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规范普及彝文 服务彝区发展

作者:宋明 发布时间:2010-11-2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44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已有8,000年至10,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并称为世界六大古文字。但长期以来,古彝文仅为少数人掌握,绝大多数彝族同胞并不认识彝文,严重制约了彝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立规范和普及彝文的法律体系

上个世纪70年代,四川省民委和凉山州政府根据国家文字改革方针,遵循彝文本身的演化规律,对古彝文进行规范整理,制定了四川省《彝文规范方案》。经国务院批准,这个方案于1980年开始推行。1999年,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文协作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决定把四川规范的彝文作为整个彝民族的统一文字进行推行,规范彝文的工作由此推向了全国。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2年,凉山州人代会正式通过了《彝语文工作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从1993年1月1日起施行。1994年初,州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彝语文工作条例〉的若干规定》。从此,凉山州的彝语文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进入了更加稳定和有序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凉山州着手进行《彝语文工作条例》的修订工作,新条例经州九届四次人代会审议通过,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于2009年8月1日起施行。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0年的实践证明,《彝文规范方案》是我国文字改革方针在指导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工作中的一个范例,对于推动彝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权力机关表率,形成强势氛围

现在,凉山州人大、政协和党政机关面向社会发布的各类地方法规、文件,都用彝汉两种文字印制,州人代会、政协会的重要会议文件也使用彝汉两种文本制发,会议期间开设同声传译。一些彝族聚居县在召开重要会议时,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彝汉文翻译工作。彝语文已经成为自治州国家机关履行职务的重要工具。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彝语文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凉山州从1994年开始推行社会用字彝汉对照。2004年,州委、州政府把民族文化资源列为凉山州五大优势资源之一,并由州语委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开展了规范化、标准化和双文化的社会用字整治工作,全州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无偿为用字户翻译了近40万条、600多万字的资料。目前,凉山州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招牌、文件函头、公章均使用了彝汉文对照格式,城镇街道、商铺店面招牌、汽车门徽大都加用了彝文,旅游景区、涉外宾馆、酒店的用字也基本实现了彝汉文对照。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教育先行,构建长效机制

走进今天凉山的中小学校,都能听到琅琅彝语读书声,在凉山,彝语文教学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州现有542所中小学的94,750余名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另有两个县各办有一所双语高中,共六个教学班,在校生225人。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保证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省州教育行政部门狠抓彝文教材和师资建设。全州现有从事双语教学的专职教师953人,已编译出版了880多种7,500万册各类中小学彝文教材、教参、教辅及部分中师彝语文教材。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此同时,凉山州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彝文扫盲力度,截至目前,全州10个彝族聚居县已在青壮年农牧民中基本扫除彝文文盲。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鼓励和提倡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凉山州语委在省民委语委和省彝学会的支持下,从1996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三期“四川省彝汉干部互学语言演讲比赛”,还举办了“四川省首届彝语演讲比赛”,每期平均约有50名选手参加,先后有38名选手获奖。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11月,州语委和喜德县政府共同举办了首届“喜德拉达”杯彝族克智尔比大赛。2009年《凉山日报》汉文版50周年、彝文版30周年大庆期间,凉山州举办了“彝文书法比赛”,参赛作品近百件。喜德县拉克乡联合村三组的村民,还自编自演了彝语禁毒电视剧《阿呷嫫》。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媒、出版界助力,润物于无声

在凉山,无论从报纸上,还是在电视、广播,甚至网络中,人们都能“看彝文,听彝语”。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日报》彝文版是中共凉山州委机关报,创刊于1978年1月1日,是全国唯一的彝文报,平均发行量为5,000多份;《凉山文学》彝文版创刊于1980年,是全国发行的唯一彝文文学刊物,已发行110多期,常年发行量为5,000余册。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州彝族聚居县、乡(镇)陆续开办了彝语广播电视节目。凉山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播出60分钟的彝语综合新闻,并开设了理论、三农、科技之窗、民族音乐欣赏等彝语栏目;凉山电视台早在1993年就开办了彝语综合新闻节目,2004年又开办了“彝乡风”彝语专栏节目,今年1月1日起开办了彝语频道。昭觉、美姑、喜德、越西、盐源、雷波等彝族聚居县也开办了彝语电视新闻节目;全州10个彝族聚居县和彝族人口较多的117个乡镇广播站都开设了彝语节目,县至乡彝语广播通播率已达74%。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中国凉山州新闻网还开设了彝文版,2009年中国权威网络媒体人民网也开办了彝文版,彝文通过互联网走向了世界。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语电影译制工作起步较早,到目前为止,已译制了940多部各类影片。其中《孔繁森》、《毒品的危害》、《邓小平》、《毛泽东与斯诺》等彝语片荣获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骏马奖”,州电影公司分别受到四川省禁毒委、四川省文化厅和国家民委、广电总局、文化部、中国文联的表彰。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州语委用彝汉文对照的形式先后编译出版了《农业生产通俗读物》、《农村实用生产技术培训教材》、《凉山畜牧科普丛书》和《凉山农业科普丛书》,约220多万字;此外,《凉山林果业科普丛书》已完成编译、审定工作,计划于今年出版发行。2005年,凉山州语委还针对彝族地区群众对生理、生育和家庭教育等知识的需求,编译出版了彝汉文对照的《婚育与家庭教育知识读本》。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收集整理彝文古籍,积淀凉山发展软实力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彝族古籍的重点分布区,古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哲学、宗教、天文、地理、文学、医学等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把搜集、抢救、整理彝文古籍做为一项长期任务,目前,全州各级语委已收藏彝文古籍400余种5,652卷,州属博物馆、图书馆、教育研究机构以及档案部门也分别收藏了一定数量的彝文古籍,约8,000卷。另据统计,全州民间散藏彝文古籍约50万卷左右。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凉山州组织专业人员和民间毕摩对彝文古籍进行释读、断句、校勘、整理,先后翻译、出版了《勒俄特依》、《阿莫尼惹》、《玛木特依》、《阿惹牛》等—批重要古籍。其中,《凉山彝族驱鬼经》于1998年在台湾正式出版,这是第一部公开面世的凉山彝族宗教经典汉文译本,首次向世人展示了彝族经典的丰富内涵和真实面貌,被列为世界民间文学宝典。美姑县语委整理译注的《勒俄特依》也于2001年在日本大修馆书店出版。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批重大彝文古籍整理和编撰工程已经完成。省民委下达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四川彝族卷》编纂任务,目前已完成319条书籍类和1,146条讲唱类的登录工作,同时编写了彝汉对照的《凉山彝族古籍内容简介》;《彝文字集》(四川卷)的编写历时10余年,共收录了21,000多个四川地区的彝文字;2002年开始编写的《彝历百科》即将出版。2004年,州语委组织翻译、审定了《解秘经》、《诱送女鬼经》、《招兵经》等11部彝文古籍,共77万多字。同年,完成了《中国彝族通史•彝文文献史料辑录》的编写工作。2010年初,《中国彝族谱牒选编•四川卷》正式出版,全书共四卷,1,000多万字,内容涉及彝语北部方言区30多个县的1,106个姓氏。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仍有一批影响深远的彝文古籍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其中,以古彝文和规范彝文对照形式的《彝文典籍丛书》计划收录400余种彝文古籍,共10卷,1,100多万字;《中国彝文典籍译丛》已出版了第一、二辑;第三辑收入27本古籍,已完成翻译、审定工作;第四辑将收入24本古籍,正在翻译之中。此外,凉山州组织翻译、编写的《苏尼源流经》、《招兵经趴》、《防癞经》、《凉山彝族经籍举要》、《凉山彝族经籍目录》等12部彝文古籍,已被收入由中央民族大学承担的国家211工程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经籍汇编》一书。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建州以来,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引领下,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凉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1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总收入71.6亿元。今年一季度,凉山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3.6亿元,全州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顾凉山州30年来的巨变,可以肯定地说,规范和普及彝文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它将为凉山新的腾飞注入巨大的精神动力。Kn0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7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