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彝家呗摩浅认识

作者:​陈世方 发布时间:2014-10-13 原出处:《毕摩文化论文集》 点赞+(18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祖辈们在我们彝家呗摩这一行业中已曾有过许多辉煌,但这均都已一步步成为传说。凭着小时候犹存的点点记忆和做呗摩   三十年来的感受,本人谈谈自我肤浅的认识。
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C_9414.jpg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悠久的历史来由

据说彝族人是娄金狗的后代。他长相似狗聪明勇敢,故名娄金狗。后来娄金狗在一次打猎的行动中不幸坠入悬崖,卡在悬崖半腰的树上,为了不让乌鸦、老鹰食娄金狗的尸体,子孙们一天一天围着山转,敲锣打鼓高声吼,这就是彝家呗摩的最初形成。现在彝族人民祭祀中要围着房子唱悼词敲锣打鼓高声吼叫也就是这个原因。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娄金狗这个老祖人,把茶、米、盐和羊毛放进竹筒里,用稻草将竹筒包扎成狗的形状,还为其盖了小房,说的是渴了可以喝茶,饿了有盐和米吃,冷了有羊毛可保暖。每逢过年或家里有什么好事都要来这里敬供,如嫁娶等。这就是今天彝家灵筒和灵房的形式。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说彝家正式文字的经文是从布博举奢哲的先民开始的。     经书由尼慕阿买妮口头讲述,布博举奢哲用手写出来的,后来传给投举尼,投举尼又传给也武乍,一直传到扎扎彝尼至今。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个别法祀简说

1、农谷此硕。说的是人死后身体是不能医活的,但灵魂是能医治的,用药草、鸡血酒把他的灵魂医治好,好上阴曹地府(即中原)去见老人。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吐启起启。说的是儿孙们要跟亡人把脸把脚洗干净,好让他去见老人。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痴祖驰祖。即亡人吃午饭,吃晚饮。据说以前贵州是黑羊大箐,豺狼虎豹非常多,豺狼虎豹来了可用猪、牛、羊把他骗走,牛皮还可铺在刺丘树上爬过,所到的地方若有地方官阻拦还要送银子给地方官。这也就是彝家痴祖驰祖为什么要用猪、牛、羊及用破木代表银子作礼金的原因。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家献灶化

彝家老人死后,将其脚趾甲、手指甲剪下,和银子、鸡毛、茶叶、大米一起用布包好全部放在一起,表示死去的人团聚。每年正月十五月圆时儿孙去敬供,表示对死去的人的敬重,也祈求生存的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团团圆圆。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呗摩对彝族文化的意义

彝语言文字历史悠久,但多数的彝族人民已经不认识文字只保留了语言。也就是呗摩们一代一代把彝语文字传到现在。这不仅是对悠久文化的继承,而且对今后彝族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把彝家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礼仪继承了下来。比如丧事场中的敬酒把多种文化融为一体,也体现了客人之间相互的爱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一直得到其他民族的赞赏。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除了对死者的敬重外也带有迷信的说法,其深远意义就在于他把彝族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我们将继续努力干好这一行,让彝族文化在新时代与好政策的阳光雨露中更显辉煌。mT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原载:《毕摩文化论文集》,2013年9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毕节市彝学会和百里杜鹃管委会编撰;;文字来源:中国彝族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