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流变

作者:马锦卫 曹晓蓉 发布时间:2023-02-16 原出处:《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 点赞+(

摘要:本文拟就神与毕摩的起源说,通神灵的毕摩,具有巫术能力的苏尼为内容,对彝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流变进行分析。纵观彝族宗教理念和宗教现象,以自然崇拜为基础,信仰祖灵为核心构成了全部彝族的宗教观。根据宗教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传承的史料分析,彝族宗教观中自然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祖先崇拜产生于父系氏族时期。宗教、祭祀、仪式具有相当规格和地位。
关键词:宗教;信仰;传承;流变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image.png

(彝族毕摩 蔣志聪摄)

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原始理念的彝人,坚信一种超越人自身力量的存在,这就是神灵。彝人称[si33SE33],他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你,与你同在。彝史诗《勒俄特依》中对物种起源述:雪子十二子,有血的六种,无血的六种。无血六种是:草为第一种,分支出去后,住在草原上,遍地都是黑地草。宽叶树为第二种,柏杨是雪子。针叶树为第三种,住在杉林中. 水筋草是第四种,水筋是雪子。铁灯草是第五种,住在沼泽边。藤蔓是第六种,住在树根岩壁边。有血六种是:蛙为第一种,派生出三家,住在水池边,蛙类的长子,成为癞蛤蟆,住在土洞中。蛙类的次子,成为红田鸡,住在溪水边;蛙类的幺子,成为绿青蛙,住在屋檐下。蛇为第二种,蛇类长子分出后,住在峭岩陡壁下,成为龙蛇的土司;蛇类次子分出后,住在阴混沟谷里,成为常见的长蛇;蛇类幺子分出后,住在沼泽水池边,成为红嘴蛇。鹰为第三种,鹰类长子分出后,就是天空的神鹰,成为鸟中的皇帝,住在白云山;鸟中的土司,就是花孔雀,住在东海边;鸟中的头目,就是天空的飞雁,住在谷戳戳洪山。鹰类次子分出后,成为普通的鸟类,它的老大分出后,成为黑色秃头鹰,住在杉林里;它的老二分出后,成为白色鹤子,住在呷洛列鄙。熊为第四种,黑熊分三家,住在深山老林里,黑熊繁殖无数量。猴为第五种,猴类分三家,住在树林和岩上,猴类繁殖无数量。人为第六种,人类分布遍天下。史诗对人与物起源于同祖之说告诉我们:人与物皆有灵,从而衍生出彝人之万物有灵论。在万物之灵中祖先灵能保佑后人,光照千秋。因此,在彝区每个社区,处处可见祭奠祖先,超度祖灵,驱鬼招魂等祭祀仪式。这种仪式尽管历史更替变换,万朝叠起叠落,时代变迁尽然,但仍在彝区社会中流传着、演生着。在这种形式多样,规模各异的宗教活动中,毕摩、苏尼、卓阜成了不同层次、不同档次的祭祀师。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拟就神与毕摩的起源说,通神灵的毕摩,具有巫术能力的苏尼为内容,对彝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流变进行分析。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神与毕摩的起源说

“万物有灵论是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1]凉山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神的信仰。对祖先的崇拜,主要表现为替父母辈“安灵”与“送灵”这一维系父系氏族血缘纽带而产生的一种祖先崇拜的隆重仪式。纵观彝族宗教理念和宗教现象,以自然崇拜为基础,信仰祖灵为核心构成了全部彝族的宗教观。根据宗教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传承的史料分析,彝族宗教观中自然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祖先崇拜产生于父系氏族时期。彝族谱系中,父子连名的开始,可视为彝族父系氏族社会的开始,父系氏族的产生也就是祖先崇拜的开始。父子连名体现了后代对祖先的敬意、崇拜和眷恋。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在彝族母系社会阶段,人们基本没有改造自然的能力,自然把自然视为不可知的神物,因此也就产生了彝母系氏族社会中的自然崇拜。但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们认识到有些自然现象是可以改造、可以控制的。并且能改造自然的是人,而在对自然改造之生产过程中,男性的力量、作用、能力显得越来越突出,从而使彝母系氏族社会被父系社会所代替;彝自然崇拜被祖先崇拜所替代。以父子连名为典型实例的彝人对祖先的敬仰、眷恋而衍生出的祖先崇拜,祖灵信仰得以产生、发展、延续。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宗教理念的形成过程是宗教形式发展的过程,随着各种祭祀仪式的开展,彝毕摩、苏尼等这些通鬼神、居于人与神之间的祭师也就产生了。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宗教、仪式、毕摩、苏尼在彝人理念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往往视为一体,是一个范畴的几个方面。那么,彝族社会中对宗教、仪式、毕摩、苏尼的产生、发展有哪些认同?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民间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一富贵人家之少年,每天早晨都带一头牛去食草,其女管家发现少年每日很准时,她觉得有些奇怪。有一日这女管家用一根白线将牛尾拴住,留下线头,等少年牵牛走一阵后,尾随而来,她见在一窝树上有神鸟正向下吐血,当鸟见女管家来时,惊飞而去,少年很生气地大骂女管家:只差一点天上送来的经书就到手了,人间就会出现通天地之间的圣人——毕摩。啊!真可惜……后来少年未能成毕摩,神鸟传的经书,部分流传于人间,彝人做尼牡措毕时,必载杉树或松树一株或数株,由此而来。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神树与彝人尼牡措毕中所用的树形相似,其作用相同。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史籍流传

在古滇国、夜郎国到南诏国时期,彝人分“兹、莫、毕、格、卓”五种职位。其中“毕”是专门负责祭祀活动的人,“兹”是最高统领,“莫”是协助“兹”进行统治的人,“格”是有技术的手工业生产者,“卓”是农牧业生产者。可见,在彝古代社会中,“毕”作为一种职业,其地位仅次于统治者。宗教、祭祀、仪式具有相当规格和地位。古滇国、夜郎国、南诏国属南北朝到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毕”从古到今,经久不衰,今凉山美姑2002年调查统计,有毕摩8000多人,经典330多种,经书13万多卷。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毕摩对“尼牡措毕”的原流说

远古的时候,当如波日格诞生八代后,到了阿居阿措这一代也都不明事理,没有思想,没有文明,因此就决定找毕摩做法,而彝区只有天上丘毕底都一家毕摩,阿居阿措就先后派了各种走兽、飞禽、爬虫去请毕底都家的毕摩,派去的使者都被打伤杀伤,丘毕底都家毕摩不愿来。后请阿普俄散(彝中一祖神)去请,丘毕底都家同意了。并在其房屋上方的竹林中,砍下三根竹,竹头三节做成三把神签分别给三个小毕摩,竹中三节做成三块神扇给三个小毕摩,竹尾三节做成三个神笠给三个小毕摩,派遣他们到人家做文明、平安法式。三个小毕摩找来喊鸟斯木、梯伍思呷(树名)来到阿居阿措家的村子。丘毕毕摩来了后要求:毕为上方而来,上方要修金桥,上方需送污秽走;毕为下方而来,下方要修铁桥,下方要做猴尼牡;毕为中间而来,中间要做银桥,中间要做人尼牡。尼牡无崖石,天空架石桥,石桥未架成,屋檐下石头堆上全是鸡。砍来松树做神枝,做成了金银神枝,金银神枝堆满地。有识之士插神枝,银面对金面,插又插在土地上,鹿子后面不跟獐子,牲畜之中有绵羊,不拴雄鸡和锦鸡,火塘坑内烧石块,白秽污秽分别毕三次,各种疾病分别毕三次,文明平安分别毕三次。至此之后,人间开始有了文明、平安、发展。[2]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彝文典籍《颂毕祖经》中的记载

毕摩起源于天,木毕史楚毕起源,毕摩起源于地,体毕乍穆毕起源。在木毕史楚和体毕作穆还没有毕之前,最先还有始兹始德毕,然后有尼能人作了十代毕。尼能的谱系为:泥能—等库—库木—四兹—恩木—兹阿土—土阿衣—衣阿四—四际兹—阿支。尼能人本来心灵又多知,但后来心不灵不多知了。因为他们不置银水鼓,不使用弓箭,不卜猪胛骨,不筑金银城,不知推戴明君贤臣,不背杉签筒,不拿樱法扇,不戴竹法笠,不写汉地纸. 不磨汉区墨,不佩天然铃,既不作斋也不祭祖,驱鬼鬼不散,祈福福不至,治病治不好,不学高明毕,所以后来尼能人就衰败无闻了。接着实勺来作八代毕,其谱系为:俄曲—说尼—说俄—俄者—而余—勒吉—马都—都史。先是心灵又多知,后来又因心不灵知不多,祈福福不至,治病治不好,不学高明毕,所以后来尼能就衰败无闻了。接着格俄人作了九代毕,它的谱系为:合乌衣—衣俄布—布俄若—若乌兹—兹乌几—几乌斯—斯木页—页次次—次波波。因与白发黄牙人开亲,心不灵知也少,祈福治病都不成,又衰败无闻了。然后慕弥人又来接着毕,慕弥人作了十代毕,慕弥的谱系是:慕弥衣—衣乌鲁—鲁衣觉—觉衣子—子阿普—普俄乌—乌米九—九石扎几—扎几迟乌。他们用杨柳插神座,贪种土地,祈福治病又不成而衰败无闻了。后来曲补人来做毕摩,曲补做了二十代毕摩,心灵又多知,制置金银水鼓,会制造使用弓箭,用猪胛骨作卜,建筑金银城,推戴明君贤臣,背负杉签筒,头戴着法笠,手拿着法扇,用竹签作卡,取汉地纸来写,使用汉区墨,佩戴天然铃,既作斋又祭祖,祈福得福,治病治好,祈福于苍天,治病在地上,第五代人就这样分布出去到了各方。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毕摩们说:上述提到尼能、实勺、格俄、慕弥作毕都不成功,只有到曲补世才有些进展(按:彝族谱系记载中,有两个曲补,一个曲补是尾勒曲补,即上述的第五代人曲补。另一个则是曲涅部落的曲补阿洛)。接尾勒曲补之后,就由前文中所说的两个大毕摩来接着做毕摩,即木毕史楚和体毕乍穆来做毕摩,木毕史楚是“木哈毕”即上界毕摩,体毕乍穆是“木机毕”即下界毕摩,他两个的谱系分别是:木乌—斯惹—九洛—拉洛—阿居—惹石—普木—尔地—日以—木措—阿主—干甘—说主—说洛—瓦曲—木乌—机儿—洛洛—格相—勒粗—木尼—木毕吏楚,他在太空上作日月之毕。那时白天出六个太阳,晚上出七个月亮,他用金银来插神枝,麂獐来做牺牲,野鸡来做供品,天鹅来做卜。就是说,木毕史楚做毕时不以家禽家畜来做牺牲。后来地下的体毕乍穆来做毕,他的谱系是:达俄—色惹—线大—线合—阿确—勒惹—达布—斯古—洛古—克木—德播—瓦竹—挖干—木体—木牛—体毕—乍穆。他反驳了木毕史楚的作法。体毕乍穆在地上人间行毕时认为:应该用牛羊作牲,猪鸡做供品,用鸡骨做卡,用杉柳插枝,不然的话,父辈能办到,子辈不能办得到。从此以后,做毕的方法按体毕乍穆的建议来做。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木毕史楚和体毕乍穆接下来就是人世间开始做毕。先是曲涅曲补阿洛当毕摩。据《颂毕祖经》之记载,曲涅曲补做了七代毕摩后,传合祖—哈乌—跌列—阿列干拉马—阿耶—阿木—地失—尔尼—拉曲—石衣—比祖—阿作—群则—居妈—海阿—牛牛—合乌土—木马—日窝—列乌—阿次—阿色—阿海—阿都—尔普。阿都尔普氏是一个很著名的毕摩。据经书记载和民间传说,阿都尔普头上栖鸦雀,耳中栖蝙蝠,鼻做耗猪巢,腋上栖松鼠,肩栖地麻雀,背上住着龙,上唇有公龙;下唇有母龙,舌头戏龙仔,为神圣的毕摩。现在的曲涅系毕摩都是从阿都尔普氏繁衍下来的。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来自《勒俄特依》的述说

在《勒俄特依》兹的住地一章中说道:幺子谷敏啊,要为超度母亲的亡灵,托人请毕摩,请来提毕扎木,请来尼毕始祖,请来阿地学徒,身背降魔具,手拿花皮书,动身来到主人家。白彝毕摩座下方,黑夜毕摩座上方,学徒毕摩座中间,提毕扎木说:要用林中獐子扇骨炙,要用天空神鹰腿骨插,要用地下老鼠腿骨插,神枝要用金银做,捉来鹿子做祭品,捉来獐子做祭品,捉来雄鸡做祭品,捉来锦鸡做祭品,拨棵松树头上转。尼毕始祖说:家中绵羊扇骨拿来炙,檐下家鸡腿骨拿来插,柏松树枝做神枝,捉来小猪做祭品,捉来小鸡做祭品,红枣树做祖灵身,竹根拨来头上转,若不是这样,子辈办得到,孙辈一定办不到。尼毕始祖做祭师,念经又超度,祖灵挂家中。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自《中国彝史文献追考》的述说

《布摩根源》(布摩为毕摩)一章,追溯毕摩形成的历史,由布博氏传下了十个毕摩学派。作为参政议政,掌握传播彝族文化,又主持祭祀的毕摩,为彝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在遥远的哎哺时代,他们就“制竹棍作笔”,写“上千类”和“无数的”知识见闻。因此书中提到“有布摩就有字,有布摩就有书,有布摩就有文,有布摩就有史。”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 有关阿苏拉者史传

阿苏拉则为彝族毕摩宗师之一,是今四川美姑县洪湾村人。其儿拉则格粗为他的第一代传人,但拉则格粗早逝,因此,阿苏拉则将其女拉则史色收为徒,拉则史色出嫁后,将毕传给其夫毕格伍子系勒乌阿则,而她却没有继续行毕,她可算彝史上唯一的女毕摩。至此后彝毕摩只传男不传女。据调查,从阿苏拉则至今有33代,以每代25年算,阿苏拉则应是宋末元初人,阿苏拉者逝世后,其金法铃流失深山。于1988年在美姑附近找到,现收藏于美姑文化馆。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 自汉文记载的各种典籍

(1)《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议论好譬喻物,谓之夷经”。(2)《蛮书》:“东樊乌蛮大部落则有大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小鬼主。一切信使鬼巫,相信制用。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3)《宋史·黎利诸蛮传》说:“夷俗尚鬼,谓主祭者曰鬼主。”(4)明人刘文征《滇志·爨蛮》云:“有夷经,皆爨字,状类蝌蚪,精者知天象,断阴阳”。(5)《西南夷传》:“冉駹夷者,武帝所开。无鼎六年以为汶山郡。至地节三年,夷人以立郡赋重,宣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侯五颇知文书,而法严重。”(6)杜锦《爨人间畸论》曰:“唐时马龙为东爨纳垢部,其裔有阿畸者,能祭日辰,占星象,预期知风时,未事识灾样,作爨书,剧号曰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三年始成,可以究天道,可以定人事……彝之能习是书而为人祈禳者,加以尊礼,谓之毕慕。”(7)《史记·龟策列传》记载:“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与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争,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胜其神,以知来事。”(8)《史记·正义》载:“鸡卜法,用鸡一狗一,生,视原讫,即杀鸡狗煮熟又祭,独其鸡两股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今岭南犹行此法。”(9)晋《华阳国志》记载:“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议论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是学者也半引夷经。”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上面八个方面所说,彝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可追溯到远古伏载氏之前的彝母系氏族社会。其鼎盛期也达政教一体。在《能素恒说》一书中的《祖彦布根源》一章里,叙述了彝族历史上“祖摩布”(兹、莫、毕)三位一体的这种政治制度到恒投时代已经充分完善。《能素恒说》中所叙述的米靡氏的“祖摩布”绝嗣而由窦朵氏继承,反映了古代彝族社会政权更替中毕摩较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通神灵的毕摩

(一)毕和毕摩

“毕”[P133],是彝族宗教的核心,毕的目的是求平安,求发展。毕的形式很多,[NI33MU33CO33PI33](超度祖灵)、[033K33ngu21](保生命)、[NI55CI33ZI21](驱魔)、[C033NA33NGU21](治疾病)等。有了“毕”才出现“毕摩”,“毕摩”中的摩[mo21],彝语义为“大”。“毕摩”在彝人的观念中有通鬼神,知天文、历法、地理、历史、懂经书、会占卜、祭祀祖先、驱魔、通经典的特别的人之内涵。“毕摩”在云、贵、川各地各种汉语典籍中有不同的写读,如:毕莫、耆老、毕母、毕布、毕摩等,这些均属各地彝语汉语彝音转写。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毕摩的流派

毕摩分为两种:正统毕摩和非正统毕摩,即世代毕摩和别传毕摩,也就是世代祖传的世袭毕摩和半路出家的非世袭毕摩。怎么区分这两种毕摩呢?从历史上看,凉山主要有三大毕摩派系,即:阿苏拉则系(属曲涅部落),阿克俄伙系和阿格说主系(属古候部落)。由这三个系衍生下来的毕摩都是正统毕摩。并且从这三个系衍生下来的支系大部分是黑彝。而另一些白彝家支也作毕,虽不是这三者的后代,因《颂毕祖经》里有他们的联贯性的谱系记载,其作毕的历史较长,所以他们也算是正统毕摩。除以上两种情况的毕摩,其余都属于半路出家的,为非正统毕摩。凉山地区现有正统毕摩五个大的流派,加半路出家,但基本上可以算正统派的共七个派,这七个流派分别是:(1)属阿苏拉则系的衣勒三子:(2)阿苏拉则系的吉里八子;(3)耶古苏布派;(4)阿孜五子派:(5)古候部落发展出来的勒主三子派:(6)由别家传授的毕格五子派:(7)由后来的拉则之女史色传授的毕格五子派,可看作是从阿苏拉则系中分出来的一个派,属古候部落。(6)和(7)两大派系虽是半路出家,但历史较长,其毕摩谱系一直不断,可以算是正统派。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衣勒三子的源流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衣勒三子是大支系的名称,统称为“阿尔家”。自曲涅曲补氏下传26代至阿都尔普吉米乌阿阿尔。此即为阿尔家名称之所出。自阿尔传四代就到了有名的阿苏拉则世,这位阿尔家的毕摩在当时和后世都非常闻名,是大小凉山彝族都知道的毕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也很多。从拉则传下的子孙分为许多家支,这些家支分布在全凉山,据调查现在大部分毕摩手中的经书都是从阿苏拉则传下来的。拉则有一男一女,晚年定居在美姑县龙门乡火窝村,在火窝住了六代(即拉则—格粗—格衣—格果—阿孜—依勒)后,从火窝迁到美姑县新桥乡和典补乡之间居住,而后依勒生了三个儿子:长子为依勒变孜;次子为依勒车孜;三子为依勒吉皮。到此世的依勒三子因故举行了分家仪式而互相开亲通婚,据说他们分家时,也分了拉则遗留的毕摩法器(具),长子得了法笠和部分经书:次子得了法铃、法网和部分经书:三子得了签筒、法扇和部分经书。长子依勒变孜支的一部分往尼渣洛河(现美始县牛牛坝河北部)一带居住,另一部分则迁往龙头山下,仍旧称为阿尔家,这个家支现在还继续做毕。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次子依勒车孜支,车孜氏生了四个儿子,分衍为布子家、磨说家、井曲家、吴其家、吴其曲比家、阿格家等姓氏。现在仍做毕摩的有吴其曲比家、阿格家和个别的井曲家人。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子依勒吉皮,其直系后裔分衍为长房幼房两大支:长房称比柯家,发展为三个小家支,即:瓦库家、青吉家、阿尔家,基本上都仍在做毕摩。幼房又分布为底俄家、吉拿家和吉克家。其中做毕摩的有个别吉拿家的人和吉克家人。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整个阿尔大家族来看,现在做毕摩的主要是吴其曲比、吉克七子、吉波阿尔、补孜阿格等家支,个别的井曲家也做毕。其中曲比和吉克两家在凉山毕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吉克家是从依勒吉皮中分出来的,自称吉克以来到现在已有17代。吴其曲比家由依勒车孜中分出来,到现在已有16代左右。这两个家支属于白彝。其余皆为黑彝。自阿尔大家支分衍出的九个姓氏中现在仍作毕摩的有6个姓氏。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曲涅部落吉尼八子派的源流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尼是姓,“吉尼惹黑”就是指吉尼有八个儿子。常说的“日阿拿木吉尼惹海毕”(日阿拿木是地名,据说在昭觉县日哈乡境内),就是指吉尼八子做毕摩之意。从曲涅到吉尼家著名的毕摩动孜为19代。自吉尼代从昭觉日哈迁到美姑甲谷一带居住。吉尼动孜是白彝中最有名的毕摩之一,据说他是阿苏拉则的得意门生,一直跟随阿苏拉则学毕。从吉尼动孜衍出的姓氏有惹机家,勒勒家,果兵家,阿约家,沙古家,吉木家,吉牛家,帕米家,吉木普依家,吉日家,吉依家,吉摸家,吉洪家,吉鲁家,尼尼家,阿海家,让夫家,吉北家,吉姑家,吉入家,吉尼家,阿尔家,阿恩家,嘎吃家,麻卡家,俄木家,尾机家,妈家等28个姓氏,其中有23个姓氏作毕摩。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马家毕摩的源流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家虽属古候部落,但其做毕传统则属阿苏拉则系。拉则有个著名的才女叫史色,看上了马家的勒乌阿则,拉则便将她嫁给了勒乌阿则为妻。因拉则史色常女扮男装随父学毕,后来将做毕方法传与其夫,使她的丈夫勒乌阿则成了著名毕摩。此后,马家便变成了正统毕摩。马家最早居住于金沙江河旁的“格地尔诺”(地名),所以经中说:“格地尔诺比格五子毕”(格地尔诺是马家的原始根据地)。毕格五子是马家之统称,自比格代生了五个儿子,后来东迁到玛木甲谷,在玛木甲谷住了两代后,又迁到了雷波境内的今黄琅一带居住,不到三代,又由于各种原因,自东向西迁移,当时有著名人物叫阿约俄普,俄普世生七个儿子,从俄普七子迁到阿举勒乌(今美姑县利木甲谷的北边)。其中:阿柯支和补陀支聚居在利木甲谷北部,那时马家各支超度送灵时均送往利木甲谷北边的补祖尔库山洞。马家做毕摩是从勒乌阿则代开始的,至今已传了28代。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耶古苏布派的源流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耶古苏布属曲涅部落,是阿都尔普的后裔,自阿都尔普到耶古苏布为八代,属沙马土司的分支。耶古世生四个儿子,长子为耶古孜吉木克史阿尼,成为著名土司;次子是耶古耶土阿土布色,后来成了黑彝;三子是耶古比登阿普尔石,也成了黑彝;幺子耶古苏布则成为白彝,为一代大毕摩。耶古四子本来是云南巧家人氏,后迁到凉山。耶古苏布之子苏布麻恩世生了两个儿子,长子为麻恩尼耳,继承祖业作了毕摩,次子为麻恩都拉也作毕摩。这两大支系遍布全凉山,不论住在什么地方都是正统毕摩。这又是个支系很多,人口很多,毕摩也很多的大家族,统称为沙马曲比家。从耶古书布开始做毕摩直到现在已有28代的历史。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渣毕阿依派的源流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渣毕阿依是今帕产七子的始祖,是从古候部落分衍出来的一个大家族,属独立发展出来的一个正统毕摩流派,故云:“孜孜普乌渣毕阿依毕。”(孜孜普乌是地名,在云南省境内)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古候到渣毕世共13代人,由渣毕世从云南迁到美姑洪溪的粗火觉,在粗火觉居住四代后迁到美姑县柳洪区瓦古乡和东七乡居住。自古候部落独立发展出的正统毕摩流派,就仅有这个了,其经书和做毕礼仪与曲涅系的毕摩有一定差异。按近代的说法,这个流派称作“合波娘池阿勒主毕”,在勒主世生了三个儿子。长子为勒主勒恪)相火)布典(有七个儿子):次子为勒主勒恩,据说这支迁到云南、贵州一带;三子为勒主拿玛,住在美姑的就数拿玛这个支系最多,做毕摩的也是这支。从勒主三子分衍出四个姓氏,即为:迪家、阿址家、切吉家、沙马家,其中迪姓最多,分布于凉山各县。从渣毕代开始做毕摩到现在已有25代历史。这个家族的四个姓氏中,做毕摩的有三个姓。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阿孜五子派的源流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孜五子属曲涅部落,称为“九土木古阿孜惹恩毕”[3],也属于正统的毕摩派别。从曲涅曲补下传18代到阿孜世生了五个儿子,即阿孜布约、阿孜布渣、阿孜布尾、阿孜布曲和阿孜布日五弟兄,在昭通居住两代后,他们五弟兄各奔东西,阿孜布约和阿孜布日两兄弟先迁到金阳再到昭觉,最后才到美姑定居。阿孜布曲幸从昭通到永善到雷波黄琅到马湖最后到汶水一带。阿孜布渣和阿孜布尾在贵州、楚雄、巧家、宁南、普格、西昌一带居住。阿孜布约支和阿孜布日支在美姑己居住了18代左右,现共有19个姓氏,即:阿都、曲比、波摸、鲁七、解麻、吉比、普古、阿依、拉必、吉牛、吉沙、说曲、吉拉、沙马、吉尔、阿孜、依比、洛莫、吉女等姓。这个家族中做毕摩的主要以古尔曲比、阿都、阿依等支系为主,这几个支系在整个家支中占有较大的比例。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 古树惹尼派的源流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树”是姓名,“惹尼”指两个儿子。按毕摩们的说法称为“恩尔波西古树惹尼毕”(恩尔波西是地名)。这个支系属于曲涅部落。很多人说这个家族是非正统毕摩,因为其祖先不是毕摩,而是“苏尼”,后来才中途学习做毕而成为毕摩。这个家族的毕摩吉几哈惹也说,他家原来不做毕,只做苏尼,到吉洛、吉几世才开始做毕摩,到现在还只有9代的历史。在这之前他们主要是做苏尼活动,后来做毕摩和做苏尼的都有存在。但是,这个家族中曾有个著名的大毕摩吉几尔普。并且这个家族的毕摩大都作高层次的超度送灵仪式,经书也比较齐全,其毕摩的谱系也写进了《颂毕祖经》里,因此可以算正统毕摩。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家族先是从阿几吉觉土目中分出来的。从分出到现在还只有16代左右,但现在又分衍出了很多姓氏。从古树世分为两支,一支为勒波八子;另一支为阿余七子。从这两支又分为现今的15个姓氏即吉觉家、吉卡家、吉几家、阿约家、吉瓦家、罗汉家、约七家、吉合家、阿余家、惹格家、吉各家、千萨家、吉妞家、吉说家、阿苏家等。从曲涅世至今40多代。在整个家族的15个姓氏中,现在做毕摩的有8个姓氏。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 孜毕简介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孜毕”即所谓的非正统毕摩。他们做毕既非祖传,《颂毕祖经》中也没有他们的谱系记载,是半路出家拜师学毕的毕摩。这种毕摩一般不能作超度送灵活动,只能作些一般性的法事。这类毕摩在凉山也不少。据孜毕的一位代表吉沙洛且的不完全统计:凉山美姑共有29个姓氏作孜毕。这些支系为:吉沙家、吉吉家、阿牛家、吉洛家、阿自家、洛别家、勒格家、舍则家、阿核家、拿儿家、阿支家、阿余家、沙马家(不是沙马曲比)、日马黑家、俄主家、额其家、勒则家、瓦西家、吾尔家、阿体家、吉作家、说日家、家四家、阿西家、解古家:吉尔家、机日家、阿鲁家、来于家等。有些孜毕尽管知识超过了一些正统的毕摩,但个人的社会地位还是比正统毕摩差得多。因此他们的经书是从正统毕摩处抄来的,并且他们的情况是上一代虽有一两个做毕摩,下一代却不一定也就接着做毕摩,他想行毕就毕,不想行毕就不毕,没有严格的制度,不像正统毕摩一样必须继承做毕的传统。这里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不能把“孜毕”与凶性毕摩混为一谈,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孜毕”可以做凶性法事,但凶性毕摩却不一定是“孜毕”。很多做高层次凶性法事的凶性毕摩都是很正统的毕摩世家,其知识层次也非一般的孜毕可及。所以,要把“孜毕”和凶性毕摩区别开来。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以上八个流派的阐述可见,彝族毕摩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毕摩家族繁多,但毕摩的任务和作用,毕摩的内容和形式大体都相同。在《毕摩的来源和普系》中讲道:在远古石之石得、略尼、社社、格俄、莫木时代,毕摩没有经过高山的马尼竹松林,没有拿马尾松做成的神签筒,没有经过高山的竹林,没有拿竹做的神扇,没有笔和墨,无经书可凭。因此治病病不愈,祭祖不显灵,人类不发展。而到了邛补时代,有了各种法具和经书,治病病就愈,祭祖就显灵,人类大繁衍。因此,在彝人理念中,毕摩是仅次于祖先而受到敬仰的人。如果说祖灵是具有一定神性的人神,那么,毕摩便是具有一定神性的神人。对毕摩而言,他们具有的神性,并非空洞的经书和言辞,而是一种坚定的信仰。他们具有能与作为客体的神相通的能力,能让神给予作为主体的人以祸福;能与看不见而存在的祖先神打交道。在彝人看来,行毕后,家人的繁荣、平安与否,关键在于毕摩,因此,毕摩在彝族社会中显有崇高的声誉,受到极大的尊敬。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具有巫术能力的苏尼

苏尼和毕摩都是一个系统的两个层次,他们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但在驱邪、治病这个方面尽管手段和内容不一样,但形式和目的是一致的。苏尼和毕摩都是彝族历史上两种相似而相近的治病救人,求保平安的人。就如道光《大定县志》说:“夷语谓巫为补,最尊贵,丧祭用之,父子相继,其先蛮夷君长突穆为大巫……虽由学习,亦各承受于祖先……饮食务净,以感神明。又别类巫曰苏额,不尊重专师治病。”这里的“补”就是“毕”,“毕”即“毕摩”。“大巫”实为其他史志中称的“大鬼主”,是彝族“巫酋一体”时代的最高权威。苏尼“专师治病”,实为“巫术治病”。毕摩和苏尼虽然都是彝族社会中巫文化的实行者,但毕摩的地位、能力、认同程序都远远高过苏尼。在彝族社会中,提到苏尼人们就会联想到和鬼打交道的,打鼓的,能舞蹈的人。在宗教活动中,毕摩做的部分有些苏尼也在做,但毕摩做的有些部分苏尼是无法做到的。我们已知毕摩是传承的,而苏尼呢?苏尼的形成已有传承的因素,一般情况下祖辈有苏尼氏家,后辈也必有一人做苏尼。但是根本的是靠祖先的安排或靠个人命运。如果一个人要成为苏尼,那么他首先就有胡言乱语的神经现象,浑身有麻木不仁之感,但不知道也说不出身体的什么部位有病,软弱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苍白憔悴,神志恍惚,常说梦话,而梦话对象都是已故之人。听见其他苏尼在附近行“尼”时,全身心会不由自主的发抖,并时而舞蹈,时而诵唱,时而述说鬼神的行踪等。喝了酒或嗅到酒气后,慢慢地用身抖动,吟唱舞蹈。前面所述这些症状的出现,彝人均认为此人已被“俄散”附身,被神灵看重。因此,家人就请“毕摩”作法,举行一仪式叫“俄散特格”,并给他制一套羊皮鼓为主的“苏尼”法器。当他获得了“苏尼”的“资格”后,也就具备了做“苏尼”的技能。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苏尼和毕摩在彝族社会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类人。但在为人治病、保人平安这方面出发点是一致的。苏尼和毕摩都是彝族宗教文化中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彝人的理念中有互补性和依存性。彝人常把毕摩和苏尼联想于一体。毕摩和苏尼治病主要是通过吃中草药、推拿按摩、药蒸等方法。在彝族社区由于观念落后,经济困难,彝人常找毕摩、苏尼治病。bd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注释:
[1]《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读》(第二卷)。
[2]《尼牡概论》。
[3]“九土”指云南“昭通”;“木古”指中心;“阿孜”是姓名;“惹恩”指五个儿子。所以这句话就是指昭通地方居住的阿孜五子作毕之意。

原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2期。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