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差小明 | 彝族人类起源神话文化溯源
摘要:彝族人类起源神话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并反映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反映出古代彝族先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叙述。分析彝族人类起源神话相关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彝族的图腾崇拜、婚姻习俗、审美意识等文化现象,这折射出彝族先民智慧及彝族传统文化渊源。本文以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阿黑西尼摩》等中有关彝族人类起源神话为案例分析其文化渊源。《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阿黑西尼摩》等中有关彝族人类起源神话为案例分析其文化渊源。
1.图腾崇拜渊源
最早产生的神话是图腾神话,而不是人类起源神话,因为母系氏族初期的“原始初民对世界一切都认为和人存在着某种神秘的亲族关系,一切图腾信仰、崇拜活动,是图腾社会原始人的主要宗教活动形式”。彝族人类起源神话和其先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是万物有灵、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的结果。彝族人类起源神话是彝族神话领域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楚雄州史诗《门咪间扎节》说大地上原先住着各种猴子,后有小猴子会辨认果子味道,用藤子作上记号;又有老猴子用石头在石板上砸树果,碰出了火而会熟食等,于是“一天学一样,猴子变成人,树叶当衣衫,树果当饭吃”。《勒俄特衣》也写道:“阿吕居子是九代,阿吕居子啊,形状虽像人,叫声似猴音,树叶当衣穿,野果当饭吃,有手不做工,如熊掰树梢,如猴爬树顶。”猿与猴在古彝文献中均称为“nyo55”(彝语),以上描述的“nyo55”无疑就是猿猴。在《阿黑西尼摩》中也有记载:“白鱼与红鱼,黄鱼与黑鱼,还有那绿鱼,慢慢地演化,日渐变成猴,变成绿色猴,变成红色猴,变成黄色猴,变成白色猴,变成黑色猴。”“猴子渐演变,变成了人样。”从舞族创世史诗看,猴子变人说是对人类起源的探索,而物质演化说已追溯到生命的起源了。
崇拜虎,在彝族人民眼里虎是万物的本源,即虎变万物。如《梅葛》记载:“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天尾,虎鼻作天鼻,虎耳作天耳。”“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星。”这反映彝族对虎的崇拜。人类和民族的起源与动物有密切的关系。这一方面反映了原始社会人兽混杂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初民的图腾意识和动物崇拜心理。
崇拜葫芦,在史诗《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等中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中都出现“葫芦”这一词。在荣格的观点“葫芦”一词只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象征,但在彝族人民眼中它的意蕴是深渊的。它时而作避洪水工具,时而作生命的象征,即兄妹婚后生葫芦,葫芦出人繁衍人类。如《查姆》记载:“洪水洗净了大地,洪水洗净了万物。涅依撒萨歇,为找大葫芦,寻人传人烟,又来到人间。”《梅葛》记载:“一月吃一次,吃了九个月,妹妹怀孕了,生下一个怪葫芦。”“截开第三道,出来是彝家,彝家住山里,开地种庄稼。”“葫芦出人说”神话源于原始人对葫芦的原始崇拜观念,认为葫芦有神灵,能养育人类、赐福人类。在许多洪水神话中都写到葫芦作为避洪水工具。在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中,葫芦往往是兄妹避难之所,洪水退去之后,兄妹从葫芦中出来繁衍人类。在此,葫芦仍充当了生命的载体,说明洪水神话包含了葫芦生人神话的内涵。葫芦生人神话导致了葫芦祖灵信仰的形成。在民俗活动中,葫芦既是民族始祖神的象征,也是家族祖灵的象征。
2.原始宗教文化渊源
彝族人类起源神话大多保存在彝族的宗教经典中,成为彝族宗教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或道德权威对人们进行宗教及道德教化或惩罚的神圣权威话语的依据,渗透了浓郁的原始宗教气息和强烈的彝族传统道德意识。毕摩是彝族原始宗教活动的核心,是彝族祖先崇拜的具体操作者和传承者,彝族的崇祖敬宗活动离不开毕摩。《梅葛》中的神几乎都是历史上彝族信仰和供奉的神,而且在史诗的传承过程中得到了更加强化。《梅葛》从始至终充满了神的无所不在,神无所不能的浓厚的原始宗教气息。《勒俄特依》中也记载:“恩体谷兹啊,病痛不离身,忙去请毕摩,请了特勒毕摩来,卜焖忝后,说被下界差使惹着了。”“居木武吾啊,结婚二十一年后,尼拖得病在娘家。居木武吾啊,带了三个随从人,牵了一只黑公羊,去给尼拖驱鬼神。”可见,彝族原始宗教毕摩文化在人类起源初期就存在。“毕摩的任务和使命不是帮助人们获得自身的解脱、灵魂的得救和死后进入天堂,而是通过与鬼神交流,帮助人们趋吉避凶,去祸纳福,实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繁衍、家族壮大的现实需求。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种信仰和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这既传授了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又强化了以祖先为崇拜的民族信仰,使祖先神的地位得以确认,同时对延传风俗、团结群体、维持社会秩序等也会产生作用。
彝族人类起源神话和祭祖活动有关。在隆重的祭祖活动时,主祭的毕摩要给下一代讲述英雄祖先神话,其用意在于缅怀祖先,歌颂祖先的英雄业绩。彝族的祭祖活动(如送祖灵仪式)十分隆重而严肃,主要有:献祭供品一牛、猪、羊,唱请神歌,乞求祖先保佑衣牧丰收,生活安康。彝族人民的祭祀慎重且隆重,祭祀程序复杂,祭祀礼仪庄重神圣,生怕稍有不慎会激怒祖灵,祸及子孙。彝族对超自然灵格的存在是确信的,并表现在各种场合,这既形成了彝族文化传统中信巫好神的观念,也是彝族先民对人类祖先伟大功绩的崇敬的神话阐释。
原始宗教观念与活动,其自身就是劳动与生活的-种心灵产物。任何文学艺术包括神话,都是人类心灵在一定社会:生产背景下的产物。彝族人缘由祖先崇拜,人死后根据家谱路线举行送祖灵宗教仪式。这反映出早期人类以鬼神的形式所表述的宗教道德观。故彝族谚语说:“不会背系谱就没有氏族;就不是(正宗)彝族,也就是没有祖灵牌的人”。祖宗神为代表的神灵崇拜,从其民族心理情感角度说,这种崇拜是人们对自己生命本原的心理迷恋和情感依赖的产物。在彝族原始宗教里,父母、祖宗是自己生命的来源,祭祀他们,把他们的“在天之灵”作为不死之神来崇拜,其根源是对人类生命的崇敬。
3.婚姻习俗文化渊源
彝族人类起源神话含有意义的文化元素,不仅蕴涵着一定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婚姻习俗制等,同时也孕望着彝,族人民一定的文化精神。彝族史诗中人类起源神话有:人与神的婚配生人类、人与人的婚配生人类(兄妹婚)、无生命物婚配生人类等等。其中兄妹婚母题属于婚姻生人类神话类型中的人与人婚配生人。“兄妹婚”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的典型类型之一。这个母题在我国各民族中分布广泛,具有复杂的叙事母题链,形成了相应的叙事结构,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兄妹婚神话母题不仅再现了人类早期的婚姻关系、道德理念,而且对人类的日常活动或生活习俗也有一定的解释功能。几乎彝族每部史诗中都涉及到洪水神话故事。洪水是历史事件的反映,表明历史上的确有过洪水的发生,并且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尚书·尧典》记录尧时的洪水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孟子?滕文公》记录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也写到:“当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并且用鲧及鲧的儿子禹治水。此外《墨子》、《淮我南子》、《列子》等书都有类似的洪水记载。彝族许多史诗中都记载洪水泛滥,人类再生的情节。如《勒俄特依》记载:“字宙的上方,恩体谷兹家,为了争格惹阿毕的命案,要放九个海,把地全淹没。”在《梅葛》中记载:“洪水要来了,地暗又天昏,月亮无光彩,太阳吴光辉。”“阿朴独姆兄妹俩,把话记心间,藏着种子带着粮,钻进葫芦里面。”等。阿朴独姆兄妹俩在天神涅依撒萨歇的指点下,免难于洪水之灾,并最终在天神涅侬撒萨歇的劝解下结婚并生了36个小娃娃。史诗《阿细的先基》、《查姆》、《梅葛》等中记载洪水后兄妹婚繁衍人类的内容。一般洪水神话情节结构主要包括:发洪水原因、避洪水工具、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等。彝族先民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观点具有进步的思想意识,这折射出彝族先民的文化意蕴。
彝族人类起源神话是彝族人民对自己本源的丰富想象,折射出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文化意蕴。如彝族史诗《梅葛》中兄妹婚是这样记载:“兄妹不愿结成亲,世上怎能传人烟?”“我们俩兄妹,同胞父母生,成亲太害羞。要传人烟有办法,属猪那一天,哥哥河头洗身子,属狗那一天,妹妹河尾捧水吃,吃水来怀孕。”后来生了一个怪葫芦,并戳开葫芦时出来彝族。《查姆》中也记载:“三件东西试三次,三次相合在一起,水顺沟流道理在,你俩应当做夫妻。”“阿朴独姆兄妹俩,羞得把头低,无法再推辞,只好答应做夫妻。”
“神话是一切文化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不断地在新生。神话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成力量。”可见,这种兄妹婚现象是与当时产生洪水神话时的社会道德观相联系。人类起源神话是人类特定历史时期道德文化观念的再现,反映出当时人类的.信仰、是非观与其它文化观念。人类祖先型的兄弟姐妹婚神话中,兄弟姐妹是具有同一血统的亲族血缘同胞,兄弟姐妹婚则属于血缘群婚,是人类祖先或人类再传祖先。摩尔根认为,血缘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阶段,人类的婚姻家庭模式是由群婚→血缘婚一对偶婚→专偶婚演化而来的。彝族先民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观点具有进步的思想意识,这折射出彝族先民的文化意蕴。
彝族人类起源神话反映出原始社会彝族特殊阶段的婚姻观。从人类婚姻发展进程看,如《吕氏春秋·恃君览》说:“聚生群处,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的乱婚生活;其后由乱婚进化为血缘婚,实行同辈男女之间的夫妻关系;接着而来的“普那路亚婚”,禁止集团内部男女之间的通婚,实行两个集团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的族外群婚;再其后出现了对偶婚。彝族史诗中的人类起源神话不仅与宗教、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彝族古代制度、人性特点、民族属性、生活习俗等等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制度都存在着联系,这些文化现象和文化制度又深深地影响着整个彝族的发展。可见,每个历史阶段的婚姻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4.结语
人类起源神话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一个民族的神话往往体现着或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精神。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实践的基础_上形成和发展的,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心理特征、思想情感、文化传统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彝族人类起源神话中我们可以窥见彝族的原始宗教、婚姻习俗、图腾崇拜等文化渊源。反映出古代彝族先民对世界起源自然观。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西南彝志[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冯蔚元勒俄特衣[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3]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楚雄调查队整理.梅葛[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4]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整理.阿细的先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
[5]罗希吾戈,普学旺翻译整理阿黑西尼摩[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6]郭思九,陶学良整理.查姆[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学良.彝族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8][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神话思维[M].黄保龙,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9]潜明兹.神话学的历程[M].北方文艺出版社,1989.
[10]黑格尔.美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11]傅光宇.试论彝族创世史诗中的人类起源神话[J]茶花,1984 (4) .
[12]罗希吾戈.彝族人类起源神话与云南古人类[A].神话新探[C].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13]刘尧汉.中华民族的原始葫芦文化[A]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C].民族出版社,1980.
[14]宋长宏.试探人类起源神话的文化意蕴[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3).
[15]大林太良.神话学入门[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32.
[16]曲木约质.凉山白彝曲木氏族世家[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3.
[17]王宪昭.中国多民族兄妹婚神话母题探析[J]理论学刊,2010 (9) .
[18] 杨甫旺.论“梅葛”的历史文化特点[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 .
[19]余宏模彝族毕摩简论[J]凉山彝族奴隶制研究,1981 (1) .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