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资料与文献

晓雪:谈云南的几部民族史诗

作者:​晓雪 发布时间:2025-02-05 原出处:滇史/《思想战线》1978年4期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在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创作中,民族史诗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民族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劳动人民最早集体创作的长篇作品,它不但永远留下了这个民族在社会发展最初阶段的生活斗争图景,永远留下了这个民族在他的童年时代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种种解释和看法,而且也往往以它提供的美妙的神话、丰富的形象、富有特色而引人入胜的艺术故事和生动朴素的诗歌语言,显示着这个民族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智慧和光辉才能。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民族史诗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同其它民族民间文学工作一样,主要在解放后才开始的。在“四人帮”篡夺文艺工作领导权,大搞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以前的十七年里,我们云南文艺工作者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F,曾收集、整理了许多民族史诗,先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就有四部:彝族的《梅葛》、彝族支系阿细人的《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的《创世纪》和白族的《开天辟地》(见杨亮才、陶阳整理的《白族民歌集》)。这些“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出现的“有重大意义的”艺术杰作(马克思语),不仅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美学意义和历史价值,而且也将以其所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向上、排除万难的英雄气概和思想精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里,我想概略地谈谈四部史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主要特点。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颂英勇顽强的劳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歌颂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定意志,歌颂古代人民艰苦曲折地开辟天地、创世立业的劳动生活和战斗业绩,是几部史诗在思想内容上的首要特色,也可以说是它们的共同主题。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x1.jpg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论是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开天辟地》或彝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一开始都把我们引入奇妙有趣的神话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最初总是“没有天也没有地”或“天地混沌未分”,然后有一个神出来“开天辟地”,“布置万物”,以至于“造人”。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万物起源的一种天真解释,但这个神却并不是抽象的存在,不是基督教所宣扬的那个造人的“上帝”,这个神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他具有普通劳动者的许多特点,他往往是古代人民心目中理想化了的自己祖先的形象。《阿细的先基》中那一对造人的“男神阿热”和“女神阿咪”,“拿露水给人喝”“拿黄泡果给人吃”,“把树皮剥下,拿给人们当衣裳穿”,“把石皮剥下,拿给人们当裤子穿”。这与其说是什么超人的神,不如说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按照自己的样子设想出来的“长者”的形象。《梅葛》中那位造人的格滋天神,白族打歌《开天辟地》里那一对变天变地的“盘古盘生两兄弟”,显然地是按照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创造出来的。纳西族史诗《创世纪》,更是通过对“神的九兄弟”和“神的七姊妹”的歌颂,把古代劳动人民百折不挠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劳动斗争表现得多么真实有力,生动感人!“神的九兄弟去开天,把天开成峥嵘人所挂的;神的七姊妹去辟地,把地辟成坎坷不平的”。因为他们最初还缺乏经验,没有开辟好,但他们“不会开天不灰心,学成了开天的工匠”,“不会辟地不灰心,学成了辟地的工匠”,终于“把天补得园园满满的,把地补得平平坦坦的”。后来天地又摇荡起来,人们又互相商量:“不辛苦就开不了天,不劳动地就辟不了地,要使天地永不摇,一定要把神山造。”最后人们造成一座“象东神色神一样巨大,象神狮一样雄伟,象神像一样庄重,象大力士一样英武,象白螺一样圣洁,象松树一样青绿”的“若倮”神山,这座山“顶住天”,“镇住地”,使“万物生长”,从此才出现了永远不再“摇晃”和“震荡”的新天地。在各民族的史诗中,在劳动人民的神话传说中,天地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开拓出来的,世界就是这样流血流汗,用劳动创造出来的。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尔基说得好:“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劳动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们的教师和同事。神是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把人们的能力加以理想化,同时好象预先就感到它们的强大的发展,神话的创造就基础讲来是现实主义的”。(高尔基:《文学论文选》322页)各族史诗中塑造的开天辟地的神的形象,“男神阿热”“女神阿咪”也好,“格滋天神”或“盘古盘生两兄弟”也好,“神的九兄弟”“七姊妹”也好,都是这样一种作为“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的,“用某种劳动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他们本领很大,有惊人的智慧和无比的威力,但并非虚无飘渺,不可捉摸,而是可亲可敬,颇有现实感的。在史诗中,除了代表劳动人民的神之外,也还有另外一种神——一种代表大自然、恶势力或者代表某种尚未认识的客观规律的神,他们是作为人类的对立物,作为人们劳动和斗争的对象而出现的,他们曾一时显得神通广大,威力无边,他们似乎专门跟人作对,给人出各种各样的难题,设置各种各样的险关,但不论经受多少灾难,多少痛苦和牺牲,伟大的劳动者总是不断取得斗争的经验,不断增加战斗的智慧和力量而最后胜利。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x2.jpg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纳西族史诗《创世纪》中,那个千方百计阻挠从忍利恩和衬红褒白结婚的子劳阿普,就是这种代表恶势力的神。衬红褒百是他的女儿,从忍利恩是传说中纳西人的祖先。从忍利恩在洪水翻天,山崩地裂那一年没有死,天上仙女衬红褒白就把他接到天上去要和他成亲,但她的父亲——子劳阿普坚决反对。最初,阿普要把利恩杀掉,女儿衬红再三请求,他就给利恩出各种难题,叫利恩办各种凡人根本办不到的事。只要有一样办不到,他就可以把利恩杀掉。但聪明勇敢的利恩在他爱人的帮助下,所有难事都办到了,所有障碍都克服了,阿普“吓得目瞪口呆”,只好把自己已经许给了凶神的女儿衬红嫁给他。当阿普问他:“从忍利恩啊,你是什么种族呀,你是谁的子孙?”时,利恩是这样回答的: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开九重天的九兄弟的后代,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辟七层地的七姊妹的后代,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白海螺白神狮的后代,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黄海鲸黄大象的后代,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大力士的后代,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翻越九十九座大山力气更大的种族,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翻越九十九座大坡精神更旺盛的种族,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把居那若保山放在肚里也不会饱,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喝完金沙江的水也不解渴,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根腿骨一口吞下哽不住,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升炒面一口咽下不会呛,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所有会杀的人来杀也杀不死的种族,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所有会敲的人来敲也敲不死的种族。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顶天立地、不可战胜的巨人形象,这是气吞宇宙、旋转乾坤的英雄种族,这是劳动人民充满自豪感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歌颂。古代劳动人民尽管对客观世界还不能作科学的解释,但他们从来没有被吓倒过。劳动人民对自己劳动斗争的无限智慧和无穷力量是充满信心的,劳动人民对自己终将克服种种困难,战胜种种敌人这一点是充满信心的。他们在史诗中创造出那种残暴、强大的凶神,也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和歌颂自己的更加强大。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几部史诗中,开天辟地反复了几次,洪水泛滥反复了几次,人类的出现,生存及其斗争的胜利和失败也要反复几次,古代劳动人民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苦性、复杂性和曲折性,被表现得非常真实、生动和充分。他们学会在今天我们看来是平平常常的劳动、知识和技术、如计算年月,撒种犁田,造房子,做衣服等等,也很不容易,也要反复多次地摸索、试验,不断地总结实践的经验——这个过程也被表现得非常真实、生动和充分。这一点很重要。开天难,辟地难,创世难,创业难!人类生存和发展繁荣的历史,劳动人民建设社会生活,推动时代前进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艰苦斗争,人们运用集体力量排除万难,不断战胜强敌的历史。几部史诗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这一深刻真实和伟大真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史诗的内容如此深厚扎实,思想如此深刻有力。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全新的历史时期,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条件比起我们的祖先来已优越千百万倍,但斗争生活的复杂性、艰苦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则是有过之无不及的。所以各族史诗不光在艺术上具有永久的魁力,在思想上对我们有教育作用,就是在真实而充分表现人民群众如何战胜重重困难,压倒一切敌人这一点上,也是值得我们当代的作家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史诗象其他的原始艺术一样,它的基础和源泉是人们的劳动生活,是古代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的劳动斗争和社会实践。劳动实践使人们懂得了许多东西,创造了许多东西,也使人们对于和自己发生直接联系的客观世界(自然和社会)有了许多实事求是的认识和理解,于是人们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劳动实践也使人们对自己,对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有了认识,有了信心,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征服大自然,进一步支配自然力,进一步掌握宇宙万物客观规律的种种幻想,于是人们有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想象。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在艺术方法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就成为几部民族史诗的又一重要特色。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部史诗都不同程度地、艺术地表现了劳动创造世界这一思想。这是史诗的现实主义的基础,也是它的浪漫主义的灵魂。史诗是劳动人民对自己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经验的艺术概括,是劳动人民对自己的斗争实践和生活理想的生动反映,是劳动人民对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巨大威力的热情歌颂。这概括、反映和歌颂,既是现实主义的,也是浪漫主义的。在四部史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梅葛》和《阿细的先基》,现实主义的真实描绘和生动刻划更多一些;《创世纪》和《开天辟地》,则又有更鲜明多彩的浪漫主义想象和幻想,但从总的思想精神和艺术境界来看,它们都是把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结合起来,而且都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x3.jpg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梅葛》被称为古代彝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首先就因为它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彝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表现了古代彝族人民劳动斗争的广阔图景,写下了彝族人民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各方面的习俗风尚和整个生活进程。几乎人民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在史诗中得到了现实主义的生动描绘和真实反映。彝族人民把史诗《梅葛》看成是“彝家的‘根谱’,逢年过节都要唱三天三夜,并把会唱《梅葛》的朵觋和歌手尊为最有学问的人”(见《梅葛》后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彝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斗争历史和艺术智慧的结晶。《阿细的先基》也是如此。长诗朴素而真实地抒写了阿细人民劳动生活的各个方面。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纳西族的《创世纪》和白族的《开天辟地》,只写到人类迁徙的胜利,第一对男女或兄妹结合,生出几个民族的祖先为止,两部史诗都没有正面展开古代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没有详细描写古代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但贯穿在古老神话和天真幻想中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精神。《开天辟地》中,第一对兄妹成亲,以及他们成亲时的种种礼节(“用青栗叶子搭彩房”、“清梅树做媒人”等等),都是关于白族人民原始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创世纪》中那些关于天上神仙的描绘,实际上也是对纳西族人民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仙女衬红对他父亲说: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不会不晴,天晴要搬粮晒谷;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不会不阴,天阴要理水清沟;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留下他来晒谷子,留下他来理水沟。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话就象是一个普通农村姑娘说的,“搬粮晒谷”、“理水清沟”,正是地上人间农村的劳动生活图景。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各族人民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劳动、生产、生活各方面,长期相处,相互来往,共同战斗,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和兄弟般的关系,这一点也现实主义地反映在几部史诗中。我们看到,几部史诗在解释人类和民族的起源上,有个非常有趣的共同点:都认为各民族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彝族史诗《梅葛》写第一对兄妹成亲后,生下一个怪葫芦,“天神用金锥”打开葫芦.里面先后出来了汉、傣、彝、傈僳、苗、藏、白、回等八个民族。纳西族史诗《创业纪》这样写:“同一个母亲,生下三个民族的祖先”。“老大是藏族”,“藏族的后代,象树叶一样繁盛”。“老三是白族”,“白族的后代,象雪花一样昌达”。“次子是纳西”,“纳西的后代”,“象青叶一样茂密”,“象马鬃一样昌盛”。白族打歌《开天辟地》中说兄妹结婚,生了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又生十个,每个取一姓氏,于是有了百家姓。这也包含了各民族同一个祖先的意思。这种天真解释和传统想法,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结成的亲密友谊和兄弟关系。《梅葛》和《创世纪》还对其他民族的劳动生活,他们的特长以及互相支援的关系,作了一些描写。例如说白族“养着骑马、养着驮骡”;藏族“养着成群的牧牛,养着长角的犏牛,养着长耳的鹿子”(《创业纪》),说汉族“盘田种庄稼,读书学写字,聪明本事大。”说傣族“种出白棉花”,白族就“纺线弹棉花”;“傈僳族气力大,出力背盐巴”(《梅葛》)等等。这些史诗告诉我们,我国各个兄弟民族,自古以来就团结在一个大家庭里,团结在祖国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是兄弟般地互相支援,亲密相处的。到阶级社会里,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和挑拔离间,才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实质的民族歧视和民族仇杀。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应该指出,不论是神话色彩比较浓烈的《创世纪》和《开天辟地》,或更多地以朴素的现实生活画面引人注意的《梅葛》《阿细的先基》,都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这是那种根源于斗争生活实践的积极浪漫主义,是和坚实的现实主义结合起来的美丽迷人的浪漫主义。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x4.jpg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白族《开天辟地》中,那一对象普通人一样“砍柴”“钓鱼”的盘古盘生两兄弟,后来变成巨人木十伟,木十伟又才变成了天地万物,他的“左眼变太阳”“右眼变月亮”“心变启明星”“气变成风”“肝变成湖泊”“肺变海洋”。这从历史或科学的角度看,当然是荒唐可笑的,但它是艺术,它是神话,它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浪漫主义想象,却是不可重复、不可企及,具有永久魅力的。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类到底怎样学会和向谁学会“盘庄稼”的呢?彝族人民设想最先是向勤劳的蜜蜂学会的。在《梅葛》里,我们看到:“这个大蜜蜂,到红花顶上盘庄稼”,“这个二蜜蜂,到黄花顶上盘庄稼”,“这个三蜜蜂,到黑花顶上盘庄稼”,“这个四蜜蜂,到白花顶上盘庄稼”。“他们没有脚,就用翅膀当脚走。他们没有刀,就用嘴当刀使。他们没有口袋,就用脚肚子当袋装。庄稼盘好了,盘着回家去了”。于是“世上的人们”就去跟蜜蜂学——象蜜蜂那样“做活计”,象蜜蜂那样“盘庄稼”。这是十分有趣,诗意盎然的浪漫主义想象。而这样的写法,这样的想象,在几部史诗中真是俯拾即是,举不胜举。我们随便引几句: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烤火的火烟,变成了四朵云彩;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朵红云彩,是下雨的云花;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朵黄云彩,是下雨的云边;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朵白云彩,是下雨的引路人;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朵黑云彩,是下雨的云了。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的先基》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世间万物都发茅,发芽要开花,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月十五到,日月要开花。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冬腊月到,星星要开花。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月七月到,白云黑云朵朵开。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梅葛》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多么奇妙有趣,多么独特新颖,多么优美迷人,又是多么天真绝妙而耐人寻味的浪漫主义想象啊!下雨是黑云而不是白云,开花的是星星、月亮而不是黑土、怪石,这就象白族《开天辟地》中说“天不满用云补”“地不满用水补”一样,是大胆,奇妙而又朴素,准确的。浪漫主义绝不等于漫无边际,毫无规律地胡思乱想一通,它必须根源于生活,根源于人们的斗争实践。劳动人民在创造神话,运用各种浪漫主义手法的时候,也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是从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某种概念或意图出发。如果把“天不满用云补”改为“天不满用水补”,把黑云下雨改为白云下雨,那就不伦不类,或者至少是大为减色。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纳西族《创世纪》里面,利恩和衬红骑着白鹤从天上飞下来,“一天晚上,太阳里面歇,阳光虽然火辣,他俩还有露水帽。又有一晚上,月亮旁边歇,月亮比冰寒,点起松柴来取暖”。这又是多么大胆别致,奇丽无比的艺术想象!按“人间”设想“天上”,从现实联到理想,劳动人民和民间歌手们的幻想的才能有多么辉煌灿烂,他们的浪漫主义翅膀从现实主义的土壤上起飞,飞得又是多么神奇幻丽和无比高远啊!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艺术上,四部史诗各具风格,争放异彩。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梅葛》和《阿细的先基》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包罗万象,富于变化,有如层峦叠翠的群山,波浪起伏的海洋;《创世纪》篇幅短小,结构精密,清秀明丽而又缤纷多彩,有如花红柳绿、百鸟欢唱的金沙江河谷;《开天辟地》用的是白族古老的“打歌”形式,语言凝炼,朴素轻巧,一问一答,余音缭绕,使人想起洱海边一串风趣的歌,苍山下一条清亮的河……。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部史诗尽管各备风彩,格调互异,但语言朴素,单纯而优美,比喻丰富,生动而有趣,则又颇有相似之处,这方面,它们似乎是在互相比赛似的。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不是摩天大树,只是石头上的小草,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上的小草啊,很快就焦枯。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不是大河里的流水,只是草上的露珠,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上的露珠啊,太阳一出就消失。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创世纪》中,子劳阿普对从忍利恩说的话,连人物的对话都如此讲究比喻,富有诗意,难怪人们认为“《创世纪》是《纳西族叙事长诗选》中最为优秀的一部”(见《创世纪后记》)。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梅葛》第三部第三节《请客》,主人问客人,“哪个带信来?你才到我家。”然后一问一答,客人连续说了凤凰、大雁、岩鸡、老鹰、竹鸡、箐鸡、老鸹、喜鹊、画眉、绿斑鸠、布谷鸟、鹦哥、飞天鸟、小蜜蜂、山兔子、马鹿、豪猪、狐狸等等数十种带信的飞禽走兽,问答似乎重复,新意却层出不穷,单调中富有变化,朴素里诗情四溢,使你不能不为彝族人民丰富的知识和喷涌不止的歌唱的灵感拍案叫绝!《梅葛》第三部第一节《相配》中,那些关于万物相配的想象和比喻,也新美风趣,绝妙无比: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草百木都开花,百鸟百兽都开花,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花结果要相配,……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月七月天,白云黑云来相配。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二三月到,春风空气来相配。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季节里,“春风空气来相配”,这是多么天真动人,别有风趣的联想,又是多么甜蜜美妙,逗人遐想的“结合”!新美的想象,朴素的语言,丰富的比喻,浓郁的诗情,是几部史诗都兼有的特色。而《阿细的先基》在比喻的新巧富丽和多种多样方面,似乎是更突出一些。我们看。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上老鼠穿洞,我们的爱情不能有洞。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中树枝分权;我们的爱情不能分杈,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边的小草随人踩,我们的爱情不能践踏。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亲爱的姑娘呢!院子里长柳树,爱情应长苗!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长诗中随手拾来的片断——多么深情的恋歌!一连串的联想,一连串的比喻,简直象金子的河流,珍珠的瀑布,金光闪闪,奔腾直泻!又如: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核桃树长在埂上,你长在我的心上。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水滴墙脚,你的话浸透了我的心。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再如: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上有明草,草丛里边小兔跳,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是小兔跳啊!是我的心在跳。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新颖绝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比喻和联想,在长诗中真是举不胜举。史诗不仅结构宏大,内容广博,在艺术语言和诗歌的比喻方面,也给人“万汇汪洋”的感觉。它象一个大海,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多少优美的诗句和动人的歌,都象无数条小溪小河汇合到里面来了。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霞光万道;时而节奏如急风骤雨,音调如鼓响雷鸣;时而气氛如微风拂柳,旋律如月下清溪——史诗的语言音韵,或急或缓,或高或低,长短相宜,轻重适度,为博大的史诗内容服务得很好。史诗的比喻,在统一的风格情调中呈现着多种多样,非常富于变化。有映衬,有烘托;有“正比喻”、有“反比喻”,有的惜墨如金,只用一个极生动的比喻,就出色地完成了表达某种心境,抒发某种感情的任务,如上面所举的例子;有时则又连续用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比喻来抒情叙事或状物写景。如在《男女说合成一家》那一部份的《喝水》一节里,为了渲染姑娘请小伙子喝水这件事,就一连用了豹子请老虎喝水,豺狗请野猪喝水,野公鸡请菁鸡喝水等许多比喻来加以烘托。同一部份第二节《唱调子的路不能断》中,为了形容男女不愿分离,先写白露水如何滴在绿草上,绿草和白露水如何“永远不想分离”,由于“太阳照到土山上”,“露水要掉到草根上”,绿草和白露水“不能分离了”;接着又写露水如何沾在树木的绿叶上,绿叶和露水又如何从“永远不想分离”到“不能分离”;后来又写由于“花椒树的叶子一发”而“断了下雪的路”,“断了下霜的路”最后才说: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雪的路可以断,下霜的路可以断,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刮风的路不能断,下雨的路不能断。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两个啊,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话的路不能断,唱调子的路不能断。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把热恋的感情表现得重重深入、层层深入、真挚无比、浓烈无比了。《要象天上的彩虹,生死不分离》和别的许多章节里,也常用这样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精巧运用,使得史诗具有了这样的特色:抒情淋漓尽致,音韻回环缭绕,诗味四面横溢,语言(比喻)丰富多彩。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几个民族史诗不论在内容或艺术上都具有“永久的魅力”。它们是兄弟民族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是兄弟民族劳动人民生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各民族诗歌宝库中独放异彩的珍宝,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我们一定要好好研究,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80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原载:《思想战线》1978年第4期;文图来源:微信公众号-滇史(2024年08月17日)。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