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熊万林:彝族支系水田人的族源探究

作者:​熊万林 发布时间:2023-01-19 原出处:​《边屯文化》2021第2期 点赞+(
摘要:水田人的族源,因水田人的迁徙史和民族称谓存在很多争议,而成为一个争论较为剧烈的学术课题。水田人自称倮倮,与分布于楚雄的罗罗人和分布于大理的腊鲁巴均为同一族群,但倮倮这个民族称谓,自元代至民国,一直被借用,用来统称彝族,使得水田人的称谓更加混乱。从民族迁徙方面探究,商周时期古羌人南迁,与西南地区土著民族相融合形成水田人较早的先民,是构成水田人这个族群的主流。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

松坪撒坝子村水田人服饰

彝族支系水田人族源的研究现状

当前,全国各民族正处于大团结、大融合的好时机。处在这样伟大的时代,任何一个民族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但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被称为水田人的彝族支系,因自身的族源族属等问题没有得到普及而显得民族自信心不足。想要提振水田人自身的民族自信,研究清楚水田人的族源问题并加以普及,是个不错的选择。水田人的民族自信,最终将转化为水田人的生产自信、生活自信,从而使水田人的发展越来越好,有利于为祖国贡献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水田人,自称倮倮,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冕宁县、喜德县、攀枝花市以及云南的永胜县、华坪县等地。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永胜县志》记载,水田人包括水彝人和倮倮人。但仅从语言就可以判断,水彝和倮倮人同属一个族群,所操的语言属于彝族中西部方言倮倮语言的不同方言,仅有细微的区别。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永胜县境内的水田人,主要分布于松坪乡的永红村委会、撒坝子村委会,光华乡的光明村委会,永北镇的黎明村委会,期纳镇的半坪村委会,涛源镇的嘉禾、西安村委会,仁和镇的新坪、汇源、新田村委会,顺州镇的板桥村委会等地。1985年末,永胜境内共有水田人12279人。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期以来,彝族支系水田人的族源问题像一个谜,困扰着水田人这个族群,也困扰着试图对这个族群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就目前而言,在水田人族群中,很少有人完全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及族源归属问题。许多学者在涉及这个领域的问题时也闪烁其词,避而不谈其族源问题。为此,与其他族群相比,涉及水田人的学术论文都很少很少。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是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者对水田人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一直困扰着水田人真实地了解自己的族群。下面,我们详细地谈谈这两个问题。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个问题,就是水田人这个族群的称谓太复杂。水田人自称倮倮,但仅“倮倮”这个名称,就出现了几十个不同的写法。因此,倮倮这个族群就被很多学者细分成很多的彝族支系。在《中国彝族通史》中,出现了几十个不同的与“倮倮”一词读音相近的民族称谓,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倮倮”这个称谓的同音异写。这个现象,足以让一般的学者望而却步,停止对水田人族源问题的探究。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仅永胜县,就有九个彝族支系。除诺苏支系以外,其中有包括水田人在内的八个支系其实为同一族群。因为这个观点需要很多论据的支撑,留待日后慢慢向大家阐述。但因称谓太多太复杂而间接影响了水田人族源的研究,是显而易见的。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个问题,就是水田人出现了很多关于迁入地的记载。这些记载有些是口头史里的,有些是族谱、墓碑上的记载。水田人中流传着一些口头史,认为水田人的祖先是从湖南、江西、南京、湖北或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至少有七八个不同的关于水田人迁徙史的说法。并且,各种说法之间一直在剧烈争执。但这些说法莫衷一是,哪些是真的,哪些不是真的,难辨真伪。因为迁徙史是探寻族源的重要手段,而水田人出现这么多迁徙史的说法,探究水田人的族源问题显得困难重重,使很多学者放弃了对水田人族源的探究。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两个是客观存在的两个困扰水田人族源探究的问题,实际上,还有一个主观上存在的问题,致使很少有学者对水田人的族源做一个彻底的研究。这个问题,就是所有学者对研究水田人都存在畏难情绪。因为上面两个问题的困扰,大家都感受到了进行水田人的族源探究存在很大的难度。永胜本土专家简良开老师对彝族支系他留人做了民俗方面的研究,就花去近十年的时间。而对水田人的研究,因为存在很多争议,将会更加艰难。想彻底搞清楚水田人的族源问题,将要读很多的史志书籍、做很多的田野调查、驳斥很多非主流的看法。因为存在这些困难,而使得关于水田人的研究成果寥寥。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族源问题的模糊,对水田人这个族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可以感受到的影响,就是这个族群整体地缺乏民族自信。一个不够自信的民族,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是很难很难的。所以对水田人进行彻底的族源探究,实在是太急迫了。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光华乡光明村委会村民

目前,永胜在彝族支系的研究方面,侧重于对他留人的研究。研究他留人的资料已经很多很多,多数都是停留在对他留人的习俗研究上。多数学者涉及他留人的族源问题时,都习惯性地说:“他留人的族源问题是一个谜。”但在《中国彝族通史》中就明确记载:他留人属于纳若支系,当时被称为“他留”的地名,就是他留人居住的地方。按照这个记载,他留人也是人为地被人从纳若支系分裂出来的一个彝族支系。纳若、纳鲁、罗罗等名称,是“倮倮”这个称谓的同音异写,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按照这个记载,他留人与倮倮人实为同一族群。这么简单的问题困扰了我们很多年,可见我们在民族研究方面,还做得很肤浅。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半坪水田人女装(前排)

所以,想彻底说清楚水田人的族源问题,水田人民族称谓的变迁史、水田人的迁徙史,成了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谈及的大部分关于水田人的一些学术知识,其实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多数知识并非笔者研究成果,但这些知识多数以古文、学术论文等形式存在着,与普通读者有很大的距离,所以系统地复述这些这些学术知识,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水田人民族称谓的变迁史

彝族的支系繁多,自称繁杂。居住于云南、四川等地被称为水田人的彝族支系,一直以来被当做一个独立的彝族支系。由于缺乏专业研究,普通人对水田人的族群识别也较为含糊。如果认真研读自古以来出版的史志书籍,这个族群的发展史仍然是比较清楚的。但因为以古文形式存在的大量历史书籍,普通人很难有阅读的机会,所以这些知识并不普及。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先来谈一谈,水田人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水田人,一直是彝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唐朝时期的史志书籍中,彝族中开始出现了被称为“卢鹿”的群体,水田人正式有了自己的专属名称。水田人自称倮倮,“倮倮”是“卢鹿”这个名称的同音异写。后来,倮倮族群中的一部分人迁徙至四川冕宁与汉族毗邻而居,因喜欢效仿汉族耕种水田,而被称为“水田倮倮”,后来简称为“水田人”。此后的发展中,攀枝花、丽江等地的部分倮倮人也发展成为水田人,从此水田人这个称谓成了对分布于四川的攀枝花、云南的永胜、华坪等地倮倮人的一个地方性称谓。这个过程,记载在《中国彝族通史》里。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需要注意这样两个问题:其一,被称为水田人的,仅仅是倮倮人中的一小部分,而水田人属于倮倮这个族群。水田人,成了对这个族群一小部分人的地方性称谓;其二,水田人这个称谓,既然只是对这个族群中一小部分的称呼,那么现在还有没有这个族群的其他部分?他们分布在哪些地方?当然有的,分布也很广,几乎遍及云南各州市。云南境内自称罗罗、倮倮、罗倮、腊鲁、卢鹿、罗落、倮落、纳若、纳鲁、纳儒、腊罗、路鲁的群体,与水田人同属一个族群。这些称谓,是倮倮的同音异写。较为集中的,是大理和楚雄两个州市。楚雄的倮倮人,写作罗罗,聚集于楚雄市、南华县、双柏县等地;大理的倮倮人,写作腊鲁巴,聚集于巍山县及周围地区。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再来探究一下,倮倮人这个称谓又是怎么来的。倮倮,在楚雄等地被写作罗罗。罗罗一词,最初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上面记载说,有种青兽,形状像虎,名叫罗罗。罗罗一词最初为动物名,后因这个族群崇拜龙、虎,将龙虎当做自己民族的图腾,因此罗罗才变成一个部落的称谓。因水田人在唐朝以前是和其他彝族的各支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所以没有自己单独的称谓。直至唐朝时期,史志上才出现了“卢鹿”部落,这个族群才有了自己的专属称谓。多数学者认为,罗罗即龙(彝语lǒ)和虎(彝语lǒ mō)的合称,有龙虎图腾的含义。罗罗这一称谓在史志中出现,是在唐朝时期。说明至少是在唐朝初期或更早以前,就有了这个名称。所以说,这个名称至少伴随这个族群1000多年。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永胜松坪乡撒坝子村民族服饰

还好,在后期出版的《乾隆永北府志》、《永北直隶厅志》等地方性史志中,提到这个族群时,仍然使用了倮倮这个名称。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被称作水田人的倮倮族群,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四川省的水田人,主要分布于西昌市、冕宁县、喜德县和攀枝花市;云南省的水田人,主要分布于丽江市的华坪县和永胜县。华坪县的荣将、温泉、石龙坝及永胜县的松坪、光华、大安、期纳、仁和、顺州、涛源等乡镇,都有水田人分布。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么,水田人在使用倮倮这个名称以前,还出现过哪些称谓呢?最早的族群归属又是怎样的呢?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古时期氐羌族群南迁,与西南地区的土著人不断融合,形成彝族较早的先民。此后,民族称谓不断变迁,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秦汉时期,彝族曾有昆明、嶲、叟、僰等称谓。各类史志资料记载、考古发现、民俗研究成果,都表明彝族源自昆明族群,昆明族群是今天汉藏语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嶲与昆明同属一个族群,叟则是嶲的异写。昆明、嶲、叟、僰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古羌族群民族称谓的汉字注音。魏晋时期,彝族称为爨蛮,部分史志书籍中“爨”被异写为“寸”。唐朝时期,根据分布区域的不同,称为乌蛮和白蛮。自元代开始至民国时期,彝族专称罗罗。新中国成立后,由毛主席提议并充分尊重彝族人民的意愿后,改称彝族。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原本较为简单、清晰的民族称谓,因自元代开始借用“罗罗”这个称谓统称彝族,而使这个称谓比较混乱。元代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前期,罗罗这个称谓包含了诺苏、纳苏、罗婺、倮倮等等在内的所有彝族支系,不再是一个单独部落的称谓。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同音异写,“倮倮”这一称谓被众多学者写成罗罗、倮倮、罗倮、腊鲁、卢鹿、罗落、倮落、纳若、纳鲁、纳儒、腊罗、路鲁等几十个不同的称谓。在一些史志书籍中,需要描述彝族的某个支系就显得困难重重。甚至,我们现在读到的一些权威著作,都无法辨别书中所描述的是彝族的哪一个支系。怎么办呢?有些学者便加前缀,来区分所描述的是这部分罗罗人而非其他的罗罗人。这一做法,使彝族的民族称谓更加混乱。加上了一些前缀后,有了白罗罗、黑罗罗、干罗罗、大罗罗、小罗罗、葛罗罗、沙罗罗、妙罗罗、坝罗罗、撒完罗罗、阿者罗罗、撒弥罗罗、西山罗罗、东山罗罗、白脚罗罗、水田罗罗等等几十个不同的称谓。除了加前缀,很多时候还习惯性地加上一些后缀词,给一些学者在辨识上造成困难。其一,加“苏”来泛称某个族群。有“族”、“人”等含义,如诺苏、纳苏、他留苏、罗罗苏等等都属于这种后缀。其二,加“斯”,来泛称某个族群。“斯”是“苏”的同音异写;其三,加“人”,来泛称某个族群,如水田人、他留人、支里人,等即是这种称法。其四,加“泼”、“巴”、“濮”等后缀词,来泛称某个族群,“泼”、“巴”、“濮”都是彝语对成年男性的尊称,只因不同地方的语言有细微的口音差异,音译时才使用了不同的汉字,如倮颇、腊鲁巴等都是这种称法。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够复杂了吧?倮倮族群出现了这么多的称谓,不但外界研究这个族群的学者望而生畏,就连倮倮人自己也开始搞不清楚了。那么,有没有一个捷径,让我们较为轻松地辨识这个族群呢?当然有,那就是从语言着手,来辨识水田人这个族群。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繁多,自称和他称多达300多种。但从语言着手分类,就简单得多了。水田人语言,归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有六大方言,即北部方言、东部方言、南部方言、东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水田人语言属于西部方言。《中国彝族》里记载,西部方言区的彝族自称腊鲁泼、“米撒颇”,2000年时总人口有109万多人。其大体分布是:东至弥渡、景东,南至景谷、澜沧,西至腾冲、龙陵,北至永胜、鹤庆。据《中国彝族》记载,倮(罗)颇自称体系,是构成彝族中部、西部方言的主要组合部分。这个族群人口占彝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2000年时共有180万人口,其中西部方言人口109万,中部方言人口71万。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半坪水田人女装

当然,想要让自己的观点完全符合事实,必不可少的是做田野调查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为了验证以上这些观点,丽江市政协组织专家团队,于2020年3月23日至3月27日深入永胜县的仁和镇、大安乡、光华乡、松坪乡以及华坪县的荣将镇、石龙坝镇等乡镇,选择10个水田人分布较为集中的村小组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对这些村庄的部分村民进行随机采访,采访结果是10个村小组的接受采访的32名村民均表示:“我们是罗罗人,我们会讲罗罗话。”仅有仁和镇接受采访的村民表示:我们是罗罗人,但我们感受到罗罗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称谓,所以后来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称呼,叫“pā pìn”。由此可见,时至今日,水田人的名称仍然在发生变化。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水田人,是对倮倮人的一个地方性称谓。“水田人”和“倮倮人”属于同一族群的不同称谓,正如洋芋、马铃薯和土豆同属一物。明清时期的部分倮倮人,从高山迁入四川冕宁、西昌等地,和汉族毗邻而居并不断吸收汉文化,因喜欢耕种稻谷而被称为水田人。从语言辨别,水田人语言归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西部方言,与分布于楚雄、大理的罗罗人、腊鲁巴属于同一族群。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水田人的迁徙史

水田人族源探究的过程中,同样受到族源地、迁徙史的困扰。民间流传着水田人从南京、江西、湖南、湖北等各个地方迁来的口头史,并且相互之间争执较为剧烈。因此,想要研究清楚水田人的族源,有必要对水田人的迁徙历史做一次认真的研究。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田人是从哪里迁来的呢?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流传于民间的说法更是莫衷一是,甚至有些地方可以拿出族谱、墓碑等证据,来佐证自己说的是正确无误的。综合民间说法、史志记载,关于水田人的迁徙史,主要有以下一些说法:其一,说水田人明朝时期自湖南湘潭迁徙而来;其二,说水田人来自湖北;其三,说水田人于明朝时期来自江西;第四种说法,说水田人来自南京。第五种观点,史志记载永胜的水田人来自大理洱海周围;第六种观点,史志记载水田人系古羌人南迁与云南土著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第七种观点,史志记载水田人源自四川冕宁县。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但以上这些说法占据主流地位。分布于不同村庄的水田人有不一样的口头迁徙史,甚至分布于同一小村子里的水田人,也有不一样的口头迁徙史。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关于水田人迁徙史的说法呢?同一族群,难道真的是一部分从南京来,一部分从湖南来,一部分又从江西或其他地方迁徙来的吗?显然不是。出现这么多的说法,这是因为民族的融合造成的,特别是汉族与水田人融合后,出现了很多关于水田人族源地的记载。下面,我们就详细谈谈这个过程。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水田人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其他民族融合到水田人的族群中。特别是明朝以后大规模汉族迁入云南,出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由于当时汉族迁入时,多数以军籍的身份迁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数人不带随军家属,因此多数军人选择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女子结婚。水田人作为当地的土著民族,自然有些军籍汉族选择与水田人女子结婚。仅沐英、沐春父子在主政云南期间,就曾从内地大规模迁入汉族,此期迁入的汉族多达一百多万。可想而知,当时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是必然的。这些汉族有些融合到了水田人族群中,他们的后代修族谱之时,就自然出现了祖先从湖南、江西、南京等地迁入的说法。时间久了,这些说法取代了水田人口耳相传的口头迁徙史。这些融合真实存在,不存在谁真谁假,但后期的这些说法,并非水田人族群祖先迁入的主流。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坪水田人至今尚保留完好的青春棚

水田人聚集地永胜县的汉族,在描述自己的民族构成时,喜欢用“夷娘汉老子”来说明自己的祖先与少数民族融合的过程。通俗地说,母亲是少数民族,父亲是中原汉族。当然,这个说法不仅仅是挂在嘴上的一个说法,而是有大量的族谱、墓碑等实物证实这个说法的。“夷娘汉老子”,是娶了少数民族为妻的汉族普遍的说法。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汉族入赘到少数民族中,完全融合到少数民族中来的情况。这些汉族很快会被“夷化”,他们的后代,成为汉族血统的少数民族。我反复地提到汉族融合到少数民族中,说的就是这一类。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水田人聚集地永胜,也曾经有一次以汉族为主的人口大规模迁入。明朝洪武二十八年,为了巩固边疆稳定,云南的中卫调驻永胜,史称洪武调卫。据史志记载,此期迁入永胜的汉族有一万多人。很多军籍男人还未成家,于是娶当地的土著民族女子为妻。如屯驻于程海毛家湾的毛太华,是毛主席上溯20代的先祖,当时就是娶了本地姓王的一个少数民族为妻。仅毛太华一人繁衍出来的后代,在程海毛家湾就有一千多人。而他们的族谱上,就明确记载着他们的先祖来自江西吉州龙城,这个特例,就是民族融合较为典型的例子。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在南京、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史志书籍中,除了有汉族迁徙的记载外,同一时期并没有大规模少数民族从这些地方迁入西南地区的记载。但据《乾隆永北府志》、《永北直隶厅志》等史志记载,唐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异牟寻继承了南诏国国王后,从洱海周围派驻大量的倮倮人、傈僳族、白族的先民到永胜驻守边疆,这些民族从此定居永胜。由此可见,当明朝以后的汉族入驻永胜时,水田人已经作为土著民族在永胜定居很久。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分析以上历史事件,水田人族群中出现祖先从南京、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迁入永胜的说法,也就不足为怪了。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主流只有一个。我们需要在众多说法中,找到这个主流。梳理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大规模的事件,可以排除一些非主流的观点。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火塘人家(杨晓林摄)

据史志记载,商州时期,有一次与水田人密切相关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古羌人,与水田人的族源有密切的关系,曾于商周时期是从青海、甘肃、陕西等地迁入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这次迁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商周时期,古羌人主要在青海、甘肃、陕西一带活动,善于牧羊,“羌”这个象形字就是牧羊人之意。后来因战乱频繁,逐步向西南迁徙。在后来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进入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实现了与西南土著民族的融合。南迁的古羌人,与居住于哀牢山的土著民族以及彝族六祖中的武部、乍部相融合,形成两汉时期的哀牢地区的主体民族昆明人。构成昆明人这个族群的,主要就是彝族的先祖。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商周时期古羌人南迁,与西南地区土著民族相融合形成彝族的先民这一观点,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商周时期迁入西南后,在史志书籍中,不再有水田人这个族群大规模远距离迁徙的相关记载。但据史志书籍记载,仍然有许多西南地区小规模的迁徙活动。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末清初,迁入四川冕宁一带的倮倮人,因效仿汉族耕种水田,被称为“水田倮倮”,至此,正式有了水田人这个名称。后来彝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攀枝花、华坪、永胜等地的部分倮倮人也被称为倮倮人。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朝时期,云南的史志书籍中,一直有关于罗罗部落的记载,甚至因为当时蒙古人建宣慰使司万户府的时候,因当地普遍居住着罗罗人,而将罗罗一词作为彝族的统称。由此可见,元朝蒙古人迁入时,倮倮人也是以土著民族的身份居住在西南地区的。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木楞房

另外,根据一些专家考证得出结论:水田人聚集地永胜境内的水田人族群中,普遍有“冒籍”现象存在。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地的一些土著民族通过勤劳致富后,怕自己的财富遭到当时较为强势的汉族的抢夺,因此声张说自己是从江西、湖南、南京等地迁来的,他们与汉族同胞是“老乡”甚至是同宗同源。当时因为处于旧社会封建社会时期,族群间互相抢占资源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他们靠这种变更自己族群名称的方式,躲避有可能发生的灾难。他们不仅仅是嘴上说说,甚至用立墓碑、修族谱等方式来圆这一个谎言。分布于大安乡境内的倮倮人,就自称是从湖南湘潭县迁来的,因此被称为“湘潭人”,后同音异写为“乡谈人”,成为永胜彝族的一个独立的支系。但乡谈人与水田人,同属倮倮人,实为同一族群。如生活于光华乡光明村委会和大安永乐村委会的倮倮人,语言、习俗完全相同,均自称倮倮,但光明的倮倮人被划归彝族水田人支系,永乐的倮倮人,则被划归彝族支系乡谈人。所以,我们需要绕开种种干扰,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的真像。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新田水田人村落

综上所述,商周时期古羌人南迁,与西南地区土著民族相融合形成水田人较早的先民,这一族群是构成水田人的主流。此后,这个族群就一直以土著人的身份生活在西南地区,不再有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水田人从湖南、江西、南京等地迁入的说法,则是因为后期迁入云南的部分汉族融合到水田人族群中产生的族源地记载,并非构成水田人的主流。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水田人的族源归属

分析了彝族支系水田人民族称谓的变迁史、迁徙史,使我们对彝族支系水田人的族源族属有了初步的印象。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水田人的族源归属问题了。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田人,自称倮倮,一直以来是彝族的一个组成部分。秦汉时期,彝族曾有昆明、嶲、叟、僰等称谓。各类史志资料记载、考古发现、民俗研究成果,都表明彝族源自昆明族群,昆明族群是今天汉藏语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嶲与昆明同属一个族群,叟则是嶲的异写。昆明、嶲、叟、僰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对古羌族群民族称谓的汉字注音。魏晋时期,彝族称为爨蛮,部分史志书籍中“爨”被异写为“寸”。唐朝时期,根据分布区域的不同,称为乌蛮和白蛮。自元代开始至民国时期,彝族专称罗罗。新中国成立后,由毛主席提议并充分尊重彝族人民的意愿后,改称彝族。1985年民族识别时,水田人归属彝族。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土墙房

唐朝时期,彝族内部出现了关于“卢鹿”部落的记载,就是水田人最早的专属称谓。后来,因同音异写,被写作倮倮。云南境内自称罗罗、倮倮、罗倮、腊鲁、卢鹿、罗落、倮落、纳若、纳鲁、纳儒、腊罗、路鲁等等称呼的群体,与水田人同属一个族群。这些称谓,是倮倮这个称谓的同音异写。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松坪乡撒坝子村远景

明末清初,倮倮族群中的一部分人迁徙至四川冕宁与汉族毗邻而居,因喜欢效仿汉族耕种水田,而被称为“水田倮倮”,后来改称为“水田人”。但被称为“水田人”的这部分族群,仅仅是倮倮族群中的一小部分。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田人与其他民族的近亲族源关系

做了纵向的各个历史时期关于水田人族源的分析研究以后,我们再留点篇章,分析一下水田人与其他民族的近亲族源问题,做个横向连接的研究。分析近亲族源关系,主要是从语言、习俗、口头史、族群间的相互认同感等多方面研究后得出的结论。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田人作为彝族的支系,与藏缅语族的很多兄弟民族有近亲族源关系。在彝族庞大的内部支系里,与大理、楚雄等地的罗罗(倮倮)、腊鲁巴、纳若、等称谓的群体为同一族群;和彝族内部其他支系相比,与俚泼支系最近;不同民族中,与傈僳族最近,其次是拉祜族和景颇族。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研究水田人与其他民族的近亲族源关系时,我们重点谈谈与水田人最近的傈僳族。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称谓、语言、习俗、民族认同感等方方面面来看,傈僳族是与倮倮族群关系最为密切、族源最亲的民族。从分布上看,倮倮族群与傈僳族几乎是形影相随,有倮倮族群分布的地方,都有傈僳族分布,在倮倮族群分布较为集中的楚雄、大理、丽江等地都是如此。在水田人入住永胜时,水田人与傈僳族合称为“施顺部落”,因此将永胜分成施州和顺州,顺州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因语言无限接近,很多地方的村民,一方操倮倮语,一方操傈僳族语仍然可以无障碍交流。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傈僳族与倮倮族群实为同一族群,所操语言实质上是傈僳语言的不同方言。从民族认同感上看,居住于永胜的一些倮倮族群,多数场合更愿意将自己说成是傈僳族,甚至有部分倮倮族群将自己的民族变更为傈僳族。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什么水田人与傈僳族如此相近?回看历史,我们就明白这个原因了。水田人与傈僳族,在历史上曾经是同一族群。唐朝时期,就曾有“傈僳,乌蛮之别种也。”的记载。说明傈僳族与彝族在更早以前曾经是同一族群。只是在后来不断的分化中,变成了单一的民族。RO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参考书籍:
1.《中国彝族通史》,王天玺张鑫昌主编;
2.《中国彝族》,普忠良 编著;
3.《彝族简史》,李德洙 吴仕民等编写。

原载:《边屯文化》2021第2期,图片由原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熊万林,彝族,1976年11月出生于永胜县松坪乡,中共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在医疗单位、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松坪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等单位供职。喜欢音乐、写作。出版有个人歌曲MV作品集《青春留下一首歌》,完成《松坪风物志》初稿写作。曾在《民族音乐》《云南日报》《壹读》《永胜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词曲作品、文学作品近百件。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