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毕节大方彝族民间文化资源调查与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杨越 刘顺刚 陈高级 杨洪 发布时间:2024-01-04 原出处:《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3期 点赞+(

摘要:该文以大方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了大方县的彝族民间文化资源。结果显示:大方县的彝族民间文化资源呈现类型多样、独特性、分布广泛并呈现集中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当地旅游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彝族;民间文化;调查研究;旅游开发;毕节大方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DSC_7806.jpg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引言

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 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贵州大方彝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原生态文化优势,其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过了其发展期,现处于其文化传播扩散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伴随着其他文化的传播扩散,可能会彝族传统民间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基于形势下,为保证彝族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延续其文化的生命力,促进民族文化大花园的丰富,调查和研究大方县彝族传统民间文化资源自然显得十分重要。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研究区概况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绝对位置为105°15′47″E~106°08′04″E,26°50′02″N~27°36′04″N。东西相距86.2km,南北相距85.2km。相对位置为于黔西县的西侧,毕节市的东侧,金沙县的西南侧。全县总面积为3505.29km2,占毕节地区面积的13.05%,贵州省总面积的2%,是近海内陆山区县。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大方彝族民间文化

3.1 婚丧与嫁娶 解放以前,大方县彝族人的婚姻有宗族、等级、内婚等制度。为使宗族利益不受影响,有转移房屋和继子的传统,以及各种关于婚姻的习惯法和禁忌。当时的恋爱是不自由的,婚姻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不同宗族为了壮大自己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因而进行结盟。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大方县的彝族典籍《指路经》里面记载,彝族丧葬习俗的变化:“到了那时候,有鲁瓦之前,首为武迫勒,次为武奇巧,末为吐史楚。吐史楚之母,生时见土冷,死时欲得土,十锄向土挖,破土葬尸体,埋坟高高耸,埋葬切勿焚。有鲁瓦以后,首为武阿博,次为拜谷楷,末为那乍木,那乍木之母,生时见和避,死时需火化。使用六铁斧,砍伐了阴木,向火山送去。银花作柴火架九层,谷莫铺九层,咪尼蒙七层,柴薪堆整齐。”这是一种丧葬习俗与独特的文化现象,土葬和火葬作为一种文化表层结构上的变化,是彝族在迁徙过程中不断分支后的结果。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亡灵的命运也是一样的,改变葬礼的形式不会改变人生的命运。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 彝族的节日 彝族年是隆重的彝族节日,是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彝家人辛苦劳作,累了一整年,“享腊以辞旧迎新”。后来,由于第一个星回节是附属于农历上的,在保护十月太阳年等前提下,各地的彝族农历新年范围为十月至正月,称之为“过节不改岁”。每年十月初一是大方的彝族年。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代使用农历之后,各地彝族在六月二十四日欢度“火把节”。在那天,彝族人怀着丰收的喜悦以及期待下一年庄稼风调雨顺,彝族人穿戴着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服饰。聚集空旷是地上,举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其它民族以及国内外游客也不约而同的纷纷参与其中。他们围着各自的火堆跳起了“阿西里西”舞蹈,彝族龙虎图腾别具一格, 特别是在舞蹈、歌唱、赛马、摔跤等活动中。中老年人在闹腾的歌舞声中闲聊着,脸上流露着对美好现实生活的享受与满足。热情好客的彝家主人,端着彝家特制的砸酒,敬酒于宾客,主人用砣砣肉与水花酒,劝请宾客尽情享用。宾主以歌对答。夜深酒醉酣睡,彝家情更浓。年轻的男子与姑娘,在吃完年夜饭后,趁着良宵,各自与心仪的人畅叙衷曲。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 祭花神仪式 大方每年3月都会在“索玛花”下举行独具特色的祭祀花神的仪式,目的就是为了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感激索玛花为彝族儿女带来春天的希望。由毕摩诵读祭祀的经文,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彝族儿女杀猪宰羊,穿着盛装走在毕摩身后,感谢索玛花为彝族人带来的美好生活。百里杜鹃的彝族祭化神仪式分为真祭与舞台祭。真祭使用猪、羊祭祀,舞台祭是毕摩一行人通过在舞台上诵读相关经文,并由青壮年点燃舞台的灯火,吹奏置于两旁的16个3m长的锁拉。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表演。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 彝族服饰文化 彝族服饰根据地域,质地,色彩,款式,着装习俗等可以分为四川凉山型,乌蒙型,红河型,滇东南型,滇西型,楚雄型等6种类型。大方彝族服饰属于乌蒙山型,颜色以黑色、黄色、红色以及蓝色为主,长衫大,女性的长裤服装分别有盘肩、领口、襟边、下摆处均有花饰。过去服饰面料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在以丝绒、棉为主,服饰面料呈多样化。乌蒙山型服饰的流行地主要在贵州、云南与四川的部分地区,此外,在广西的隆林地区也有流行[5-6]。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 彝族建筑文化 畢节大方县彝族的建筑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解放前土司的官府及各大头人,二是居住建筑,即彝族民居。此类建筑由彝族的最初的工匠设计与建造,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赋予传统与时代元素。因而彝族的建筑特色在民居建筑中得到广泛而充分的发展,有着浓厚且丰富的民族内涵。总而言之,在寒冷的高原山地地区,房屋较为矮小且呈现封闭结构;在低海拔与地势低洼地带房屋较为高大且开敞。两种建筑类型在选材上也存在很大差别。但是在平面功能、立面形态以及装饰构造上二者却存在共同特点。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6 彝族宗教与信仰 人类原始宗教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对自然的崇拜,将神圣化、人格化的山石水火、植被草木、日月星辰等作为崇拜对象。彝族先民对于天地日月星辰及山石水火树木的崇拜也是由来己久。彝族社会中存着在一些图腾崇拜的痕迹,并主要表现于植物图腾崇拜、动物图腾崇拜以及非生物图腾崇拜3个方面。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7 彝族毕摩文化 毕摩,在彝语里含有经司、教师、长者之意[7]。毕摩是彝族社会原始宗教祭仪的主持者、祭司和知识传播者。毕摩不仅识传统彝文,通晓彝文经书,而且拥有彝文经典,世代传承家学。从古代直到现今,彝族群人民都是视其为“智者”和“知识最丰富”的人。大方县彝族人民对于毕摩的崇拜和信仰也符合其他地区的彝族的崇拜习惯。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8 彝族民俗 彝族人民拥有自己的语言,虽然在各个地方的彝族人民由于地区的差别会产生一定的方言,但其基本的词汇及语法结构都相对较为一致。大方县彝族人民不仅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被称为彝文。为了求得风调雨顺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彝族先民们通过对天文、气象的观察认识与经验积累,创造了独特的天文历法。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彝族人民也不例外,舞蹈在彝族人民的曰常生活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彝族人民创作的歌曲,个性突出,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如《秋风吹》《打谷场》《阿西里西》等,其中有反映生活生产的,有反映美丽爱情的,有反映祭祀活动的,有反映战争场面的等。彝族舞蹈同彝族音乐一样,也是种类繁多。彝族民间的舞蹈流行比较流行的有;跳月、踏歌、彝族花灯舞、鼓舞等。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9 彝族的飲食 彝族的“坨坨肉”很有名。它的制作方法是把猪肉切割成方块,大约250g,用大锅来对其进行烧煮。以辣椒、花椒、蒜、姜、食、盐、香料等为佐料,与汉族的红烧肉做法类似,但较为粗放、古朴。煮熟后加入葱花,围锅而吃,或者用较大的盆盛放在桌子上,用肉佐酒,随意享用。一般在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时才食用“坨坨肉”。彝家人待客的对于酒礼也很豪放有趣。主人定先给客人3碗酿好的玉米酒,客人喝完3碗酒后,主人陪客人吃菜食物,期间当然少不了酒。彝家“咂酒”也独具特色。“咂酒”以玉米、高粱、荞子以及毛稗等为原料,据史书记载,太平天国的翼天王石达开在进军西南时,途经大定府(今大方县),畅饮了咂酒之后,随即赋诗:“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乌龙抱起擎天柱,吸的乌江水倒流。”赞美了彝家砸酒的美味。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0 彝族的漆器 彝族漆器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大方漆器。大方漆器源远流长,明朝洪武年间,贵州宣慰府的使臣奢香在进贡朝廷时带去了大量的漆器成品,提升了漆器的魅力。后来在经济发展中大方着力发展的漆器品成为地方特色民族产品之一。涂漆品从箭套、马鞍等武具逐到日常生活用品转变,如家具,餐具,绘画等。再后来,在彝族民间产生了专门从事漆制作的手工艺人[9-10]。到了清朝中后期,大方漆器制造业非常兴盛,种类繁多。有皮箱、茶具、捧盒、花瓶等;漆器制作工序极为繁杂。传统的漆器制品使用马皮作为塑胎模具,在制坯、漆地、凉干等40多道工序后,制造成了盆、瓶、碗等300多种成品;漆制品以隐金和描金为主要漆器装饰方法。在铮亮的底子上绘制各式类似于彝族文明以及花鸟与山水等民间图案,漆器的图案融入了彝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彝族文化的载体。隐花漆器是大方当地漆器里最突出和名贵的一种;大方漆器实现了装饰与实用为一体的产品理念,使得漆器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利于发挥到最大化。隐花漆器中食用器皿犹为突出。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开发建议

4.1 发挥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与品牌效应 努力提升“奢香文化”的品牌影响力。进行多种形式地宣传本地区的彝族民间文化资源,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县内以大方宣慰府、奢香墓、百里杜鹃、九洞天景区、吱嘎阿鲁湖景区、油杉河景区、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核心。带动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景区景点发展;建设和布局新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进行深度旅游,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效益;积极与织金洞、安顺黄果树瀑布、遵义会议会址、荔波小七孔等省内著名风景区组成黄金旅游线路,抱团取暖,组群发展。在线上或线下投放广告或进行旅游宣传介绍,也可依托大数据或旅游网站进行旅游推介。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2 完善交通,拓展交通网 积极融入毕水兴经济带,抓住发展机遇。依托毕节飞雄机场、成贵高速铁路、杭瑞高速、隆黄铁路等交通干线和机场进行旅游景区布局,逐步打通城乡公路,优化交通布局;深化和提高对酒店和旅行社的监督和管理,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努力保持好地方的旅游形象。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3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对彝族手工艺品、音乐、舞蹈等进行设计和开发,提升彝族语言文字、医学、科学知识等的认知能力。将彝族文化传承发扬,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产品;打造地方特色水果产品,并申报国家地理产品,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延长旅游产业链,增加经济附加值。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4 提升地区接待能力 政府要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大方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加大医疗、卫生、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等的投入。合理布局酒店、旅行社及度假区的数量。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5 以地方或省级与国家最新规划的旅游发展战略为导向 依托大数据,着力切合“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和“洞天福地,花海毕节”的品牌效应,利用好大方县的气候优势进行旅游开发。努力发展山地旅游、温泉度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从而形成大方县旅游产业的大爆发。做大做强地方经济,扩大经济“蛋糕”。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贵阳、安顺、毕节、六盘水等省内主要核心城市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地方脱贫致富,增加财政收入。Rt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参考文献
[1]叶飞.基于彝族文化的文化建筑外部形态创作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6.
[2]穆春林.从贵州彝族丧葬文化透视彝族生死观[J].毕节学院学报,2009(10):20-26.
[3]程发根.贵州彝族婚姻、丧葬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4]陈世军.明代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墓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5(04):152-157.
[5]邓军文.彝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
[6]周真刚.黔西北彝族服饰及其图纹美学试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6(01):52-56.
[7]余宏模.贵州彝族毕摩文化与彝文典籍类例[J].贵州民族研究,1996(04):75-85.
[8]王卫红.对贵州彝族舞蹈“恳合呗”的传承和保护的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10(03):80-82.
[9]张建世.贵州大方漆艺文化的历史现状及保护措施[J].东南文化,2003(10):56-61.
[10]吴斯清,石絮飞.贵州彝族的漆器和服饰艺术[J].贵州民族研究,1993(02):126-128.

原载:《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3期;文稿来源:参考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