果的传播和传承。我希望更多的民族有志之士,加入到这个行业上来,把彝文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并将之发扬光大。彝族留下的历史记载并不多,更多的历史是以口传形式流传于后世,然而这些口头的流传,由于传播年代久远,有很多已经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我们必须从文字的角度去研究彝族历史,也许会得到更加可靠的历史依据,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从目前研究的结果看,彝文历史悠久,是彝族人民独立的伟大创造,也是彝族人民发展的源泉。用彝文来研究彝族历史,我看更有学术价值和可靠性。bI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所属专题:

彝族文字与彝文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