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源于楚雄古彝族文化?
古老的玛雅文明为何突然间神秘消逝?玛雅文明既已消逝,世间为何流传出“玛雅预言”?“玛雅预言”从何而出?“玛雅预言”是否是玛雅文明时期的遗留因子?
既然古玛雅文化与云南楚雄彝族古文化具有很多共性,那么,中华古彝族文化是否能揭秘 “玛雅预言”?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中国社科院宿舍,请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的创始人刘尧汉教授与夫人严汝娴教授就此话题展开了讲述……
解读嘉宾:刘尧汉
解读话题:中国文明史应该居于世界首位
专家观点:古玛雅文化与云南楚雄彝族古文化具有很多共性,不单是十八月历;还有虎、鹰等崇拜及与彝族十月太阳历密切相关的八角图案和三圆台堆垒金字塔形向天坟,以及文字的书写方式(从上而下,自左至右),玛雅文是图画文字,其“金字塔”一字竟绘成与彝族三圆台向天坟同形……
专家简介:
刘尧汉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教授。1922年,刘尧汉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初中时曾师从陈独秀的表弟濮清泉先生,大学时师从费孝通先生。在中央民族学院工作期间,曾得到一代史学泰斗范文澜、翦伯赞先生的悉心指点,后来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学派——中华彝族文化学派,在彝区山巅深谷中寻求“山野妙龄女郎”,为古老神秘的彝族文化研究占得一席之地。
五十年代中期,刘尧汉根据对家乡彝村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写出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一个实例——云南哀牢山彝族沙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在明清两代至解放前的发展过程》。后来,刘尧汉写成了《南诏统治者蒙氏家族属于彝族之新证》一文,发表于《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双月刊)上。这一重大成果,澄清了涉及我国领土完整的重要史实,证明了南诏确系彝族先民创立,世属中国。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受到翦伯赞、范文澜等史学老前辈的赞誉,并写入大学历史教科书中一直沿用至今。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刘尧汉应家乡——楚雄州人民政府之邀,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智力支边工程,创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单一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同时创办了《彝族文化》刊物,主编了《彝族文化研究丛书》。他的代表作《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和《中国文明源头新探》可以看作是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的两块基石。
1992年,刘尧汉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7月,刘尧汉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称号,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文明史应居世界之首
很多年以来,一说到云南,有几个词便紧随其后,即:边疆、贫穷、落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云南楚雄彝族太阳历现身,令学术界为之一振——彝族太阳历的出现,瞬间将中国人类文明的溯源前推了5000年。如此惊人的发现,顿时增加了彩云之南的神秘感,曾经被形容为蛮夷之地的云南,究竟还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古巴比伦《太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中期;埃及《太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前;墨西哥《玛雅太阳历》起源于公元前3100多年;印度《太阴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500多年;中国《阴阳历》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100年。这样,中国文明史就居于末位。然而,经由民族学方法进行乡村实地调查考证所获得的活史料研究发现表明,残存于云、贵、川、桂等省区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则始于公元前8000年以前。历法为世界古文明的重要标志,立足彝族太阳历的发现,修正了中国在五大文明古国中居于末位的说法。
国内外多位历法学家和彝学专家研究称,古代彝族的《十月太阳历》优于古巴比伦的《太阳历》、优于古埃及的《太阳历》、墨西哥的《玛雅太阳历》、印度的《太阴历》和中国汉族的《阴阳历》。
1989年,刘尧汉从朱琚元处得知其家乡楚雄州武定县的彝族先民曾使用过一种更为古老的大约有上万年历史的历法。那就是:一个月20天,一年有18个月共360天,另加5天祭祀日,全年365天。刘尧汉敏感地意识到这就是“十八月历”,看来玛雅十八月历并不是唯一的!
1990~1911年间,刘尧汉等先后三次到楚雄大姚县昙华乡考察,全面获知了十八月历的内容,原来十八月历中的18个月各有专名,一个月中的20天也各有专名。
刘尧汉发现的十八月历法在文化人类学上有着重大意义。在这之前,世界上只知美洲墨西哥发现有玛雅人创立的十八月历法,中国人写的世界通史上也有记载,认为是美洲两大古老文明的标志之一。玛雅十八月历一年18个月及每月20天也各有专名,这些专名的具体名称与彝族十八月历虽不相同,但日期却是一样的,而且中美洲秘鲁文明古国印加帝国也分别有十八月历和十月历这两种历法。
一些国家的古代历法研究学者和国际彝族文化学者认为,与彝族《十八月太阳历》非常相似的古代墨西哥玛雅人使用的《十八月太阳历》可能源自中国彝族的《十八月太阳历》。
玛雅文明或从云南传去?
1990年4月,中国获得彝族十八月历这一活史料,这与太平洋彼岸美洲距今5000多年玛雅文字记载的十八月历相对应。这两个例子表明,有考古资料和文献记录,固然重要,但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学活史料也同样重要。
刘尧汉推论,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从中国去的,而中国云南楚雄发现的元谋人,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追根溯源,美洲的居民也很可能是云南土著居民辗转迁徙去的。但是,他说对于这种推论,后续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年轻一代学者继续努力。
刘尧汉教授的夫人严汝娴教授曾访问过墨西哥,她说,美洲古文明有两个重要的代表,一是墨西哥的古建筑艺术,另一个就是墨西哥古印第安人中的玛雅人发明的十八月历。
美洲文明古国墨西哥土著印第安氏族部落玛雅人以其十八月历著称于世。玛雅人的历法与彝历同样是一年18个月,一个月20日,另加5天祭祀日,全年365日。玛雅十八月历产生于距今5000年左右,世界学术界多赞叹玛雅人在当时竟能创造如此准确的历法。当地人还有说十八月历是神定的历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1991年之前人们还不知道中国彝族也有十八月历。直到1991年刘尧汉在云南省大姚县昙华乡丫古埂彝族村的彝族巫师李家才那里发现了十八月历。甚至直到民国初期的二三十年代这个地方还在用着十八月历。
玛雅历和彝族十八月历相比较,云南省大姚县昙华乡丫古埂彝族村用的十八月历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只能说是世世代代传承使用的。而墨西哥土著印第安氏族部落玛雅人所使用的十八月历书上记载是距今5000年前产生的。产生于5000多年前的玛雅人所使用的十八月历是独立的发明?还是他们的先民由原居地带去的?这个问题可以继续研究。如果推断,玛雅人所使用的十八月历有可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那么它的根源可能就在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昙华乡的丫古埂彝族村。那里的十八月历虽没有彝族十月历精确,但两者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彝族十八月历即是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前身。因为人类的祖先使用这些历法是经过上百代的使用,一代代地不断进行更改,最后才确定下来的。
元谋人是亚、美洲人类的祖先?
彝族和玛雅人的十八月历,在今天已无实用价值。但彝族十八月历却有很重要的科学史价值,因为有它的存在,就否定了墨西哥玛雅人十八月历在世界历法史上的唯一性,从而消除了玛雅历的神秘性。
玛雅文化与彝族文化的共性,不单是十八月历;还有虎、鹰等崇拜及与彝族十月太阳历密切相关的八角图案和三圆台堆垒金字塔形向天坟,以及文字的书写方式(从上而下,自左至右),玛雅文是图画文字,其“金字塔”一字竟绘成与彝族三圆台向天坟同形,等等。
玛雅文化与彝族文化有这些共性,并非偶然,有其远古历史渊源。所以美国学者说,美洲土著印第安人是从亚洲经白令海峡迁去,或说是从亚洲迁去的中国人。墨西哥有学者说,墨西哥古文化是中国文化。现既知墨西哥有玛雅十八月历等等文化与彝文化相同,进一步推断,包括玛雅人在内的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都是从中国金沙江土著彝族远古先民羌戎迁去的。这是过去谁都没有说过的东西,刘尧汉说出来了。过去,人们只认为元谋人是除印度之外的亚洲人类的祖先,但刘尧汉说,元谋人不仅是亚洲人类的祖先,也是亚、美两洲原始人类的祖先。因为楚雄州大姚县的十八月历,不是从美洲印第安部落的玛雅人传过来的。
玛雅文化与彝族文化具有这些共性,是由于两者的原始思维共性所致。
远古文明起源之“阴阳相生”
刘尧汉的调查研究结果阐明,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从微观到宏观都概括为阴阳两性,相生相成,它也是我国古代宇宙起源的基本观点。彝族万物雌雄观的原始传统,当是中国万物阴阳观的渊薮,也是中国文明的源头。
作为中国文明史重要象征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和二进制数学,便是基于“一分为二”的雌雄观,它起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的羌戎,以伏羲虎氏族为代表,彝族是羌戎遗裔中保持其古文化的最多的一支子孙。彝族古历将一年十个月分为五季,一季“一分为二”成雌雄(阴阳)两个月;由此发展成“一分为二”的伏羲太极图,太极→两仪(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现代电子计算机基础是“一分为二”的二进制数学,亦源出“一分为二”的彝族十月古历及伏羲太极阴阳图。
太极别名“一”或“太一”,又名“腊”,是道家及道教的宇宙原本。“腊”的彝意是虎。彝族创世纪认为:虎尸解成宇宙;虎推动地球。此即彝族的虎宇宙观。
说到阴阳,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神秘的八卦。刘尧汉说,彝族八卦自成体系,从天地四方到五行八卦,还配有“八方占”、“八方年”、“八索占”等,把时空关系密切联系起来。它的卦象用五行来表现:东方各卦为阳,西方各卦为阴。知道其中某卦的卦象或卦序,容易推知其他各卦之象和序来,可以不必用卦画来表示卦象。但也正由于彝族八卦缺少卦画,就只能借助五行代象,停留于八个经卦的初级阶段,而不能进一步重卦演化为六十四别卦乃至更多的之卦,乃是其局限之处。虽然不应完全排除通过进入彝区的某些汉人可能带去汉族八卦的若干知识,但就彝族八卦没有卦画这个基础来看,它不像是从外面输入的汉族八卦,而是地地道道彝族特色的八卦。
刘尧汉虽然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但是,他在调查研究中不经意开启了天文研究领域的大门。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从我国长江上游金沙江南北两侧,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发现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以及综合“十月太阳历”两种观测方法的彝族向天坟,并研究佐证此“十月太阳历”乃产生于远古伏羲母系氏族部落时代。
1985年,刘尧汉在楚雄市子午镇以口村庙坡岭岗发现彝族向天坟共32座,均是元代(公元1368年)左右落葬的。其类型均为骨灰罐上覆盖两圆台或三圆台的石冠——金字塔形向天坟,与贵州威宁、四川小凉山的彝族向天坟相比,独具一格。
说到向天坟,有人将这些彝族古墓的形制结构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石围圈圆形式。这种类型又可划分为三层石围圈圆形、单层石围圈圆形、石围圈圆内封土土丘、石围圈圆内无封土土丘和单层石围圈圆形开口5种,其中最为典型的三层石围圈圆形式古墓以威宁县盐仓团结村大坟梁子的彝名“苴穆乌曲”为代表,该墓“文化大革命”时被2个生产队7个小队拆去烧石灰,光是墓的圈石都用马车足足搬运了4车。该墓墓基周长217.4米,直径为70米,墓高47.3米。第二种类型是石围圈圆台形式。又可分为实心、凹心和二级圆台三种形式。第三种类型是石围圈棱形式,又可分为石围圈棱、无石围圈棱、棱台三种。这些奇特的古墓在威宁县的盐仓至板底一带就有上百座。也有人将它们分为三圆台金字塔形、单圆台形、圆锥形、圆柱形、圆丘形等几种类型。还有人将它们分为两种类型,四种形式(席克定)。 刘尧汉和卢央两位教授于1983年和1984年先后两次考察,称这种古墓为向天坟。
据研究,向天坟是一个观象场,向东可观察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定冬夏,向西可观测北斗柄指向定寒暑,从而得出“一年二十四个节令”的天文历法,以十二属相轮回纪日,即为十月太阳历的体现,这对于彝族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
- 2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 3 谈“彝学”的研究
- 4 族史追忆
- 5 塔米的中国脚步——德国学者塔马拉...
- 6 “边疆人文”六十年
- 7 把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文化...
- 8 论中国彝学的学科建设
- 9 朱文旭彝语言学术研究访谈
- 10 凉山州毒品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