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彝族《指路经》中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

作者:昂凌 发布时间:2024-02-21 原出处:《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6年6期 点赞+(

摘要:《指路经》是彝族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经典,其内容非常丰富,是一部研究彝族历史、民俗、地理、宗教等文化的重要典籍。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分析《指路经》中所折射出的原始宗教观念。
关键词:彝族;《指路经》;宗教观念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zhilujing4.jpg
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指路经》又称《教路书》、《阴路指明》等,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伟大智慧结晶,内容涵盖广泛,是研究彝族历史、民俗、宗教文化的重要典籍,是古代彝族给亡者举行丧祭活动时毕摩吟诵的一种特定的古典经文,属于祖先崇拜范畴的经典,其内容是为亡者的灵魂指路使之返回远古时代祖先居住的地方与祖先团聚。蝴经》深深扎根于彝族社会生活之中,和每个彝族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从宗教的角度来分析《指路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原始宗教信仰的观念。
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三魂观

关于人死后灵魂的归宿问题,是各种宗教都要回答的问题,或升天堂、或下地狱、或投胎转世、或去阴间,在各种宗教、每个民族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彝族人坚信灵魂不灭,人的生命意味着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人在世时灵魂附于身体之内,死后灵魂还继续存在,并认为灵魂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操纵者。如彝文典籍《祖神源流》记载:“万物有灵魂,无魂不会生,人生魂来附,人死魂先去”。灵魂是可以脱离躯体而存在的,这种离体的存在并不会因为躯体的死亡而消亡。但对于躯体来说,一旦灵魂离开而迟迟不归,才意味着“人”的死亡。而人具有多重灵魂,其功能又各不相同,这种观念在许多原始部落中都有流传。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发展历史久远,在笃慕时代经历了“六祖分支”,分裂为武、乍、糯、恒、布、默六个支系,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故现今彝族分布广泛,民风民俗也随地域不同而呈各异。“三魂说”各地彝人传统观念的—个普遍的观念,也是彝族灵魂观念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彝族人的观念中,人的“三魂”是可以自由、独立的方式存在。但三魂又为—体,密不可分,同时也各司其职,共同主宰着“宿主”(人)的生命状态。在彝族的传统观念中,三魂的功能各不相同,而且在表现形式和活动特点上也各异。彝人认为人之所以能生龙活虎就是因为有魂的附体,人之所以会受到病痛的折磨,也是因为有灵魂的附体,而人会死亡则是因为灵魂的离去。长生不死的三魂在离别人体后也要各得其所才能保平安。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彝族生活的地域和语言各异,《指路经》中对三魂的说法也各不相同,如云南武定县和乌蒙地区的《指路经》中认为:人死有三个魂,焦魂赴阴曹,操魂守公墓,寅魂登祭台。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大方县及赫章县的《指路经》中又是这样描写的:人死变三魂,—魂往密尼,—魂守焚场,—魂留宗祠,享子孙祭奠。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而四川美姑彝族对三魂的理解却是这样认为:人死有三魂,—魂到阴间,站在阴间里。—魂招毕前,是男锁灵头。穿上陪葬衣,干粮袋中装,是女也如此,钱粮装进去,子孙来祭灵。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人认为人只有一生一世,笃信人有三魂,灵魂不灭,因此,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没有“轮回”、“转世”、“投胎”及“地狱”之说。虽然每个地区的彝族对“三魂”的具体阐释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种差异性与彝族分布广泛、支系繁杂多有关。彝族“三魂说”尽管在描述及解释上各说不一,但就灵魂观念的基本模式而言却是一致的。即人死三魂,—魂回到墓地守护坟墓;一魂附于灵牌置家堂享用子孙后代供奉;—魂通过指路,沿祖先迁徙路线回归祖先发祥地,与祖先团聚。可谓身死而灵不散,这三个灵魂的作用跟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三魂的处置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后世子孙能否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以及家支的发展壮大。“三魂”观念是彝族人灵魂观念的核心,在彝族文化中拥有无比重要的地位,也是宗教信仰深深扎根于彝族社会在思想表现。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祖灵观

万物有灵,是彝族民间信仰的基本观念。彝族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灵魂,并视为崇拜对象,但在众多的神灵崇拜中,祖先神是最尊贵、最亲近、也是最可靠的保护神。在中国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内容还是祭祖,一种有助于中国社会基本单位家庭整合和延续的仪式。彝族人认为“送老归宗”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件大事,亦是每个人死后的唯一愿望,最终的目的就是回到祖先发祥地与祖团圆,荣归祖界是彝族人对归宿的最高理想,这种愿望的突出表现就是对祖灵的信仰。祖灵信仰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共同性的—部分,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核心。如《指路经》所写:爷死归那里,奶死归那里,父死归那里,母死归那里,妻死归那里,夫死归那里,儿死归那里,囡死归那里,孙死归那里。同宗归那里,同族归那里。姊妹归那里,兄弟归那里,人人必同归。祖先崇拜是彝族民间信仰的核心所在,与灵魂观念也有着密切联系。彝族人相信氏族祖先的灵魂比自然神、图腾神更亲近,能够更好的庇佑子孙后代。彝族的祖先崇拜又可分为氏族祖先和家族祖先。家族祖先神源于氏族祖先神,并服从于氏族祖先神。彝族传统观念认为,家族祖神与自己有着更为直接、亲近的关系,对后代子孙也是提供着无微不至的荫庇与保佑,家族祖神只对家族成员有影响,而氏族祖神是对整个彝族成员的一种关心与爱护,相较而言,在对后世的庇佑方面,彝族人更相信家族祖神。并且认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本家族祖先的灵魂才是善魂,对本家族起着保护性的作用,其他家族的祖先魂则于己无关,甚至会危害到本家族的兴旺、繁荣,对于这类的神灵不仅不予以敬奉,還会被视为孤魂野鬼,加以驱逐。因此,在彝族神灵世界里,祖先神和后人是一种相生相伴的关系,后代通过祭祀祖先得到祖先神的庇护,而祖先神则需要后世供养,确保。神性”光大。祖先崇拜是整个彝族传统宗教信仰的核心,在各地彝区普遍存在。祖先崇拜的目的不是死者获得益处,而是使活着的人从实践这些仪式中得到某种人生的体悟。这种仪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德行,尤其是子女的孝心、孝道,并且有助于促使支持这些价值观的人类感隋更加细致。这种传统信仰文化,在历史上对彝族家族、家支社会的延续,对民族自身的认同、内聚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是影响彝族人日常生活和社会行为的基本动力。一方面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另一方面也正是同归这种族群意识不断加强彝民祖的认同,是维持群组社会稳固的重要基础。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生死观

对生的眷恋和死的恐惧,是人类最深沉、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每一种信仰都有自己的生死观。“灵魂不灭”和“魂归祖界”是彝族生死观中的核心思想。在彝族宗教观中,尽管有人间和阴间的二元对立概念,但是彝族的“阴间”与众不同,彝族的阴间其实是“祖界”,即历史记忆中祖先安居乐业、繁荣生息的故地,—般为彝族形成早期的六祖分支前的祖居地。祖界是彝族古代社会的隐喻,是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型社会,在这里,亡灵和祖灵汇聚一堂,男耕女织,尊老爱幼,其乐融融,和睦相处。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认为万物皆有生死,生死乃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生的时候要珍惜生命,死的时候要坦然面对。因此在《指路经》中的亡魂往往都是身穿铠甲,以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一路斩妖杀魔前往祖界。当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宗教的比较清晰的看到彝族人对生死的独特理解。如佛教的生死观与彝族原始宗教的生死观作比较,王丽珠认为:彝族没有信奉佛教和基督教的自觉意识,佛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远离彝族的生活模式。佛教传入彝区的—千多年来在彝族社会始终形不成主流,没有能够攻破祖先崇拜意识统领下的彝族文化堡垒,没有攻破彝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无力扭转彝族的祖先崇拜意识。人的死亡,只是肉体的死亡与消失,而灵魂则是永生不灭的。为了不让这个永生之魂在人间再受苦受难,或变成恶鬼危害子孙后代,就要请毕摩为亡者的灵魂诵经指路,回到他的最终归宿地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祖界。当亡灵踏上前去阴间的归途后,就绝对不能再返回来了。因为这在彝族人看来是件极为不吉利的事,所以毕摩反复的告诫亡魂忘记世间所有的一切,同时告诉亡魂,你在阴间和人间一样,除了可以和祖先团聚外,你还会有自己的伴侣,不用担心在阴间会感觉到寂寞。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人的观念中,人死后,其灵魂将会进入另一个世界过上全新的生活,在那里有属于他的房屋、田地及林地等,但凡人间有的,阴间也都是可以拥有。祖界是亡者的最终归宿,也是生者的寄托所在,但也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因为那里跟人间一样,也有一些必须遵守的规矩。生前是什么角色,在彼岸依旧是什么角色,在世时什么等级,到了阴间依旧不变,地位也如此。因此毕摩在指路的过程中,要嘱咐亡灵,在阴间的衣食住行都得严格按照阳间的标准,只能选择属于自己等级、地位、身份、职业等的东西,不许越过雷池半步。一旦亡灵来到阴间,就必须严格遵守阴间的规矩,不可横冲直撞,任意妄为,如果违反了规矩,必将受到惩罚,这不仅关乎到亡灵是否能在阴间“安居乐业”,而且也会给子孙后代带来灾害。所以毕摩在指路的过程中也会提醒亡灵在阴间的注意事项,并嘱咐要跟世间一样懂礼节、讲礼貌。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人看来,死亡人来说对并不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相反却是一种莫名的欣慰。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活到70岁还没有死,那么这是一件极不吉利的事,因为他(她)在透支别人的寿命,与此同时,世上的某个人也就会因为老人没有“及时”的去世而折寿。当一个已婚男子死了妻子时,家人在位其妻指路送魂的同时,连同他本人—起做令牌,将他的灵魂送往祖界。人在世间的死亡并不是灵魂的终结,这只是另外一个空间的生活的开始。人死后,亡魂要回到阴间才算是完美的一个结局。在阴间跟世间一样也有山川、河流、太阳、月亮及各种动植物。亡魂跟活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而且每天都得劳动、生活,是一个世间生活的真实写照。祖界,并不只是彝族祖先的亡魂居住的地方,也有其他的神、魔鬼居住,它们共同拥有另外一个空间,只不过各有自己特定的活动区域罢了。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阴阳观

阴阳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观念之一,也影响到了彝族。彝族认为,宇宙万物是依据一定的规律在运行,人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受外在规律的制约。彝族认为世间万物都可分成雌雄,阴阳二元对应。因此彝人崇尚阴阳和谐,如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和《查姆》均有“公”、“母”两种文本系统。山有公山母山,水有公水母水,树有公树母树。在彝人的宗教观中,万物彼此平等,共守秩序,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和谐相处,各种神灵都需尊敬和祭奉。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指路仪式是个极其神圣、严肃的过程。毕摩在指路的过程中,不仅是亡者之魂会跟着毕摩走,就连有些亡者亲朋的魂也会跟随毕摩并将亡魂送往祖界,如若毕摩在将亡魂送达后不及时将自己和其他生者的灵魂—起招回,那么,毕摩将会在不久之后死去,而其他人也会因为没有灵魂而生病,甚至死去。正所谓活魂送亡魂,当亡魂达到目的地后,不论是活魂还是亡魂,都要各归其主、各归其位,不要相互留恋,不能忘记自己的归宿: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者要回来,回来俄勒回,回来裘桐回,毕摩我回来,阴间不要魂,不要知和会,毕摩领回魂,领回毕摩魂,呗你不是我,呗你在前面,你祖在前面,你妣在前面,你父在前面,你母在前面……隔离生与死,死者送阴间,生者返阳间。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结束对亡者灵魂的指路后,还要把前去为故人送行的生者的灵魂招回来。人鬼殊途,阴间并没有活魂的容身之处,而其肉体在阳间也要受苦。只有除将亡灵留在祖地后再将其余的灵魂带回来,整个指路才算是完整的、成功的。正如经文所说:离别阳世亡者哟,除了你要进地府,活着人们都回来,他们都要返回来,为亡灵的指路经,到此已经长诵完。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毕摩认为,如果在给亡魂指完路后不念招(活)魂回归经,那么不仅他本人,还有—路跟随送亡魂的活人的灵魂就会停留在阴间无法返回,这些人会因无魂或重病不起,或死去。因此,《指路经》中不仅只为亡魂指路,还包含有为生者招魂。虽说指路和招魂都在《指路经》中同时出现,且都是为灵魂服务产生,但将两者相比起来,在内容上还是有一定的不相同之处,对亡靈的指路路线是规定了的,都是从亡者的现居地到祖界,而后的招魂则是从四面八方招来,从祖界及周边(沿途)将生者的灵魂带回;指路为死者,而招魂则为活人;指路为安灵,而招魂却是为提神、续命。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指路经》是彝族祭祀活动中由毕摩念诵的一种经文,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经典,各地各支系都有属于自己的《指路经》。《指路经》也因各支系居住的地域、语言、风俗的不同,造成了对《指路经》的称呼、路线不同外,但其主题都是—致的,即以指路明径为目的。《指路经》中还包含了许多除宗教信仰以外的东西,如彝族古代社会、历史、地理、风俗等内容。不仅证明宗教信仰不是孤立的事物,它与民族迁徙历史紧密联系在—起,还证明彝族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化形式与其他民族有很多的联系,尽管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不多,并不深刻。Ls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原载:《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6年6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摄影:蒋智聪。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