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论文精选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习惯法初探

作者:张光显 发布时间:2009-02-18 原出处:《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1期 点赞+(30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剥削形式。认真研究这一制度下的法权的思想、道德规范,对于进一步弄清法的起源、本质及其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不过,由于古代社会距今历史悠远,一般说来,今天我们只能从有关文献、史料和地下发掘的文化遗存去进行探索,因而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局限。解放前,我国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还基本上处于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尽管它和所谓东方及古典古代的奴隶制比较起来有自已的若干特点,但在奴隶制发展的一般规律方面,却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生动的材料。本文试图就这方面作一初步探索,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舞族奴隶制的发生和发展

解放前,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约有八十万人左右。据对有关彝汉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其直系先民大约是公元七世纪前后,从今云南进入凉山地区的。在这之前,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传说那时是“ 大家做,大家吃” ,“ 土地大家有,人父是我父,人母是我母,人兄是我兄,人弟是我弟,人人一个样,天下是一家。” ① 到了传说中的“ 六祖” 时代,随着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出现了“ 强者为主,弱者为奴” ⑦的阶级分化现象。在同一氏族集团中,出现了管理生产、本人不参加劳动的“ 兹” 和专事调解纠纷的“ 莫” 以及专司祭祀的“ 毕” 、负责守卫、修建房屋为主的“ 曲” 、从事劳动生产的“ 卓” 。③ 士地私有的地界也逐步形成,“ 山地按地界种荞子,平坝按地界种稻子”“ 羊群不识地界,跟土牧羊人锄头不识地界,筑起田埂来。” ① 后来便逐渐发展到“ 为争财产而相敌,为争土地而相敌,为争百姓而相敌。” ⑤ 传说在凉山彝族的始祖古侯、曲涅时代,就已经有了“ 银炼铸四条,俘虏拴住了” ,“ 埠女来运石,男仆砌石墙” 的记载。就是说他们进入凉山时就已经带上奴隶的了。此后,抢掠、买卖奴隶的记载更是史不绝书,说明奴隶制关系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公元比世纪左右,凉山早期奴隶制的情况就已经比较清楚了。这时,兹莫是最高统治等级,占有全部土地、包括森林、荒山、河流并占有诺汉称黑彝、格节汉称白彝以及尔补和呷西四个等级。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生产的发展,土地的个体私有开始通过赐予、垦辟、侵吞、掠夺逐步出现。特别是诺等级以其特殊的家支组成的强大力量,不仅大肆侵吞兹莫的土地,而且经过多次的斗争,最后将兹莫从中心地区驱赶至边缘地区。解放前夕,余下的兹莫后称土司仅仅统治占凉山地区百分之十左右的土地和百分之十五左右的人口。诺成了凉山绝大多数地区的最高统治等级,程度不同的占有曲诺、阿加、呷西三个等级。⑦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诺,彝语有主体之意,汉称黑彝,占总人口的6.9%,自称血统纯洁高贵,和被统治等级有严格的界限,占有60%以上的大量生产、生活资料、全部曲诺,60%的阿加和80%的呷西。政治经济上享有世袭的贵族特权。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曲诺,汉称“ 白彝” 或“ 百姓” ,约占总人口的50%,多系世袭身份,少数由阿加赎身上升而来,人身必须隶属于兹莫或诺,并承受其隶属性负担一般多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少数占有较多的生产生活资料,甚至占有阿加和呷西。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加是彝语阿图阿加的简称,意为主子门里门外之人,也有的叫“ 蒙柱” 、“ 赤黑” 或“ 麻邀” ,汉语称为安家娃子、分居奴,约占总人口的33%,也具有世袭身份,有的由单身奴隶配婚成家而来,可被其上任何等级占有,为主子负担田间和家务劳动,主要靠主子拨给的耕食地为生。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呷西是彝语呷西呷洛的简称,意为“ 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脚” ,汉语称为锅庄娃子、家奴,约占总人口的10%,多系掠来的异族或抽来的阿加子女、下降的曲诺等,可被其上任何等级占有,终身从事牛马般的奴隶劳动上述四个等级依次隶属形成严格的等级阶梯这种等级间的关系反映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即奴隶主既占有生产资料,又占有生产工作者在少数兹莫统治地区虽然受汉区影响较大,但基本的阶级关系仍和诺统治区一样。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奴隶制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这种制度不仅没有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却反而使它受到严童姐碍。解放前,总的说来,凉山彝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十分低下的。农业是主要的社会生产部门,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只有极简单的协作虽然已较为普遍的使用铁质农具,但主要靠从汉区输入,而且种类和数量都很少,质量也较差耕作技术粗放,不选种、不施肥,基本上没有什么水利设施,交通运输不便,农作物产量很低。作为主要家庭副业的畜牧业也很落后,品种少,饲养管理粗放,再加不少被用于驱鬼治丧,发展异常缓慢。手工业有木、铁、石工等,但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彼此也没有明显的分工。受社会分工的限制,没有形成本民族的专业商人和民族内部的集市。此外,由于频繁地凉夺性的冤家械斗和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的破坏和封锁,更使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的状态。奴隶制下的生产力在其相应的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范围内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舞族奴隶社会习惯法的特点

马克思曾经指出每种生产形式都产生它特有的法权关系,治法形式。在上述凉山彝族奴隶制生产方式之下,社会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其核心组织国家政权,及其相应的法权思想必然有自己的若干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原来具有民主性质的民族组织已经变质扩大成为奴隶主的专政工具,习惯上称为家支制度。这种家支制度没有成文法典,依靠习惯法进行统治解放前,凉山彝族地区没有建立统一的地方政权,除少数兹莫统治地区有所谓封建王朝册封的土司衙门外,在绝大多数诺统治区,奴隶主阶级主要依靠家支制度来进行统治。这种家支制度成了凉山地区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所谓家支,实际上是指保持着某些氏族组织残余的父系血缘集团有诺家支和曲诺家支两种。诺家支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共同的父系血缘及其远近,以同姓为单位,以父子联名为谱系,划成若干叫“ 家” 的单位,彝语称为“ 楚西” 或“楚加” 。如八且家、罗洪家、阿说家,果基家等。家也即大支,其下是小支(楚涅)、房(布苏)、户(楚布)等。每一个诺家支都有一个稳定的共同居住的区域,实行家支外婚。家支成员有互相帮助和血族复仇的义务。绝嗣时财产由家束成员依亲疏远近依次继承家支有自己的头人,彝语称为“ 德古” 、“ 苏易二这些头人不经过任何机构选举,自然形成,实际匕决定于其财富和智慧因他们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掌故,娴于辞令并善于排难解纷,一经公认,不仅即是家支头人,也是战斗的指挥官,又是重大案件和一般民事案件的裁决者。家支有家支会议,分为“ 吉尔宜铁” 和“ 蒙格,两种,即商议和大会之意,由男性成员参加,一般均为商讨与本家支有关的重大事件也有仅限于头人参加的秘密会议。不论何种会议,一经决议便立即执行。若事件紧急,头人即发木刻长约五寸、上刻刀痕,兼束辣椒、鸡毛以示火急,通知行动。会议有固定会址,但无固定会期。头人对整个诺等级来说,不享有任何特权,只在裁决重大案件成功后,可得些微报酬这种家支制度虽没有较为完整的和严密的组织,但很明显它实际上是一种政权机关,起着巩固奴隶主阶级专政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秩序的作用。因此,诺奴隶主阶级对之至为重视彝谚说“ 马的劲在腰上,虎的劲在嘴上,诺的劲在家支上” ,“ 缺不得粮食,离不得家支” ,“ 想家支时想得流泪,怕家支时怕得发抖” 据估计,解放前凉山地区这种诺合家支大约有100个左右。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被统治的曲诺也有自己的家支,因为他们被认为也有彝族血统其家支也是按父系血缘远近组成,以祖先名字命名。如海来家、沙马家、曲比家等。他们都有自己父子联盟的家支谱系,头人会议,同样实行家支外婚、等级内婚等,不过一般不如诺等级严格。它和诺家支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共同地域,只分属于不同的诺家支、并且包括了曲诺下降的阿加和呷西在内。有的曲诺家支冠有主子的姓氏。曲诺家支头人,一般由主子任命。从实际情况来看,一般说来,曲诺家支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辅助工具但是,另一方面,曲诺家支也利用血缘关系团结家支成员,维护本家支的利益,反抗诺主子的残暴统治以及互相帮助等。如当曲诺欠主子的债务,无力偿还时,家支可代为集资偿付,以免其等级下降如实在无力偿还必须等级下降或被出卖时,也必须征得曲诺家支的同意。否则曲诺家支可动员其家支力量进行合法斗争,迫使主子改变决定。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诺家支用以维护其统治秩序的法律依据是习惯法彝语称为“ 节勿也” ,有规矩制度之意。诺引谚说这是“ 祖上留下的规矩,诺的儿孙要遵守,曲诺的儿孙更要服从。“ 习惯法多不成文,多以“ 尔比尔吉” 即格言谚语之类的方式表达。著名的彝文经典《玛木特衣》就是以格言谚语的方式表达的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和某些法权观点的著作。当然它远不是法典。习惯法以成例可援的办法在各地流行据年在美姑县巴普地区的调查,习惯法大约有种,内容主要包括人身权利、继承权、债法、租佃、家庭婚姻以及刑事诉讼等,基本上能够代表各地习惯法的主要内容。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种习惯法首先是确认上述的等级划分,并坚定不移地维护兹莫和诺的贵族统治特权。它规定,只有兹莫和诺才是具有完全权利的自由民,并根据严格的血缘关系来确保其无比尊严的贵族统治地位。各等级间均以不同的血统相区别,就是同等级内部也因血统的纯洁程度不同,而有地位高下之分。诺内部有“ 诺伯” 、“ 诺低” 和“ 诺比” 的区别曲诺内部有“ 俄笃伯” 和“ 俄笃低” 的区别阿加也有具有彝族血统的只有诺才能占有的诺阿加和非彝族血统的节阿加之分。除兹莫和诺以外,曲诺等级是有一定人身权利的被统治者。但他们原则上都必须隶属于某一兹莫或诺,并承担由此而来的无偿劳役这种曲诺习惯上称为“ 兹足扎足” 如果曲诺对这种劳役用金钱偿付或买呷西、耕牛代役,就被称为“ 兹阿足扎阿足” 。但不论前者或后者,都要承担居于人身隶属关系的下列负担: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窝其沙作” ,即过年时要给主子送半边猪头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夕莫谢瓦作” ,主子结婚时送一支猪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夕莫谢直作” ,主子结婚时一送一坛酒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俄瓦尔九作” ,主子结婚时送荞耙个约斗粮食所作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阿米谢直作” ,主子嫁女时送一坛酒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 作帛直作” ,主子作道场,送一坛酒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 口一卜粗坡” ,主子盖房或筑墙时要去抬木料,或出二两银子,拆盐交纳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 杜木沙” ,诺主子的亲戚作道场,每户曲诺要送一两二钱银子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 错确这窝” ,主子打冤家时要根据财富级别分摊命金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这仅就巴普地区而言,其它地区不是完全如此,不过多大同小异。虽然有这些隶属性负担,但曲诺比起阿加和呷西来,还是有较多的自由的。如征得主子同意后,可外出经商,可在主子辖区内自由迁徙有的曲诺有对自己子女的亲权,女儿不作赔嫁丫头,儿子不作呷西。这种曲诺叫“ 爪阿足夏阿足” 。如因家穷、欠债或年幼不能自瞻可投靠主子主子为其配婚的就下降为“ 爪足夏足” ,女儿就要为主子之女赔嫁,聘银归主子异日经济力量许可,也可赎身为“ 爪阿足夏阿足” 此外,虽然主子可以将其隶属权转让,但对曲诺不能随意打骂、买卖。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加等级则都是没有人身权利的他们自己连同全家都是主子的财产,主子可以拷打、屠杀、出卖。他们只能住在主子周围,偶有外出,必须经过许可。如果阿加系自己出钱结婚,可以留下第一个女儿归自己,否则全部都要被抽去作呷西或去赔嫁。即使不抽。婚配也要由主子作主,聘银归主子。如果女儿嫁不出去,还要给主子一定的赔偿。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呷西是毫无人身权利的,买卖、屠杀一任主子所为,不受任何限制。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所有制关系方面,习惯法对各等级同样不是一视同仁的诺占有的大量土地、为数众多的阿加和呷西以及其它财富,都是他们不容侵犯的财产,享有完全的所有权,买卖、出租一任其便。曲诺占有的土地和阿加、呷西、习惯法承认他们有一定的所有权,可以租佃和买卖,但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事前必须征得主子的同意并交“ 开口钱” ,而且要尽先压价卖给主子,不能卖给主子家支以外的人和主子的冤家等如果曲诺富裕,主子可以强借、强拉其牲畜、银钱,不付利甚至不还本至于阿加虽然主子允许其买进土地,但他们无权随意处理,主子可以将其出卖或处死来吞并其土地财物习惯法是不承认阿加有所有权的。呷西自然就更谈不上了。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财产的继承方面,习惯法规定只有诺的子女才享有完整的继承权,一般是儿子继承三分之二,女儿继承三分之一,幼子继承房屋和周围的土地若绝嗣,由近亲继承,若无同胞兄弟,则土地、娃子归家支,女儿可得其余的全部财物曲诺子女一般与诺子女的继承办法相同,但绝业必须归主子,阿加同此。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债务和租佃方面,习惯法的规定也有鲜明的等级特点。银子和粮食都一可以放债,也可以发生在各等级之间。一般直接面议,不需任何中间人或文书契约,若所借较多,可以用土地作抵押利率一般在百分之一卜至二十左右,粮食则按百分之五十生利。但诺欠其它等级的债可以不还,曲诺等只能打鸡吃血酒,表明自己决末诬赖,如此而已。反之,若曲诺欠诺的债,诺可将其子女甚至木人拉去作呷西或出卖。阿加因无财产权,诺是不放债给他们的。诺等级间若债务无法偿还,可以用土地及所属呷西、阿加或曲诺去抵还。租佃关系比较普遍,也同样一可以发生在各等级之间。地租有定租活租两种,由租佃双方自行议定,不需契约和任何中间人。凡低等级租种高等级的土地,除地租外,还得交纳“ 母得黑几普” 即土地负担之意,有土地猪,土地酒、尝新酒三种。除诺以外,地租都是业主亲自去收,不是租户送来。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庭婚姻方而,习惯法规定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家支外婚、民族内婚。本家支的姨丧兄妹开亲视为乱伦,但姑表可以优先婚配偶不受年龄限制,习惯上女方以奇数为佳。婚嫁由媒说合,交纳聘银,多少以等级高低为转移,一般曲诺是几锭到几十锭银子,诺可达一千锭。订婚后如女方提出退婚,则要退回原聘,并要向夫家赔礼,若系男方提出,则不得退回聘银,但也不赔礼。女方如不同意退婚,男方也可另聘他人。离婚时聘银也同此处理,但子女均归父方。婚娶都必须告知家支。丈夫死后要实行转房制,先转给夫之同胞兄弟,无同胞兄弟,贝转给近房一支以及同家支的人。一般先转给平辈,次也可转给晚辈和长辈姑表婚除外。若女方坚不同意转房也可以不转。家庭的特点是和父权制的确立相适应,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占统治地位,但多妻现象也较普遍。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刑法方面,习惯法对盗窃、抢劫、侵犯人身、奸淫、逃亡等方面都有所规定,但对不同等级也是有不同处理办法的。如果曲诺或阿加偷盗诺等级的东西,则诺可以将其处死或让其等级下降,乃至出卖。此外,一般说来,不得偷盗本家支的东西,否则将为社会舆论所不耻,并要以十倍之值偿还,还要请酒赔礼。失盗以后如未发现偷盗者可以放“ 报口” ,使人告发报口银由偷盗者负担。若偷盗者否认,可以和报口对证。对证时报口不出面,隐藏在一物之后应当众揭发之。财物若是由家中盗出,还要给屋梁和锅庄赔礼,给家神谢罪,给锅庄穿裙子。如系挖墙进来,还要赔两支羊子抢劫则被认为是英雄行为,但不得抢本家支和亲戚的,否则也要赔物赔礼。对于人身的伤害的一般规定是打伤人要赔礼道歉,杀人则抵命,否则要赔命价。命价按以下三种情况处理: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曲,即误杀,一般要赔五十锭银子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哉,原来关系好,因酒醉等原因将其杀害的要赔八十锭以上的银子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诺,挟嫌故杀,要赔一千锭以上的银子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述情况系同等级者而言,若等级地位不同,则处理也完全不同诺如打死曲诺,不按上述办法处理,也不抵命,只是对曲诺家支势力大的,象征性的赔上十来锭银子即可了事,打死自己所属的阿加或呷西是不受习惯法制裁的若打死别人的则要赔身价银。反之,曲诺以下的等级按习惯法则绝对不能伤害诺,连头发都不得摸,否则要遭到毒打,甚至砍手。若打死诺不仅要赔命价,而且要按四、五个曲诺的命价来赔,还要赔礼,一般需银在千锭以上。奸淫罪的处理在等级间也是十分严格的诺等级的男子与其它等级的女子通好,不受习惯法制裁,但若其它等级之男子与诺等级的女子通奸或合谋逃逸,则必须将双方处死,如系强奸,则须将男子处死,若生子则必须溺死。同等级间通好被发觉,则需向其丈夫或妻赔礼,若因而引起自杀者要赔命价抢来之冤家女子可与其通奸或强奸,但诺女子其它等级不能奸之。调解之后,要与其父母赔礼对于被统治等级特别是阿加、呷西逃亡的惩处是习惯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习惯法约定,若发生此类事件,主子没收其一切财产,除冤家家支外,所有的亲戚家支都有义务将捕获的逃亡者送回原主,非亲戚家支可以用银钱赎回。若逃亡者自动返回,仁厂要退还其所有财物,免予惩治若从外家支逃来投奔的还可以取得较好的待遇。主子为了预防所属等级的逃亡,常采取以下措施: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将其子女拉到自己家中作呷西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与之吃血酒,赌咒发誓,一方保证不逃走,一方保证不虐待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给单身呷西配婚成家,让阿加买进士地但不准出卖,使其不易逃走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将抓回来的娃子找人作保,若再逃,由保人交付身价银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抓回逃亡者后用严刑惩处,使其不敢再萌逃走之念。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司法方而,没有完整的程序,一般可分为调解、裁判和用刑三个阶段。所谓调解即举凡与外家支的冤家械斗,士地、债务、婚姻纠纷,杀人及赔命价,抢人或盗窃,分绝产等都可由家支头人或主子出面反复调停。除债务纠纷外,调解人事后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裁判有两种,一是神明裁判,这种办法主要是为妇女被掠、打冤家失败、士地纠纷、被盗而未发现盗窃者都可以请“ 毕摩” 打鸡狗诅咒对方。如系重大案件引起诬陷,双方可请“ 毕摩” 念咒后,由嫌疑犯赤手端烧红的桦口、石头或伸进烧开的水中抓蛋以及嚼米等,视其是否被烫伤或口中之米是否带血来判定偷盗与否。二是蒙格会议裁判,这主要用之于决定冤家械斗前组织出兵,本家支的命杀案件,赔命价,娃子杀伤主子等。会上参加者均可发表意见,头人最后决定。用刑十分严酷,不分年龄性别,主要刑具有木鞋、铁链、绳子等,有的还专门修了地窖作监狱。主要刑罚有挖眼、割鼻、断肢、抽肠、分尸、坠岩、投水、枪毙等。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习惯法的实质

从上述各方面内容来看,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这种习惯法是很有特点的一方面,山于奴隶制生产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没有形成完整和系统的国家与法权的理论和学说,当然也没有成文的法典,奴隶主只有靠这种习惯法维持自己的统治。这种习惯法在处理人们社会关系的各方面都还带有不少原始公社习惯的残余。特别是维护血缘家支的巩固和团结,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使我们从这一上层建筑的折光反过来也看到了凉山奴隶制度的不发达状态。正如恩格斯所说“ 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少。但是,另一方面,这种习惯法用维护等级特权的形式达到巩固奴隶主阶级专政的目的,即其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阶级性也是十分鲜明的。这不沦从哪一方面的内容来看都是如此。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习惯法这种从表面上看来似乎较为矛盾的现象,使有的同志认为,由于它较为原始和粗糙,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去保证执行,因此,这种习惯法更多的是带有原始公社的习惯和靠舆论维护的道德规范的性质,不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和公开的、强制的约束力,主要靠人们自觉去遵守,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错,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来看,最毕的法权规范都是渊源于习惯的。凉山彝族自然也不例外。但习惯并不等于习惯法,二者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习惯是在“ 社会发展的某种很低阶段,生产出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交换生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囊括起来,没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一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为法律” ⑤ 这种所谓发展的很低的阶段指的就是原始公社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主要靠习惯来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不存在权利和义务的问题这坦“ 除了舆论以外,它没有任何强制手段” 岭参加公共事务,实行血族复仇或接受赎罪是权利或义务在古代印第安人和古代凉彝族“ 人人是一家’‘ 的情况下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但是,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习惯的性质就改变了,习惯就有了阶级性。统治阶级利用国家这一公共权力把有利于白己的那一部份习惯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并用强制的手段去执行,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必然不断地以更广泛、更完善的立法,来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由此可见,法本身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有近代意义的法权思想和规范的。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它的习惯法的许多内容显然是渊源于习惯的,但是能不能将它们和习惯等同起来呢当然不能。因为这些习惯法,特别是其主要部份已经为其强烈的阶级内容所规定。就是说,它不仅是和凉山地区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出现相适应,而且是和剥削阶级企图将白己的统治和剥削的地位永久化的愿望相适应的。从上述习惯法在等级划分、所有制、继承权、债务租佃、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都可以看到,它首先保护的是统治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些奴隶主阶级为了确保他们世袭贵族的统治剥削地位,又把他们鼓吹的血统优秀的神话用习惯法的形式严格规定下来,妄图永世不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能再把这些习惯法当作原始公社的习惯看待呢所谓原始公社的遗俗、习惯,特别是象家支法占了重要地位的问题,我们也要把它放在奴隶和奴隶主尖锐对立的这种特定条件下来加以重新认识,前者在许多场合下已被利用而变质,后者也不完全是维护血缘关系的手段,而更主要的是它是作为统治阶级从自己长远的根本利益出发,调整自身内部的统治秩序,巩固其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而已。再说,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纯粹的,关键在于判明其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去认识某一社会的性质。事实上,“ 原始社会的余波,长期保存在阶级社会的内部,并不能算做稀有的事,必须要等到商品关系的有力发展时,才足以使它毁灭。”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于凉山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从而这种习惯法就缺乏公开强制的法律效力问题,我们认为也是不符合凉山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大家知道,国家和法都是一个历史范畴,都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且二者是同时产生的,没有法,不成其为国家,没有国家,法也没有任何作用。但是,从氏族制度到国家制度的过渡,从习惯到法的过渡,有着一个相当一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李情。凉山的情况是一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机构,也没有成文的完备的法典,但另一方面,私有制的亡匕现和尖锐而深刻的阶级矛后又确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末,这种状况是不是和上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相抵触呢我们的看法是,不仅不相抵触,而且深入研究凉山的这种特殊表现,正为我们理解氏族组织怎样向国家组织过渡提供许多新的材料。例如,根据思格斯的分析,砚人类社会从氏族组织向国家组织的过渡,发生在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在生产和交换比较发展的希腊和罗马氏族内部,随着财产继承制的父权制的发展,氏族首领逐渐变为世袭的具有特权的显贵人物,掠夺战争进一步增加了这些人的财富,他们开始把俘虏变为奴隶进而发展到奴役同氏族的成员。为了保障他们获得的财富避免遭到共产的传统和防止后来者的夺取,几巩固他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地位,就需要有一种彻底破坏氏族制度的第二种力量即公共权力机关,这种机关就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国家。在凉山,由于生产和交换的极不发达状态,社会的发展进程进行得异常缓慢。虽然也发生了诺氏族征服其它氏族成员的行动,但长时期中,征服和被征服者之间各自的氏族制度都没有受到破坏,尽管他们各自随若私有制的匕现也不断产尸胜贫富分化的现象,下以仍没有突破氏族的躯壳。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征服者巩固自己统治和剥削地位的需要,原来的具有民主性质的氏族组织,就变质扩大成为镇压被统治者的工具,执行着奴隶主阶级专政的政权的职能。凉山彝族的诺伙家支虽然不具备完整的国家形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但是它却是一种政权机构的独特形式。它的统治基本上是有一定的区域范围的,有大小头人和一定的会议制度,虽不是常设但也有镇压奴隶反抗和抵御外家支掠夺战争的武装力量虽没有固定的维持这种公共权力的捐税,但却有诸如各种公共事务如赔命价、赔款等各种摊派。因此,这种诺的家支作为巩固和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公共权力机关的性质是异常明显的。所以我们认为,不能说凉山彝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政权就没有执行法律的公共权力机关。事实上,每个国家和民族国家与法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的。只有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具体研究,才能对其发展过程作出科学的说明。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不同的民族,即使有“ 相同的经济基础一一按主要条件来说相同一一可以由无数不同的经验的事实、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程度差别,这些变异和程度差别只有通过对这些经验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分析才可以理解。” ⑨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际上,在凉山彝族奴隶制度下,奴隶主阶级利用家支制度和习惯法极其有效地维护着他们的统治,任何违犯习惯法的行为,特别是涉及到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的行为都要受到严历的制裁,少补且由家支强制执行。例如,1937年,昭觉县三岔河地方,三十多户阿加奴隶因不堪忍受奴隶主吉母衣呷的暴虐统治,集体逃亡到接近江区的另一户奴隶主家。吉母衣呷以家支头人的身份召开家支大会,决定每户摊派一锭银子,将逃亡奴隶全部赎回。家支会议议决杀害了领头组织逃亡的三个奴隶,其余的也均受到不同的惩罚。1930年,普雄威色曲村阿加吉皮一达的姐姐被诺奴隶主阿候呷抽去作赔嫁丫头被迫自杀。一达愤怒已极。一天趁阿候父子睡熟时,用斧头将二人砍死,为姐姐报仇雪恨。然后逃到另一奴隶主阿候古尔家去当娃子。后来吉尔发现他曾杀阿候呷呷父子,就立即将他捆送回威色曲村。因为他两家是家门。阿侯呷呷所属的吉赫家支立即召开大会,特别召集所属的全部曲诺、阿加和呷西,当众使吉皮一达受三天的各种酷刑,用针挑眼、用辣椒水灌鼻孔、用烧红的烙铁烧等最后才拖至河边把头夹在树丫上吊死。如果事情涉及到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仅本家支一致对付,就是敌对的冤家家支也立即携手言和,共同进行镇压。如1932年,美姑巴普地区曲诺曲比石纪因反抗诺,杀死了诺主子吴奇佩石。吴奇家附近的诺家支布兹家、井曲家、莫史家、阿竹家本来是势同水火的敌对冤家,但见曲诺竟敢反抗甚至杀害居于统治地位的诺奴隶主,立即释嫌修好,联合对付。除通令曲比石纪抵命外,并要曲比所属家支赔了命价银三千七百两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如果触犯了习惯法,也必须受到制裁,并且同样是强制性的。1932年,美姑诺奴隶主布兹莫黑的女儿与一曲诺青年相爱,相偕逃亡到马边,被布兹家的冤家思札家发现,一般情况下,恩札家是要加以利用的,但因事情涉及到统治等级的血统问题,即使彼此为敌也不能袖手旁观,遂立即将二人捕获并将男方枪决,女方则送回布兹家自行处理布兹家通过家支会议议决,通令该女吊死。1947年,雷波麻里地方的诺奴隶主里区打一因举枪射击,误杀了家门别丢。家支议决,要其抵命。打一吃鸦片自杀三次,第一次吃二钱,第二次吃三钱,第三次吃四钱,均未死,最后还是赔了一千二百两银子。当然,我们强调习惯法作为统治的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在巩固其统治和剥削地位上确实起法律效力的作用,但并不否认这种习惯法确实是比较原始、粗糙的。而且除了涉及到等级地位、财产所有制等根本问题外,各地的规定也并不完全相同,解释也可以因人而异不过,法并不在于是否成文,它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习惯法为我们进一步研穷法的起源等有关问题,提供了极其生动的材料,因此,是值得加以重视的。K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注释:
①四川民族调查组《凉山西昌彝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选辑》第“ 页
②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编译《玛木特衣》
③④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编译《玛木特衣》
⑤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编译《勒乌特衣》
⑥ 《西南彝志》孤绝曲涅史略
⑦本文所引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材料,除注明出处者外,均见四川民族调查组治州社会调查综合报告》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3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