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康巴彝族“阿依蒙格”儿童节传统文化及传承研究

作者:阿各莫 发布时间:2022-06-16 原出处:《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14期 点赞+(

​摘要:阿依蒙格是彝族人给儿童祈福、寄托美好愿望的一项古老的习俗,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笔者从康巴彝族阿依蒙格起源入手,分析了阿依蒙格的文化内涵、价值、传承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而通过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多种途径,把蕴含其中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等转化成现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是阿依蒙格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康巴彝族;阿依蒙格;非遗;文化传承
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康巴彝族‘阿依蒙格传统文化及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XYZB18023SB);四川民族学院校级特色孵化一般项目:康巴彝族民间口传文学收集与整理(项目编号:KBFHB20009)。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阿依蒙格文化

“阿依”,彝族人对儿童的统称;“蒙格”,意为聚会、开会。阿依蒙格即娃娃们的聚会,民间亦称其为彝族儿童节,会议的主角是彝家的少年儿童们。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凉山吉也所诺波①地区的谷堆乡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加郡乡、九龙县湾坝彝族乡、小金彝族乡等地保留有比较完整的阿依蒙格活动。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阿依蒙格活动仪式特点

阿依蒙格活动一般由家支、村落的德古②和苏尼(毕摩)召集族人给儿童们过节,用鸡、羊或猪等牲畜来驱走鬼怪,预防妖魔鬼怪的肆虐,祈佑孩子健康平安。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主持仪式的人在朝着德布洛莫③的方向,用干蒿草枝搭建简易的有梁有柱的蒿草屋,作为妖魔鬼怪居住的“宫殿”。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孩子们高举着“武器”(用马桑树枝、倒挂刺枝等削制成刀、剑,蒿枝做成棍、棒),喊着口号,用刀、用剑刺,捣毁鬼屋,放火焚烧,把魔鬼及其居处彻底毁掉,使其无法再在人间作祟。然后,主持人口诵祝咒之辞,用鸡、猪等围绕孩子们顺时针转三圈,逆时针方转三圈,把鸡杀死并掷向“德布罗莫”,以此诅咒和禁止魔鬼再降临凡尘,把肉烧熟后,到场的每人都要“柯西④”鸡肉,平均分食猪(羊)肉,保佑人们今年无病无灾、吉祥平安。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阿依蒙格的起源说

传说一:在远古时候,随着草木苏醒,居住在“得布罗莫”⑤的妖魔鬼怪也苏醒过来,他们到人间抓捕、吸食儿童血液。大人们骑着马,用刀剑追杀这些妖魔鬼怪,把他们赶到用蒿枝搭建的小屋里,然后放火烧死,被烧死的妖魔鬼怪来年不会再祸害人间。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二:居住于“施拉姆哈⑥”的神、祖先(灵魂)在春季也会择年举行“尼木措毕⑦”仪式,到人间找寻祭祀品,往往把儿童错抓到天上作祭祀品。为了保佑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在春季把孩子们集中到一起,举行阿依蒙格仪式,以此祈福,庇佑孩子们健康、平安。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承载的历史记忆

彝族先民自原始初期就敢于尝试,不断积累经验,改造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和愿望从未减弱,但无法科学认识和判断自然界异象,不自觉地就按照本民族的原始崇拜信仰中心的逻辑,根据已有的认识、理解和要求,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人格化,认为万物都是有灵的,形成了彝族人的原始崇拜。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传统文化里,春季也是寓意各种妖魔鬼怪苏醒、作祟的时节。当流感、麻疹等疾病在春天肆虐人间,体质比较弱、抵抗力低的儿童一旦患病,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痊愈概率很低。少年儿童罹患疾病致死(包括意外死亡),被认为是妖魔鬼怪或祖先神灵在作祟。解决的途径就是请毕摩、苏尼主持系列祛禳仪式,达到驱鬼降魔、消灾祛病等目的。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记忆,往往是重要的、难以忘记的历史记忆⑧。阿依蒙格是彝族先辈为儿童祈福求愿禳灾的记忆。康巴彝族阿依蒙格传承人、85岁的李万发⑨谈到,古时候,一种可怕的疾病肆虐人间,夺去了许多孩童的生命。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挽救孩子的生命。因患儿太多,大人们只好把孩子们聚集起来,集体举行祛禳消灾仪式。从此,每一年的春季,彝族人都会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举行禳灾仪式,这种习俗延续至今。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阿依蒙格新时代价值

阿依蒙格的主角是儿童,但它又不同于法定的“国际儿童节”,是只有在彝族这个族群才出现的民间习俗,體现了彝族人民对儿童教育的奇特方式,其意义和内容都是独树一帜的。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

阿依蒙格的目的是祈求健康、和平与安宁。彝族的祛禳仪式大都是为了一人、一户或一族的利益而进行的,只有少数祭咒仪式和儿童节是为全体的健康与成长而进行。阿依蒙格的儿童们统一听从指挥,敢于和妖魔鬼怪战斗,共同完成任务。通过不断参与活动,儿童们的集体主义精神逐渐养成。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

当孩子们手持刀、剑、弓箭等武器,敢于向邪恶势力做斗争,将“鬼屋”捣烂、焚毁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嫉恶如仇的心理和无畏的品质就得到了很好的诱导,逐步培养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坚定意志。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在彝族的传统文化里,某些时候母亲比父亲尊贵,如母亲死时要隆重操办丧事,父丧可以从简。在阿依蒙格中,女童和男孩一样,拿起大刀和弓箭与男孩们并肩作战,说明在彝族社会里男女是平等的,女孩一样可以行军打仗,女孩享有与男孩同等的权利。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阿依蒙格传承现状及思考

(一)阿依蒙格活动,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在康巴彝族人的生活中,但其活态传承现状堪忧

活动仪式流于程序化。在康巴彝族人聚居(或杂居)的乡村,每年的春季都会组织举行阿依蒙格。民众参与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年岁越大的人对阿依蒙格越重视。但是,现在的阿依蒙格活动基本处于“走过场”状态,活动的仪式感不强,儿童的参与性浮于表面,活动仪式简单化,只图完成活动即可,没有挖掘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活态传承土壤急剧缩减。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经济发展的增速,大量的农民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有文化的年轻人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城市输出,年长一辈的传承人相继离世,与此同时,居住在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都在发生转变,不会说母语,更谈不上掌握母语文字和传承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的传统祭祀、习俗等活动不了解、不感兴趣,缺失了最基本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也就逐渐失去了民众赖以生存的土壤。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阿依蒙格的活态传承思考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建立充分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性,无论是传承人还是普通群众,都需要立足于本土,紧紧围绕民族传统文化这个土壤建立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阿依蒙格,经过几千年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现了阿依蒙格文化的精神魅力。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阿依蒙格传承现状而言,没有正式组织活动的主体,官方层面基本没有介入,民间层面也没有形成有效的传播途径,更缺乏弘扬其精神的有效载体。这样的现实困境无疑对阿依蒙格文化的传播与文化自信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为了增强广大民众对阿依蒙格文化的认知,可以通过上下联动的方式进行。比如,官方介入,确定时间节点,依靠民间层面组织并举办隆重的蒙格活动,使广大民众近距离接触,感受其文化魅力和影响,提升对阿依蒙格文化的了解度和参与度,从而培养对传承主体的认同、情感、传承功能的决心和觉醒,实现有效的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当然,在传承过程中,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束语

哈布瓦赫曾说过,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是保证集体记忆延续的重要条件。彝族阿依蒙格活动与彝族族群发展历程有着重大关系,也与国家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更与彝族族群的历史变迁紧密不可分割。阿依蒙格对彝族儿童健全人格的产生和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应深入挖掘其价值,扬弃地传承、发展、创新阿依蒙格文化,为更好地建构民族文化自信、活态传承非遺文化做出积极贡献。ye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注释:
① 彝语音译,雷波县境内一座山峰的名字。
② 彝族人里面的智者。
③ 彝族人认为那是魔王居住的地方。
④ 彝语音译,意为尝一口。
⑤ 传说中妖魔鬼怪居住的地方。
⑥ 彝族语,意为天堂。
⑦ 送祖灵仪式。
⑧(德)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金寿福,黄晓晨译,第67页。
⑨ 传承人访谈资料整理:访谈人,李音;被访谈人,李万发,访谈时间:2019年5月6日,访谈地点:泸定县加郡乡刘河坝村李万发家中。
参考文献:
[1] 杨士杰.小凉山彝族的鬼魂观与两个文明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1987.
[2] 周玮,朱云峰.近20年城市记忆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15(3).
[3](德)扬·阿斯曼著,金寿福,黄晓晨译.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 莫里斯·哈布瓦赫.记忆的社会性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 陈锦均.文化自信视域下西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与现实进路[J].广西民族研究,2019(6).
作者简介:阿各莫(1976-),女,彝族,四川九龙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彝族文化、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