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典籍语词——“哎哺”音义考释
摘要:在卷帙浩繁的彝文典籍之中,“哎哺” (益博)一词出现频率极高,其中乌蒙山区流传的彝文古籍中尤为突出。依据古彝文及其典籍文献的整理研究看,发现“哎哺”一词意义非凡,其含义古奥,甚至可以说“深不可测”。目前,在许多彝文典籍文献中对“哎哺”一词有各种阐释和解说,但仍意犹未尽之感。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哎哺”的基本概念及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拟对彝文典籍中所记载的“哎哺”(益博)一词的各种词义阐释进行归纳,并加以深度考察,力求通过资料的征引和分析、论证,充分揭示“哎哺” (益博)的原始词义和各种引申义,及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彝文典籍;“益博”音义;宇宙观认识论
一、“哎哺”(益博)语音变异和词义变迁
“哎哺”是古彝文的译音,彝语读音因方言而异,如贵州大方一带的彝语读若[ɣ33bu33],故译作“哎哺”;云南武定一带彝语读若[ʑi2bo2]因而译成“益博”。“哎哺”(益博)作为一个很古老的语词,在彝族口传文学和诗歌辞赋里,出现频率极高。在卷帙浩繁的彝文典籍中,更是随处可见。由于该词起源较早,可谓“源远流长”。于是被历史赋予多重含义,其间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一古老语词已成为彝族史前文化和远古文明的“活化石”,是我们考察和探索人类童年和彝族古代文明历史的重要线索。于是正确训释“哎哺”一词的语义并考察其历史演变,进而充分揭示其文化内涵与外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了解彝族古代社会和探讨研究彝族史前文化。因此,准确训释“哎哺”(益博)的词义并对其各项词义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及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全面的文化解读,对于彝文古籍的科学整理和准确翻译并切实提高译注质量和研究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决定性作用,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从词源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哎哺”的原始本义:“哎”为“影”、“哺”为“光”;“益博”合为一词,具有“影象与光明”之义。对“哎哺”(益博)的词义,以往有关专家在翻译彝文典籍的过程中,曾经进行过考证,并在译文里作了详细的注释。如著名彝文历史典籍《西南彝志》译注本中注释道:“哎哺:多义词。在彝族先民的哲学概念中,认为‘哎哺’是由清浊气形成的物质元素,有影形之意;又表示天地、乾坤、阴阳及卦爻名称,后发展为氏族名称。”[1](P14)又彝文史书《彝族源流》译注本中注释道:“哎哺:意为影形,是宇宙及万物的根本,最初出现的人类氏族也叫哎哺,哎哺又是彝族八卦的卦名。卦位为南北。”[2](P27)随着彝族先民思维能力的增强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益博(哎哺)”一词作为彝族思想发展史中的特殊标志和文化载体,不断富有新意。由于彝族先民在对物质世界表象进行长期的观察和了解,逐步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知识,进而敢于对物质运动变化规律作大胆的探索,加之善于想象和推理,于是对物质世界的实质与本原产生了自己的认知系统。那么,彝族先民中的圣贤哲人是如何把“哎哺”视为物质世界的本原,又怎样用“哎哺”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变化规律解释物质世界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呢?对此,众多彝文典籍作了详细记载和充分的论述。将其概言之,彝族先民认为“哎哺”(影与光)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正因为有了“哎”(益) 和“哺”(博) 这两种物质元素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才产生天地和万物,人类亦然。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哎哺”(益博)发展变化的产物。彝族先民还认为“哎哺”(益博)是人类的根源,彝族就是“哎哺”(益博)的传人。于是,在彝族历史上最原始的氏族,就叫“哎(益) 氏族”与“哺(博) 氏族”,并认为“哎(益) 氏族”和“哺(博)氏族”是最早的两个大姻亲集团,互为联姻对象,共同繁衍后代,也将最早的历史时代称之为“哎哺”(益博)时代。
二、“哎哺”(益博)与清浊二气的运动变化
对“哎哺”与清浊二气的产生和运动变化及其发展,在许多彝文典籍中,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若概括其基本要点而言之,即在遥远的上古之世,在“哎”与“哺”还未出现的时候,首先产生了清浊二气。清浊二气互相结合而发生变化,其变化的结果就是,清气上升产生“益”,浊气下降产生“博”。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哎”和各种各样的“哺”之后,逐渐由复杂多样的“哎”与“哺”构成了运动变化的体系。在这个体系的运行机制中,“益”和“博”作为清浊二气演变产生的物质元素,其形态为形形色色、多姿多彩、变化无穷、时隐时现、时有时无,没有统一定式。为了认识和了解,并描述和阐释如此变异多端的物质形态,彝族先民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使之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如彝文典籍中将“哎哺”(益博)的形态描述为:“阳哎绾青髻,阴哺戴红勒。”“哎哺似鲜花,哎哺似锦帛。”“哎哺像闪烁的星,像细细的线,像熊熊的火,像长长的丝。”在彝族先民的心目中,“哎哺”(益博)是一个庞大的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既产生于运动变化之中,也在运动变化之中生存与发展。总的说来,彝族先民把清浊二气当作“哎哺(益博)”产生的基础,并且认为“哎哺”能够成为不断变化发展的物质元素,以至成为万物产生的基因库。这基因库是以清浊二气的运动变化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彝族先民认为在“哎哺(益博)”产生之前,已经有清浊二气存在,其存在形式就是运动变化,通过运动变化使清浊二气处于变异多端的发展状态。由于清浊二气运动变化,不断分离出新的元素,不同的元素之间又不断地发生聚合,使之发展成为更加富有变异功能的“哎哺”(益博)。对清浊二气的产生,彝文典籍《彝族源流》卷一《清浊气产生》中叙论甚明:“远古天未形成,地未产生时,哎未产生,哺未出现时,先有清浊气。出现徐徐清气,沉沉浊气。清气青幽幽,浊气红彤彤。青幽幽清气,红彤彤浊气。青的翻来变成哎,红的覆去变成哺……清阳出现,浊阴产生时,清阳像细针,浊阴像发丝。细针和发丝,是清浊阴阳。上产生徐徐清气,下产生沉沉浊气。徐徐的清气,沉沉的浊气,它俩相配合,散惬惬一代,惬恒恒二代,恒隐隐三代,隐雅启四代,启雅略五代,略恩恩六代,恩恩窦七代,窦克克八代,克武武九代,武斯索十代。清气出十代,到了武斯索。斯索为乾父……皑可可一代,可可投二代,投莫莫三代,莫莫觉四代,觉雅奋五代,奋雅纳六代,纳雅鄂七代,鄂列雅八代,列雅投九代,投阿武十代。浊气出十代,到了投阿武。阿武为坤母,哎生哎斯索,哺生哺立娄,它俩结合后,产生哎的根,产生哺的源。”[2](P1-8)
三、“哎哺”(益博)与天、地、人和万物的演变发展
彝族先民认为“益博”(哎哺)是在清浊二气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并将这一重大演变,视为物质世界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突破性飞跃。因为“益博”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宇宙即将形成,为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演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天地的形成、万物的产生,创造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可见,“哎哺”(益博)为天地万物的根本和源头。如《西南彝志》卷一中论述道:“哎是暗的哎,哺是明的哺,它俩结合后,三对变成六,四对变成八,向四方发展。紫黄同发展,现黄天紫地。华丽的二面,出华日丽月。尼能同发展,苍天赤地生。黑白两方面,现银日金月。黑白同发展,高天大地生。……出太阳月亮。暗的哎,明的哺一对,不断地结合,天上九千哎,高天哎为首,地上八万哺,大地如彩裙。阳上升为电,成了天空电;阴下降为电,成了地上电。又相结合后,云电交加,哎如女往,哺如男候,它俩相结合,禽类叫嚷嚷,草丛翻白浪,呼唤日运行,配美月运行,打铜如雪融,织帛如鸟飞。阴与阳相合,天产生亮光,逐渐发展了,它是这样的。清气熏熏,浊气沉沉,清浊气一对,它俩相结合,清气变为哎,浊气变为哺。哎哺形成后,像星样闪烁,细线样出现,针眼样产生。又在变化着,那细线样的,智慧男取来,放在大地上,上下换成金,还不会动,还没有生命,如绾高髻,如戴美勒。会动了,有生命了,如绾美髻,如戴美勒。在华丽宇宙间,一是卧作左,二是作左塔,三是木夺夺,四是睹忍忍,五是伊哲哲,六是哲渠渠,七是渠渠哪,八是哪梯勒,九是梯勒勒,十是勒笃基。清浊产十代,在华丽宇宙间,如高高华日,照耀宇宙间。如皎皎丽月,照在宇宙间。华日照,丽月明,沧海沸腾,宝树开花……变化又发展,绾髻的阳气、戴勒的阴气产生了。绾美髻,戴华勒的呢,银晃晃,金灿灿结合,它俩形成后,青天日影高,赤地月色明,日色如银,月色如金。”[1](P127-137)又如《彝族源流》中论述道:“高天十二层,大地十二道,哎哺十二源,日月十二轮,哎未出现时,样子青茵茵;大地十二道,哺未产生时,样子红彤彤。先叙哎的根。再述哺的根……高天十二层,哎与哎配合,哎滋生众子;大地十二道,哺同哺结合,哺滋生众子。高天十二层,哎子喜盈盈;大地十二道,哺子乐陶陶,哺子议窃窃。哎出天苍苍,哺生地茫茫。……不清理哎根,哎出无高威;不清理哺根,哺生势不大。是这样的呀!哎反复结合,哺反复相配,它俩又配合,喷喷的哎影,同蒙蒙哺形融合,产生高天顶,产生大地面。……哎哺移动了,天空出现风,那是哎哺在结合。……先是高天影,次是大地影,末才是人影。哎哺源九十,生于宇宙顶。哎哺两阴阳,两者一母生。……哎的威高大,哺的势雄厚,不清理哎根,采出无高威;不清理哺根,舍现势不大,就是如此的。采舍根本是哎哺,生在大海中。大海的上面,金鸡喔喔啼,坐在金树顶。采舍根本是哎哺,分出金灿灿的枝,哎哺自配合,悬挂金树上。金索回荡着,金帛飘扬着,哎哺是采舍根本。采舍心相印,采舍两阴阳,两者一母生,就是这样的。……远古世界细蒙蒙,多彩的形象聚集。三界四极鹰,鹰管造金琐,轮流着执事。细微微交金黄色,多姿形象复聚集。它既不是风,(而)一股股出现,既不是霪雨,(却)一滴滴出现;也不是雾霭,(却)一行行(团团)出现。形象两阴阳,两者一母生,居于高天顶,居于大地上,产生天的影,产生地的形,这一层天地,这样产生的。具备太阳的形状,产生月亮的面貌,形象两阴阳,两者一母生,就是这样的。……太初风未出,风还未成时,风无处可行,风亦慢慢成。会动的未出,有命未现时,在宇宙背面,有翅不飞的银鸟,翅膀扇起风,风随即腾飞,到天空中去。天气合地气,两气齐.出现。若不是飘风,霪雨难兴起。……什怕什域杳冥冥,勺怕勺域空落落。风和雨形成,它形成之后,徐徐的清气,开始像银片。气影显色彩,如耀日出现,气团居高处,像生彩髻、编秀发一般。清公生彩髻,浊母编丽辫,一闪闪、一烁烁相合,一闪闪,一烁烁两者,像华美的画图、艳丽的画图出现。最初一幅图,清浊气来绘,缤纷的宇宙,靠的清浊气。宇宙自然出,清气隐隐现、浊气红彤彤,织帛帛现影。哎哺本营内,九十匹青帛,将哎哺盖圆。哎父生银髻,在绚丽的宇宙里;哺母编金辫,在华美的宇宙里。哎哺两阴阳,在宇宙里配,如黑锦出现,哎围着宇宙,出现千计哎,产生无数哺。哎哺形成后,如星光闪闪,细线样出现,如火焰熊熊……”[2](P9-26)类似对“哎哺”(益博) 的论述很多,不胜枚举。仅根据彝文典籍中对“益博”的形成和发展问题的一些论述,可以将“益博”的产生和存在形式以及发展演变规律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阐述清浊二气的变化和“益博”的形成。彝族先民认为“益博”是在清浊二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原初,还没有天地,也没有“益博”的时候,先产生清浊二气。由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并发生剧烈变化后,清气变为益,浊气变为博。继而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则产生益,下则产生博。从此,有了各种各样的益,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博。
其次,描绘了“益博”(哎哺)的各种形态。彝族先民认为“益博”作为清浊二气演变而来的物质元素,其形态各式各样,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它像闪烁的星星、细细的线、熊熊的火、长长的丝等。
再者,高度概括“益博”物质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彝族先民认为“益博”(哎哺)物质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就其形象而言,有仙气哎、蝌蚪哺、角哎、啼哺等;以色泽而论,有青哎、赤哎、黄哎、白哎、黄哺、赤哺等;按性质来说,有稠密哎、稠密哺、苍天哎、大地哺等;依状态辨别,有动荡哎、升腾哺、暗哎、明哺等;究其功能,有成天哎、铺地哺、君基哎、王业哺、贵哎、富哎等。还认为“哎哺”的物质元素生机勃勃,其数无穷。如“天哎有九千,苍天哎为首,天上哎如星;地上八万哺,大地哺为首,地哺似鹤衍。哎旋于宇宙,哺旋于空间。”“哎哺阴与阳,又互相结合,青生千万种,赤产亿兆类。”最后,深入探讨“哎哺”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彝族先民认为“哎哺”元素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其质和量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先产生的哎哺大量地分化,后产生的哎哺又大量地聚合,促进了哎哺自身的量变和质变。致使“哎哺”三对变成六,四对变成八,向四方发展。而这种变化发展又是有规律的,一方面,哎哺元素在大量分化;另一方面,新分化出来的哎哺元素又不断地聚合;再产生新的元素。其聚合有三种基本形式:哎与哎结合;哺与哺结合;哎与哺结合。哎与哺双方构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其运动变化与发展符合于对立统一规律。即它们一方面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哎哺”(益博)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充满矛盾和斗争,通过矛盾与斗争又促进了益博元素的发展和升华,使之成为天地与万物的本原。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参考文献
[1]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西南彝志(一至二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2]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彝族源流(一至四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
原载:《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4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源:奢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