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葬俗刍议

作者:安 东 发布时间:2011-11-03 原出处:《悬棺密码》(节选)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很多人一定发问:人称彝族是一个火的民族,生不离火,死不离火。是一个在历史上实行火葬的民族,怎么可能有棺葬?有岩葬?甚至有其它葬式呢?
 
其实彝族自古就有棺葬、岩葬葬式,也有其它葬式的记载。
 
《黔彝古籍举要》中载:《爨文丛刻·指路经》记:“吐实楚之母,生时见土冷,死时欲得土,十锄向土挖,破土葬尸体,埋坟高耸耸,埋葬且莫烧。……哪乍木之母,生时见火避,死时须火化。”吐实楚也叫恒实楚,“吐”彝语意为白。(彝语北部方言区的什乍方言称“白”为“曲”,音为“qu”,或“阿曲”音为“a qu”。本书作者注)。哪乍木也叫特乍木,“哪”彝语意为黑(彝语北部方言区称“黑”为“诺”,音为“nuo”。本书作者注),实楚和乍木是彝族布摩(即“祭司”,彝语北部方言区称“毕摩”,音为“bi mo”。本书作者注)的祖师。彝语称高天为姆吐,“姆”义为天,认为天是白的,大地为楚哪,“楚”义为盐(彝语北部方言区称为“策”,音为“ce”),认为大地像一块黑色的盐,彝族先民曾经经历过一个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结合而形成米(天)靡(地)部族的过程。其中耕田有邑聚的农耕部落靠天吃饭,气候对于他们十分重要。因为崇拜高天,故也崇尚白色,他们行土葬,就可以定期去墓地祭拜自己的祖先。而随畜迁的游牧部落,哪里有牧草就到哪里去。黑色的土地长着丰茂的牧草,大地对于他们最为重要,他们崇拜大地,故也崇尚黑色。他们行火葬,幻想死者的灵魂在火葬之后会沿着氏族的迁徙路线回到祖宗的发源地。彝族先民对于天地的黑白崇拜就形成了唐代的乌蛮、白蛮以及后来的黑白彝。唐樊绰《蛮书·蛮夷风俗第八》记:“西爨白蛮死后三日内埋殡,依汉法为墓。稍富室广栽杉松,蒙舍及诸乌蛮不墓葬。死后三日内焚尸,其余灰烬,掩以土壤……”至今彝语中仍有“吐洗吐陡,那洗那丑”的俗语,意即“白死白埋,黑死黑烧。”正反映了彝族先民的两大葬式。
 
在今天的凉山彝人中也还有一部分(主要是居住在平坝区与汉族杂居的彝族)行土葬的。
 
《黔彝古籍举要》《武僰分支谱》中说:则武蒂之后为武蒂僰,僰人又分五部,九掐脸的白人行水葬,由鱼、獭收尸;羊头青人部行岩葬,由虎、蟒收尸;猪毛黑脸人部行林葬,由野兽收尸;鸡冠黄人部行土葬;虎头黄人部行火葬。
 
可见,彝人的葬俗不止是火葬,僰支系中的五部各行各的葬俗,五部就有水、岩、林、土、火五种葬俗。Jj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无论彝人曾行的哪种葬式,它都不是彝人心目中最终的“死者归宿”。彝人心目中最终的“死者归宿”是前面《祖界之鱼》中所述的“祖界”。“祖界”是彝人信仰世界中的灵魂之归所。彝人祭祖送灵,就是要把灵魂送到“祖界”这个被彝人称为“蜀木普古”或“莫木普古”的地方。所以,彝人各支系无论行什么葬式,最终都有一个必须的祭祖送灵“尼姆措毕”仪式,将祖灵送归“祖界”。其载体形式就是将“灵棺”(祖灵筒)高置于悬崖峭壁上的岩房(岩洞、祖灵洞)里。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